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1805
2023-08-29
45頁
15.24MB
1、云富街道向家壩鎮太平鎮兩碗鎮公眾征求意見稿前 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年修訂版)等法律法規和部、省相關編制指南以及昭通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編制了水富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對昭通“三個定位”“四篇文章”,特別是對水富7個具體要求,以及昭通市委市政府對水富的工作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2、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立足建設滇東北開發開放新高地標桿、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門戶城市、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全國文明城市、全域康養旅游目的地、引領昭通乃至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前沿和窗口的功能定位。總體概況總面積:438.87 km (占昭通市22440km的1.96%)行政區劃:鎮(街道)4個 (云富街道、向家壩鎮、太平鎮、兩碗鎮)常住人口:10.35萬人 (占昭通市509.26萬人的2.03%)戶籍人口:10.84萬人 (占昭通市631.91萬人的1.72%)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66.06%(高于昭通市39.52%、高于云南省50.03、5%、高于全國平均63.89%)GDP:77.4996億元 (占昭通市1288.74億元的6.01%)人均GDP:7.2362萬元 (昭通市平均水平2.4002萬元/人)三產比重:4.4:67.8:27.8 (昭通市三產結構17.5:37.5:45)目 錄CONTENTS01 規劃總則02 戰略與目標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4 資源保護與利用05 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06 重大要素支撐07 文化資源與魅力空間08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9 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規劃10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u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4、,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省委、市委對水富提出的7個具體要求、3個定位、4個標桿戰略部署,著力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性作用,編制能用、管用、好用的水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u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徹新時代新要求尊重規律、堅守底線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突出公共政策屬性以人為本、優化布局、提升品質,促進節約集約高質量發展傳承文化、彰顯特色智慧驅動、技術創新公眾參與、共建共治u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為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5、u規劃范圍規劃包括市域、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兩個層次。市域規劃范圍:為水富市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438.87平方公里,轄云富街道、向家壩鎮、太平鎮、兩碗鎮1街3鎮,共計20個村10個社區。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建成區及規劃擴展區域,共20.57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內城鎮開發邊界規模12.16平方公里。u戰略定位u形象定位三大定位四大標桿u戰略目標2025年2035年2050年到2025年,水富市充分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指標要求,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格局初步形成。建設成為引領昭通乃至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前沿和窗口。融入昭通“兩屏三區一廊、一核兩副多點”總體開發保護格局,基6、本建成滇東北地區副中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建成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門戶城市,港園城融合發展試驗區,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到2050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實現生態保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與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有機協調,實現深度城鄉融合發展。u發展戰略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強化與宜賓、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區域協同合作,充分發揮水富與宜賓、成渝雙城經濟圈互補優勢打造特色主導產業,加快補齊關鍵短板,增強全產業鏈優勢,推動形成特色鮮明、相對完整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生態圈。