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方案(2021-2035年).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1758
2023-08-29
8頁
556.83KB
1、綿陽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公示一、 前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要求,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綿陽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充分銜(承)接國家、省、市重要文件和規劃,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系統解決綿陽市生態核心問題為導向,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為主線,合理劃定生態修復分區,確定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區域,合理設置目標任務,科學部署和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二、 生態修復2、工作實施成效“十三五”以來,綿陽市在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上下認真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等重點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工作,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綿陽、筑牢涪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市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先后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北川縣、鹽亭縣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命名,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規劃目標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3、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 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等重大戰略要求,提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現代化水平,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保障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著力優化生態安全格局,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綿陽。四、總體布局(一)總體生態修復格局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綜合考慮不同區域生態功能、用地類型、自然條件、生態區位、資源稟賦、景觀變化及社會經濟差異性,構建綿陽市“一屏、一帶、兩網、四區、多點”的總體生態修4、復格局。一屏:山區生態屏障。發揮山區整體生態屏障作用,加強生態保育修復,強化山區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一帶:沿貫穿全域的涪江構建“涪江沿岸生態帶”。兩網:即生態廊道網絡與水系網絡。依托生態節點、自然保護地構建連通生態廊道,依托水網,構建濱水空間網絡,保護自然水體。四區:即水土涵養與保持功能區、農林生態經濟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平原城鎮發展生態經濟區。多點:以自然保護地為主具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的生態源地。圖1綿陽市生態修復總體格局圖(二) 生態修復分區基于生態修復格局,以重點流域和主要山脈為基礎單元,突出自然地理完整性和生態系統連通性,落實省級國土空間生5、態修復規劃一、二級分區,劃分綿陽市生態保護修復分區。綿陽市生態保護修復分區延續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分區,共劃分岷山-岷江高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區(-2),岷山-涪江中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區(-3)等4個一級分區。綿陽市二級生態保護修復分區在不突破一級保護分區的基礎上進行劃分,共劃分涪江安昌河人居環境提升與水土流失防治區、涪江凱江人居環境提升與水土流失防治區、涪江平通河人居環境提升與水土流失防治區等19個生態修復二級分區。(三) 生態修復重點區域根據綿陽市生態系統綜合評價結果和綿陽市生態問題識別診斷情況,充分結合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確定的重點區域,調整細化市域范圍生態修復6、重點區域。綿陽市生態修復重點區域主要包括岷山高寒山地森林撫育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山地水源涵養與森林撫育修復區等8個。生態修復重點區域總面積約14567.73平方千米,占綿陽市國土空間總面積的77.89%。圖2綿陽市生態修復重點區域圖五、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一)主要任務結合修復分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按照各片區優先設置的任務,因地制宜地實施生態系統質量提升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流失治理與區域生態環境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與水質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土地整治與修復等5項任務。 (二)重點工程按照確保生態安全、突出生態功能、兼顧生態景觀的要求,以重點區域為指引,以推動國土空間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為7、導向,在涪江、平通河、白草河、通口河、梓潼江、龍門山、岷山、河谷平原等區域,落實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目標任務,謀劃布局全市13個重點工程(因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其他專項規劃和項目實施的不確定性,重點項目存在動態調整的可能),合理安排工程時序。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宜濕則濕等原則,解決區域突出生態問題、恢復受損生態系統功能、改善生態系統質量、增強生態碳匯能力,充分發揮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綜合效益。圖3綿陽市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分布圖六、 綜合效益生態方面,將進一步擴大林地面積、恢復濕地面積,筑牢涪江上游主要水系、農業生產和氣候調節的生態屏障,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人居環境和生態條件持8、續改善,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約111.80方千米公里,有效維護涪江流域水生態安全,野生動物棲息和繁衍環境明顯好轉,野生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稀瀕危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形成完善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有害生物得到控制,病蟲害影響范圍和程度減小,有害生物頻發重發的態勢得到減緩。經濟方面,通過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推動經濟發展,尤其是對當地生態環保產業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高標準農田建設6.35萬公頃,修復污染耕地約1410.6公頃,新增林地約3.5萬畝,年均可增加碳匯約3819.64萬元。在解決當地糧食安全問題的前提下,提供大量有用的土地儲備資源,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推進當地綠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產業鏈的升級,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社會方面,有利于樹立生態意識,形成全社會動員,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態文明新格局。預期完成農村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兩百余個,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鎮風貌,建設美麗鄉村,增加全市人民幸福感。七、 建議意見反饋渠道本公示期限自即日起7天。如有意見建議,請在公示期內以署名書面形式告知綿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修復科,或在工作時間電話提出意見。聯系人:楊蕊萍電話:0816-6339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