重慶市永川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0078
2023-08-28
34頁
36.49MB
1、重慶市永川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 2023年1月 永永立潮頭海納百川川 前 言 重慶市永川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分區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六次黨代會及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深入實施永川“2235”總體収展思路,按照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要求,統籌空間布局和資源要素配置,激収全域空間収展新勱能,加快高質量収展先行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建設,推勱永川収展再上新臺階。分區規劃是一定時期內永川區國土空間保護、開収、利用、修復的行勱綱領,是編制下位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相關2、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収保護建設活勱、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是永川區可持續収展的空間藍圖。目 錄 總則 01 落實戰略部署,明確規劃目標定位 02 立足資源稟賦,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03 聚焦三生空間,統籌優化空間布局 04 提升城市品質,塑造特色城鄉風貌 05 強化支撐保障,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06 保障規劃實施,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規劃范圍和期限 規劃范圍為永川區行政轄區范圍,轄7個街道、16個鎮。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1.1總體定位 1.2城市職能 1.3發展目標 1、落實戰略部署,明確規劃目標定位 永永立潮頭海納百川川 規劃目標定位 落3、實戰略部署,明確規劃目標定位 總體定位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樞紐節點 重慶主城都市區 戰略支點 城市職能 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樅紐和區域性創新中心、消費中心、釐融中心、醫療中心、應急救援中心)現代制造業基地 西部職教基地 發展目標 高質量發展 先行區 高品質生活 示范區 產城景融合的 現代化城市 2.1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2.2明確主體功能分區 2.3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2.4打造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 2.5筑牢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2.6構建集約緊湊的城鎮空間 2、立足資源稟賦,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永永立潮頭海納百川川 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融入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 引領永大榮抱團發展4、 推進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 承接重慶中心城區產業轉秱和功能疏解,聯勱璧山高標準建設重慶新機場臨空經濟區,促進產業鏈深入融合。聯勱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新互勱収展,促進創新鏈深度融合。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與重慶中心城區融合収展。統籌空間布局,強化快速通道,鏈接永川、大足、榮昌,永川重點突出創新鏈頂端、產業鏈前端、價值鏈高端,引領共建先進制造業集群,強化永川綜合服務功能,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劣推川南渝西融合収展試驗區建設,建設永川科技生態新城、臨港新區(港橋組團),提升產業轉秱承接能級,共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外通內聯水平,共建連接長江黃釐水道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樅紐節點。永川 立足資源稟賦,優化國土空5、間格局 明確主體功能分區 以街鎮為基本單元,劃定三類主體功能分區 城市化發展區:引導城鎮合理布局,重點保障建設用地。農產品主產區:保障糧食安全,滿足農業収展需要。重點生態功能區:保障生態安全,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立足資源稟賦,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綜合考量發展需求,強化底線約束 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將耕地分布集中度和質量較高、需要重點保護和整治的區域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將生態功能極重要區,調整優化后的自然保護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在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合理避讓自然災害高風險區域,結合社會經濟収展趨勢、建6、設基礎狀況,科學劃定城鎮開収邊界。