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土默特右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版).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1876
2023-08-29
34頁
4.53MB
1、土默特右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版土默特右旗自然資源局2022年11月前 言當前,我國已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到2035年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此背景下,規劃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建立了“五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和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關于做好盟市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前期工作的通知相繼發布,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對于推進生態文明建2、設、建設美麗中國、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落實新發展理念,融入內蒙古自治區“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的發展格局,承接包頭市“四個基地、兩個中心、一個新高地、一個新體系”的發展目標,支撐土默特右旗“一城四區五基地”的發展定位,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指導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各類建設,特制定本規劃。在土默特右旗旗域范圍內編制下位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必須以本規劃為依據。目錄1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2目標戰略2.1 規劃定位2.2 城市3、性質2.3 區域協調2.4 發展戰略3國土空間格局3.1 總體格局3.2 統籌三線劃定3.3 生態保護格局3.4 農業發展格局3.5 城鎮發展格局4支撐體系4.1 綜合交通體系4.2 公共服務體系4.3 城鄉安全體系4.4 基礎設施體系5要素布局與整治5.1 產業空間布局5.2 旅游空間布局5.3 生態整治與修復6城鄉融合發展6.1 人口與城鎮化6.2 城鎮體系規劃6.3 村莊體系規劃7中心城區品質提升7.1 空間結構7.2 風貌引導7.3 城市更新8實施保障8.1傳導與落實8.2政策機制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4、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包頭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和旗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做好國土空間規劃頂層設計,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在國家規劃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1規劃總則1.2 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區域協同,城鄉統籌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因地制宜,營造特色智慧規劃,共建共治實施導向,確保落實1.1 指導思想1規劃總則規劃范圍為土默特右旗行政轄區范圍,分為旗域及中心城區兩個層次5、。規劃范圍規劃近期到2025年規劃遠期到203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規劃期限1.3 規劃范圍與期限2.1 規劃定位2.2 城市性質2.3 區域協調2.4 發展戰略2目標策略打造包頭市域副中心城市,爭當呼包鄂烏協同發展先行實踐區,推進大青山生態協同修復和旅游一體化發展,推動黃河上下游、南北岸生態聯保共治和高質量發展。國家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自治區沿黃生態經濟帶協作發展示范區、蒙西文旅康養一體化發展樣板區、包頭市低碳發展先行區。2.2 城市性質呼包鄂榆城市群新型中等城市,包頭市域副中心城市,以敕勒川文化為特色的生態宜居城市和文旅康養中心,以綠色能源、新型材料、新型化工、綠色農畜產品精深加6、工、綜合物流為主的新型工業基地。2.1 發展定位2.3 區域協調2目標策略2.4 發展戰略綠色轉型嚴守生態底線,統籌發展與安全,保護“一山一河”生態屏障,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推動薩拉齊城區、新型工業園區土地集約發展。