加快金7、沙江航道建設,積極推進宜賓港、瀘州港、樂山港和重慶港之間的聯系,融合長江沿線公水聯運體系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精準化用地布局,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強調對用地規模的科學合理預測,集約緊湊的多元化復合型土地利用,對新增建設用地的集約高效布局,促進職住平衡。中心培育戰略通過港城園融合發展;強化“十字”,聯動周邊;強化中心城區功能,港城園聯動,強化昭通市副中心區的核心地位;突出溫泉特色,打造濱江景觀休閑帶,塑造精致山水城市形象。屏障保育戰略保護好金沙江及橫江的生態屏障,以生態保護為原則,嚴守底線,確保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土地資源不被浪費、城鎮建設集約節約,走國土空間利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構建全域生態安全格局。u8、區域協調發展借力成渝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都市圈”上升為“中國第四極”,水富深度參與云南與成渝地區的跨區域協調發展,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生態圈,有利于加快補齊關鍵短板,增強全產業鏈優勢。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通過加強物流體系支撐,強化水富港的物流、商貿、綜合信息服務、交易服務等產業運營功能,建設成為我國西部水、鐵、陸多式聯運的物流集散中心,促使水富港逐步形成云南輻射南亞東南亞,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物流樞紐。積極對接宜賓發展需求宜賓市打造六大核心主導產業集群,水富積極對接宜賓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產業鋰電池生產配套、新材料及精細化工產業,實現融合發展。貴 州 省u落實主體功能p 云南省和昭通市層面p 落9、實水富市主體功能區縣(市)主體功能:水富市為城市化地區鄉鎮單元主體功能:云富街道、向家壩鎮為城市化地區,兩碗鎮、太平鎮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層級名稱水富市級主體功能鄉鎮單元主體功能云富街道向家壩鎮兩碗鎮太平鎮云南省云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其他重點開發的城鎮云南省優化主體功能區研究(初稿)城市化發展區昭通市昭通市主體功能區優化研究城市化發展區重點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重點生態功能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昭通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城市化地區重點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重點生態功能區重點生態功能區u空間總體格局p 構筑“一核、兩廊、三區、多點”的總體格局一核:以中心城區為“港園10、城”融合發展兩廊:金沙江、橫江兩經濟走廊協調聯動發展三區:以主導功能為主的三大片區發展多點:多重要空間節點發展u三區三線劃定圖例圖例城鎮開發邊界圖例圖例生態保護紅線圖例圖例永久基本農田名稱 鄉鎮名稱面積(公頃)合計劃定永農面積(公頃)規劃期末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水富市云富街道464.562891.312891.31向家壩鎮1005.67兩碗鎮712.21太平鎮708.87名稱鄉鎮名稱 面積(公頃)合計劃定面積(公頃)水富市云富街道247.7111533.54向家壩鎮59.97兩碗鎮3054.76太平鎮8171.10名稱鄉鎮名稱城鎮彈性發展區(公頃)城鎮集中建設區(公頃)水富市云富街道/7211、2.76向家壩鎮/493.07兩碗鎮/15.99太平鎮/10.78p 永久基本農田p 生態保護紅線p 城鎮開發邊界u森林資源保護利用在保障水富市整體生態環境安全、不破壞森林生態系統和重要的動植物棲息地的前提下,以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為主要媒介,適度進行旅游觀光等輕度開發利用。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 7.5%。水 富 市 公 益 林 總 面 積 為9705.32公頃,占市域面積的22.11%。國家級公益林591.80公頃,省級公益林9113.52公頃。u水資源保護利用 加強工業污染防治與綜合治理行動。保護和合理退還河、湖、濕地生態空間。實施環境管控行動計劃。實施城鄉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推進農12、村污染水體整治專項行動。u耕地資源保護利用u礦產資源保護利用以生態農業為主的集群式耕地保護與開發物質多層利用型觀光旅游型溫泉組團區太平鎮河壩區向家壩農業區兩碗鎮南部區邵女坪農業區到2035年,水富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241.01公頃。礦產資源01地熱資源水富市礦產資源主要有石英砂、石灰石、玄武巖,此外還有少量水晶礦、方鉛礦、銅礦等。02金沙江河谷地區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引出地熱水并開發成旅游景點,冠名為“西部大峽谷溫泉”,為水富市的旅游事業增添了新的活力。u城鎮體系格局p“一心、兩鎮、兩翼、一軸串聯”“一心”即港園城(中心城區),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明13、確各片區組團發展定位和發展策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兩鎮”為太平鎮和兩碗鎮,加強鎮和中心城區的交通聯系,引導成為市域副中心,帶動鄉村振興。