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業綜合體東面外裝飾結構熱工性能設計計算書(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41921
2023-08-30
22頁
485.72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大型商業綜合體施工設計說明計算書平面圖紙合集
1、xxxx廣場商業項目外裝飾結構熱工性能設計計算書設計: 校對: 審核: 批準: 目錄1 計算引用的規范、標準及資料12 計算中采用的部分條件參數及規定12.1 計算所采納的部分參數12.2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的部分規定23 幕墻系統結構基本參數73.1 地區參數:73.2 建筑參數:73.3 單元參數73.4 框傳熱系數相關參數84 玻璃的傳熱系數K值的計算84.1 計算基礎及依據84.2 室外表面換熱系數94.3 室內表面換熱系數94.4 多層玻璃系統材料的固體熱阻94.5 多層玻璃系統內部氣體間層的熱阻105 幕墻系統框的傳熱系數K值的計算125.1 框的傳熱系數2、Kf125.2 幕墻框與玻璃結合處的線傳熱系數156 幕墻系統整體的傳熱系數K值157 太陽光透射比、遮陽系數以及太陽得熱系數計算167.1 太陽光總透射比gt167.2 幕墻系統計算單元的遮陽系數177.3 太陽得熱系數的計算177.4 幕墻系統計算單元玻璃可見光透射比要求188 結露計算198.1 水表面的飽和水蒸氣壓計算198.2 在空氣相對濕度f下,空氣的水蒸氣壓計算198.3 空氣的結露點溫度計算198.4 幕墻系統玻璃內表面的計算溫度198.5 結露性能評價20建筑幕墻系統熱工設計計算書1 計算引用的規范、標準及資料建筑幕墻 GB/T21086-2007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 GB53、0176-2016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15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JGJ26-2010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JGJ134-2010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JGJ75-2012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 JGJ/T151-2008 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 JGJ113-2015玻璃幕墻光熱性能 GB/T18091-2015 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411-2007 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標準 JGJ/T132-2009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范 JGJ176-2009 公共建筑節能檢測標準 JGJ/T177-2009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4、造技術規程 JGJ/T129-2012 節能建筑評價標準 GB/T50668-2011 2 計算中采用的部分條件參數及規定2.1 計算所采納的部分參數 新版本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2016有如下規定: C.5.2條:計算門窗、幕墻傳熱系數時,應采用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冬季計算參數,所采用的邊界條件應根據冬季計算參數按照現行行業標準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JGJ/T151的規定計算確定。 