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項目防外墻保溫脫落指引(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42555
2023-08-30
13頁
1,021.84KB
1、防外墻保溫脫落指引 質量通病防治舉措(三)-1-一、影響外墻外保溫的防火規定 一、影響外墻外保溫的防火規定 2009年2月9日在建中央電視臺新臺址文化中心特大火災、2010年11月15日外部修繕的上海靜安區教師公寓高層住宅樓特大火災、2011年2月3日沈陽皇朝萬鑫國際大廈火災等事故,均定義為外墻外保溫火災。基于此,國家和各地對外墻外保溫的防火要求趨于嚴格,這直接影響外保溫材料的選擇和相應的施工工藝。現對主要的規定進行梳理如下:影響外墻外保溫的防火規定、標準、規范、圖集的相關條文(摘錄)影響外墻外保溫的防火規定、標準、規范、圖集的相關條文(摘錄)名稱 編號 發布 日期 狀態名稱 編號 發布 日期2、 狀態 相關條文 相關條文 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 公通字200946號 公安部 住建部 2009年 9月28日 現行 第二條: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宜為A級,且不應低于B2級;第四條:非幕墻式建筑應符合下列規定:(一)住宅建筑應符合下列未定:1.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2.高度大于等于60m小于100m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當采用B2級保溫材料時,每層應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3.高度大于等于24m小于60m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當采用B2級保溫材料時,每兩層應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4.高度小于23、4m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其中,當采用B2級保溫材料時,每三層應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關于進一步明確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 公消201165號 公安部 消防局 2011年 3月14日 不再執行 一、在新標準發布前,從嚴執行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公通字200946號)第二條規定,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關于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 公消2012350號 公安部 消防局 2012年 12月3日 現行 經研究,關于進一步明確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不再執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4、50016-2014住建部 質監總局 2015年 5月1日 實施 現行 6.7.5 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其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住宅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2)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3)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圖示(2015年修改版)13J811-1改 住建部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2015年 6月1日 現行 詳下表: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技術要求(摘錄)遼寧省民用建筑外墻保溫系統防火暫行規定 5、遼公通2014234號 遼寧省 住建廳 2014年 9月5日 現行 第六條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其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一)住宅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 -2-能應為A級。2、建筑高度大于54m,不大于100m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當采用B1級保溫材料時,應采用熱固性保溫材料。3、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4、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防火技術規程 DGJ08-2614-2015 上海市 建委/建科院/建科檢驗6、公司 2015年 10月1日 現行 5.0.4 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民用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其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 住宅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江蘇省建筑外墻保溫材料防火暫行規定 蘇公通2012671號 江蘇省 公安廳 住建廳 2012年 11月27日 現行 第二條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時,其保溫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一)住宅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54m時,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2.建筑高度不大于54m時,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7、當采用B1級保溫材料時,應采用不燃材料做保護層,且建筑首層的防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0mm,其他樓層不應小于5mm;應在每層采用高度不小于300mm的不燃材料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筑外保溫材料防火暫行規定-新疆 住建廳 2012年 6月20日 現行 第二條 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宜為A級,且不應低于B1級,嚴禁采用B2、B3級材料。第三條 非幕墻式建筑外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一)住宅建筑 1、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2、高度小于100m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當采用熱塑性B1級材料時,每三層應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建筑設8、計防火規范圖示(2015年修改版):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技術要求(摘錄)建筑及場所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圖示(2015年修改版):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技術要求(摘錄)建筑及場所 建筑高度(h)建筑高度(h)A級保溫材料A級保溫材料 B1級保溫材料 B2級保溫材料 B1級保溫材料 B2級保溫材料 住宅建筑 h100m 應采用 不允許 不允許 27mh100m 宜采用 可采用:1 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2 建筑外墻上門、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0.50h。