加強政府投入,積極引導市場參與城鎮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改善環境質量,提高城鎮建設水平,著力培育優勢產業,提升城鎮吸引力。“兩翼”為金沙江和橫江經濟發展帶。生活功能沿金沙江拓展,重點完善社區功能,優化開放空間,疏導道路交通,提升人居品質。u鎮村體系規劃p 構建1+2+3+17的鎮村體系一級中心城區重點鎮中心村基層村等級體系。一級:1個中心城區二級:2個重點鎮三級:3個中心村四級:17個基層村u農業產業規劃p 構建一心、兩軸、兩區、多基地農業空間格局一14、心:農產品加工中心兩軸:太平鄉村振興軸、兩碗鄉村振興軸兩區:北部優質糧油+果蔬產業片區、南部生態竹林+藥材產業片區多基地:多個農業產業基地。u工業產業規劃p 規劃形成“一港、一園、一基地”的工業產業空間布局一港:水富港一園:臨港物流園一基地:云南省十大新材料基地之一新材料基地物流園貨運港口u旅游產業規劃p 構建“一心一廊兩翼五區”全域旅游空間布局一心:水富市全域旅游綜合服務中心一廊:魅力山水生態旅游廊道兩翼:休閑度假旅游發展翼、南絲綢之路康養文化旅游發展翼五區:大力打造溫泉康養度假旅游區、銅鑼壩生態旅游區、古渡文化旅游區、太平鄉愁文化旅游區、兩碗民俗文化旅游區五個旅游發展區。u富民興村產業p 15、鄉村特色農業型注重突出“一村一品”,做強優勢農業產業,重點打造三角村、復興村、永安村、新灘村、大池村。p 鄉村休閑旅游型依托現有農旅資源,深化鄉村旅游發展,重點打造鹽井村、馬腦村、二溪村、太平村、新壽村、高灘村。p 產業融合型聚集立足自然、產業、人文資源,發展新產業新業態,重點打造水東村、水河村、花壇村、古樓村。p 生態保護型聚集推進生態品質、風貌提升、優化生態保護功能,重點打造成鳳村、新安村、石燕村、兩碗村。u村莊分類引導p 構建一心、兩軸、兩區、多基地農業空間格局對全市范圍內20個行政村劃分為集聚發展類8個、整治提升6個、城郊融合類4個、特色保護類2個、無搬遷撤并類。編號鄉鎮行政村村莊分類16、產業方向01云富街道高灘村城郊融合類重點發展李子、蔬菜、特色水果等產業,打造林果產業集群馬腦村城郊融合類依托鄉村花園,發展花卉種植培育產業,開展賞花活動,研發植物餐飲,延展花卉加工業,打造覆蓋花卉全產業的特色村新壽村集聚發展類在邵女坪現狀的基礎上進行空間拓展,聯合坪頭鄉村田園景觀開展農業觀光、農耕體驗、果蔬采摘等活動,形成山下休閑娛樂、水上運動、山上農業體驗于一體的新型田園鄉村綜合體新安村集聚發展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02向家壩鎮樓壩村整治提升類以農業精深加工、物流倉儲、城鎮配套服務、旅游集散于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特色村水河村集聚發展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大池村集聚發展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水東17、村城郊融合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永安村整治提升類打造集產業集群、農技教育、觀光體驗、休閑度假四大功能為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示范村、國家農業公園03 太平鎮太平村整治提升類鄉村精品旅游服務村落古樓村整治提升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復興村整治提升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鹽井村集聚發展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打造方竹產業集群二溪村特色保護類 作為銅鑼壩森林公園的旅游集散與服務配套村落04 兩碗鎮兩碗村集聚發展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打造蔬菜產業集群花壇村集聚發展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石燕村整治提升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新灘村集聚發展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成鳳村集聚發展類以鄉村特色種養殖為主三角村特色保護類18、開展苗族手工藝體驗、苗族民宿于一體的獨具苗文化體驗與田園風光于一體的昭通重點苗族村寨u 綜合交通體系p 構建“四高四鐵一空一港”交通體系規劃構建“4+4+1+1”的融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多種方式于一體的交通通道。四高:即水綏高速、G85銀昆高速、G85宜水高速(擴容改造)、昭樂高速;四鐵:即金沙江鐵路、宜西攀鐵路、疏港鐵路專線、水富經開區鐵路貨運專用線;一空:即銅鑼壩通用機場;一港:即水富港。u公共服務設施p 形成“市(縣)鎮村”三級公共服務體系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為目標,建設城鄉生活圈。市(縣)級45分鐘生活圈:以車行45分鐘距離為服務半徑,構建水富市級公共服務設19、施45分鐘生活圈。鎮級30分鐘生活圈:以車行30分鐘距離為服務半徑,構建鎮級公共服務設施30分鐘生活圈。村級15分鐘生活圈:以步行15分鐘距離為服務半徑,構建農村15分鐘鄉村生活圈。u市政基礎設施給水:供水設施布局打破組團行政界限,根據城鎮空間布局、地形和水源設施情況,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供水方式。排水:中心城區規劃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太平鎮、兩碗鎮城鎮污水分別由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加強城市排水河道、排澇渠、雨水調蓄區、雨水管網和泵站等工程建設,實現建成區雨水系統全覆蓋。燃氣:優化能源結構,形成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輔的城鎮燃氣供應模式,完善燃氣基礎設施,形成優化、安全、可控、完整20、的燃氣供應系統;燃氣以中心城區為發展重點,進一步向太平、兩碗鎮延伸,以管輸天然氣為發展重點。電力:加快完善城鄉電力輸送網絡,合理布局輸變電工程。