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榮昌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0089
2023-08-28
38頁
21.43MB
1、重慶市榮昌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LAND AND SPATIAL ZONING PLANNING OF RONGCHANG CHONGQING2021-2035 年 公示稿重慶市榮昌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23 年 1 月前 言PREFACE融巴蜀靈氣,興天下榮昌。榮昌取“繁榮昌盛”之意而得名,自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建縣以來,已有 1263 年歷史。其地處成渝主軸黃金聯結點上,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橋頭堡”。2020 年常住人口 66.92 萬,城鎮化率 59.88%,地區生產總值 709.8 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10.62 萬元。重慶市榮昌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 2、年)(以下簡稱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一區兩群”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市委市政府對榮昌提出的橋頭堡城市戰略定位,努力推動榮昌高質量發展、跨越式、一體化發展。規劃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落實和深化相關上位規劃,為編制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目 錄CONTENTS總則 戰略定位、城市性質、發展策略 區域協調發展 全域國土空間規劃 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規劃 實施保障 123456010510172634總 則GENERAL PRINCIPLES111.1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3、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重慶市委五屆八次、九次、十次全會決議,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等會議要求,緊緊圍繞“一區兩群”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市委市政府對榮昌提出的橋頭堡城市戰略定位,牢牢把握“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慶主城都市區擴容提質”等重大戰略機遇,堅持以人4、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順應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要求,構建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努力推動榮昌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一體化發展。21.2 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區域協調、城鄉統籌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全域統籌、多規合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31.3 規劃范圍與期限榮昌區行政轄區面積:約1076.73平方公里。中心城區,面積約為34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包括昌元、昌州、廣順、峰高、安富、萬靈 6 個鎮街全域,以及直升鎮道觀村,雙河街道金佛社區一社,榮隆鎮玉久村、沙壩子村、高田村四社、五社、六社。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規劃5、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本世紀中葉。4戰略定位、城市性質發展策略POSITION,QUALITY,STRATEGY252.1 戰略定位引領成渝中部崛起的橋頭堡城市產業集聚的橋頭堡科技創新的橋頭堡交通互聯的橋頭堡城鄉融合的橋頭堡川渝合作的橋頭堡6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全國生豬大數據交易中心。中國西部國際航空物流(快遞轉運)基地、緊缺物質儲備和航空應急救援基地。成渝發展主軸上重要的食品醫藥、裝備制造、輕工陶瓷、生物科技、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現代物流基地。川南渝西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先行區、示范區。以填川移民文化為統領、非遺文化為特色的以運動健康、文化康養、休閑娛6、樂的成渝地區周末旅游目的地。