優化傳統資源依賴的產業發展路徑,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轉變,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循環可利用的綠色生產方式。區域協同主動融入國內大循環、參與國內國際雙循,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設與呼包鄂烏協同發展,加強黃河兩岸聯動發展,爭取城際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落戶本旗,爭當城市群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率先實踐區。積極開展跨區域交流合作,不斷7、加強與寧夏沿黃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的經濟聯系。文化凸顯完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強化敕勒川文化品牌。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保護利用,充分挖掘大青山、黃河、黃河故道的特色景觀價值,塑造土右旗特色鮮明的郊野景觀格局。鄉村振興確保糧食安全,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改善農業生產的各類配套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地推進鄉鎮村展,加快中心鎮產業集聚和服務提質。不斷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推進村莊集聚提升、搬遷合并、人居環境整治改善,打造新型農村社區。3.1 統籌三線劃定3.2 總體格局3.3 生態保護格局3.4 農業發展格局3.5 城鎮發展格局3國土空間格局3.1 統籌三線劃定生態保護紅8、線劃定2土默特右旗生態保護紅線分別為黃河內蒙古段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西鄂爾多斯賀蘭山陰山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其中自然保護區1處、森林公園1處、濕地公園1處。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核心保護區以外的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1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按照應保盡保、量質并重、集中成片的原則,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其用途,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必須充分論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同步做好永久9、基本農田占用補劃工作。城鎮開發邊界劃定3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土右旗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包括薩拉齊城區、新型工業園區(含北區、南區)、大城西物流園、美岱召鎮(不含物流園)、將軍堯鎮(含工業園)、雙龍鎮(含食品加工園)以及大青山區采礦用地等。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理方式,并加強與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的協同管控。3國土空間格局3.2 總體格局北部山區綠色發展區、中部新型產業集聚區、南部沿黃現代農業發展區三區兩帶,一核兩心三 區大青山南麓生態文旅集聚發展帶、沿黃濕地保10、護與特色休閑發展帶兩 帶城鎮發展核心一 核美岱召旗域副中心、將軍堯旗域副中心兩 心3國土空間格局3.3 生態保護格局一山一河,一帶一網大青山,是國家西鄂爾多斯-賀蘭山-陰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防風固沙重要區的一部分。一山黃河,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空間載體。黃河故道,是旗域中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生物棲息地和蓄洪泄洪廊道。以民生渠、躍進渠、北楊干渠、水澗溝-一排干、美西溝-二排干、美岱東溝、哈素海退水渠的防護林網,以及中心城區生態隔離帶形成的生態廊道網絡,聯系大青山、黃河兩大生態系統和黃河故道生態帶。一河一帶一網3國土空間格局3.4 農業發展格局四區、兩帶、11、五群、多片區生態觀光農業發展區、都市農業發展區、種養循環農業區、沿黃休閑觀光農漁復合區。沿山現代農業休閑產業帶、沿黃濕地農業休閑產業帶。乳產業集群、果蔬產業集群、水產品集群、養殖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集群。東郊特色農牧業片區、西郊休閑農業片區、高效種養區、水澗溝門現代農業統籌示范區、海子鄉磴口萬畝現代農業發展區、明沙淖頤養生活示范區、將軍堯田園綜合體片區、蘇波蓋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區。