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0231
2023-08-28
35頁
4.72MB
1、2021-2035年崇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23.01【公示稿】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CHONGZHOU IN CHENGDU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目錄1、落實國省市要求,明確發展目標與策略2、推動區域協同,全面融入成都都市圈3、強化底線管控,優化國土空間格局4、優化功能布局,提升公園城市品質5、強化支撐系統,增強城市安全韌性6、做優做強郊區新城,打造“蜀中之蜀”魅力之城7、完善實施機制,保障空間規劃落地實施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前前言言“蜀中之蜀”“罨畫崇州”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崇州市位于四川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處于成都平原至龍2、門山的過渡地帶,境內地形地貌類型豐富、水系發達,“西北靠山、東南匯水”,呈現“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自然地理格局。崇州市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燦爛,人文薈萃,具有43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制史,是古蜀國發源之地,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元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子、懷遠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擁有雙河、紫竹兩大遺址,自古即有“蜀中之蜀”之美譽。崇州市是成都都市圈綜合性節點城市,在保護修復龍門山生態屏障、保護岷江水系網和保護第二、第三繞城高速公路生態控制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承擔“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成都消費電子產業重要承載地、成都智能家居制造產業高地等職能。行政區劃:市域下轄6個街道9個鎮 地3、區生產總值:442.59億,增速8.7%(2021)幅員面積:1088.73平方公里 人均GDP:5.9萬元/人(2021)常住人口:74.57萬(2021)城鎮化水平:53.8%(2021)規劃總則規劃總則規劃期限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規劃期限:2021-2035年 近期目標年:2025年 規劃目標年:2035年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崇州市市域,即崇州市行政管轄范圍,總面積為1088.73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包含崇陽街道、崇慶街道、大劃街道、羊馬街道城鎮開發邊界范圍,面積為59.92平方公里。0101落實國省市要求,明確發展目標與策略 發展定位 發展目標 發展戰略1.1 發展定位新時代更高水4、平“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重要承載地全省家具產業綠色轉型示范區大青城古鎮文旅產業區綠色生態、宜居宜業、智慧韌性的郊區新城戰略目標功能定位1.2 發展目標12025年22035年32050年基本建成高品質生態宜居城市綠色生態、宜居宜業、智慧韌性的郊區新城全面建成國際化現代化高品質生態宜居城市“三步走”戰略目標1.3 發展戰略生態筑基鄉農立本智造引領文旅興城保護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核心的生態安全格局,充分發揮成都西部生態屏障作用。維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水源涵養功能,以生態價值轉化為核心,形成生態產業、產品體系,全面促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以鄉村、農業、農民為本底,依5、托“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示范窗口。聚焦做優做強消費電子、智能家居產業特色功能,推動產業建圈強鏈,大力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行動。強智核、重研發、延應用,“融圈入鏈、協同發展”做強消費電子產業。打造智能家居未來工廠,引領全省智能家居產業綠色轉型。依托名城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創+”,高水平建設文創生活示范。聚焦做優做強古鎮旅游特色功能。用好用活千年古鎮群、川西精品林盤等資源,不斷增強旅游服務能級和水平,繪就大美鄉村。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0202推動區域協同,全面融入成都都市圈 生態共保 設施互聯 產業共興2.1生態6、共保,維護成都西部生態屏障協同大邑、邛崍等市縣共建大熊貓國家公園,以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自然遺產為核心,涵蓋雞冠山-九龍溝風景名勝區等生態管控區域,保護“華西雨屏”夯實成都西部生態屏障。建設成都市第二水源地即李家巖水庫。協同周邊區市縣共同維護岷江河網水系生態環境。2.2設施共聯,保障區域聯系安全便捷2.3產業共興,協同區域城市共謀發展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區,強化成德眉資同城一體化發展,與中心城區及周邊區縣的軌道交通、高快速路和綠道體系銜接。軌道交通包括2條市域鐵路、1低運量軌道和4條二級軌道交通線路;高快速路體系為“三高四快”,改擴建成名高速和崇雙快速路、新建成街快速路和成溫崇快速路、天保大道7、等;打通溫江城區、大邑沙渠等多條區域道路;構建2條鏈接成都市的市級綠道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沿線綠道和龍門山前綠道。聯動新津、邛崍、大邑等都江堰精華灌區建設天府糧倉核心區,建好130萬畝高標準農田;加快與高新區、成都產投集團合作共建17.9平方公里產業園區;加快與眉山等地合作共建家居產業生態圈;加快與都江堰、大邑等合作共建成都西部旅游環線。