C.6.2條:在冬季設計室內外溫濕度條件下,門窗幕墻內、外表面的換熱系數應按現行行業標準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JGJ/T151的規定通過計算確定,室外計算溫度應符合本規范第3.2.2條的規定5、。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2016與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JGJ/T151-2008兩本規范在計算參數和邊界條件上,有細微差別,考慮到門窗幕墻行業的實際情況,計算結露性能時按新GB50176規范取室外計算溫度,其它計算仍按JGJ/T151取值。(1)冬季標準計算條件應為: 室內空氣溫度:Tin=20; 室外空氣溫度:Tout=-20; 室內對流換熱系數:hc,in=3.6W/(m2K); 室外對流換熱系數:hc,out=16W/(m2K); 室內平均輻射溫度:Trm,in=Tin 室外平均輻射溫度:Trm,out=Tout 太陽輻射照度:Is=300W/m2;(2)夏季標準6、計算條件應為: 室內空氣溫度:Tin=25; 室外空氣溫度:Tout=30; 室內對流換熱系數:hc,in=2.5W/(m2K); 室外對流換熱系數:hc,out=16W/(m2K); 室內平均輻射溫度:Trm,in=Tin 室外平均輻射溫度:Trm,out=Tout 太陽輻射照度:Is=500W/m2;(3)計算傳熱系數應采用冬季標準計算條件,并取Is=0W/m2;(4)計算遮陽系數、太陽光總透射比應采用夏季標準計算條件;(5)結露性能計算的標準邊界條件應為: 室內環境溫度:20; 室內環境濕度:30%-60%; 室外環境溫度: 按GB50176-2016附錄C.6要求,門窗與幕墻在進行冬季7、抗結露計算時,室外溫度應按GB50176第3.2節取值,其具體要求如下: 冬季室外計算溫度te應按圍護結構的熱惰性指標D值不同,分別采用: 6.0D時: te=tw 4.1D6.0時:te=0.6tw+0.4te,min 1.6D4.1時:te=0.3tw+0.7te,min D1.6時: te=te,min 其中: tw:采暖室外計算溫度(); te,min:累年最低日平均溫度();因此: 查表GB50176-2016附錄A,天水地區:te,min=-10.1,tw=-4.1; 查建筑節能計算資料,本工程的圍護結構熱惰性指標值D=2.5;因此: te=0.3tw+0.7te,min=-8.38、;(6)框的太陽光總透射比gf應采用下列邊界條件: qin=Is :框表面太陽輻射吸收系數; Is:太陽輻射照度(W/m2); qin:框吸收的太陽輻射熱(W/m2);2.2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的部分規定(1)公共建筑分類應符合下列規定:按3.1.1GB50189-2015,公共建筑分類應符合下列規定:1單棟建筑面積大于300m2的建筑,或單棟建筑面積小于或等于300m2但總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建筑群,應為甲類公共建筑;2單棟建筑面積小于或等于300m2的建筑,應為乙類公共建筑。(2)各城市的建筑熱工設計分區應按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2016的表49、.1.2給出的指標確定,全國主要城市的二級區屬按該規范附錄A查詢確定。表4.1.2建筑熱工設計二級區劃指標及設計要求二級區劃名稱區劃指標設計要求嚴寒A區(1A)6000HDD18冬季保溫要求極高,必須滿足保溫設計要求,不考慮防熱設計。嚴寒B區(1B)5000HDD186000冬季保溫要求非常高,必須滿足保溫設計要求,不考慮防熱設計。嚴寒C區(1C)3800HDD185000必須滿足保溫設計要求,可不考慮防熱設計。寒冷A區(2A)2000HDD1890應滿足保溫設計要求,宜滿足隔熱設計要求,兼顧自然通風、遮陽設計。夏熱冬冷A區(3A)1200HDD182000應滿足保溫、隔熱設計要求,重視自然通10、風、遮陽設計。