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1885
2023-08-29
55頁
35.15MB
1、Page 1楚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楚 雄2035楚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 楚雄市位于楚雄州中西部,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地處北緯24302515,東經1003510148之間。東鄰祿豐市,南接雙柏縣,西連南華縣,北與牟定縣毗鄰。楚雄市距離昆明市城區152千米,距離大理市區179千米,是滇中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省會昆明通往滇西8州市和進入南亞、東南亞國際大通道的重要承接點和物流集散地,素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之稱。市情概況 黨的二十大對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和耕地保護、生態保護、城鎮化建設等作出全面安排部署,集中體現了以習2、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國土空間開發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推動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提供了科學指引。按照國家和省州部署,楚雄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楚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規劃錨定“康養勝境、宜居楚雄”城市定位,為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和空間保障。規劃是楚雄市面向“第二個一百年”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市域國土空間3、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也為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前 言目 錄目標引領,建設宜居宜教宜業宜養宜游楚雄區域協作,打造滇中崛起增長極核心引擎結構優化,重構“綠美楚雄”開發保護格局尊重自然,呵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全域統籌,營造融合城鄉共同富裕美好家園中心提檔,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強化支撐,建設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完善設施,構建高水平安全韌性城市魅力宜游,保護利用文化與自然遺產強化實施,提升空間治理能力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010 規劃范圍為楚雄市行政管轄范圍。下轄鹿城、4、東瓜、呂合、紫溪、東華、子午、蒼嶺、三街、八角、中山、新村、西舍路12個鎮和大過口、大地基、樹苴3個鄉。總面積約4434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和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近期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人口:根據“七普”,楚雄市常住人口為631530人,占楚雄州全州人口的26.13%。比“六普”增長42910人,增長7.29%。國土空間現狀 經濟:2020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4851437萬元,占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的35.36%。三次產業之比為8.3:50.2:41.5。國土:全市國土面積約4434平方公里,占全州國土面積的15.59%01 01 目標引領 建設宜居5、宜教宜業宜養宜游楚雄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科學確定城市定位、目標、規模和發展戰略,厚植特色優勢、激活發展動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設宜居宜教宜業宜養宜游楚雄。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 打響公園城市、康養城市兩大品牌。把楚雄建設成為“產業優、經濟強”的繁榮富裕中心城,“動能新、活力足”的包容開放中心城,“城鄉美、社會安”的宜居樂業中心城。宜居楚雄康養勝境建成滇中地區“8大中心極核”區域現代制造中心極核區域交通物流中心極核區域商貿消費中心極核區域科技人才中心極核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極核區域文化旅游中心極核區域教育體育中心極核區域醫療康養中心極核發展目標6、202520352050 “三區三線“得到嚴格落實,“東抓產業興園區,西擴公園造氧吧,南建智谷大學城,北強文旅帶康養,中提品質促更新”的城市空間格局基本形成,“8大中心極核”鮮明支撐,全面推進宜居宜教宜業宜養宜游楚雄建設,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生態格局全面穩固,城市功能完善,人居品質優良,文化吸引突出,創新驅動的開放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城鄉互補、區域互通、三生互動、山水林田湖草有機融合的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形成,全面建成現代化區域中心“先行城市”。深化與昆明、玉溪、普洱、臨滄的合作發展,共同建設中國(云南7、)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積極參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產業鏈供應鏈保障合作。主動承接產業轉移,聚焦光伏及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推動優質生產要素在全鏈條廣為集聚、互為流通。02 02 區域協作 打造滇中崛起增長極核心引擎東融昆明 做好昆明市的城市腹地和“會客廳”,與滇中產業新區加強協作西連大理 積極開展文化旅游、綠色經濟合作北通攀枝花 接受成渝經濟圈輻射,積極發展旅居、養老等產業南通玉溪、普洱 探索生物藥業、綠色食品加工業、文化旅游上的合作增強云南地理新中心樞紐轉化職能加快構建楚雄城鎮圈高質量支撐全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以楚雄城鎮圈(楚南牟廣)增強楚雄中心城市的輻射能級,將楚雄城鎮圈建設成滇8、中城市群、成渝雙城經濟圈面向南亞、東南亞通道上轉換樞紐,將其打造成為滇中城市群西部增長極核心區。