四區兩帶五群多片區3國土空間格局3.5 城鎮發展格局中心城區,包括薩拉齊城區(含溝門鎮區)和新型工業園區。美岱召鎮旗域旅游服務副中心、將軍堯鎮旗域農業服務副中心。包括雙龍鎮、明沙淖鄉、蘇波蓋鄉、海子鄉、九峰山生態管理12、委員會駐地。中心城區與明沙淖鄉組成新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組團;美岱召鎮、蘇波蓋鄉、九峰山組成生態文化旅游組團、將軍堯鎮、雙龍鎮、海子鄉組成現代農業組團。一核、兩心、多點、三組團三組團多點兩心一核4.1 綜合交通體系4.2 公共服務體系4.3 城鄉安全體系4.4 基礎設施體系4支撐體系4.1 綜合交通體系機場224省道向北延伸至石拐區,新建沿山旅游公路。美將公路升級為一級公路、薩托公路、薩秦公路、新生公路升級為二級公路。形成“九橫五縱”的旗域主干公路網。新建土默特右旗通用機場,位于美岱召鎮境內。公路客貨運樞紐及通道保留薩拉齊火車站和美岱召火車站。結合薩拉齊火車站新建二級汽車客運站。保留現有大城西黃13、河大橋,新建明沙淖黃河大橋、將軍堯黃河大橋。4支撐體系4.2 公共服務體系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中心城區內建設4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其中鐵路以北2個,鐵路以南2個,規劃文化、教育、體育、醫療、養老等基礎型公共服務設施 15 分鐘步行可達率為 95%。鄉鎮級社區生活圈依托鎮區和鄉駐地集鎮形成服務核心,美岱召鎮、將軍堯鎮、雙龍鎮、蘇波蓋鄉、明沙淖鄉、海子鄉各建設 1 個鄉鎮級社區生活圈,在社區基礎設施配置的同時加強為農服務功能,配置保障日常便捷出行的公交換乘站,建設具有一定規模、能開展各類休閑活動的公園綠地。村莊級社區生活圈依托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其他類村莊建設,保障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現生產生14、活設施的便利化。特色保護類村莊適當增加旅游、文創等服務設施,培育鄉村創新創業空間;搬遷撤并類村莊加強與鄰近村莊要素銜接,納入統一鄉村生活圈統籌考慮。一小時都市生活圈以薩拉齊城區為核心打造覆蓋全旗的一小時都市生活圈,提供多樣化的居住產品、豐富的商業和文體設施、高品質的教育和醫療服務、特色鮮明的綠色游憩空間。4支撐體系4.3 城鄉安全體系統籌城鎮、鄉村、工業園區、森林草原消防設施布局建設。到 2035 年,中心城區規劃消防站 3 座,新型工業園區南北兩區各設1處消防站,明沙淖鄉、海子鄉、將軍堯鎮、雙龍鎮、九峰山各設1處鄉鎮消防隊。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建立醫療救護中心、疾病控制中15、心網絡,完善社區配套設施,進一步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機制。統籌實施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結合生態修復和土地綜合整治,對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難度較大的區域采取搬遷避讓措施。加強人防指揮通信、人員掩蔽、醫療救護、防空專業隊等人民防空分項工程建設,提升綜合防護能力。土默特右旗地震基本烈度為 VIII 度。中心城區一般建筑抗震按 VIII 度設防;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生命線工程設防等級提高一度。黃河、水澗溝沿線按100年一遇設防,五當溝、馬留溝、阿刀亥溝、霍洞溝、棗兒溝、納太溝、黑拉溝、干溝、美岱溝、沙圖溝等按50年一遇設防。4支撐體系4.4 基礎設施體系電力設施全面增強電網服務保障能力。完善500kV16、220kV主網架,優化110kV及以下輸配電網架,構建結構完善、技術先進、靈活可靠的智能電網。污水設施中心城區采用雨污分流制。薩拉齊城區雨水排放至城南生態公園。確保城區園區內污水達標排放,擴大山格架化工園污水廠處理能力。供熱設施保障土默特右旗山晟熱電廠、華電土右電廠、北京國電薩拉齊電廠運營,強化土默特右旗市供熱保障能力。燃氣設施中心城區以天然氣為氣源,強化土默特右旗市燃氣供應保障能力。鄉鎮以瓶裝液化氣為主。環衛設施中心城區設環衛所1處,垃圾處理廠1處,垃圾轉運站3處,儲灰場1處。鄉鎮各設1處垃圾轉運站。通信設施中心城區規劃電信端局1處,微波站和氣象站各1處,郵政支局5處;工業園區規劃電信局117、處,電信端局2處,郵政支局1處。供水設施采取城鄉統一供水方式。新建薩拉齊第三水廠,山格架化工園區凈水廠。提升中水回用效率,推進工業園區中水回用工程建設。5.1 產業空間布局5.2 旅游空間布局5.3 生態整治與修復5要素布局與整治5.1 產業空間布局第二產業加快新型工業園區擴容提質,北區重點發展電力能源循環產業、光伏光電產業、新型材料加工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相似產業兼容、現代物流、中小企業創業及綜合服務,南區重點發展新型化工產業、綠色能源。推動大城西煤炭物流園綜合化發展,建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園。各鄉鎮可以對利用本地資源、不侵占永農、不破壞生態的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農產品分揀、冷鏈、初加工等業態18、進行布局,原則上應集中形成鄉鎮產業園區。建設現代能源開發利用基地。