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項目鋼筋工程推薦做法培訓課件(2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42124
2023-08-30
24頁
2.93MB
1、 鋼筋鋼筋工程工程推薦推薦做法做法 2 前前 言言 面對各項目部日益緊張的經濟成本壓力,針對鋼筋工程,直營鋼筋工作室配合質量技術部,結合設計圖紙、現行規范、圖集要求,對目前現場鋼筋配置、綁扎常規作法及誤區(例如主體結構鋼筋起步距離是否都是 50mm,所有箍筋的平直長度下料是否都應是 10d 等),優化、深化出現階段鋼筋配置、鋼筋綁扎及相應管理的推薦做法,以便各項目部遵照執行,以達到在管理中提高成本意識,節約鋼筋,簡化施工,降本增效的目的。3 1 1、基礎筏板高低跨處鋼筋錨固要求、基礎筏板高低跨處鋼筋錨固要求 具體要求:基礎筏板高低跨處、集水坑、電梯井坑等處,當其錨固長度 La 范圍縱向受力鋼筋2、周邊保護層厚度為 3d、5d 時,錨固長度可分別乘以 0.8、0.7;中間時按內插值。4 2 2、柱、柱、約束邊緣構件約束邊緣構件豎向鋼筋及豎向鋼筋及墻墻鋼筋在基礎中構造要求鋼筋在基礎中構造要求(含所有豎向鋼筋(含所有豎向鋼筋)具體要求:(1)柱及暗柱滿足錨固條件時角部縱筋伸至基礎筏板底部,支承在鋼筋網片上,彎折 150mm,其余鋼筋滿足直錨條件即可。(2)柱及暗柱不滿足錨固條件時,全部伸至基礎筏板底部,彎折 15d。按不少于兩道矩形封閉箍筋(非復合箍筋)間距500mm 施工。(見 16G101-3 第 65頁)(3)墻插筋在基礎中,滿足錨固條件時墻豎向鋼筋隔二下一伸至基礎筏板底部,支承在鋼筋3、網片上,彎折 150mm,其余鋼筋滿足直錨條件即可。不滿足直錨條件時,全部伸至基礎筏板底部彎折150mm。基礎筏板范圍內的水平筋,按不少于兩道水平筋及拉鉤間距500mm施工。墻內側插筋和外側插筋做一樣的高度方便現場施工。(4)現場施工時,要求拉線控制豎向鋼筋插入高度,同時減少后期鋼筋接高取齊壓力。5 3 3、非框架梁下部鋼筋端支座錨固、非框架梁下部鋼筋端支座錨固構造構造 具體要求:非框架梁下部縱筋伸入支座不滿足直錨 12d(15d 光圓鋼筋)要求時,鋼筋彎折平直長段按 5d 取值。(見 16G101-1第 89 頁)6 4 4、墻體豎向筋起步距離構造要求墻體豎向筋起步距離構造要求 具體要求:墻4、豎向分布鋼筋起步鋼筋距離:剪力墻第一根豎向分布鋼筋距暗柱鋼筋為 s。s為墻體豎向鋼筋間距(如起步間距有創優及業主要求,由項目部書面確定)。(見 18G901-1 第 88 頁 3-7)7 5 5、墻體水平筋端部構造做法、墻體水平筋端部構造做法 具體要求:(1)端部為 L 型暗柱或是一字型暗柱時,剪力墻水平筋端部緊貼柱外側立筋內側做 10d 彎折,且彎折對抱。(見16G101-1 第 71 頁)(2)端部為轉角墻時,按構造施工:剪力墻外側水平筋端部緊貼柱外側立筋內側做 0.8LaE 彎折。內側水平筋做15d 彎折配置,現場鋼筋配置種類少,便于管理。(見 18G901-1 第 3-2 頁)(3)當5、剪力墻水平筋遇端柱時,水平筋伸至柱立筋內側彎折 15d,當直錨長度大于等于錨固時,直錨不做彎折(長度LaE)。當水平筋穿過端柱時,水平筋可貫通端柱,也可在端柱內斷開分別錨固,根據現場施工方便及是否節約鋼筋靈活選用構造做法。(見 16G101-1第 72 頁)8 6 6、剪力墻豎向鋼筋構造要求、剪力墻豎向鋼筋構造要求 具體要求:(1)一、二級抗震等級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豎向鋼筋滿足1.2LaE 搭接長度,且錯開 50%搭接,搭接接頭之間凈距要滿足500mm。(2)一、二級抗震等級剪力墻非底部加強部位,或三、四級抗震等級,剪力墻豎向鋼筋在同一位置 100%搭接,搭接長度1.2LaE,方便現場施工。(6、3)各級抗震剪力墻豎向鋼筋機械連接,應滿足距地面高度500mm,錯開50%連接,接頭間凈距應35d。