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橋頭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1823
2023-08-29
28頁
5.21MB
1、【公示版】橋頭鎮人民政府2023年7月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貫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落實 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以及黨委、政府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部署要求,以 內蒙古自治區蘇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導則(試行)為依據,以推進鄉鎮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水平治理為目標,特編制 翁牛特旗橋頭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宜業2、和美鄉村,打造形成橋頭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保障。規劃范圍包括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鎮域為橋頭鎮行政管轄范圍,總面積74644公頃,鎮區范圍為鎮政府所在地及周邊區域。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年為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注:本次成果為階段性成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 橋頭鎮,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地處翁牛特旗的最南部,東與梧桐花鎮、解放營子鄉相鄰,南與松山區接壤,西與億合公鎮相鄰,北與廣德公鎮相鄰。鎮域面積:74644.22公頃七普常住人口:31169人行政區劃:下轄23個行政村(含1個社區)4.1 綜合交通5.1 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6.1 鎮區3、空間結構4.2 公共服務設施5.2 水資源、林草資源、6.2 用地結構優化4.3 市政公用設施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5.3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1.1 總體定位總體定位2.1 三條控制線約束3.1 鎮村鎮村體系規劃體系規劃1.2 規劃規劃目目標標2.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2 村莊分類村莊分類2.3 規劃分區管控 3.3 產業發展與布局產業發展與布局7.1 實施保障 2025年:初步建成“特色產業示范鎮”落實國土空間底線要求,糧食安全更加穩固、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農牧業、商貿集散、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培育壯大;鎮村交通、公共服務、市政基礎等支撐體系4、顯著提升,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鄉村特色風貌進一步凸顯。2035年:高質量建成“翁旗南部重點鎮”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空間得到保障;形成現代鎮村特色產業體系,特色種植、規模化養殖、商貿集散、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競爭力大大提高;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鎮村公共服務均等化、交通一體化、市政設施標準化得到實現。翁牛特旗南部重點城鎮以商貿集散和農副產品加工、礦產開發、特色種養殖業為支撐的經濟強鎮 耕地保護目標不低于3.66萬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少于3.33萬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優先劃定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落實糧食安全底線。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維系全域生態安全底5、線。橋頭鎮轄區范圍內暫無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提高城鎮發展質量橋頭鎮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28.50公頃。V 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內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嚴禁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原國土用途。區內原有的村莊、工礦等用途,應嚴格控制建設行為的擴展并應根據實際發展需要逐步引導退出。采取“名錄管理+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相結合的方式細化管理規定,以保護為主,并應開展必要的生態修復。應依法依規按照限制開發的要求進行管理,允許在不降低生態功能、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法定程序、管制規則的前提下,允許適度開發利用。為了維護國家糧食安6、全,切實保護耕地,促進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劃定了農田保護區,國土用途主要以耕地為主。結合城鎮空間格局,以村為基本單元劃定城鎮發展區。優化功能布局,注重存量土地的挖潛和改造,節約集約使用土地,優先保障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綠化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用地需求。該區按照“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方式,根據細分分區及土地用途類型進行管理,對于村莊建設用地和各類配套設施用地按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管控,嚴控集中連片城鎮開發建設。合理調控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嚴格礦產開發準入條件,強化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礦區土地復墾,發展礦業領域循環經濟。因建設項7、目壓覆地下礦產資源,需對壓覆的礦產資源進行評估,報自然資源部門審批。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 以現狀鎮區為依托強化集聚發展水平,打造全鎮政治、經濟、文化服務中心,促進鎮區服務能級和吸引力提升。依托便捷的交通區位,打造和頁勿蘇村、杜家地村、崔家營村3個中心村,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功能,帶動周邊村莊發展。其余行政村,包括西南店村、下店村、東洼村、西溝村、天益泉村、柳樹底村、房身村、馬架子村、燈籠村、隋家窩鋪村、北常勝村、上橋頭村、羊草溝村、太平莊村、七大份村、李家營子等19個村。1村莊類型數量名稱集聚提升類7東洼村、馬架子村、大西營村、李家營子村、燈籠村、杜家地村、8、崔家營村城郊融合類3上橋頭村、北常勝村、橋頭村特色保護類2西南店村、柳樹底村其他一般類11和頁勿蘇村、下店村、天益泉村、西溝村、房身村、隋家窩鋪村、羊草溝村、太平莊村、永興和村、河南營子村、七大份村引導構建“7+3+2+11”的村莊分類體系 一 產種植養殖業二 產農產品加工建筑、礦產三 產商貿物流特色種植業露地蔬菜(豆角、西瓜、甜菜等)和日光溫室種植;(支柱產業)1特色養殖業生豬、奶牛、肉牛、肉驢、梅花鹿、肉羊、蛋雞等;2商貿集散建筑建材、電商3農副產品加工農畜產品、食品、藥材加工4礦產開發礦產開發(陶土、鉛鋅)5一二三產 協同發展 縣鄉道縣鄉道逐步形成以干線公路和鎮村道路為骨架,城鄉公交、慢9、行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并存,與鄉村生態環境相適宜的“銜接有序、高效暢達,綠色環保、安全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橋頭鎮路網體系主要包括赤大白鐵路、赤大鐵路、丹錫高速G16、國道G306、省道S206、縣道X215等;規劃統籌城鄉道路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鄉道和村道體系。發展目標交通體系 營造橋頭鎮特色文化形象,加強文化輸出力度及文旅產業發展;加強大眾性文化設施建設,完善社區基層文化設施配套。