夏熱冬冷B區(3B)700HDD181200應滿足隔熱、保溫設計要求,強調自然通風、遮陽設計。夏熱冬暖A區(4A)500HDD18700應滿足隔熱設計要求,宜滿足保溫設計要求,強調自然通風、遮陽設計。夏熱冬暖B區(4B)HDD18500應滿足隔熱設計要求,可不考慮保溫設計,強調自然通風、遮陽設計。溫和A區(5A)CDD2610700HDD182000應滿足冬季保溫設計要求,可不考慮防熱設計。溫和B區(5B)HDD18700宜滿足冬季保溫設計要求,可不考慮防熱設計。 (3)規范中關于公共建筑體形系數的規定:按3.2.1GB50189-2015,嚴寒和寒冷地區公共建筑體形系數應符合表11、 3.2.1 的規定。表3.2.1 嚴寒和寒冷地區公共建筑體形系數單棟建筑面積A(m2)建筑體形系數300800(平方米);3.3 單元參數中空玻璃:8+12中空層)+8(mm); 外片:LOW-E鍍膜; 內片:普通玻璃; 中空氣體間層氣體:空氣; 幕墻系統的面積:A=164m2; 幕墻系統玻璃的面積:Ag=145m2; 幕墻系統框的面積:Af=9.6m2; 幕墻系統框的總表面面積:Asurf=16.8m2; 玻璃區域的總周長:l=432m; 幕墻系統角度:=45度; 計算單元高度:H=5100mm;3.4 框傳熱系數相關參數 Ad,i=1.5m2 Ad,e=0.5m2 Af,i=1m2 Af12、,e=0.3m24 玻璃的傳熱系數K值的計算玻璃傳熱分析簡圖如下:4.1 計算基礎及依據 計算玻璃的傳熱系數K值,依據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JGJ/T151-2008進行計算。 K值是表征玻璃傳熱的參數。表示熱量通過玻璃中心部位而不考慮邊緣效應,穩態條件下,玻璃兩表面在單位環境溫度差條件時,通過單位面積的熱量。K值的單位是W/(m2K)。 按規范6.4.1規定,計算玻璃的傳熱系數應該采用下面的公式: Kg=1/Rt 6.4.1-2 JGJ/T151-2008 而玻璃系統的傳熱阻Rt應為各層玻璃、氣體間層、內外表面換熱阻之和,應該下面計算公式采用: Rt=1/hout+Ri+Rg,i+1/13、hin 6.4.1-3JGJ/T151-2008 Rg,i=tg,i/g,i i=1 to n 6.4.1-4JGJ/T151-2008 Ri=(Tf,i-Tb,i-1)/qi i=2 to n 6.4.1-5JGJ/T151-2008 qi=hc,i(Tf,i-Tb,i-1)+hr,i(Tf,i-Tb,i-1) 6.3.1-6JGJ/T151-2008式中: Rg,i:第i層玻璃的固體熱阻(m2K/W); Ri:第i層氣體間層的熱阻(m2K/W); Tf,i、Tb,i-1:第i層氣體間層的外表面和內表面的溫度(K); qi:第i層氣體間層的熱流密度。4.2 室外表面換熱系數 外表面的換熱系數14、應按如下公式計算: hout=hr,out+hc,out 參10.4.1-2JGJ/T151-2008式中: hout:玻璃外表面的換熱系數; hr,out:玻璃外表面的輻射換熱系數; hc,out:玻璃外表面的對流換熱系數,按規范取16W/(m2K); hr,out=3.9s,out/0.837 10.3.5-3JGJ/T151-2008式中: s,out:玻璃外表面半球發射率; hout=hr,out+hc,out =3.90.837/0.837+16 =19.9W/(m2K)4.3 室內表面換熱系數室內表面換熱系數hin可用下式表達: hin=hr,in+hc,in 參10.4.1-2J15、GJ/T151-2008上式中: hr,in:輻射導熱系數; hc,in:對流導熱系數; hr,in=4.4s/0.837 10.3.4-4JGJ/T151-2008 s:玻璃表面校正發射率,由廠家給出; 本處玻璃是普通玻璃,按上面的約定,其s取值為0.837,帶入,得: hr,in=4.4s/0.837 =4.40.837/0.837 =4.4W/(m2K)按規范:hc,in的值冬季取是3.6W/(m2K),夏季取2.5W/(m2K)。