(見16G101-1 第 73 頁)9 7 7、人防墻體及地、人防墻體及地下擋土外墻豎向鋼筋綁扎構造要求下擋土外墻豎向鋼筋綁扎構造要求 具體要求:當人防墻體及地下外墻墻體層間高度4 米,筏板或基礎厚度500mm 時,墻體豎向鋼筋在層間通長設置綁扎施工,中間不再設搭接或是機械連接,這樣做法即可節約鋼筋及鋼筋套筒,也節約現場人工費用,對工期也有保證。尤其是人防工程,其設計圖紙要求墻體綁扎至少是宜通高設置。現場施工時可提前配置 35 道水平墻體鋼筋或其它有效措施(架設鋼管等),確保鋼筋順直。10 8 7、8、有梁樓蓋樓面板和屋面板構造要求、有梁樓蓋樓面板和屋面板構造要求 具體要求:(1)板下鐵在支座處斷開時進支座大于等于 5d 且至少到梁中線(注意滿足要求即可,如考慮加工精度,增加鋼筋長度,需項目部書面確定,一般為30mm50mm)。(2)板鋼筋起步間距為距梁結構邊 1/2板筋間距(如起步間距有創優及業主要求,由項目部書面確定)。(3)板上鐵及轉換層的板下鐵在端支座應伸至梁支座外側縱筋內側后彎折15d,當平直段長度大于錨固時可不彎折。(見 16G101-1 第 99 頁)11 9 9、梁側面配置縱向構造鋼筋要求、梁側面配置縱向構造鋼筋要求 具體要求:當梁的腹板高度450mm 時,需要在梁的兩個8、側面沿梁的高度范圍內配置縱向構造腰筋 G。需要注意的是(1)梁腹板高度的 hw(450mm)取值應為梁板底至梁下鐵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即為梁高-板 厚-s);(2)腰 筋 間 距 a(a200mm):截面形式不同、梁下鐵排數不同,s 算法不同。現場布置梁板腰筋時,上面第一道腰筋起步位置為結構板底向下一個腰筋的間距 a,然后以間距 a 向下布置;(3)構造腰筋的搭接和錨固取值均為 15d(d 為腰筋直徑),當跨內采用搭接時,在搭接長度范圍內不需要配置加密箍筋。(見 17G101-11第 4-17 頁)12 1 10 0、梁箍筋彎鉤平直段要求、梁箍筋彎鉤平直段要求 具體要求:(1)抗震封閉箍筋彎鉤9、平直段長度應為 10d,且不小于 75mm。(2)非框架梁以及不考慮地震作用的懸挑梁,箍筋及拉筋平直段長度為 5d;當其受扭時為 10d(如加工困難,建議最小加工長度40mm,以下同)。(3)墻體拉結筋彎鉤平直段均為 5d(與是否抗震無關)。(見 16G101-1 第 62頁)13 1 11 1、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起步構造要求、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起步構造要求 具體要求: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上下鐵的第一根起步鋼筋,距基礎梁結構邊為 1/2 板筋間距,且不大于 75mm。(見 16G101-3第 88 頁)14 1 12 2、連梁配筋構造要求、連梁配筋構造要求 具體要求:(1)連梁主筋錨入墻內應La10、E 且600mm。(2)連梁箍筋起步間距在門洞內為距結構邊 50mm。(3)頂層連梁在錨固區應設置箍筋,箍筋間距150。錨固區內起步鋼筋間距為 100mm,圖紙特殊注明者除外。(見16G101-1 第 78 頁)。15 1 13 3、鋼骨柱箍筋構造做法要求、鋼骨柱箍筋構造做法要求 具體要求:(1)鋼骨柱中有內 8 角形箍筋時,由于鋼釘導致 8 角形箍不方便施工,或是有鋼梁通過 8 角形箍無法施工,可將 8角形箍拆分為 2 段(通過設計確認),現場再整拼 1 個 8 角形箍。(2)最外側封閉箍筋當遇到鋼梁無法直接通過時,可將箍筋拆分為多個箍筋,采用焊接整體拼成 1 個整體封閉箍筋(通過設計確認)11、。外箍僅能焊接。(見 12SG904-1 第 2-1 頁)16 1414、鋼骨梁構造做法要求、鋼骨梁構造做法要求 具體要求:當梁在鋼骨柱處十字交叉時,在鋼骨柱翼緣板處焊連接板或連接器(套筒)以連接梁主筋。在鋼骨柱腹板開孔,鋼筋穿過深化及加工時,需注意:當交叉梁的梁頂或梁底平齊時鋼筋位置應錯開一個鋼筋直徑,以保證 2 個方向的鋼筋都能順利通過鋼柱。(即兩個方向鋼結構的開孔或焊接的直螺紋套筒,應相互錯開一個鋼筋直徑),施工時應提前確認綁扎順序,確保開孔位置正確。