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東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1781
2023-08-29
35頁
5.16MB
1、東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版東豐縣自然資源局2022.12前言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按照國家、吉林省、遼源市要求,我縣組織開展了東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規劃深化落實吉林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積極融入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推進梅柳輝東經濟協作區建設,把東豐縣建設成為吉林省2、南部山水城園和諧共生、產教研創深度融合的開放型現代化城市。目前,東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形成規劃草案,為了讓公眾充分了解規劃草案內容,以便規劃編制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公眾智慧,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走 進 東 豐東豐縣位于吉林省中南部,長白山區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東南與梅河口市毗鄰,西側與東遼縣接壤,西南與遼寧省西豐縣以山為界,東北與伊通縣、磐石市隔河相望。四梅鐵路貫穿境內,長營高速、沈吉高速、國道集錫線等多條公路干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國土面積:2523.68平方公里七普常住人口:30.73萬人城鎮化率:37%2020年GDP:138.9億元目 錄01.3、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范圍與期限02.戰略目標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發展策略03.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推動區域空間協同發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三條控制線劃定與管控04.優化三類空間布局安排營造美麗集約的農業空間塑造的山青水秀生態空間建設活力宜居的城鎮空間05.構建城鄉均衡的支撐體系建設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強化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展現魅力東豐風采06.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水平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建立并監督實施“一張藍圖”01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范圍與期限1.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4、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和視察吉林省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實吉林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積極融入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推進 梅 柳 輝 東 經 濟 協 作 區 建 設,全 面 實 施 遼 源 市“2115555”發展戰略,做強做優五大優勢產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高質量發展,提升東豐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水平,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健全空間治理體系,把東豐縣建設成為吉林省南部山水城園和諧共生、產教研創深度融合的開放型現代化城市。1.2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為東豐縣行政區劃范圍,包括14個鄉鎮和3個街道。規劃期限為20215、2035年,近期2025年,遠期到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02戰略目標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發展策略2.1 戰略定位中國梅花鹿產業發展核心區吉林省綠色發展先行區區域合作發展示范區2.2 發展目標2025年2035年2050年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城鄉區域發展更協調,綠色發展底色更鮮明,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城市治理效能更顯著。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增長,建成具有東豐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生態文明建設保持全省前列。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實現社會民生、產業經濟、文化事業、生態環境全面繁榮發展。2.3 發展策略嚴格保護山水本底,加大對生態重要以及生態敏感地區的保護力度。全面保6、護東豐縣河流水系、山體、森林等自然生態資源,拓展生態保護范圍,完善生態廊道建設。充分挖掘東豐縣“梅花鹿文化”“農民畫文化”等文化故事和歷史場景,整合周邊地區歷史文化資源,彰顯東豐縣文化魅力。順應地形特征,彰顯東豐山與城、水與城、歷史文化與城市的和諧共生關系。以構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為核心,協同考量生產、生活、生態需求,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完善空間格局體系,劃定空間功能分區,提升空間利用效率。主動融入長春現代都市圈開發格局,暢通對外開放新通道,強化以開發區為核心的開放平臺建設,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創新開放模式;以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發展方向,持續帶動產業體系轉型升級。生7、態為本創新引領彰顯文化優化格局03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推動區域空間協同發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三條控制線劃定與管控3.1 推動區域空間協同發展構建全方位開放的區域協同發展格局高位對接“梅柳輝東”城鎮組團積極融入“長春都市圈”發展深入實施“西聯遼源市、東攜梅河口、北接長吉圖、南融發達地區”的融合開放戰略,以那丹伯鎮、大興鎮、橫道河鎮、三合鄉為重點,打造對外開放“四大門戶”,形成承西啟東、連接南北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向東搶抓梅河口市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和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機遇,精心謀劃建設環梅經濟發展帶,以三合鄉為節點推進東梅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東梅一體化發展,協調推動兩縣市供水、供電8、供熱、供燃氣網絡的無縫對接,加強交通出行、產業布局、通勤就業、人口居住一體化。