以楚雄城鎮圈(楚南牟廣)增強楚雄中心城市的輻射能級03 03 結構優化 重構“綠美楚雄”開發保護格局 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全域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促進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空間格局更加優化,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自然資源利用更加高效,構建安全、和諧、開放、協調、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美麗國土空間。以“三區三線”為基礎,構建國土空間新格局 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按照“全域”和“壩區”兩個層次按一定比例將可以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9、。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應劃盡劃”,將紫溪山國家森林公園、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及其他有必要實施嚴格保護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優先保障民生短板項目,合理保障滇中楚雄大學城、楚雄國家級高新區等重點項目。打造“兩園四區七帶”農業空間格局 兩園:推進趙家灣綠色食品加工示范園和富民工業大麻加工園建設。四區:建設北部、東北部、中部三個特色現代農業區和西部高原林果蔬種植區。七帶:沿主要農產品產區和低熱河谷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帶。構建“兩屏兩江三河多點”生態空間格局 兩屏:西南部哀牢山、北部紫溪山生態屏障。兩江:龍川江、禮社江。三河:馬龍河、三街河、五街河。多點:市內各級自然10、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等保護節點。建設“一城五鎮八節點”城鎮空間格局 中心城區:鹿城鎮、東瓜鎮 重點鎮:蒼嶺鎮、子午鎮、東華鎮、中山鎮、新村鎮 一般鄉鎮:紫溪鎮、呂合鎮、三街鎮、西舍路鎮、八角鎮、樹苴鄉、大過口鄉、大地基鄉全面推進規劃分區有效管控生態保護區 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包括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自然區域。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城鎮發展區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11、產、生活需要的區域。鄉村發展區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礦產能源發展區為適應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儲量區等區域。04 04 尊重自然 呵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強化“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意識,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水資源、濕地、耕地、林地、礦產等自然資源要素,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生態服務價值,形成全域全要素整體保護格局。2035年年用水總量控制在4.41億立方米以內。2035年萬元GDP耗水量控制在22.38立方米以內。完善水系網絡加強水資源管理嚴格水功能區監管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強地12、下水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對壩區優質耕地特別是優質水田,實行嚴格管理、特殊保護;農用地轉用審批中嚴格執行“先補后占”。至2035年,楚雄市耕地保護目標為481.24平方公里。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嚴格保護林地,控制林地非正常逆轉;加大生態治理,防止林地退化;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提高森林質量和綜合效益。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后,總規模268.6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護區53.41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區215.20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地名稱類型面積合計核心保護區一般控制區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90.32 90.32 53.41 53.41 36.90 36.90 云南楚雄樟木箐省級自然保護區云南楚雄樟木箐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9.90 9.90 0.00 0.00 9.90 9.90 云南楚雄禮社江省級森林公園云南楚雄禮社江省級森林公園森林公園森林公園39.12 39.12 0.00 0.00 39.12 39.12 云南楚雄紫溪山國家森林公園云南楚雄紫溪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森林公園129.28 129.28 0.00 0.00 129.28 129.28 合計合計268.61 268.61 53.41 53.41 21514、.20 215.20 單位:平方公里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分區分區類型面積國土綜國土綜合整治合整治與生態與生態修復分修復分區區農村綜合整治區農村綜合整治區240.32240.32城鎮綜合整治區城鎮綜合整治區38.1738.17山水林田湖草整治與修復區山水林田湖草整治與修復區1176.201176.20礦山生態修復區礦山生態修復區0.330.33生態退化整治與修復區生態退化整治與修復區367.59367.59 生態修復類重點項目71個;農村綜合整治類重點項目20個;城市更新類重點項目21個;礦山生態修復類重點項目35個。