對于通常情況下的玻璃表面輻射和自由對流:冬季: hin=hr,in+hc,in =4.4+3.6 =8W/(m2K)夏季: hin=hr,in+hc,in =16、4.4+2.5 =6.9W/(m2K)4.4 多層玻璃系統材料的固體熱阻 Rg,i=tg,i/g,i 6.4.1-4JGJ/T151-2008 tg,i:第i層固體材料的的厚度; g,i:第i層固體材料的導熱系數,玻璃取0.76W/mK; Rg,i=8/1000/0.76+8/1000/0.76 =0.021m2K/W4.5 多層玻璃系統內部氣體間層的熱阻(1)玻璃中空氣體間層兩側玻璃的輻射換熱系數: hr=4(1/1+1/2-1)-1Tm3 6.3.7JGJ/T151-2008式中: :斯蒂芬玻爾茲曼常數,取=5.6710-8W/(m2K); 1、2:氣體間層中兩表面在平均絕對溫度Tm下的半17、球發射率:1=0.1,2=0.837; Tm:氣體間層兩表面的平均絕對溫度(K),取Tm=273K; hr=4(1/1+1/2-1)-1Tm3 =45.6710-8(1/0.1+1/0.837-1)-12733 =0.453W/(m2K)(2)玻璃中空氣體間層兩側玻璃的對流換熱系數: hc,i=Nui(g,i/dg,i) 6.3.2JGJ/T151-2008式中: Nui:努謝爾特數,是瑞利數Raj、氣體氣體間層高厚比和氣體間層傾角的函數; g,i:所充氣體的導熱系數W/(mK); dg,i:氣體間層的厚度;瑞利數Ra的計算: Ra=2d3GcpT/ 6.3.3-1JGJ/T151-2008 18、=1/Tm 6.3.3-2JGJ/T151-2008 Ag,i=H/dg,i 6.3.3-3JGJ/T151-2008式中: Ra:瑞利(Rayleigh)數; :氣體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cp:常壓下氣體比熱容(J/(kgK); :常壓下的氣體黏度(kg/(ms); :常壓下氣體的導熱系數(W/(mK); T:氣體間層前后玻璃表面的溫度差(K); :將填充氣體作為理想氣體處理時的氣體熱膨脹系數; Tm:填充氣體的平均溫度(K); H:氣體間層頂底距離,取幕墻系統透光區域高度(m); Ag,i:氣體間層的高厚比; dg,i:氣體間層的厚度; =1/Tm =119、/273 =0.00366 Ag,i=H/dg,i =5100/9 =566.667 Ra=2d3GcpT/ =1.29332(9/1000)39.80.003661006.10343/0.00001722/0.0241 =318.088空腔的努謝爾特數應該按下面的公式計算:1)氣體間層傾角060 Nu=1+1.441-1708/Racos1-1708sin1.6(1.8)/Racos +(Racos/5830)1/3-1 6.3.4-1JGJ/T151-2008 Ra20式中: 函數x表示為:x=(x+|x|)/22)氣體間層傾角=60 Nu=(Nu1,Nu2)max 6.3.4-2JGJ/20、T151-2008式中: Nu1=1+(0.0936Ra0.314/(1+GN)71/7 Nu2=(0.104+0.175/Ag,i)Ra0.283 GN=0.5/(1+(Ra/3160)20.6)0.13)氣體間層傾角6090 按公式6.3.4-2和6.3.4-3做線性插值:4)=90 Nu=(Nu1,Nu2)max 6.3.4-3JGJ/T151-2008 Nu1=0.0673838Ra1/3 Ra5104 Nu1=0.028154Ra0.4134 104Ra5104 Nu1=1+1.759667810-10Ra2.2984755 Ra104 Nu2=0.242(Ra/Ag,i)0.27221、本計算中=45度,帶入上面公式,得: Nu=1代入6.3.2,得 hc,i=Nui(g,i/dg,i) =1(0.0241/(9/1000) =2.678W/(m2K)公式6.4.1-5及6.3.1-6兩項合并,對于兩片中空玻璃,則: Ri=1/(hc,i+hr,i) =1/(2.678+0.453) =0.319(m2K/W)代入6.4.1-3,得:冬季玻璃K值為: Rt=1/hout+Ri+Rg,i+1/hin =1/19.9+0.319+0.021+1/8 =0.515(m2K/W) K1=1/Rt =1.942W/(m2K)5 幕墻系統框的傳熱系數K值的計算5.1 框的傳熱系數Kf在計22、算框的傳熱系數時,按照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JGJ/T151-2008的規定,可以通過輸入數據,用二維有限單元法進行數字計算,得到框的傳熱系數。