2.2 城市性質與職能中國畜牧科技城西部航空貨運節點成渝中部的現代產業基地川南渝西融合發展先行區重慶市級歷史文化名城72.3 規劃目標2035 年山水林田湖草交織的生態格局,集約高效、產城融合、農文旅互動的生產格局,兼具生態人文魅力、城景融合、健康宜居、充滿活力的生活格局基本奠定。山水林田湖草交織的生態格局,集約高效、產城融合、農文旅互動的生產格局,兼具生態人文魅力、城景融合、健康宜居的生活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山清水秀、人文彰顯、繁榮創新、開放包容的宜居宜游宜業宜樂的橋頭堡城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態宜居城市。2025 年本世紀中葉82.4 發展策略突出示范引領做實7、區域協同突出產業引領做大經濟體量突出交通引領做強次級樞紐突出規劃引領做美宜居都市 持續推動榮永瀘內國家高新區產業聯盟各項工作走深走實,共同打造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范區;持續推動瀨溪河、大清流河等流域和螺罐山、古佛山、銅鼓山等山脈共保共治;持續推動雙昌大道、榮瀘大道、大內高速等重點項目共建共享,努力打造川南渝西融合發展先行區。加快推動榮昌國家級高新區擴容,全力打造中國畜牧科技創新中心(紅巖坪),穩步推進吳家、河包、盤龍等地的中小企業集聚區集群發展,突出建基地、強鏈條、聚要素,努力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爭取榮昌支線機場落地,通過交通互聯互通對接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西部8、陸海新通道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加快構建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立體化物流體系,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持續優化全域開發保護格局和城市功能體系布局,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基礎服務設施短板,著力創新城市治理方式,不斷改善人居環境質量,使城鄉生產配套更完善、生活條件更舒適、生態環境更優美。9區域協調發展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S3103.1 產業發展協調加強農業協同,引領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根據周邊毗鄰地區的農業生產基礎,聯合四川內江、瀘縣、安岳以及重慶大足等地,打造農產品合作示范區,推動區域品牌共享。加強農業區域服務建設,依9、托川渝交界和樞紐優勢,建設區域農副產品配送基地、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農業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區域合作區域農業品牌示范園區(基地、平臺)榮昌隆昌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榮昌內江內榮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榮昌資中川渝血橙出口示范基地榮昌內江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榮昌內江、自貢、合川、大足、銅梁生豬畜牧技術產業平臺成渝兩地20個地級市、200個區縣、5000個鄉鎮國家生豬區域性交易市場跨區域合作示范11 主動融入成渝經濟圈,積極對接成渝產業,發展配套成渝、服務成渝的產業體系,加強與瀘州、內江、自貢等的產業聯盟,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3.1 產業發展協調突出三個導向,共建一個平臺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10、,突出建基地、強鏈條、聚要素,推進產業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及區域影響力的陶瓷產業集群、電子電路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食品產業集群、大數據產業集群及航空物流等優勢產業,利用產業互補優勢和貨運機場優勢,聚集人口,提升毗鄰地區勞動力資源的整體水平。自身優勢型導向吸引人口回流導向配套成渝導向123.2 交通互聯協調 按照“互補、平臺、開放、無縫、融合”的發展思路,規劃成為“立足西南、服務全國、通達全球、開放共享、運營高效、多式聯運、軍民融合”的航空物流中心,力爭成為民航貨運創新發展、綜合交通運輸樞11、紐建設和軍民戰略投送體系建設的典范,為重慶“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實現“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平臺。高起點布局榮昌支線機場鞏固強化東西向通道,全面提升南北向通道。向西銜接川藏鐵路、向東連接沿江鐵路橫貫東西的國家戰略運輸大通道,至重慶和成都方向軌道交通形成高速、快速、普速、城市軌道四個層次的搭配。向北銜接蘭渝鐵路、向南延伸至畢節銜接隆百鐵路,形成貫通南北的綜合運輸通道,全面推動榮昌所處的成渝中部區域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優化鐵路樞紐布局,構建“兩樞紐、多節點”樞紐體系?!