文有傳承病有良醫加快推動基層醫療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全域醫療服務水平,構建安全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加強蒙醫藥建設,適當推進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建設改造關愛殘疾人之家,按照行政村布置殘疾人康復站,鼓勵與其他村級設施結合設10、置。弱有善助學有優教完善普惠性教育設施建設,縮小城鄉區域教學資源差距,構建優質均衡的教育服務體系;優化人才培養系統,加強職業教育資源共計。構建開放共享的體育服務體系,加強公益性、群眾性體育設施建設及開放效率;盤活體育資源,推動休閑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體有健魄老有所依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構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改造提升社會福利設施機構,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根據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TD/T 1062-2021)和 內蒙古自治區蘇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導則(試行)要求,對橋頭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進行查漏補缺、提質升級。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11、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提前規劃,完善鎮域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保障電力發展需求。堅持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截污和治污相協調,完善污水、污泥處理,提升再生水品質擴大應用;完善雨水排放,強化治理積水點、易澇區。完善熱電氣聯調聯供機制,發展分布式清潔能源供熱,實現重點工業平臺全面集中供熱,逐步推廣居住區集中供熱。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建”理念,統籌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包括5G)、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12、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推進居民生活“鎮鎮通管輸天然氣”,鼓勵工業“煤改 天然氣”和“油改天然氣”,改善全鎮能源結構。按照“控制存量、適度增量、生態節地”的原則,合理規劃殯葬設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確保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為目標,圍繞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 體”保護,增強糧食可持續生產能力,促進耕地可持續利用,確保耕地實有面積基本穩定、質量不下降。嚴控建設占用耕地,強化用地規模審查,引導各類非農建設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確需占用的,必須按照“以補定占、先補后占、誰占誰補”的原則,補充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耕地。加強耕地后備資源用途管制,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擅自建設建13、(構)筑物,或者借退耕還林、產業結構調整的名義隨意占用或蠶食耕地后備資源區域。將集中連片、用途穩定、具有良好水利設施的優質耕地,以及具有改造潛力的中、低產田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具備調整補充為永久基本農田條件的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優化水生態空間格局。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目標深入實施節水行動,推進水體污染治理,實現水質改善。改善水環境提升水質量通過立法、政策、規劃強化水管理,實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取水許可等基本制度。加強節水措施提升資源承載能力 落實規劃指標任務,規劃至2035年,總體滿足林地總量基本穩定的要求對于鎮域零星分散且遠離村莊的草地適度割草利用,防止水土流失14、嚴格執行林地占補平衡草原實行差異化用途管控 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目標嚴格礦產資源開采準入條件,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使礦產資源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綠色礦山建設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勘查的設計、施工和驗收全過程。1234 實施高標農田建設,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土壤質量改良等綜合手段,改善耕作環境;開展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建設項目,落實補充耕地任務。調整農村用地布局,有序推進零星、廢棄宅基地實施拆舊復墾;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引導農村閑置宅基地流轉,提高建設用地集約節約水平。實施鄉村振興,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開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1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推動村容村貌提升,促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構建城鎮“雙心雙軸五組團”的空間結構雙心橋頭服務中心、濱河景觀中心雙軸區域主要發展軸、羊腸子河生態廊道五組團橋頭組團、北部組團、東部組團、侯家營子組團、潘家營組圖 補足設施配套,提升生活品質。規劃對用地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將宅基地周邊零碎且不適宜用于住房建設地塊進行調出,鎮區內非永農的耕地在保證耕地保有量、落實占補平衡情況下進行調出,鎮區內林地在保證林地保有量的情況下進行調出,騰出指標用于公共服務設施的補足建設,新增道路交通設施和綠地開敞空間,提升鎮居民的生活質量。優化用地結構,提高用地效率。規劃居住用地占比較現狀比例有所下降;公共管16、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占比較現狀比例有所上升;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占比較現狀比例有所上升;道路交通設施用地占比較現狀比例有所上升。“一降三升”的用地結構調整,更符合橋頭鎮區的未來發展,有利于現有用地的集約高效利用。優化道路交通,提高通行效率。規劃統籌鎮區交通組織,抓住現狀交通痛點問題,通過聯通內部環線,增加橫向支路等措施,打通斷頭路,解決過境交通對鎮區的干擾,增強內部聯系的便捷性,理順道路體系的結構脈絡,增強交通服務設施,融入旗域高效交通體系,構建公路、鎮區主次路一體發展的綜合交通網絡,提高集鎮區通行效率。實施保障6.1強化規劃傳導城鎮開發邊界內根據橋頭鎮社區生活圈服務半徑以及干道、河流等自然地理界線17、,結合管理邊界以及開發時序,合理劃定橋頭鎮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同時明確單元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要求、開發強度和高度等風貌管控要求。城鎮開發邊界外結合橋頭鎮鎮域村莊分類布局成果,制定鄉鎮內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單元。對于不編制規劃的村莊制定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建設管控和人居環境整治要求,保證鄉村建設有規可依。6.2制定近期建設計劃針對橋頭鎮現狀情況及未來發展建設需求,制定橋頭鎮近期建設項目。近期建設項目主要分為五類,分別是交通道路、基礎設施、鎮容鎮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設施。6.3保障規劃實施加強組織保障完善規劃實施法規政策完善公共設施實施規劃健全公眾參與和監督機制 注:本次為成果草案版,所有數據、圖片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產業興旺 生態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