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0303強化底線管控,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統籌三線劃定 農業空間格局 生態空間格局 城鎮空間格局3.1 統籌三線劃定堅持科學謀劃,立足長遠發展,嚴格按照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劃定;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落實優質耕地應保盡8、保、應劃盡劃,確保穩定耕地總體平穩,保障生態系統性與完整性,堅持節約集約,優化全域資源配置。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嚴格落實上級下發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控。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90.62平方公里(28.59萬畝)。嚴格落實省級下發生態保護紅線,落實保護自然保護地體系,實行分級管控,遵守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生態保護紅線280.32平方公里。嚴格實行建設用地總量與強度控制,落實城鎮開發邊界管控要求,嚴格管控邊界內外各類開發活動,防止城鄉建設無序擴張。城鎮開發邊界84.53平方公里。3.2 農9、業空間格局堅守耕地紅線不動搖,分類明確耕地用途,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良田“非糧化”。劃定四大農業耕作區,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農業格局圖重點發展體驗田園、休閑農場等休閑觀光農業,圍繞街子、元通、懷遠古鎮發展農業體驗、農業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實現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西北部山地農業耕作區屬于糧油高產區,高附加值農產品,兼具農業新品種培育,農業休閑等衍生功能,打造高端農產品及農田大地景觀化的展示窗口;“天府糧倉”優質糧油耕作區重點發展農業生物技術、智慧農業等都市近郊農業,重點提供新鮮蔬菜等加工農產品,建設高標準農田,造有機農場示范田,實現農業的規10、模化生產;城郊特色農產品耕作區以10萬畝糧經高效綜合示范基地為基礎,種植糧食、蔬菜等經濟作物,依托水木環線,發展觀光旅游農業。北部糧經作物耕作區3.3 生態空間格局落實成都市“兩山、兩網、三環”生態格局與相關要求,尊重自然地理格局、保護山水骨架、防止城鎮粘連發展。崇州市市域內重點落實“一山”即龍門山、“一網”即岷江水系主要河流、“兩環”即第二繞城高速公路田園生態區和第三繞城高速公路生態控制帶。構建“一山一丘、十河三廊”國土空間生態格局一山:龍門山一丘:無根山十河:金馬河、黑石河、羊馬河、白馬河、西河、榿木河、泊江河(沙溝河)、味江河、干五里河、干溪河三廊:第三繞城高速綠廊、第二繞城綠廊、成溫邛11、高速綠廊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生態格局圖3.4 城鎮空間格局規劃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產業功能區為引擎,以功能區管委會引導街道、鎮區發展,優化全域城鎮體系結構,最終形成“1中心城區+11個新市鎮(街道)+28個中心村(社區)+N個其他村(社區)”的城鎮村體系結構,推進以縣城、鎮區為重點的新型城鎮化。構建“1+11+28+N”國土空間城鎮格局城鎮體系規劃圖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心城區其他村(社區)新市鎮(街道)中心村(社區)崇陽街道、崇慶街道、羊馬街道、大劃街道除中心城區街道外的11個鎮(街道)以村級片區劃分為基礎,劃定28個中心村除中心村外的N個村(社區)0404優化功能布局,提升公園城12、市品質 優化全域功能結構 確立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打造全域公園體系 振興鄉村社區 推動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4.1 優化全域功能結構做優做強天府糧倉核心功能著力建設高產高效的“天府好田”;培育綠色優質的“天府好糧”;發展農旅融合的“天府鄉游”。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產業空間布局城鎮空間結構構建“一中心三片區組團化”凸顯3個特色功能挖掘塑造“古鎮旅游”特色功能;提檔延鏈“消費電子”特色功能;精準做大“智能家居”特色功能。一中心:郊區新城中心城區三片區: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先進制造業聚集區大青城古鎮文旅產業區組團化:圍繞各功能區,分區發展多個城市組團單元4.2 確立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文13、物保護單位44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歷史文化名村7個羊馬街道伏虎村街子鎮鳳鳴村文井江鎮大坪村觀勝鎮聯義村元通鎮清溪村隆興鎮群安村隆興鎮梁景村歷史文化名鎮3個元通古鎮市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街子古鎮懷遠古鎮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處,歷史文化名鎮3處,歷史文化名村7處,傳統村落16處,歷史文化街區2處,歷史建筑20處,文物保護單位44處。歷史文化保護體系4.3 打造全域公園體系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域公園體系構建“自然保護地+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的全域公園體系,包含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核心的自然保護地、郊野公園、城市綜合公園、城市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小游園14、等;構筑“一脈傳承、兩軸輝映、三帶聯動、五環共榮”的綠道體系,串聯全域各類公園。一脈:文井江韻綠道;兩軸:龍門山森林綠道、光華大道綠道;三帶:田園濕地綠道、田園綠道、金馬河綠道;五環:翡翠環線、文創環線、水鄉環線、稻香環線、蔬香環線,以及30多條崇州市綠道。4.4 振興鄉村社區振興鄉村社區承接市級鄉村振興走廊,結合崇州城鄉體系結構,形成集聚組團,促進集聚效能提升,形成“兩廊二十八組團百林盤”的鄉村社區發展格局。兩廊,即“大美田園”和“蜀山鄉韻”鄉村振興示范走廊。二十八組團,以28個中心村形成的鄉村社區組團。百林盤,市域范圍內重點保護、完善的600多個林盤。