皟蓸屑~”指榮昌北站客運綜合交通樞紐、榮昌西站貨運物流樞紐;“多節點”指榮昌支線機場12、站、吳家站支撐多式聯運的綜合運輸體系。充分利用內江鐵路樞紐優勢、瀘州港水運優勢和榮昌支線機場航空優勢,聯合打造“內榮瀘”國際物流金三角,構建“空、鐵、公、水”立體多式聯運體系,深化區域現代服務融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發展。建多向互聯的鐵路網布局13加強與成都、重慶的多通道聯系。立足區域謀劃對外公路通道布局,提升榮昌銜接成、渝的重要公路客貨運通道能力;進一步改善東西向交通服務水平,強化重大設施與成、渝核心城市直連直通。提升至周邊地市的可達性。加快大內高速公路建設,新增安岳經榮昌至合江高速公路、永川經榮昌至自貢高速,帶動榮昌北部、南部鎮街發展。實現城區高速環繞;鎮鎮通高速目標。榮昌全域各鎮13、街將均有高速公路下道口服務、帶動,全力支撐鎮街特色產業發展和特色小鎮建設。完善區域高速公路網絡規劃形成“三縱八橫”高等級公路網,推進川渝毗鄰地區國道、省道、縣道斷頭路、瓶頸路的打通與改造工程,大力發展次級公路網絡,增強毗鄰鎮街鄉一體化發展,帶動沿線地區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構建“環線+放射”的快速通道網絡3.2 交通互聯協調143.3 生態共保協調協同推進跨區域生態走廊建設與大足、瀘州共建瀨溪河生態協同治理帶,與安岳、內江共建沱江-清流河生態協同治理帶,與內江共建小清流河生態協同治理帶;與銅梁、大足、永川、瀘縣共建巴岳山-英山-古佛山-玉蟾山生態協同治理帶,與隆昌共建螺罐山-尖子山-云頂山生態協14、同治理帶。深化跨流域山水環境綜合治理協同四川瀘州、內江、隆昌、安岳與重慶大足、永川等推進瀨溪河流域生態走廊治理工程、沱江-清流江流域生態走廊治理工程、區域山體生態修復工程、區域破損山體治理工程等。推進建立區域大氣共治共保體系統籌區域產業布局,制定產業準入清單,避免布局型污染。構建區域大氣環境監測平臺,強化對工業源、移動源和生活源排放污染治理。健全聯動執法機制,對區域內重要生態功能區實施常態化現場同步監測與執法。153.4 公服共建協調推動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在榮昌落地,提升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質量,構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一體發展的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渝西川南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區人民醫15、院、區中醫院創建成為三甲醫院,打造精品特色專科,提升城市吸引力;合理規劃醫療衛生布局,大力推進區內醫療機構與成渝地區知名三甲醫院合作,引進優質醫療資源;推動榮昌、瀘州、內江就業與社會保障有序銜接,探索一體化養老服務模式。建設體教文化交流中心、城鄉融合體育休閑試驗區、體育休閑運動中心、體育休閑街區,體育網紅民宿群、體育會展產業園等體育重大設施和重大項目;加強文化旅游共融共進,推動巴蜀文化融合,持續健全文化旅游合作協調機制,加強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交流合作,把榮昌建設成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教育設施共建共享醫療康養設施共建共享文化體育設施共建共享16全域國土空間規劃DEVELOPMENT 16、AND PROTECTION STRUCTURE417構建”兩河三山 18 條廊道、三區四園 N 個基地“保護格局兩河:瀨溪河、大清流河 2 條跨區域的河流三山:螺罐山、銅鼓山、古佛山 3 座跨區域的山脈18 條廊道:流域面積在 20 平方公里以上的 18 條水系廊道4.1 全域開發保護格局三區:北部、中部、南部 3 個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四園:黃桷灘、周家河、桂花灣、三奇湖 4 個農牧示范園N 個基地:吳家萬畝蔬菜、盤龍萬畝生姜、仁義優質糧油、雙河豬沼竹(菜)循環經濟、河包紅薯種植、清流晚熟柑橘種植、遠覺萬頭肉牛養殖、觀勝 10 萬只肉兔養殖等農牧特色化產業基地生態安全格局農業保護格局18構建”17、一主一輔、多軸多點“的開發格局一主:以榮昌中心城區為發展核心,涵蓋國家級高新區、黃金坡新區(職教小鎮、康養小鎮、體育小鎮等重大功能設施),引導人口、產業、項目集聚集群發展一輔:吳家北部支撐點,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品質,加快引導閥門、冷鏈物流等特色入園,重點吸引內江東興、資陽安岳方向人流多軸:南大瀘高速、大內高速、機場高速、永榮自高速等多條對外開放通道軸線多點:結合多條對外大通道,布局建設多個特色小鎮(粉條小鎮、文旅小鎮、糧油小鎮、農牧小鎮等),形成多個開發節點4.1 全域開發保護格局)194.2 全域“三區三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444.67平方公里。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18、,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9.85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于境內的古佛山、銅鼓山、瀨溪河濕地公園和黃桷灘水庫周邊。