利用露天煤礦排土場和洗選企業搬遷后閑置土地發展林光互補型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合理開發大青山礦產資源,保障煤電、煤化工供應鏈資源安全;落實美岱召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第三產業以包頭土右旗公鐵聯運物流園、包頭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區為引領,大城西煤炭物流園區、薩拉齊鐵路物流園區、鑫辰煤炭物流園區、土右旗危化物流園區聯動發展,土右旗現代倉儲汽車物流中心、土右旗應急保障物流中心、薩拉齊綜合物流服務中心、九峰山智能公路港中心及各鄉鎮綜合物流服務站、村莊物流驛站為支撐,構建形成完善的五級現代物流樞紐節點體系。中心城區積極培育科技服務、商務會展、現代金19、融等,形成生產性服務中心;抓住土右旗文旅產業快速增長的趨勢,大力發展餐飲、娛樂等旅游配套產業;依托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壯大農業服務業。以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為載體發展文化體驗、農業旅游、生態休閑、康養度假等產業。5要素布局與整治5.2 旅游空間布局美岱召宗教文化旅游核心區創建5A級景區,薩拉齊城區加強旅游綜合服務功能建設,九峰九谷休閑度假旅游區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造敕勒川生態文化旅游長廊九峰山生態旅游片區打造4A級景區,重點建設九峰印象小鎮和耳沁堯傳統文化小鎮,加強與五當召景區、春坤山景區的交通聯系。敕勒川黃河農旅片區主要包括黃河生態游憩帶、黃河故道生態游憩帶、美將20、公路田園景觀帶、薩明公路田園景觀帶及各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等。黃河生態游憩帶重點建設賀成泉田園綜合體、共中海濕地公園、敕勒川濕地公園。黃河故道生態游憩帶以薩明公路美將公路為核心段,重點打造黃河幾字彎文旅小鎮、二十四頃地田園綜合體、三間房田園綜合體、毛岱塞外古官渡小鎮。打造九峰山生態旅游片區、敕勒川黃河農旅片區5要素布局與整治5.3 生態整治與修復五區兩帶多點五區大青山綜合整治修復區、林田草整治修復區、平原農田整治修復區、中部城鄉整治修復區、南部沿黃整治修復區。兩帶沿黃水資源整治修復帶、沿山林草資源整治修復帶。多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礦山修復項目、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項目。6.1 人口與城鎮21、化6.2 城鎮體系規劃6.3 村莊體系規劃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升中心城區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大力提升農村轉移人口就業能力,擴大返鄉創業就業機會,吸引外出人口回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爭取更多商務和旅游流動人口,打造繁榮活力之城。以特色小鎮為主要模式建設各鎮區、集鎮,突出中心鎮的產業支撐和創新驅動,發揮一般鄉鎮銜接城鄉的功能,完善宜居宜業的鄉鎮生活圈建設,推動搬遷撤并類村莊人口向鎮區、集鎮集中,加快推進就地城鎮化。6城鄉融合發展6.1 人口與城鎮化等級名稱城鎮人口(萬人)職能22、類型發展引導中心城區薩拉齊鎮+溝門鎮15-20綜合型呼包鄂榆城市群新型中等城市,包頭市域副中心城市,以敕勒川文化為特色的生態宜居城市和文旅康養中心,以綠色能源、新型材料、新型化工、綠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綜合物流為主的新型工業基地重點鎮美岱召鎮0.3-0.5文旅特色型旗域北部副中心、以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為主的敕勒川文化重鎮。將軍堯鎮0.45-0.6綠色農牧型旗域南部副中心、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農副產品加工鎮。一般鄉鎮蘇波蓋鄉0.3-0.4文旅特色型 以紅色文化為特色的文旅小鎮。雙龍鎮0.25-0.3綠色農牧型 以西口文化為特色的農貿小鎮。明沙淖鄉0.1-0.15工貿物流型 以黃河文化為特色的現代物23、流小鎮。海子鄉0.08-0.12綠色農牧型 以特色養殖為主的農旅小鎮。九峰山生態管理委員會0.02-0.03文旅特色型以生態康養、紅色文化為特色的旅游度假小鎮。6.2 城鎮體系規劃6城鄉融合發展6.3 村莊體系規劃集聚提升類村莊66個城郊融合類村莊16個特色保護類村莊19個搬遷撤并類村莊3個其他類村莊97個村莊體系分類村莊分級體系中心村提升養老、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增設小型敬老院、籃排球場、紅白喜事廳、特色民俗活動點、金融電信服務點、公共廁所、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客運站點或公交站點等。加快鄉村用地改造提升和集約利用。規劃中心村包括:板申氣村,何家圐圙村、毛岱村,美岱橋村、三間房24、村,沙淖村、大城西村,黑訓營子村、廿四頃地村,將軍堯村、小召子村,雙龍村、沙海子村、三道河村。