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4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0191
2023-08-28
41頁
7.09MB
1、得榮縣自然資源局得榮縣自然資源局20232023.03.03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前言為貫徹落實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題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按照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四川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辦法 的要求,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我縣組織編制了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和深化,是對一定時期市縣國土空間2、開發保護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市縣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是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依據。目錄01 規劃總則02 落實省州要求,明確戰略定位發展目標03 推動區域協同,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格局04 強化底線管控,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5 優化功能布局,塑造特色魅力城鄉空間06 強化支撐系統,增強城鄉發展安全韌性07 優化城市空間,提升中心城區發展能級08 完善實施機制,保障空間規劃落地實施1.1 指導思路1.2 規劃原則1.3 規劃期限1.4 規劃范圍規劃總則規劃總則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3、2021-2035年)公示版1.1指導思路1.2規劃原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建設、州委“三創聯動、六大戰略”、建設美麗生態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甘孜等戰略部署。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藏鐵路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為契機,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甘孜州委州政府總體部署。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社會穩定、生態安全為根本保障,統籌謀劃和優化調整得榮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強國土空間底線管控,增強資源要素的4、高效配置,提升國土品質和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加快形成得榮縣生產空間集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新格局。保護優先,底線約束人民至上,品質提升全域統籌,城鄉融合系統思維,戰略引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1.3規劃期限1.4規劃范圍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谀隇?020年,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為2021至2025年,遠期為2026至2035年??h域:全域行政范圍。包括縣轄10個鄉鎮,規劃范圍總面積2913.74平方公里。中心城區:“三區三線”劃定的中心城區開發邊界所圍合的區域,規劃范圍總面積23.04公頃。2.1 戰略定位2.25、 發展目標2.3 規劃策略落實省州要求落實省州要求明確戰略定位發展目標明確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2.1戰略定位根據新形勢新要求,落實國家、四川省以及甘孜州戰略,立足得榮縣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結合甘孜州“三創聯動、六大戰略”、建設美麗生態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甘孜發展部署,確立得榮縣戰略定位為:川、滇、藏三省區域融合戰略支撐節點。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橫斷山大峽谷觀光及原生態康巴文化體驗旅游目的地??的霞鍧嵞茉?、特色農牧、旅游一體的高原特色示范縣。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2.2發展目標2.3規6、劃策略初步形成科學合理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格局,生態屏障功能持續增強,縣域內金沙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不斷得到鞏固;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推動,新型城鎮化體系初步形成;以綠色資源深度利用為載體的產業鏈價值延伸、品牌價值提升、服務價值增值、文化創意協同推進的現代經濟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公共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強化資源環境底線,保障國土空間安全推進全域統籌發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完善設施配套支撐,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推進國土空間整治與城市更新,提升空間綜合價值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品質國土空間格局;7、打造成為川、滇、藏結合部生態環境優美、民族特色濃郁、經濟社會協調的高原生態特色縣。