向北對接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在農產品加工方面融入長春都市圈,在醫藥健康產業方面融入遼梅通白敦醫藥健康產業走廊,在綠色稻米、人參、藍莓、中草藥、食用菌、果仁等特色產業和生態文化旅游方面,融入吉林省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和我國東北東部綠色經濟帶,借勢拓寬日韓和東北亞市場。向東北與伊通營城子協同聯動,共同構建黃牛交易市場平臺,攜手打造“中國第一牛市”。3.2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總體格局“一心一核兩軸五區網絡化”“一心”:以慶嶺南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為生態綠心。“一核”:東豐-三合集聚發展核。“兩軸”:依托國道303、省9、道104東(豐)草(市)線形成兩條發展軸。其中,主軸北向對接長春都市圈、東向對接梅柳輝東城市組團;輔軸西向對接遼源市,南向對接遼寧省。“五區”:梅花鹿生態養殖區、綠色水稻種植區、精品水果種植區、黃牛生態養殖區、都市農業發展區“網絡化”:構建宜居美麗城鄉網、藍綠交融生態網、全域多樣游憩網、外通內暢交通網共享優質設施網五大縣域支撐網絡。3.3 統籌三條控制線劃定與管控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區域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特殊保護,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鞏固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維系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確保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實行最嚴格的管控,除規定外原則上禁止10、占用。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處理好城鎮開發邊界與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的關系,邊界內以“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04優化三類空間布局安排營造美麗集約的農業空間塑造的山青水秀生態空間建設活力宜居的城鎮空間4.1 營造美麗集約的農業空間農業格局“一園五區”“一園”: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五區”:梅花鹿生態養殖區、綠色水稻種植區、精品水果種植區、黃牛生態養殖區、都市農業發展區4.1 營造美麗集約的農業空間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格耕地保護,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綜合11、運用工程、農藝、生物等措施,逐步改善耕地內在質量、設施條件和生態環境。全面推進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鞏固提升耕地質量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嚴控項目占用耕地規模,強化用地規模審查,引導建設項目不占或少占耕地。落實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制度。嚴控建設占用耕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建立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嚴格執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法規政策,不得隨意調整或占用。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4.1 營造美麗集約的農業空間引導鄉村分類發展布局將城鎮開發邊界內村莊納入城鎮發展,結合鄉村資源稟賦與特色、區位條件等,分類引導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各類型村莊差異化特12、色化發展。集聚提升類63個城郊融合類15個特色保護類6個穩定改善類139個其他村莊6個4.2 塑造的山青水秀生態空間生態格局“一心三源四山五河”一心:自然保護地慶嶺南山 三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仁和水庫、六道溝水庫、安福水庫 四山:河流分水嶺大寒蔥頂子(伊通河、大沙河分水嶺)廟頂子山(大沙河、蓮河分水嶺)大高爾洛山(蓮河、梅河分水嶺)秫秸垛頂子(梅河、大橫道河分水嶺)五河:河流伊通河、大沙河、蓮河、梅河、大橫道河4.2 塑造的山青水秀生態空間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東豐縣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歸并優化,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根據各類自然保護地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管控,自然保護地內依據國家相關政策進行分級管13、控,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統籌管理。1個自然公園吉林東豐慶嶺南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4.2 塑造的山青水秀生態空間統籌資源保護與利用水林礦濕嚴控用水總量,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強化產業園區、重大產業布局等建設項目水資源約束,嚴格限制高耗水產業布局。嚴禁一切與破壞森林生態系統質量、不利于生態保護和修復有關的活動;嚴格限制林地轉為建設用地。在保護的基礎上應大力營造生態保護林和水源涵養林,加強對各類濕地水資源的污染控制和防治。按照“三條控制線”管控要求對探礦權、采礦權進行設置。切實在綠色礦山建設、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提高準入門檻,嚴格準入條件。4.3 建設活力宜居的城鎮空間城鎮格局“一核14、兩軸四門戶”“一核”:重點打造東豐三合集聚發展核;以三合鄉為節點促進東豐梅河口一體化發展,以大興鎮為節點促進東豐遼源一體化發展。“兩軸”:圍繞國道303和草市線等主要交通線形成貫通南北、暢聯東西的發展軸線。“四門戶”:培育三合鄉、那丹伯鎮、橫道河鎮和大興鎮形成四個門戶,分別對接“梅柳輝東”城市組團、“長春都市圈”、南部地區和遼源市。