單位:平方公里05 05 全域統籌 營造融合城鄉共同富裕美好家園 堅持以人民15、為中心,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發展要求,以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為發展目標,推進全民友好型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設有溫度的幸福宜居城市。建立差異互補的新型城鄉體系 培育強中心,構建大腹地,避免“小中心、弱腹地”的發展怪圈,構建楚雄大都市區,實現城鄉和區域的統籌發展。構建“中心城區近郊壩區遠郊山區”三級功能組織梯度,差異化發展,實現城市資源的整體優化配置 推進“一核兩心三軸兩圈多點”一體發展格局 一核:以楚雄市中心城區為核心的大都市區發展極核。兩心:培育山區中山鎮、新村鎮兩個中心城鎮。三軸:城鎮發展軸、山區發展軸、山壩聯動發展軸 兩圈:16、環楚都市經濟圈,哀牢山北部經濟圈。多節點:市域內各鎮,推動產業發展、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人口集聚。推進市域一體化開發建設 以人民為中心,構建不同層次和類型、功能復合、安全韌性的城鄉生活圈,形成1小時都市生活圈、30分鐘城鎮生活圈和“5/10/15分鐘”社區生活圈。圍繞中心城區中心體系,布局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依托“5/10/15分鐘”社區生活圈,布局基本型公共服務設施。構建舒適友好的城鄉生活圈聯通藍綠交織的城鄉網絡按照環山、順水、沿城、連景的要求,構建融合生態保護、休閑游憩等多種功能的“綠”道網絡,打通區域及城鄉生態廊道,串接山、水、城、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市域村莊分類表優化村莊布局統籌村莊17、規劃引領加強強化村莊建設用地管控構建完整鄉村生活圈提升鄉村景觀環境村莊分類搬遷撤并型 城郊融合型 城鎮開發邊界內 聚集提升型 暫不明確型合計自然村5321131518582189384306 06 中心提檔 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堅持節約集約,促進精明增長,提升市區產業創新聚合能力、文商旅服務能力、樞紐輻射能力,形成多中心組團式市區空間結構;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科創帶建設,實現城鎮高質量發展。規模底線 以水定人:總人口承載117.51132.3萬人。以水定城:城鎮人口承載力84.6198.41萬人。以水定地:城鎮建設用18、地規模承載153.02200.87平方千米。以水定產:工業總產值承載236.28751.4億元。山水格局 延續“一環三壩映二江”的城市大山水格局 二江:貫穿城市空間主脈,以龍川江和青龍河形成的“丁字形”水系構成貫穿城市東西兩壩與外圍生態山環的重要開敞空間。一環:城市生態山環。由城區外圍的龍爪山、紫溪山、香樹山、叫陰山、干戈山、戲臺山、三顆山構成,楚雄城市的生態防護屏障。三壩:承載城市主要功能的三個壩區,鹿城、蒼嶺壩、空港壩。空間結構 一帶:重點解決資源缺乏整合,配套設施不足,工業用地混搭,老工業區和居住相互擠壓等戰略性功能空間問題。三軸:城市綜合發展軸、休閑游憩發展軸、產業發展軸。四心:旅游集19、散中心、商業服務中心、游憩活動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六組團:城北組團、城南組團、中心組團、茶花谷組團、智明組團、云甸組團六大組團。構建“一帶三軸,四心六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產城融合 推進產業向“三區六地塊”聚集發展 三區:趙家灣桃園工業區、富民莊甸工業區和蒼嶺工業區 六地塊:趙家灣地塊、桃園地塊、富民莊甸地塊、智明地塊、云甸地塊和黃草壩地塊 以“515分鐘”為生活單元,配置功能復合、配套完善的城鄉生活圈。健全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文化惠民、全民健身。宜居宜業公園城市 建設5處區域公園 建設5處城市公園 建設8處地區公園 建設社20、區公園,推進鄉村公園建設。見縫插針建設口袋公園。風貌營造構建3條主軸:鹿城南北路、龍川江、青龍河打造5條功能軸線:站前大道彝州民族風情之道,鹿城南北路鹿城文化博覽之道,富強路都市綠色風尚之道,智明大道產業風采之道,云甸大道綠色產業之道。建設6條形象通道:彝海大道形象中軸之路,元雙公路山水攬勝之路,楚南路倚山怡景之路,永安路+茶花大道北段迎賓展示之路,鹿城東西路中部形象之路,陽光大道南部風采之路。打造5個特色街區:德運路風情展示的民族商街,中大街連古通今的老城中街,府后街經商營業的老城西街,邱家巷繁華市井的老城東街,米市街通山連城的老城后街。地下空間 堅持先地下后地上、地上地下相協調、平戰結合與21、平災結合并重的原則,重點構筑“1+3+X”的地下空間結構體系。1 指包含行政中心、商業商務中心在內的地下空間利用的主中心。3指以高鐵、產業園區、城市副中心為載體,鼓勵地上地下空間復合化利用的核心節點。X 指X條地下交通線路及其地下站點。這些地下交通線路將中心城區地下空間串聯成網,構成“多維、高效、安全、便捷”的立體城市城市更新強化整體統籌,劃定更新單元。圍繞“產業強市、空間優化、活力復興、生態安全”目標,系統謀劃,強化城市更新的整體統籌;健全城市更新體制機制,成片推進,突出城市發展的重點區域;分類引導,實施差異化改造,引導多元化更新模式。結合城市功能結構和交通區位,兼顧資源分布和擬推進更新項目22、,劃定更新單元。07 07 強化支撐 建設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建設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整合機場、鐵路、公路等重大交通設施資源,增強交通樞紐輻射力;加強交通一體化銜接,促進楚中融合發展;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和綠色交通引領,構建綠色、高效、多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交通系統。建設現代化交通體系圍繞將楚雄打造成為滇中城市群西向主通道重要樞紐,連接長江經濟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交通樞紐構建貫通東南西北的戰略大通道,形成“兩橫三縱”五條綜合交通廊道。橫向主廊道,“大理-楚雄-昆明”廊道,橫向次廊道,“臨滄-楚雄 -昆明”廊道 縱向主廊道:“攀枝花23、-楚雄-玉溪”廊道,縱向次廊道,“楚雄-南華-姚安”廊道,“廣通-楚雄-普洱”廊道充分保障交通設施建設空間 五鐵繞城:廣大鐵路、廣大新雙線、永元單線鐵路、昆楚城際鐵路、玉楚城際鐵路,形成復合客貨運鐵路體系。高速成環:規劃在現狀杭瑞高速和楚廣高速的基礎上新增楚姚高速、玉楚高速、東南繞城高速、楚景高速、南華至三街高速,構建環中心城區,串聯各外部組團的高速環路系統。