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57 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總量占全域國土面積的5.29%,均為城鎮集中建設區。統籌儲備區榮昌劃定統籌儲備區面積 13 平方公里,占全域國土面積的 1.2%,為已納入市級及以上重點項目庫的建設項目。204.3 國家畜牧科技城落地“1”指 1 個集中發展區。涵蓋榮昌國家級高新區板橋園、榮昌高新區科創中心、西南大學及其拓展區、城市管理職業學院、中央公園、雙河農畜產品加工園、市畜牧科學院九峰山試驗園19、等重點城市功能區,形成國家畜牧科技城的核心展示地,全力將其打造成為高新產業區、創新山水城、畜禽保種地。“4”指 4 個農牧示范園。包括周家河、黃桷灘、桂花灣、三奇湖等畜牧種養循環的示范園,推進養殖業“園區化、規?;藴驶苯ㄔO?!癗”指N個畜牧產業基地。包括榮昌豬、榮昌鵝、榮昌蜂等類型的保種場和規模化、現代化的養殖場。突出“全域推進、核心帶動”的布局思路,構建“1+4+N”的全域畜牧空間布局格局214.4 全域主體功能區城市化發展區城市化發展區包括安富街道、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峰高街道、廣順街道、盤龍鎮、榮隆鎮、雙河街道、萬靈鎮、吳家鎮 10個街鎮。農產品主產區農產品主產區包括古昌鎮、觀勝鎮20、河包鎮、龍集鎮、清江鎮、清流鎮、清升鎮、仁義鎮、銅鼓鎮、遠覺鎮、直升鎮等 11個鎮街。自然保護地名錄自然保護地名錄包括重慶榮昌瀨溪河自然公園(濕地類)、重慶榮昌嵐峰自然公園(森林類)2 個自然公園。戰略性礦產保障區名錄戰略性礦產保障區名錄主要為永川-榮昌頁巖氣重點礦區、永川-榮昌煤、煤層氣重點礦區。224.5 全域規劃單元劃分根據片區主導功能劃定城區型、城郊型(城鄉融合)、生態型、鎮(鄉、街)村型四類規劃單元每個規劃單元和街區與具體管轄范圍掛鉤,利于考核、監管劃定四類規劃單元和街區234.6 全域歷史文化保護三層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傳統村落重慶市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路孔市級:安富、清江21、市級:劉驥村五類主題遺產文物古跡歷史地段文化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11處革命遺址、1處工業遺址文保單位:市級12處、區級11處歷史建筑:市級9處文保單位:市級12處、區級11處歷史建筑:市級9處國家級3個:夏布、安陶、折扇市級20個:肉龍舞、金錢板、小洪拳、鹵白鵝、殺年豬、鋪蓋面區級125個:歷史碼頭、古橋、古樹名木244.7 全域重大市政設施布局構建覆蓋城鄉、穩定安全的電力保障格局。電源方面,重點加強四川洪溝-榮昌、榮昌-大足等區域高壓網站銜接,構建多源、多向的電源保障體系。電力工程規劃構建來源多元多向、管網布局完善、儲氣調峰配套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加大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強化與國家輸氣管網、22、全域干線、儲氣庫配套管網的互聯互通,完善“一環多射”的天然氣輸氣干網,完善城鎮燃氣設施,優化布局燃氣儲氣、配氣、調壓設施,擴大天然氣服務范圍。燃氣工程規劃加快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積極推進區域調水。推進響灘子、橋亭子中型水庫等本區重要水利工程建設,為城鄉供水安全提供雙重保障。擴建黃金坡水廠,新建北區水廠,完善供水設施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規劃25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規劃SPACE PLANNING5265.1 中心城區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帶、三屏、十四條廊道“的保護格局“1”指一帶,即瀨溪河生態文明示范帶。串聯萬靈組團、黃金坡新區、老城區、產業區,自北向南、自上而下,產業由輕到重,重點展現榮23、昌新發展理念下的河流綜合治理成效和山、水、城、文、產融合發展、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1“3”指三屏,即螺罐山森林公園、關門山郊野公園、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形成中心城區三大保護屏障。螺罐山森林公園西北向貫穿整個城區,是城區的天然屏障;關門山郊野公園為東側 30 米以上的臺地,重點突出生態保育功能;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位于城區南側,作為城市拓展的剛性邊界,避免城市無序蔓延?!?4”指十四條廊道。對應帶狀城市的空間格局,保山理水,構建縱貫瀨溪河的 14 條藍綠走廊,包括榮峰河、池水河、白云溪水系廊道;潼榮高速、成渝高速、成渝高鐵等交通走廊;以及城區南部臺地山脊構成的山系廊道。314275.1 中心城區開發24、保護格局構建“一城、兩區、四組團”的開發格局一城,即榮昌母城。指成渝高速、昌州大道、香國大道等骨架路所圍合空間,涵蓋太陽浩、相國寺等組團,基本為現狀城市建成區,未來應重點推動城市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工程,堅持“微改造、微更新”理念,重點提升人居環境質量。