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4.5 推動土地15、整治與生態修復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農用地整治:保證糧食安全、落實藏糧于地戰略,建設“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高標準農田建設:以提高耕地質量、連片度為核心,推進農田標準化、現代化建設。農村建設用地整理:順應人口流動趨勢,按照宜聚則聚,宜散則散原則,重點整治零散、閑置宅基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鎮有機更新:加強推進舊城改造、新型社區建設,積極推進低效建設用地整治,促進土地的集約高效利用。宜耕后備資源開發:按照“苗圃上山、果園上丘、平壩還耕”,統籌推進耕地恢復工作,穩定平壩區域優質耕地數量。土地整治4.5 推動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森林資源修復:以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與自然山區內森林生態修復為重點16、,提升森林生態系統水源涵養能力。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推進金馬河、西河、羊馬河、榿木河等主要河流的藍網工程建設,積極開展自然岸線修復、黑臭水體治理等水生態治理工程。農田生態系統修復:推進崇大灌區生態溝渠建設,加強面源污染防治,修復農田庫塘稻田生態系統,營造農業空間半自然生境,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川西林盤保護修復:通過“理水、造景、改院、塑形”,全面提升林盤質量和建筑風貌,推進林盤與周邊景觀融合,營造田疇綴舍、林盤掩映的鄉村場景。生態修復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0505強化支撐系統,增強城市安全韌性 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 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 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 靈敏高效的防災救援體系5.1 17、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強化交通引領,構建內外暢達的區域交通體系形成“3高4快+9橫12縱”一體直連快速集散的市域骨干路網。改擴建中崇路、羊江路等,新增天保大道崇州段、成溫崇快速路等,延伸崇陽大道、永安西路等,加強與溫江、雙流、新津等方向的對外聯系。市域鐵路公交化運行,“三鐵融合”共同發展推進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形成2城際+1低運量軌道+4旅游軌道體系。成蒲鐵路+成灌鐵路延伸線+溫崇線,承擔崇州市與成都中心城、都江堰等的快速聯系;1龍門奇觀線+2鄉村田園線+1雞冠山支線,強化龍門山沿線鄉鎮通行,承擔崇州境內各鄉鎮旅游聯系功能。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5.2 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 服務村域或社區的18、小型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村衛生室、文化服務室、村健身中心、青年之家、兒童之家、婦女之家、村政務服務和生活服務設施。服務村級片區的中小型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村衛生室、文化服務室、村健身中心、青年之家、社區兒童之家、婦女之家、村政務服務和生活服務設施。公共教育(幼兒園、小學、初中)、醫療衛生(綜合醫院/衛生院、)、文化設施(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閱覽室)、體育設施(鎮健身中心)、社會服務(托育服務、青年之家等)、政務服務(便民服務中心、派出所、市場監管所等)、生活服務(快遞物流服務點、郵政網點等)。配套社會管理、基礎教育、醫療養老、文化活動、體育運動、商業服務、市政交通、綠化交通。城市:對標50萬-1019、0萬人口中等城市公共設施標準和“8+18”基本保障類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市區級+街道級+社區級”的三級公共服務體系,構建15分鐘城市公共服務生活圈。鄉村:規劃形成“鄉鎮+中心村+其他村”的三級公共服務體系,構建15分鐘鄉村公共服務生活圈;28個中心村(社區)11個新市鎮(街道)N個其他村1個中心城區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5.3 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構建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供水體系,實現全域供水普及率達到100%。實現全域“同源、同網、同質”供給體系,推進和完善突發性事故應急機制,保障城鄉供水安全。給水工程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截污和治污相協調,完善污水收集處理及污泥處置設施20、建設,提高污水、污泥處理水平。規劃市域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0%以上。排水工程合理選取用電指標,科學預測地區用電負荷發展水平,提高電網受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合理規劃變電站布局用地,控制高壓走廊布局及用地,促進電網發展與城市建設相協調。供電工程加強燃氣設施配套建設,增強儲氣調峰能力;完善市域內管網系統提高門站總接收能力,提高輸配系統保障能力,實現管網成環,保障供氣安全。燃氣工程大力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城鄉統籌,實現區域共建共享,加強資源開發利用,強化通信設施管理,提高通信安全服務水平,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信息服務支撐,建設國際性區域通信及信息樞紐。信息工程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全面實施垃圾21、分類收集、運輸、中轉和處置。實現市域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100%,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環衛工程5.4 靈敏高效的防災救援體系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防洪排澇西河、黑石河、白馬河中心城區段和羊馬河鎮場鎮的防洪標準為50 年一遇,其他街道場鎮段均為為20年一遇;中心城區內河的排澇標準為20 年一遇,其他鎮街的排澇標準為10 年一遇,山洪防治標準為20年。