2025年2035年3.1 區域生態共保3.2 區域產業共興3.3 城鄉設施共建推動區域協同推動區域協同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格局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格局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3.1區域生態共保生態共保,建設長江中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水功能區管理、嚴格入河湖排污口管理、強飲水源地保護和規范化建設等手段加強對水資源保護;強化水域岸線劃定和管理保護以及河湖岸線防治清理;加快集中式工業廢水處理廠建設防治水污染;大力加強水土保持工作。3.2區域產業共興積極融入大香格里8、拉,共建國際生態文明旅游高地;落實康南門戶功能,大力發展全域生態休閑文化體驗旅游;開發高品質康巴文化體驗及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將得榮縣松麥鎮、瓦卡鎮構建成二級旅游支撐城鎮。產業共興,打造區域產業發展鏈條3.3城鄉設施共建加強引水上山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充分對接甘孜州關于電力系統規劃與戰略要求,電源接國家電網,擴大供電覆蓋率,提高供電質量;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靈活整合教育、醫療等資源配給;落實跨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水電氣的互濟、互送、互補通道,構建城鄉及景區全覆蓋的基礎設施體系。設施共建,促進基礎設施互通互聯共享4.1 統籌三線劃定4.2 優化空間結構4.3 9、細化主體功能分區強化底線管控強化底線管控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4.1統籌三線劃定堅持底線思維、保護優先原則。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保障糧食安全,框定城鎮開發邊界總量,限定城鎮開發容量,防止城鎮無序蔓延。耕地保有量:3182.20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2296.37公頃。生態保護紅線:75746.36公頃。城鎮開發邊界:108.49公頃。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4.2優化空間結構耕地:明確耕地后備資源開發的重點區域;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制度,制定耕地恢復10、計劃,明確嚴格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管控要求。園地:推進園地上坡上山集中連片布局,促進園地規?;s化發展,提出園地布局優化方案,明確保留、退出和新增園地空間布局。林地:統籌布局造林綠化空間,確定森林覆蓋率目標,劃定天然林、生態公益林等林地保護范圍并明確管控要求,提出林地布局優化方案,明確古樹名木保護要求。草地:確定草地綜合植被蓋度目標,提出草地布局優化方案,確保基本草原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用途不改變。濕地:明確河湖水系、濕地、蓄滯洪區和水源涵養地的保護范圍和管控要求,提出河湖自然岸線的保護措施。農業設施建設用地:提出鄉村道路用地優化措施,支撐農村產業體系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11、設;提出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設施建設用地優化方案。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4.2優化空間結構城鎮建設用地:提出新型城鎮化發展策略;圍繞新型城鎮化、產城融合,明確城鎮規模等級、職能和空間結構,推動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現代城鎮體系;堅持節約集約,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制定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盤活實施計劃,明確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目標,提出建設用地布局優化方案,確保規劃期內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指標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鄉村建設用地:確定人均宅基地(含附屬用房和庭院)和村莊建設用地指標,明確村莊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目標,提出村莊建設用地布局優化方案,建12、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農業設施和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建設用地布局,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特殊用地:落實國家和省發展戰略,根據市縣發展需要,合理安排軍事、外事、宗教、安保、殯葬等具有特殊性質的用地。