也可以采用該規范附錄B提供的方法計算框的傳熱系數,本計算中采用的是后者,以下關于框的傳熱系統的說明均來自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JGJ/T151-2008附錄B,其圖表索引號同樣是該規范中的圖表號!本計算中給出的所有的數值全部是窗垂直安裝的情況。傳熱系數的數值包括了外框面積的影響。計算傳熱系數的數值時取內表面換熱系數hin=8.0 W/m2K和外表面換熱系數hout=23 W/m2K。框的傳熱系數Uf的數值可以通過下列程序獲得:1:塑料窗框表23、B.0.2 帶金屬鋼襯的塑料窗框的傳熱系數窗框材料窗 框 種 類UfW/(m2.K)聚氨酯帶有金屬加強筋,型材壁厚的凈厚度5mm2.8PVC腔體截面從室內到室外為兩腔結構,無金屬加強筋2.2從室內到室外為兩腔結構,帶有金屬加強筋2.7從室內到室外為三腔結構,無金屬加強筋2.02:金屬窗框框的傳熱系數的數值可通過下面的步驟計算獲得:1) 金屬框Uf的傳熱系數公式為:式中:Ad.i, Ad,e, Af,i, Af,e窗或幕墻各部件面積,m2;其定義如下圖3.2.2、圖4.2.2所示。hi框的內表面換熱系數,W/m2K;he框的外表面換熱系數,W/m2K;Rf框截面的熱阻(隔熱條的導熱系數為0.2-24、0.3W/m.K),m2K/W。2) 金屬窗框Rf的熱阻通過下式獲得:沒有隔熱的金屬框,Uf0 =5.9W/(m2K);具有隔熱的金屬框,Uf0的數值可按圖B.0.2-3中陰影區域上限的粗線選取,圖B.0.2-4、B.0.2-5為兩種不同的隔熱金屬框截面類型示意。在表B.0.2-3中,帶隔熱條的金屬窗框的適用的條件是: 其中:d熱斷橋對應的鋁合金截面之間的最小距離;bj熱斷橋j的寬度;bf窗框的寬度。在表B.0.2-3中,采用泡沫材料隔熱金屬框的適用的條件是:其中:d熱斷橋對應的鋁合金截面之間的最小距離;bj熱斷橋j的寬度;bf窗框的寬度。圖3.2.2 窗各部件面積劃分示意圖4.2.2 幕墻各25、部件面積劃分示意 圖B.0.2-3 帶隔熱的金屬窗框的傳熱系數值圖B.0.2-4截面類型1(采用導熱系數低于0.3W/m.K的隔熱條) 圖B.0.2-5截面類型2(采用導熱系數低于0.2W/m.K的泡沫材料)5.2 幕墻框與玻璃結合處的線傳熱系數窗框與玻璃結合處的線傳熱系數,主要描述了在窗框、玻璃和間隔層之間交互作用下附加的熱傳遞,線性熱傳遞傳熱系數主要受間隔層材料傳導率的影響。在沒有精確計算的情況下,可采用下表估算窗框與玻璃結合處的線傳熱系數:表B.0.3 鋁合金、鋼(不包括不銹鋼)中空玻璃的線傳熱系數窗框材料雙層或者三層未鍍膜中空玻璃 ( W/m.K)雙層Low-E鍍膜或三層(其中兩片Lo26、w-E鍍膜)中空玻璃 ( W/m.K)木窗框和塑料窗框0.040.06帶熱斷橋的金屬窗框0.060.08沒有斷橋的金屬窗框00.02 對于塑鋼型材,框的傳熱系數可直接按規范表B.0.2取值; 對于鋁合金型材,需要按規范圖B.0.2-3取Kf0,然后依次代入下面公式求Kf: Rf=1/Kf0-0.17 B.0.2-2JGJ/T151-2008 Kf=1/(Af,i/hiAd,i+Rf+Af,e/heAd,e) B.0.2-1JGJ/T151-2008本結構采用普通鋁合金型材型材,因此: Kf0=5.9 Rf=1/Kf0-0.17 =1/5.9-0.17 =0 Kf=1/(Af,i/hiAd,i+27、Rf+Af,e/heAd,e) =1/(1/8/1.5+0+0.3/23/0.5) =9.139 Kf=9.139W/(m2K) =0.02W/(mK)6 幕墻系統整體的傳熱系數K值實際結構中需要考慮金屬框及周邊洞口的影響,并進行加權計算。