1兩區,即國家級高新區和黃金坡新區。國家高新區包括板橋園、廣富園、榮隆園及天星寺生活組團,其中板橋園控制工業用地大規模擴張,將更多空間留給城市功能、科創功能發展;廣富園支撐實體經濟增量空間拓展。黃金坡新區重點布局康養城、運動健康城、職教城、民宿小鎮、高鐵商務辦公區等重大功能設施。四組團:萬靈、峰高、廣順、安富四個場鎮所在地。24285.2 中心城25、區重點功能區布局兩個科創園兩個制造園兩條發展軸一校、一院295.3 中心城區公共服務布局規劃形成區級中心-片區中心-社區中心三級公共服務中心。結合人口預測結果,優化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完善“15 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構建全覆蓋均等化的基礎公共服務體系,就近滿足居住、就業、交通、教育、文化、醫療和休閑等需求。構建合理、完善的公共服務配置體系打造公平共享、彈性包容社區生活圈305.4 中心城區綠色開敞空間布局構建鄉野空間與城市綠地一體化的綠地開敞空間體系,打造望山、臨水、游園的意境。城市級:以山為屏,以水為脈,布局城郊休閑功能。組團級:引綠入城、藍綠交融,培育發展26、民宿、餐飲、文娛、創新等服務功能。街坊級:延續榮昌“轉角有綠、轉角有園”的特色,布局公廁、飲水點、座椅等便民服務設施。315.5 中心城區城市更新規劃劃定城市更新重點區域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完善城市生活、生產、生態、文化、安全功能為導向,加強對老舊住區、老舊街區、老舊商業區、老舊廠區的更新與改造綜合運用保留維護、改造修繕、拆舊建新等手段激發城市活力。老舊廠區:聚焦永榮電廠、機械廠片區歷史文化價值,加強活化利用,“喚醒”工業遺產,傳承城市文脈。推動杜家壩片區化工、小型化工配套等企業的整體搬遷改造,推動片區“騰籠換鳥”。老舊小區:包括虹橋片區、南尾街片區、東湖片區,立足居民需求,完善社區生活圈,以27、微更新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完善人居環境品質。老舊街區:推動安富上街子片區微更新改造,修葺部分歷史建筑,逐步騰退現有低端功能。活化存量用地資源,推動城市有機更新325.6 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構建“四橫十縱”的骨架路網體系,加密城區路網,打通斷頭路、盡端路。布局“快線+干線+支線”三級城區公交網絡,快線服務區內組團間出行,干線服務組團內出行,支線靈活設置線路、站點深入社區,實現各類公交邊界換乘的高品質服務。利用老成渝鐵路既有通道,全力推進市域快線進城,預控都市快線延長至內江、瀘州。城市道路網公共交通停車設施慢行系統構建以配建停車為主、公共停車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供給系統,規劃結合邊角用地、城28、市公園綠地及廣場、有條件的學校操場等建設公共停車設施,控制城市停車設施用地不挪作它用。大力規劃建設“涼道+自動梯道+垂直電梯”,提高步行道的林蔭覆蓋率,完善避陽避雨、街道家具、無障礙等配套設施,優化步行道路面鋪裝、夜間照明、標志系統、綠化景觀等,提升步行空間品質,打造宜人慢行環境。33實施保障IMPLEMENTATION GUARANTEE634形成“二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體系,包含區級鎮(街)級二級,總體(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三類??傮w(分區)規劃:全區全域及中心城區外的鎮(街)編制總體規劃,對范圍內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制定空間發展整治、開展國土空間資29、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詳細規劃:中心城區、中心城區以外的鎮(街)場鎮編制詳細規劃,轄區內中心城區以外的鎮(街)村莊編制村莊規劃,對具體地塊用途和開發建設強度等作出實施性安排,是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等的法定依據。專項規劃:針對特定區域(流域)、特定領域,體現特定功能,編制區級專項規劃,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作出專門安排。規劃榮昌全域城鄉形成城區單元、城鄉融合單元、生態單元、鎮鄉單元四類規劃編制單元,推動特色鄉鎮規劃連片編制 城區單元:在榮昌城區內,劃分 8 個單元 城鄉融合單元:在城鄉結合部,劃分 6 個單元 生態單元:在生態功能重要性集中的區域,劃分 3 個單元 鎮鄉單元:在其他區域,劃分 12 個單元。規劃體系規劃傳導 制定近期行動計劃:確定分階段實施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近期重大建設項目。搭建基礎信息平臺:搭建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制度 落實規劃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體系,完善自然資源調查、確權登記、資產評估、生態修復相關配套政策。完善規劃監管制度:強化規劃執法監督,實施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公眾參與和社會協調機制。實施監督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