城市消防城市預防和抗御火災、搶險救援的綜合能力,構建“全災種、大應急”體系,確保城市安全發展。優化城市和鎮街消防站布局,提升消防救援能力。抗震防災結合城市公園、學校及文體場館等公共開敞空間,構建多層次避震疏散場地體系;結合高速公路、快速路22、區域干線公路,構建全域疏散和救援通道。地質災害防治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水平,加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工程治理和避讓搬遷力度,推進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加強地質災害處置能力,逐步建立與中心城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人防工程構建以指揮工程為核心、人員掩蔽工程為主體、醫療救護工程和防空專業隊工程等專用工程相配套的人防工程體系。公共衛生銜接市級衛生網絡體系,構建以“縣級區域救治中心-基層醫療機構”為基本構架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網絡體系。0606做優做強郊區新城,打造“蜀中之蜀”魅力之城 城市空間結構 強化公共服務 提升城市品質 營造公園場景6.1 城市空間結構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市空23、間結構規劃圖“雙軸雙環”的城市空間結構“十字”雙軸:東西產城發展軸:以永康路、崇陽大道區域為主,串聯西江休閑中心中心公園智慧服務節點科創服務節點;南北城市形象軸:以崇慶路-晉康路區域為主,串聯北部藝術中心中心公園崇州站點樞紐服務廳生活服務街生產服務公園。兩環:城市交通內環、城市貨運交通外環。五片生活片區:包含中城、南城、西城、北城、西江片五大生活片區;五片生產片區包含智能家居園區、家居配套園區、消費電子園區、電子配套園區、新經濟園區。6.2 強化公共服務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10所中學18所小學基礎教育幼兒園公共文化文化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日間照料中心綜合醫院社區養老機構醫療養24、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育運動13處綜合運動場13處綜合健身館N處居民健身設施社區管理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社區用房市政交通公廁、再生資源回收站、公交集中停靠站商業服務農貿市場社區商業綠化空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對標50-100萬人口小城市公共設施標準和“8+18”基本保障類配置標準,形成中心城區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公共服務6.3 提升城市品質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公共中心體系規劃圖構筑“四級服務核心”的城市中心空間體系一級:城市級中心包含老城中心、南部新城副中心。二級:片區級中心包含西江創研服務中心、北片區中心、東部產業服務中心、羊馬新城中心。三級:單元中心布局社區中心。四級:鄰里中25、心。6.3 提升城市品質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心城區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圖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劃定紫線,嚴格落實保護,包含歷史文化街區2處,傳統街巷11處,文物保護單位8處,不可移動文物7處。公園城市體系規劃圖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市公園體系按照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構建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游園和微綠地四類城市公園功能體系。6.3 提升城市品質0707完善實施機制,保障空間規劃落地實施 健全傳導管控體系 制定近期建設計劃7.1健全傳導管控體系 構架“兩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控制線管控單元管控地類傳導指標傳導三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中心城區中心城26、區內劃分總規控制單元總規控制單元單個鄉鎮(街道)多個鄉鎮或城鄉融合發展單元五線:城市綠線、城市藍線、城市紫線、城市黃線、城市道路紅線+功能分區+用途管制一級地類開發邊界外所有市域地區二級地類中心城區和鎮區規則用地分類標準約束性約束性中心城區新市鎮城市五線城鎮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耕地保有量預期性預期性人口規劃人口規劃 構架傳導體系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總體規劃市域國土空間中心城區鎮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鄉融合發展單元)村級片區新市鎮鎮區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級片區城鎮開發邊界內中心城區生態修復支撐要素公共安全魅力特色開發利用行動實施市級專項片區專項鎮區其他區域“兩級”為市級、鎮級國土空間規劃。“三類”為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通過“控制線管控、單元管控、地類管控、指標傳導“實現對下層次規劃和專項規劃的傳導和指引,確保約束指標和管控要求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中逐層傳遞落實。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土地整理項目縣級以上重大公服、市政設施縣級以上重大交通設施7.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 近期實施計劃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根據國家省市重大項目,把握區域重大戰略方針,以“強基礎、補短板”的總體思路,聚焦崇州做優做強“核心功能、特色功能、基礎功能”三大功能建設,針結合成片開發方案,銜接“十四五”規劃,有序安排近期建設計劃,確定近期建設項目規模、范圍及布局,分類明確項目清單。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