一般村以行政村為中心建設鄉村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保障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現生產生活設施的便利化,宜配置健身廣場、文化活動站、農家書屋、村衛生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村務室等;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完善通村組道路和入戶道路建設;保障村莊應急通道暢通,提升鄉村防災能力。7.1 空間結構7.2 風貌引導7.3 城市更新7中心城區品質提升7.1 空間結構中心城區薩拉齊城區一城:薩拉齊城區兩帶:水澗溝濱水休閑帶城東農林生態帶三軸:阿勒坦大道商貿發展軸敕勒川大街綜25、合服務軸大西街-大東街宜居生活軸四心:行政文化中心老城商業中心體育活力中心教育醫療中心新型工業園區北區、南區水澗溝門城鄉統籌示范區敕勒川農旅休閑示范區城南生態休閑度假區7中心城區品質提升7.2 風貌引導四大風貌片區現代農業風貌片城市綜合風貌片現代產業風貌片都市農業風貌片重點打造東果西林,南湖北灘,一帶四心,雙十雙環包括東果園、森林公園、城南生態公園、大雁灘田園綜合體;水澗溝生態景觀帶、老城中心、行政文化中心、教育醫療中心、體育活力中心;阿勒坦大道景觀軸、敕勒川大街景觀軸;大北街、大南街、大西街、大東街;城區生態景觀環線、老城風貌環。7中心城區品質提升7.3 城市更新 新建西環路-緯六路、經十路26、-南環路、經十一路、經十二路、緯四路-緯五路,基于現狀可行性合理選線。沿老城墻遺址,建設城墻綠帶、城門公園。結合磐安門強化商業中心。保護耶穌堂、關帝廟、清真寺等文物古跡。增加關帝廟周邊用地為歷史文化街區。8.1 傳導與落實8.2 政策機制8實施保障8.1 傳導與落實鄉鎮規劃傳導各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須依據內蒙古自治區蘇木鄉鎮國土空加內規劃編制導則編制。減少各鄉鎮產業同質化發展,避免千鎮一面。專項規劃傳導專項規劃應與土右旗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編制和審查依據,專項規劃經批準后,應將成果納入“一張圖”系統中,并將主要的內容和約束性指標傳導至下一級規劃。詳細規劃傳導詳細規劃須對具體地塊用途和強度做27、出實施性安排、對道路交通和各類設施建設進行細化布局,詳細規劃編制應符合本規劃對各單元主導功能、產業類型、用地功能復合、人口規模、建筑總量、綠地面積、各類設施配置、空間形態、風貌塑造、城市更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規劃體系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包頭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土右旗的主體功能定位、目標和管控要求。按照“全域統一、上下銜接、分級管理”的原則,土右旗形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三類,旗域、鄉鎮、村莊三級的空間規劃體系,健全實施傳導機制,分層、分級落實總體規劃目標與指標。8實施保障8.1 傳導與落實完善規劃政策深化研究和制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實施28、監督、評估和動態調整的全過程配套法規、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確保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管理全面納入法制軌道,保障規劃目標、底線保障、空間管控的有序實施。完善規劃政策保障依托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整合其它空間專項調查和評價,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調查體系。建立健全自然資源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實現對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績效的定期評估。提升規劃信息化水平構建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張圖”,以“三調”成果為基礎,整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所需的關聯數據,根據實際進行地類細分,形成坐標一致、邊界吻合、上下貫通的一張底圖,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提升規劃信息化水平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規劃定期評估制度。年度體檢和五年評估結果是開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監督考核、制定近期建設規劃與年度計劃安排、開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動態調整完善的重要依據。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規劃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