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4.3細化主體功能分區劃分城鎮化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能源資源富集區、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5.1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5.2 重構全域鎮村體系5.3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5.4 強化文化保護利用5.5 推進國土整治修復優化功能布局優化功能布局塑造特色魅力城鄉空間塑造特色魅力城鄉空間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13、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5.1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太陽鎮綜合服務中心一心城市綜合發展軸一軸北部藏鄉田園旅游服務中心南部瓦卡鎮旅游集散中心兩極金沙江河谷綠色能源經濟帶高遠森林保護經濟帶兩帶北部農旅融合發展區中部綜合發展區南部旅游發展區三區構建“一心兩極、一軸兩帶、三區”的產業總體空間格局。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5.1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農業:形成“一核四園三區”的農業產業發展結構。一核四園三區釀酒葡萄現代產業園區中藏藥材現代農業園區藜麥現代農業園區優質畜牧業現代農業園區漢麻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業示范區特色種養結合區高山釀酒葡萄種植區甘孜藏族自治州14、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5.1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加工業:形成“一核多點”的綠色加工產業體系。在太陽古鎮建設農特產品綜合加工園,以茨巫鄉、日雨鎮、古學鄉的中藥材、葡萄,漢麻,藜麥等特色產業為基層,建設農業品牌孵化器、農村再造設計站、農業人才培訓基地、農業創客孵化器、創客公社、科技創業苗圃,建設農產品初加工點。新能源:形成“一帶多點”的能源格局。一帶:金沙江河谷綠色能源經濟帶;多點:水電站,風電場,分布式民居光伏發電系統。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5.1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旅游業:構建“一線、一帶、六景區、多點”的旅游格局。一線一帶15、六景區多點G215河谷風情自駕游線高原森林保護經濟帶 白松茨巫田園風情度假區 徐龍貢波夢幻森林雪山旅游區 太陽谷宗教文化旅游區 日雨民俗歌舞體驗區 古學奔都高山湖泊草甸自然風光旅游區 瓦卡紅色旅游區由各級3A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5.2重構全域鎮村體系構建“1+3+6+N”的城鎮空間體系結構。等 級數量名 稱中心城區1太陽谷鎮中心鎮3白松鎮、瓦卡鎮、日雨鎮一般鄉鎮6茨巫鄉、古學鄉、奔都鄉、徐龍鄉、貢波鄉、八日鄉行政村N松堆村、納貢村、呷立村、莫木上村、卡龔村、約日村、尼日村、扎格村、子實村、阿稱村等行政村甘孜藏族自治16、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5.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順應全縣村莊發展規律和鄉村人口流動趨勢,因村施策,按照“五型”分類,科學引導村莊發展。城郊融合型。縣城(太陽谷鎮)以及瓦卡鎮周邊的村莊,具備承接縣城和中心鎮功能延伸的優勢和條件,也具有向城鎮轉型的條件。集聚提升型。主要分布在G215等交通干線沿線的規模較大的中心村、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以及其他仍將存續的一般村莊,占鄉村類型的大多數,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村莊。特色保護型。生態環境良好、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多樣、鄉土氣息濃厚、產業資源獨特的村莊,具有將生態、人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村莊。如瓦卡村、莫木村等特色17、村寨,是彰顯得榮鄉村特色的重要載體。搬遷撤并型。對位于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方病嚴重等地區的村莊,因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人口流失特別嚴重不具有保留價值的村莊以及基本喪失功能的空心村,旭龍水電站建設等大型工程移民涉及村莊。農村社區型。農村社區是農村的基層管理單元,根據全縣農村人口集聚和流動趨勢,結合得榮縣鄉村發展建設現狀,落實住建局、民政局等各部門的相關規劃,在瓦卡鎮、太陽谷鎮、白松鎮發展農村社區。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5.4強化文化保護利用構建全域全要素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控制線體系。分類名稱類型保護等級文物保護單位翁加寺古18、建筑省級賀龍橋近現代史跡省級紅軍橋近現代史跡省級賓巴寺古建筑州級得榮固頂寺古建筑州級得榮龍絨寺古建筑州級得龔寺古建筑州級得榮興艾寺古建筑州級得榮縣烈士陵園近現代史跡州級張仁村“毛主席萬歲”標語近現代史跡州級八日日旭村烽火臺遺址古遺址州級朗達村北嘛尼群石刻州級莫木下村六字真言石刻石刻州級瓦卡渡口近現代史跡州級傳統村落瓦卡鎮阿稱村藏族傳統村落國家級瓦卡鎮子庚村藏族傳統村落國家級瓦坎鎮子實村藏族傳統村落國家級瓦卡鎮阿洛貢村藏族傳統村落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3項州級:11項傳統村落國家級:4項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針對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污染19、洪澇災害、地質災害等問題區域,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維護生態系統,改善生態功能,明確生態系統修復的目標,提出生態修復重點區域和重大工程。修復分區:茨巫峽谷-嘎金雪山生態保護修復區、瑪依河-莫木大峽谷生態保護修復區、下擁森林生態保護區。工程布局:修復已廢棄和將關停礦山,開展廢棄礦山治理、水土流失與地質災害治理等綜合治理措施,復墾已破壞的土地,恢復廢棄礦山生態環境;金沙江、定曲河、拉曲河、瑪曲河、許曲河等得榮縣主要河流水生態保護修復,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城鄉水污染整治等綜合治理措施,恢復河流自然岸線,增強河流生態廊道連續性。