按JGJ/T151-2008規定:對于整樘門窗結構: Kt=(AgKg+AfKf+l)/At 3.3.1JGJ/T151-2008在上面的公式中: Kt:整樘窗的傳熱系數; Ag:窗玻璃面積; Af:窗框面積; At:窗面積; l:玻璃區域邊緣長度; Kg:窗玻璃的傳熱系數; Kf:窗框的傳熱系數; :窗框和窗玻璃間的線傳熱系數;對于單幅幕墻結構: KCW=28、(AgKg+ApKp+AfKf+lgg+lpp)/(Ag+Ap+Af ) 4.3.1JGJ/T151-2008在上面的公式中: KCW:單幅幕墻的傳熱系數; Ag:玻璃或透明面板面積; lg:玻璃或透明面板邊緣長度; Kg:玻璃或透明面板的傳熱系數; g:玻璃或透明面板的線傳熱系數; Ap:非透明面板面積; lp:非透明面板邊緣長度; Kp:非透明面板的傳熱系數; p:非透明面板的線傳熱系數; Af:框面積; Kf:框的傳熱系數;本計算項目是幕墻系統: K冬季=KCW=(AgKg+ApKp+AfKf+lgg+lpp)/(Ag+Ap+Af ) =(1451.942+9.69.139+4320.029、2)/164 =2.305W/(m2K)按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的要求,本處的K值應該不大于3W/(m2k),所以滿足要求!7 太陽光透射比、遮陽系數以及太陽得熱系數計算7.1 太陽光總透射比gt 通過幕墻系統構件成為室內的熱量的太陽輻射與投射到幕墻系統構件上的太陽輻射的比值。成為室內熱量的太陽輻射部分包括直接的太陽光透射得熱和被構件吸收的太陽輻射再經傳熱進入室內的得熱。(1)框的太陽光總透射比gf gf=fKf/(Asurf/Afhout) 7.6.1JGJ/T151-2008式中: hout:外表面換熱系數W/(m2K); f :框表面太陽輻射吸收系數,取0.4; K30、f :框的傳熱系數W/(m2K); Asurf:框的外表面面積m2; Af:框面積m2; gf=fKf/(Asurf/Afhout) =0.49.139/(16.8/9.619.9) =0.105(2)幕墻系統玻璃區域太陽光總透射比 gg:玻璃區域太陽光總透射比; gg=0.81(3)幕墻系統計算單元太陽光總透射比gt按JGJ/T151-2008規定:對于整樘門窗結構: gt=(Aggg+Afgf)/At 3.4.1JGJ/T151-2008 gt:整樘窗的太陽光總透射比。 Ag:玻璃板面積; Af:窗框面積; gg:窗玻璃區域太陽光總透射比; gf:窗框太陽光總透射比; At:窗面積;對于單31、幅幕墻結構: gCW=(Aggg+Apgp+Afgf)/A 4.4.1JGJ/T151-2008 gCW:單幅幕墻的太陽光總透射比。 Ag:玻璃或透明面板面積; gg:玻璃或透明面板的太陽光總透射比; Ap:非透明面板面積; gp:非透明面板的太陽光總透射比; Af:框面積; gf:框太陽光總透射比; A:幕墻單元面積;本計算項目是幕墻系統: gCW=(Aggg+Apgp+Afgf)/A =(1450.81+9.60.105)/164 =0.7227.2 幕墻系統計算單元的遮陽系數 幕墻系統計算單元的遮陽系數應為幕墻系統計算單元的太陽光總透射比與標準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陽光總透射比的比值:對于32、整樘窗: SC=gt/0.87 3.4.2JGJ/T151-2008式中: SC:整樘窗的遮陽系數; gt:整樘窗的單元太陽光總透射比。對于單幅幕墻: SCCW=gcw/0.87 4.4.2JGJ/T151-2008式中: SCCW:單幅幕墻的遮陽系數; gcw:單幅幕墻的單元太陽光總透射比。本計算項目是幕墻系統: SCCW=gcw/0.87 =0.722/0.87 =0.837.3 太陽得熱系數的計算 新版本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采用了太陽得熱系數(SHGC),而沒有采用傳統計算的遮陽系數(SC),該規范條文說明部分2.0.4節給出了具體的計算方法: SHGC=(gAg33、+AfK/e)/Aw上式中: SHGC:門窗、幕墻的太陽得熱系數; g:門窗、幕墻中透光部分的太陽輻射總透射比; :門窗、幕墻中非透光部分的太陽輻射吸收系數; K:門窗、幕墻中非透光部分的傳熱系數; e:外表面對流換熱系數; Ag:門窗、幕墻中透光部分的面積; Af:門窗、幕墻中非透光部分的面積; Aw:門窗、幕墻的面積;下面帶入各值,得: SHGC=(gAg+AfK/e)/Aw =(0.81145+0.49.69.139/16)/164 =0.73 按目前的規范情況,公共建筑采用太陽得熱系數,居住建筑采用遮陽系數,因為本工程為公共建筑,所以應采用太陽得熱系數指標。 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按照34、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的要求,此處太陽得熱系數不做要求,因此滿足要求。