4.3 建設活力宜居的城鎮空間構筑現代產業空間格局5大產業集群 3區:圍鋼產業集聚區、融梅產業集聚區、農特產品生產加工集聚區 1帶:梅花鹿產業帶 2基地:黃牛產銷基地、國際果仁進出口貿易基地 9園區:冶金鑄造產業園、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中國吉浙東豐松籽產業園、15、三合物流倉儲產業園、三合靜脈產業園、大陽光伏產業園、大興現代農業產業園、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醫療器械產業園九大園區構建三區一帶兩基地九園區產業格局鋼鐵+冶金建材梅花鹿+醫藥健康食用菌+農特產品加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包裝+輕工紡織3大綠色生態農業綠色糧食種植業綠色特色種植業特色生態養殖業3大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業現代物流業養老產業05構建城鄉均衡的支撐體系建設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強化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展現魅力東豐風采5.1 建設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高標準建設通用機場完善鐵路交通建設優化調整縣域公路體系建設通用機場,積極參與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機場群建設,成為吉林省多層次航空服務體系的重16、要節點。積極引入四梅快速鐵路,完善普速鐵路建設,提升干線鐵路運輸效能。構建“三縱五橫”的交通網絡體系。提升公路干線網絡的服務能力,改善過境通道,優化內部城鄉路網結構,完善鄉鎮服務通道。構建高效多級的客貨運樞紐體系構建交通主樞紐-交通次樞紐-交通節點高效多級的客貨運樞紐體系。5.2 強化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 建立“系統完善、安全優質、綠色智慧”的基礎設施體系供水系統污水系統供電系統通信系統供熱系統燃氣系統環衛系統海綿城市規劃“四源十三廠”的供水格局,構建節水優先,安全經濟的城鄉供水體系。全面提升污水處理能力與水平,鄉村地區因地制宜,設施污水處理池。新建豐東二次變等變電站,完成苗勝一次變等擴容,構建17、安全高效的智能電網體系。推進5G基站建設,構建暢通互聯、質優價廉 的信息網絡體系。逐步增加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能源綜合利用和保障能力。逐步實現管道集中供氣,同時適度發展生物質能源滿足管道供應外的居民用氣需求。積極推進城市垃圾袋裝化和無害化處理,建設綠色潔凈、無害再生的環衛設施體系。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現城市徑流污染有效消減、雨水資源高效利用。5.2 強化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 健全綜合防災體系,完善應急空間網絡防洪排澇:構建“嚴擋+快排+調蓄”的城市防洪排澇新格局。提高防洪標準,中心城區防洪標準50年標準設防,鄉鎮和中心村按照20年標準設防,基層村按照10年標準設防。抗震工程:中心城區七18、度進行設防,重點建筑和構筑物及生命線工程可根據實際需要重點結構部分可適當采取提高設防標準和措施。消防工程:分級建立專職及義務消防隊伍,中心城區建設2座以及普通型消防站,重點鎮設鄉鎮消防站,一般鎮設消防室。人防工程: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方針,推動人防工程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融合發展。應急疏散:建設中心、固定、緊急三級場地型應急避難疏散場所,實現避難場所城鎮范圍全覆蓋。地質災害防治:提高應急救災水平,完善應急指揮救援體系,推動縣、鄉鎮(街道)兩級指揮場所建設,建立健全與軍隊、公安消防和武警等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公共衛生安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平臺建設,預控應急醫院建設場地。19、完善縣城、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公共安全防控單元。5.3 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縣-鄉鎮-村三級公共中心體系構建5分鐘-10分鐘-15分鐘城鄉生活圈文有所享學有所教體有所健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人均文化設施用地面積不低于0.3平方米。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100%。城鄉“十五分鐘健身圈”全面建成。常住人口數每千人10張床位。養老床位數達到每千人老年人40張床位。5.4 展現魅力東豐風采塑造“鹿鄉風韻詩畫風境時代風尚”的城鄉風貌特色構建“水岸邊花園里活力軸幸福城”的城市風貌格局06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水平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建立并監督實施“一張藍圖”6.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確保20、約束指標和管控要求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中逐級傳遞落實。落實遼源市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和剛性管控要求。對鄉鎮規劃提出戰略引導、指標約束、底線管控、系統指引等方面的要求。對詳細規劃提出指標控制、用途管制、設施配置、空間景觀,以及開發強度和風貌塑造等方面的指導要求。傳導要求目標指標坐標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國土用途規劃分類市級指標三條控制線功能定位用途準入總量控制、約束傳導反饋監測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國土用途規劃分類縣級指標三條控制線功能定位用途準入總量控制、約束傳導反饋監測邊界界定、上圖入庫邊界管控、合規審查國土用途規劃分類鄉鎮指標三條控制線邊界界定、上21、圖入庫邊界管控、合規審查6.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 制定近期行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銜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縣委縣政府年度重大項目和財政支出計劃。制定近期建設重大項目清單落實國家、省、市重大戰略,為戰略規劃落地提供空間保障,并預留未來發展彈性。6.3 建立并監督實施“一張藍圖”建立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全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搭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在市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基礎上,按照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總體要求完善縣級平臺建設。強化規劃實施建設監督,構建“預警監測-實施評估-督察問責”的規劃實施監督體系,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常態化機制。對國土空間保護開發行為進行動態監測,動態化開展東豐縣體檢評估,及時反饋預警,完善年度實施計劃。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1
21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