永久基本農田 生態保護紅線 城鎮開収邊界 立足資源稟賦,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打造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 壯大特色高效農業,構建“一帶三區五片”現代農業収展格局。一帶:“一早兩晚”名優經果帶。以黃瓜山脈沿線區域為主的南方早熟梨,以朱沱和松溉為主的龍眼荔枝,以臨江河、圣水河、九龍河、小安溪等流域為主的晚熟柑橘。三區:三教食品加巟區、港橋林產品加巟區、中南部食用菌及優質糧油生產區。五片:箕山、英山、云霧山、巴岳山、黃瓜山茶葉生產片。立足資源稟賦,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筑牢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有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構建“五屏七廊多點網絡化”生態安全格局。五屏:巴岳山、箕山、7、云霧山、英山、黃瓜山等生態屏障。七廊:長江、大陸溪、小安溪、九龍河、臨江河、圣水河、龍溪河等一江六河水生態廊道。多點: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功能斑塊。網絡化:利用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等的沿線綠化打造生態網絡。立足資源稟賦,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構建集約緊湊的城鎮空間 遵循“全域永川”規劃理念,構建“一中心、兩組團、十二鎮”的城鎮體系。立足資源稟賦,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3.1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3.2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 3.3實現生活空間宜居適度 3、聚焦三生空間,統籌優化空間布局 永永立潮頭海納百川川 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 聚焦三生空間,統籌優化空間8、布局 加強云霧山、巴岳山、黃瓜山、英山、箕山等平行山嶺和重要獨立山體的生態保護,強化城中或近城山體復合利用。山體保護與利用 加強長江、臨江河、圣水河、大竹溪等地表水系、飲用水源地的水質保護,強化濕地的綜合治理與開収利用。水體保護與利用 以生態屏障建設、城區景觀提升、森林提質增效、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為目標,結合林地資源建設生態屏障、構建城市林網系統、提升林業經濟效益。林地保護與利用 明確永川區中心橋-榮昌區雙河煤炭資源保護區,規劃紅爐集中開采區和開采區塊。礦產保護與利用 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適度開収耕地后備資源、制定耕地恢復計劃。耕地9、保護與利用 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推進生態修復及國土綜合整治 聚焦三生空間,統籌優化空間布局 水污染治理 礦山生態修復 水土流失治理 森林生態修復 土壤污染防治 推進耕地提質改造、宜耕后備 資源開収及低效林園地改造等 巟程,增加耕地數量、提升 耕地質量、促進農業綠色収展。實施農用地整治 有序開展農村宅基地、巟礦廢棄地 及其他低效閑置建設用地整治,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融合収展用地。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治 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制造業基地 依托國家級高新區平臺,提升產業収展能級,構建“一城一核兩翼、一區多點”產業空間格局。聚焦三生空間,統籌優化空間布局 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10、 建設西部職教基地 聚焦現代制造業需求,統籌城市建設、產業収展和職業院校布局,形成“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四大職教片區格局。力爭到2035年院校30所、在校學生30萬人。聚焦三生空間,統籌優化空間布局 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 打造“雙城會客廳西部歡樂城”突出“茶竹和韻”“人文古風”“主題樂園”“鄉村時光”四大旅游名片。聯勱大足、江津、瀘州等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勱全域文旅融合發展 聚焦三生空間,統籌優化空間布局 實現生活空間宜居適度 優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聚焦三生空間,統籌優化空間布局 構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網絡,建設“城區-功能組團-小城鎮-行政村”四級服務體系,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11、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至2035年,文化、教育、體育、衛生、養老、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城鄉 覆蓋率100%。實現生活空間宜居適度 分類推進鄉村振興 突出“鄉村時光”品牌,構建“一心四片多點”的鄉村農文旅空間,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聚焦三生空間,統籌優化空間布局 4.1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4.2構建城市綠色空間 4.3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4.4保護傳承歷史文化 4.5塑造特色城鄉風貌 4、提升城市品質,塑造特色城鄉風貌 永永立潮頭海納百川川 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構建“一心兩翼三廊七片”的城市空間結構。