17 1 15 5、頂板馬凳要求、頂板馬凳要求 具體要求:當頂板厚度小于 300 時,馬凳應采用成品馬凳,省時,省工、環保。18 161612、人防懸臂板、梁、柱受力錨固做法要求、人防懸臂板、梁、柱受力錨固做法要求 具體要求:人防懸臂板、梁、柱水平或豎向受力鋼筋、墻伸入支座(墻、頂板、底板)錨固做法:鋼筋能直錨就直錨。直錨長度LaF,如直線段小于 0.4LaF,可采取直線段0.4LaF,彎折長度 15d 的錨固方式,其余鋼筋伸入支座的長度不應小于 15d。(見 07FG04 第 4 頁)19 1717、中間框架柱縱向鋼筋封頂做法要求、中間框架柱縱向鋼筋封頂做法要求 具體要求:框架柱“中柱”封頂時,當頂部支座鋼筋錨入長度LaE 時,可不做彎折。(見16G101-1 第 68 頁節點 4)20 1818、剪力墻暗柱豎向鋼筋搭接長度范圍箍13、筋間距要求、剪力墻暗柱豎向鋼筋搭接長度范圍箍筋間距要求 具體要求:剪力墻暗柱豎向鋼筋搭接長度范圍箍筋間距按不大于 100mm 布置。(見16G101-1 第 73 頁)21 1919、梁板式筏形基礎端部、梁板式筏形基礎端部等截面外伸處等截面外伸處上下鐵鋼筋布置要求上下鐵鋼筋布置要求 具體要求:(1)梁板式筏形基礎端部外伸處上下板鋼筋的第一根起步鋼筋,距外墻或梁結構邊為 1/2 板筋間距,且不大于75mm。(見 16G101-3 第 89 頁)(2)梁板式筏形基礎端部等截面外伸處在外墻、邊梁寬+(2x1/2 板筋間距且不大于 2x75mm)范圍內均不布置筏板上下鐵。邊梁、外墻寬邊梁、外墻寬+筏板14、板筋起步距離范圍內均不布置上下鐵筏板板筋起步距離范圍內均不布置上下鐵 邊梁、外墻寬邊梁、外墻寬+筏板板筋起步距離范圍內均不布置上下鐵筏板板筋起步距離范圍內均不布置上下鐵 22 2 20 0、平板式筏板基礎上鐵鋼筋端部布置要求、平板式筏板基礎上鐵鋼筋端部布置要求 具體要求:(1)筏形基礎上鐵鋼筋的第一根起步鋼筋,距外墻結構邊為 1/2 板筋間距,且不大于 75mm。(見 16G101-3 第 93 頁)(2)筏形基礎上鐵錨入處墻或邊梁過中大于 12d(端部無外伸構造處)。(3)平板式筏板基礎上鐵鋼筋在外墻、邊梁寬(1/2 板筋間距且不大于 75mm)范圍內不布置筏板上鐵(端部無外伸構造處)。邊梁15、外墻寬邊梁、外墻寬+筏板板筋起步距離范圍內不布置上鐵筏板板筋起步距離范圍內不布置上鐵 23 2 21 1、下柱墩、集水坑斜、下柱墩、集水坑斜面鋼筋起步間距布置要求面鋼筋起步間距布置要求 具體要求:基礎平板下柱墩、集水坑在高低跨斜面板處鋼筋布置要求:斜面板與兩側平面板視同于連續板,斜面鋼筋布置與兩側平 面 板 同 間 距 a 連 續 布 置。(見16G101-3 第 107、109 頁)a a 24 2 22 2、鋼筋帶、鋼筋帶 E E 和不帶和不帶 E E 鋼筋使用要求鋼筋使用要求 具體要求:一般工程鋼筋帶“E”使用于抗震等級三級及以上的框架、斜撐構件(含梯段)縱向受力鋼筋。筏板和樓板鋼筋由于無抗震要求可使用不帶“E”鋼筋,筏板鋼筋和樓板鋼筋量約占總工程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鋼筋價格帶“E”與不帶“E”差價約在 30-50 元之間,故現場加工鋼筋時,精細管理區分帶“E”鋼筋加工,可以大大節約成本。鋼筋鋼筋性能性能指指標標,應符合下列規定:,應符合下列規定:抗震等級為特一、一、二、三級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其縱向受力鋼筋采用普通鋼筋時,應采用牌號帶“E”的鋼筋,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 1.25;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且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于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