加強土地綜合整治:針對農業生產效率不高、農村建設用地粗放20、人居環境不優、土壤退化等問題,明確整治目標、重點區域,確定重大工程項目。開展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土地復墾及土地開發項目,主要位于白松鎮、茨巫鄉、日雨鎮、太陽谷鎮。5.5推進國土整治修復強化支撐系統強化支撐系統增強城鄉發展安全韌性增強城鄉發展安全韌性6.1 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6.2 精準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6.3 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6.4 積極靈敏的防災減災體系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6.1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構建綠色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格局。依托川藏鐵路、川藏高速、S66、稻城機場等,融入川、滇、藏金三角核心區域21、,打造“甘孜西南門戶”。依托S66、九龍支線等,溝通與稻城、康定等,縮短與成渝雙城經濟區的時空距離,融入區域城鎮發展廊道。銜接區域性交通設施,完善交通性干道,升級交通干道建設標準,打造“川滇臧核心區域物流集散中心”,建設“川滇藏大通道”。鏈接大西南城鎮融合聯動區域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6.1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構筑現代交通網,融入區域交通格局。構筑“內聯外暢、國省縣鄉互通、統籌城鄉、覆蓋全域”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鐵路山地軌道線路:九龍支線 航空機場:借助高速公路及國道縮短與巴塘機場、稻城機場、香格里拉機場的時空距離。物流物流中心:建立一處縣級貨運站22、和物流中心,及瓦卡鎮、白松鎮等4處貨運及物流中心。把瓦卡鎮打造成“川滇藏結合部重要物流集散中心”,加快瓦卡鎮、太陽谷鎮、古學鄉冷鏈倉促物流基地建設。建設高等級道路,跨入“高速化”時代,真正融入川滇臧核心區域高速:S66(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構筑“一橫兩縱”干線公路網國道:G215、G549省道:S461(洞松(鄉城)-古學(得榮)構筑縣域“四通八連”農村道路網縣道:X162、X163、X164、X165、X166、X169鄉道:鄉道若干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6.2精準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分區配置A23、分區域補齊縣級公共服務設施將縣域分為南、中、北三個片區,以片區中心瓦卡、白松、太陽谷鎮城鎮發展策略為控制因素,分區域配置縣級公共服務設施。分類配置C分類配置縣域公共服務設施強化鄉鎮級公服設施生活服務、農業生產服務功能;村級公共服務設施,以服務設施均等化為目標。多級配置B多種配置方式并行提出縣-鄉(鎮)-村三級兩類配置標準,提出鄉鎮最低配置標準;針對離散度較高的農村地區,提出新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6.3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全域統籌、城鄉一體,建立綠色低碳高效的市政設施網絡。排 水 工 程采取雨污分流制,污水經處理后才24、能排入自然水體,并適當考慮污水回收利用。污水處理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環 衛 工 程垃圾處理應實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建立“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垃圾轉運站、垃圾填埋場每個鄉鎮設一處。能 源 工 程規劃形成以電力為主,以化石能源為輔,以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作為補充的能源結構。充分利用當地清潔能源,完善城市集中供暖工程。通 信 工 程全面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信息化工程建設,大力推進5G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區域信息化水平,形成覆蓋城鄉的新一代基礎信息網絡。電 力 工 程北面接四川省網,南面接南方電網,實現以110kV、35kV輸變電網絡為骨架的全25、縣區域性電網。規劃保留現狀四個水電站,新增旭龍水電站。給 水 工 程開展城鄉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發展適度規模集中供水,城鄉安全飲水率達到100%,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6.4積極靈敏的防災減災體系完善防洪、消防、抗震減災、人防等綜合防災救災體系,增強城鄉發展韌性。防洪規劃抗震規劃消防規劃人防規劃地質災害公共衛生一級中心城鎮按20年一遇,其余鄉鎮按10-20年一遇。完善減災系統,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重要設施設防標準為9度。構建多級全覆蓋的消防救援體系。遵循“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26、方針,實現人防工程建設體系化、布局結構網絡化、防護目標效能化、防空防災一體化。得榮縣現狀存在407處地質隱患點,各類工程建設應盡量避讓不良地質,消除地質災害安全隱患。強化重大傳染病防控能力建設,切實提升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應急能力,由縣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構建縣鎮村三級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體系。