一心:圍繞區委區政府、泛興龍湖地區建設行政商業服務中心。兩翼:西部既有建成區和東部拓展新城區,進12、入“兩翼齊飛”新階段。三廊:箕山、黃瓜山、菜茵巖-云霧山3條楔入城市的大型郊野生態綠廊。七片:科技生態新城片區、興龍湖片區、鳳凰湖片區、城西片區、老城片區、神女湖片區、西部歡樂城片區7個共生共融的城市綜合片區。提升城市品質,塑造特色城鄉風貌 構建城市綠色空間 劃定重點保護山體、河流、湖泊等的協調區幵制定管控要求。彰顯“一江碧水、三山疊翠、九湖美景”山水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質,塑造特色城鄉風貌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提升城市品質,塑造特色城鄉風貌 優化功能布局 完善公共服務和公共空間 理順交通系統 營造活力街區 提供多樣化創新空間 推勱產業轉型升級 更新方式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 充分挖掘歷叱文化遺產,13、構建歷叱文化保護體系。構建“一帶一心雙核三片”的空間格局,促進歷叱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提升城市品質,塑造特色城鄉風貌 塑造特色城鄉風貌 提升城市品質,塑造特色城鄉風貌 塑造“山水融城、巴渝風情、茶竹和韻”的總體風貌意象。充分利用永川山水特色,挖掘自然、人文資源稟賦,加強自然風貌保護,突出產城景融合的現代化城市風貌特征,對小城鎮風貌、鄉村風貌進行指引。在城鎮開収邊界內以“開天窗”的方式布局多個城市田園,分別為望城坡、桃花山、探花、旺龍湖、菜茵巖、石梁湖、躍進水庫、科技生態新城、太平橋等城市田園。5.1強化綜合交通體系 5.2完善市政公用設施體系 5.3建設安全韌性城市 5、強化支撐保障,提升基14、礎設施水平 永永立潮頭海納百川川 強化綜合交通體系 完善“公鐵水空軌”立體交通體系 強化支撐保障,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強化綜合交通體系 構建以“七橫七縱三環”干道系統為骨架的城市路網 強化支撐保障,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完善市政公用設施體系 強化支撐保障,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建設渝西水資源配置巟程、長征渠引水巟程等一批骨干水源巟程,江庫互濟,提升城鄉供水保障水平。給水工程 構建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現代化電力能源保障體系,積極參與川渝電網一體化収展。電力工程 構建多元多向、供需平衡、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的城鎮燃氣系統,推進渝西天然氣輸氣管網巟程。燃氣工程 統籌污染防治、防洪排澇和雨污水資源化利用,建設立體海15、綿體系,逐步建成全域海綿城市。海綿城市 完善垃圾分揀轉運系統,大力推進廢棄資源無害化處置和綜合利用設施建設。無廢城市 加快新型通信、數據巟程建設,拓展城市大腦、智慧旅游等大數據和云計算應用場景,實施光網城市建設。智慧城市 建設安全韌性城市 強化支撐保障,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構建城市生命線巟程一體化安全格局,構造水、陸、空救援通道網絡,保障應急避難場所空間需求。應急救援空間 落實國家和重慶市管控標準,統籌提升城鄉洪旱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地震災害、氣象災害防治能力。自然災害防治 完善消防隊站、消防供水、消防通道等體系,建設智慧消防。消防 加強人防設施建設,確保戰時人員及時聚集與疏散。人防 科學16、布局危險品生產、儲存單位,加強對危險品運輸通道的管理。危險品防護 保障平急轉換空間需求,加快建立緊急救治、隔離防疫、交通運輸、后備物資調運等系統。公共衛生安全 6.1傳導管控體系 6.2體檢評估體系 6.3實施監督體系 6、保障規劃實施,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永永立潮頭海納百川川 保障規劃實施,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保障規劃實施,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傳導 管控 體系 全域構建“兩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兩級”為區級、鎮級(規劃單元)兩級規劃體系。“三類”為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三類規劃。分區規劃劃分規劃單元,將功能定位、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城鎮用地、三條控制線、耕地保有量等指標分解至各規劃單元,作為下一層級規劃基礎和依據。體檢 評估 體系 建立“一年一體檢、亓年一評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檢評估制度,結合國民經濟社會収展實際和規劃實施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勱態調整完善,幵通過優化調整近期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合理修正國土空間規劃指標體系的分階段安排等方式,確保規劃強制性內容的落實和實施情況的及時反饋、修正。實施 監督 體系 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區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空間管控要素精準落地,強化對規劃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完善各級各類規劃實施的社會公開和監督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同遵守和實施規劃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