推進供電服務均等化,持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用電質量;電信:全面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信息化工程建設,大力推進5G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率先在云富片區、高灘片區、樓壩片區、溫泉片區進行5G覆蓋,提升區域信息化水平,形成覆蓋城鄉的新一代基礎信息網絡。環衛:建立“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及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垃圾處理應實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推進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和中轉站,健全鄉村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網絡。u文21、物保護單位水富市域共有16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u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2項:車燈、“醉明月”白酒傳統釀造技藝;市級9項:小彩龍、橫江號子等;縣級5項:手工鞋墊、苗族蠟染、打鐵、千層底納底布鞋、久寧膏;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8名。u魅力空間塑造統籌各級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區以及旅游區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由魅力山水生態旅游廊道、旅游綜合服務中心等組成的景觀體系凸顯“一心一廊三區”的魅力空間格局。一心:水富市全域旅游綜合服務中心;一廊:魅力山水生態旅游廊道;三區:濱江魅力風貌區、鄉村田園風貌區、山地特色風貌區。突出濱江帶城市布局與山水格局的相互融合,以峰巒22、丘陵、峽谷、平壩為主要大地景觀,外圍山體和兩江的綠脈穿城而過,形成了兩水環抱,群山相擁的山水格局。以低山、田地、林竹為基底,塑造舒適寧靜的特色小鎮和村落,展現溪繞林間、城映田間的閑適安然的田園風光。該地區突出山體與田園相互交織的景觀特點,依托高山峽谷地形地貌,形成連續開放的自然山體與綠色生態田園交織的景觀界面。u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實施重點山體保護,維護生態本底特色加強河流水生態保護,加強河流污染物控制加強林草植被保護,維護植被生態平衡治理退化草地,改善草地資源提高災害預警能力,落實災害防治項目落實土壤環境治理,推動土地可持續發展推動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從源頭管控污染排放加強森林、濕地功能修復23、與生態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系統功能提升。系統開展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程u國土綜合整治1 1生態修復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提質改造。宜耕后備資源開發。防治土壤污染、修復土壤環境。2 2農用地整治優化村莊用地布局。加強村莊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深化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城市更新。3 3建設用地整治u空間格局p 規劃采用“緊湊型、多核心、組團式”的發展模式,形成“一區、一港、四組團”的空間結構。一區:經開區一港:水富港四組團:溫泉組團、云富組團、高灘組團、邵女坪組團u用地布局p 規劃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1511.55公頃居住用地246.24、64公頃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22.37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81.05公頃 工業用地399.30公頃 特殊用地3.22公頃物流倉儲用地58.59公頃 交通運輸用地309.47公頃公用設施用地46.52公頃 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244.40公頃u生活圈構建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按照“15分鐘社區生活圈、10分鐘社區生活圈、5分鐘社區生活圈”3個層級進行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盡量集中布局,形成社區中心和鄰里中心。15分鐘生活圈以步行距離800-1000米為服務半徑10分鐘生活圈以步行距離400-500米為服務半徑5分鐘生活圈以步行距離300米為服務半徑u公共空間規劃形成以公園綠化為點、濱江綠25、化為脈、道路綠化為帶、山體綠化為底的綠地空間,規劃形成“一園、兩心、兩廊、多點”復合式的綠地系統結構。至2035年,規劃中心城區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面積為244.4公頃,其中,公園綠地181.62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01平方米。u規劃傳導p 向上:落實昭通市主體功能、三條控制線要求p 向下:分級管控空間與管控措施、用途管制分區、三線劃定城鎮發展區傳導與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傳導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傳導城鎮集中建設區傳導與管控專項規劃傳導重點鎮發展指引u實施保障加強規劃實施組織領導構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體系構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體系完善規劃實施機制與人才梯度建設提高多元共治水平,推動城市管理社會化1 12 23 34 45 5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