五橫四縱:以楚南路、東盛路、鹿城路、陽光大道、元雙公路、陽光大道延長線、準快速路、國道320改線等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形成銜接中心城區和各外部組團之間的快速交通網絡。構建重大基礎設施廊道體系 統籌協調交通、水利、能源、環境、通信等區域重大基礎24、設施布局,綜合考慮耕地保護、生態保護、地質安全和城鎮發展,在壩區外圍布局預留基礎設施廊道,減少對壩區的分割和占用,合理避讓自然災害高風險區、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應盡量布局在預留廊道內,協調基礎設施布局,促進區域性基礎設施廊道共享,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空間資源。08 08 完善設施 構建高水平安全韌性城市 構建“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運行安全保障體系,加強抵御災害事故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補”的現代化能源保障體系,建設可持續的綠色基礎設施,推動市政基礎設施復合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加強城市公共安全防災體系和綜合防災能25、力建設,提高城市應急救援能力,增強抵御自然災害、事故災難、處置突發事件和危機管理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運行安全保障體系,2035年楚雄市綜合防災減災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強化防洪排澇能力 加強抗震救災能力 加強消防減災能力 加強公共衛生安全能力保障市政設施建設空間 供水系統 建設節水型城市,優化流域、區域的水資源聯合配置,形成“縱橫聯通、多元互濟”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提升城市水資源保障能力。排水系統 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構建完善的分流制排水系統。合理布局初期雨水處理設施,削減面源污染。海綿城市 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嚴格控制徑流總量,緩解城市內澇;擴大再生水應用領26、域,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環衛設施 至2035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保持100%。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信息智慧 建設“寬帶、融合、泛在、共享、安全”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加快5G及以上網絡、數據中心、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09 09 魅力宜游 保護利用文化與自然遺產 充分挖掘和保護各類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和延續城市山水格局與傳統風貌,繼承和弘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構建更全面、更完善的保護體系,擦亮文化名片,實現文化榮城。整體保護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 建立自然景觀資源與歷27、史文化資源保護空間體系 增強文化遺產整體安全韌性,活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完善自然景觀資源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措施 構筑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的保護大目標,強化銅鼓之鄉、楚威筑城、奇葩異彩的文化傳承楚雄人文史的開篇之作久遠的歷史文化淵源彝族十月太陽歷文化名稱銅鼓之鄉楚威筑城奇葩異彩明確全國、省級、州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傳統村落及歷史建筑等的保護內容體系,針對重點區域落實保護線劃定。系統活化利用自然文化遺產和資源活化利用自然、文化遺產和資源,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拓展文旅發展新空間。合理保障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空間供給。青龍橋青龍橋雁塔雁塔龍泉書院龍泉書院文廟文廟紫溪山紫溪山青山湖青山湖彰顯國土空間特28、色魅力 一核:紫溪山鹿城核心;一軸:依托楚景高速連接各片區,成為楚雄市的最重要的景觀軸;五片區:三街片區、大過口中山片區、哀牢山片區、馬龍河片區、子午片區。遵循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特征,依托具有文化代表意義的重要山脈、水系,整合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要素,突出特色差異,凝練魅力形象,優化形成“一核一軸五片區”特色魅力空間布局,彰顯楚雄自然之美與獨特民族文化之美。10 10 強化實施 提升空間治理能力 以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建立健全規劃編制傳導機制、強化空間管控、制定近期行動計劃,有效保障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建立健全規劃編制傳導體系 以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為統領,深化完善“兩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兩級”楚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類”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 以總體規劃為基礎,明確規劃縱向傳導內容,加強規劃橫向指導約束,指導各級各類規劃編制實施。強化規劃傳導及實施機制強化規劃縱向傳導統籌規劃橫向傳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統一信息平臺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強化全過程公眾參與建立健全法規政策體系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定近期行動計劃安全底線保障行動綠美城市行動基礎完善行動生態修復行動品質提升行動城市更新行動土地整治行動楚中協同行動產業提質行動和美鄉村行動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