7.4 幕墻系統計算單元玻璃可見光透射比要求 標準光源透過幕墻系統構件成為室內的人眼可見光與投射到幕墻系統構件上的人眼可見光,采用人眼視見函數加權的比值。對于整樘窗: t=(Agv)/At 3.5.1JGJ/T151-2008式中: t:整樘窗的可見光透射比; v:窗玻璃可見光透射比,為0.75; Ag:窗玻璃的面積(m2); At:窗面積(m2)。對于單幅幕墻: CW=(Agv)/A 4.5.1JGJ/T151-2008式中: t:幕墻單元的可見光透射比; v:透光面板的可見光透射比,為0.75; A35、g:透光面板面積(m2); A:幕墻單元面積(m2)。本計算項目是幕墻系統: CW=(Agv)/A =(1450.75)/164 =0.663 上面計算是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JGJ/T151-2008給出的整樘窗/單幅幕墻的可見光透射比算法,不過目前的相關節能規范并未對此做進一步要求,現行規范主要是對玻璃自身可見光透射比做要求,具體如下: 對于夏熱冬暖地區的居住建筑,按JGJ75-2012要求,當房間墻地面積比小于1/5時,外窗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不應小于0.4,其它地區的居住建筑無透射比要求; 對于公共建筑,按照3.2.4GB50189-2015的規定,甲類公共建筑單一立面窗墻比小于036、.40時,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不應小于0.6;甲類公共建筑單一立面窗墻比大于等于0.40時,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不應小于0.4;所以,對于本工程滿足要求。8 結露計算8.1 水表面的飽和水蒸氣壓計算 Es=E010(at)/(b+t) 5.2.1JGJ/T151-2008式中: ES:空氣的飽和水整齊壓; E0:空氣溫度為0時的飽和水蒸氣壓,取E0=6.11hPa; t:空氣溫度,取20; a、b:參數,a=7.5,b=237.3; Es=E010(at)/(b+t) =6.1110(7.520)/(237.3+20) =23.3898.2 在空氣相對濕度f下,空氣的水蒸氣壓計算 e=fEs 5.37、2.2JGJ/T151-2008式中: e:空氣的水蒸氣壓,hPa; f:空氣的相對濕度,; Es:空氣的飽和水蒸氣壓,hPa; e=fEs =0.623.389 =14.0338.3 空氣的結露點溫度計算 td=b/(a/lg(e/6.11)-1) 5.2.3JGJ/T151-2008式中: lg(e/6.11)表示取以10為底,e/6.11的對數; td:空氣的露點溫度,; e:空氣的水蒸氣壓,hPa; a、b:參數,a=7.5,b=237.3; td=b/(a/lg(e/6.11)-1) =237.3/(7.5/lg(14.033/6.11)-1) =12.0038.4 幕墻系統玻璃內表面的計算溫度 室內環境溫度:ti=20.0; 室外環境溫度:te=-8.3; 玻璃內表面換熱系數:i=8W/(m2K); 玻璃的傳熱系數:R=1/Kg; 室內玻璃表面溫度:tg,in; tg,in=ti-(ti-te)Kg/i =20-(20-(-8.3)1.942/8 =13.138.5 結露性能評價評價依據: ti-(ti-te)/(Ri)td C.6.3GB50176-2016其中左項即前面計算得到的tg,in=13.13; 右項即前面計算得到的td=12.003;因為: td=12.003tg,in=13.13;玻璃內表面不會出現結露現象。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81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40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3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