優化城市空間優化城市空間提升中心城區發展能級提升中心城區發展能級7.1 城市性質與規模7.2 城市空間結構7.3 公共服務設施7.4 道路交通體系7.5 綠地與開敞空間7.6 景觀風貌引導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7.1城市性質與規模1.2 城市性質香格里拉生態旅27、游區重要節點,康南地區重要門戶,以“太陽谷文化”為主題的精品旅游服務城市。城市建設規模至2035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為3050人。中心城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23.04公頃,人均城鎮建設用地75.54/人。1.3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7.2城市空間結構1.21.3規劃形成“一廊兩軸、兩心三組團”的空間發展結構。一廊依托定曲河形成的濱河生態廊道。兩軸沿G215以及主要道路形成的城市發展主軸。兩心圍繞縣政府形成的綜合服務中心、以及以太陽谷廣場為發展核心。三組團北部居住組團、中部綜合服務組團、南部教育居住組團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8、35年)公示版7.3公共服務設施1.21.3構建城市級公共服務主核心、城市級公共服務次核心、組團級公共服務中心三級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結合職能分工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城市級公共服務主核心即老城公共服務中心。依托現有公共服務基礎,提升重大公共服務設施標準,形成包含行政辦公、商業商務、教育、文化復合型中心。即城市新的集聚服務核心區。承擔行政辦公、文化交流、商業服務、教育、體育等功能,重點提高公共服務設施標準,建設文化交流、創新展示中心,打造公共服務設施聚集新區。城市級公共服務次核心作為城市功能組團的公共服務中心,以服務片區為主,同時結合自身功能定位,拓展旅游接待服務、行政辦公等公共服務功能。組團級公共29、服務中心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7.4道路交通體系1.3 對外交通依托國道G215干路公路,并推進國道G549改線工程,整體優化得榮縣中心城區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對內交通優化組團內道路系統,完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銜接。客運樞紐規劃推動城北縣客運站提檔升級,提高客運服務覆蓋率。公共交通規劃確定以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為主體,普通運量公交為基礎的客運交通體系。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7.5綠地與開敞空間1.21.3構建“一心一廊、兩軸多帶多節點”的綠地與開敞空間結構體系。一心一廊兩軸多節點多帶是指內部廣場30、公園綠地等構建的多處景觀節點。以太陽谷廣場作為中心景觀節點。以定曲河構建濱河生態景觀廊道。圍繞縣政府形成的綜合服務中心、以及以太陽谷廣場為發展核心。以防護綠地為主的綠帶。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7.6景觀風貌引導1.21.3圍繞山水環境,構建“一核一帶、一軸四區”的特色景觀風貌?,F代藏式建筑風貌區傳統藏式建筑風貌區傳統藏式建筑風貌區傳統藏式建筑風貌區現代藏式建筑風貌區公共建筑風貌區城市綜合中心風貌區一核以太陽谷廣場為核心景觀風貌。一帶以定曲河為景觀帶。一軸南北向城市景觀主軸線。城市綜合中心風貌區、傳統藏式民居風貌區、現代藏式建筑風貌區、公共建筑風貌區31、四區8.1 規劃傳導8.2 近期行動8.3 策劃機制完善實施機制完善實施機制保障空間規劃落地實施保障空間規劃落地實施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8.1規劃傳導完善全域覆蓋,分層管理,分類指導的規劃編制體系。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協調各類規劃,形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三類,縣域-片區-單元三級的空間規劃體系,健全規劃實施傳導機制。通過“縱向傳導、橫向傳導”實現對下層次規劃和專項規劃的傳導和指引。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等約束性指標;明確“三條控制線”以及歷史文化保護線、地質災害防控線、工業用地保護線等其32、他重要控制線的劃定落實與管控要求;提出中心城區及各鄉鎮發展指引要求。明確傳導內容與指引要求,制定專項規劃編制目錄清單。劃分城市片區管控單元,對城市片區內各類用地配比進行總量控制。結合產業功能區定位確定城市片區主導功能,引導城市片區適度集聚人口。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8.2近期行動對近期的建設用地開發、低效地利用及用地安排制定近期實施規劃,重點針對基礎設施、城市更新、公共服務設施、商業設施、特色產業項目等進行建設安排。初步確定近期重點建設項目18個,包括市政基礎設施項目5個,公共服務設施項目5個,公園及廣場建設項目6個,集體經濟項目1個,城市更新及改造項目1個。中心城區近期建設,集中在老城區,近期建設主要為在現狀建設用地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和內部更新。8.3政策機制改革建設開發模式,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創新集體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和轉型升級利用機制。將考核結果作為部門及領導干部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健健全監督問責機制,對違反規劃和落實規劃不力、造成嚴重損失或者重大影響的,一經發現,堅決嚴肅查處,依法依規追究責任。搭建數字城市平臺,開展數字城市規劃研究,接入甘孜州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對國土空間保護開發行為進行動態監測,動態化開展新區體檢評估,及時反饋預警,完善年度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