不允許 h27m 宜采用 可采用,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可采用:1 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2 建筑外墻9、上門、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0.50h。目前,各地主要執行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公通字200946號)、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圖示(2015年修改版)(13J811-1改),部分地區實行較為嚴格的地方規定或標準。-3-材符合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并滿足當地驗收要求:各級保溫材料列表 防火等級各級保溫材料列表 防火等級 A級 B1級 B2級 A級 B1級 B2級 保溫材料保溫材料 常用:巖棉板巖棉板、巖棉帶等巖棉制品;慎用:玻化微珠保溫砂漿;其他:玻璃棉、泡沫玻璃、泡沫陶瓷、發泡水泥、閉孔珍珠巖等;常用:改性聚苯板(EPSEPS、XP10、S);慎用:酚醛板;其他:改性硬泡聚氨酯板(PU)、膠粉EPS顆粒砂漿等;常用:聚苯板(EPSEPS、XPS);其他:硬泡聚氨酯板(PU)等。二、外墻外保溫系統 二、外墻外保溫系統 外墻外保溫系統由基層墻體、粘接層、保溫層、增強材料和保護層、飾面層構成,詳見下表:1.保溫主材 根據外墻保溫材料性質不同,主要有:1)無機保溫材料:巖棉巖棉,包括巖棉板、巖棉帶等,符合建筑外墻外保溫用巖棉(GB/T25975-2010),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T483-2015),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編制中);無機輕集料砂漿,包括玻化微珠、膨脹珍珠巖、膨脹蛭石、陶粒陶砂等,符合建11、筑保溫砂漿(GB/T20473-2006),無機輕集料砂漿保溫系統技術規程(JGJ/T253-2011);泡沫玻璃,符合泡沫玻璃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技術要求 -4-模塑聚苯板(EPS)模塑聚苯板(EPS),符合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GB/T29906-2013)、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擠塑聚苯板(XPS),符合擠塑聚苯板(XPS)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GB/T30595-2014)、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硬泡聚氨酯板(PU),符合建筑絕熱用硬泡聚氨酯泡沫塑料(GB/T21558-2008)、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12、系統材料(JG/T420-2013)、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酚醛泡沫板(PF),因酚醛樹脂加入發泡劑、固化劑形成硬質泡沫塑料,易粉化脫落,應謹慎使用;3)其他保溫材料:膠粉聚苯顆粒漿料,符合 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現澆混凝土復合聚苯板,符合建筑用混凝土復合聚苯板外墻外保溫材料(JG/T228-2015),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保溫裝飾板,符合 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T287-2013),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213、.配套材料 用于粘貼、保護、防裂、固定等的配套材料主要有:1)粘貼砂漿(粘貼劑)和抹面砂漿,符合墻體保溫用膨脹聚苯乙烯板膠粘劑(JC/T992-2006),外墻外保溫用膨脹聚苯乙烯板抹面膠漿(JC/T993-2006),擠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用砂漿(JC/T2084-2011)等;2)玻璃纖維網布,符合耐堿玻璃纖維網布(JC/T841-2007),增強用玻璃纖維網布 第2部分:聚合物基外墻外保溫用玻璃纖維網布(JC561.2-2006)等;3)錨栓,符合外墻保溫用錨栓(JG/T 366-2012),混凝土用膨脹型、擴孔型建筑錨栓(JG160-2004)等。-5-合建筑外墻用膩子(JG/14、T157-2009)、外墻柔性膩子(GB/T23455-2009)、合成樹脂乳液外墻涂料(GB/T9755-2014)、溶劑型外墻涂料(GB/T9757-2001)等;慎用:不宜選用粘貼面磚;當采用時,應按規定進行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禁用:當為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時,嚴禁采用面磚、文化石等重質塊材飾面。4.保溫系統 根據不同的材料特點、施工工藝,外墻保溫系統的主要類型有:1)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包括巖棉板和巖棉帶,符合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編制中)、外墻外保溫建筑構造(10J121)等;2)粘貼保溫板外保溫系統粘貼保溫板外保溫系統,包括E15、PS板、XPS板、PU板等,符合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外墻外保溫建筑構造(10J121)等;3)膠粉EPS顆粒保溫漿料外保溫系統,符合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外墻外保溫建筑構造(10J121)等;4)EPS板/EPS鋼絲網架板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即無網/有網現澆系統,符合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外墻外保溫建筑構造(10J121)等;5)現場噴涂硬泡聚氨酯(PU)外保溫系統,符合 外墻外保溫建筑構造(10J121)等;6)保溫裝飾板外保溫系統,符合外墻外保溫建筑構造(10J121)等;7)新技術:當外墻采用預16、制混凝土構件時,可采用帶夾心保溫外墻板體系;-6-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構造示意:1 外葉墻板;2 保溫層;3 內葉墻板 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構造示意:1 外葉墻板;2 保溫層;3 內葉墻板 5.關鍵技術 外墻外保溫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安全、防裂和耐久。1)安全方面:解決保溫層與基層墻體的牢固粘貼、錨固;解決保溫層與保護層之間的牢固粘結;解決保護層與外飾面之間的牢固粘結;2)防裂方面:減少和消除保護層和外飾面出現裂縫;3)耐久方面:解決保溫材料的抗老化、耐候性;解決保護層、飾面層材料的抗老化、耐候性。三、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 三、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 由于外墻防火要求趨嚴,燃燒17、等級為A級的巖棉材料在住宅外墻外保溫上的使用越來越多,其中巖棉板是最為常用的材料。同時,由于巖棉板吸水性較強、平整度較低的特性,以及各地相關經驗較少的情況,質量問題不容忽視,本節專門對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技術措施做如下規定。1.主要規范、圖集 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相關規范、圖集 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相關規范、圖集 名稱 編號 發布 日期 備注 名稱 編號 發布 日期 備注 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 JGJ-編制中 外墻外保溫建筑構造 10J121 住建部,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2010年7月16日 現行 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 JG/T483-2015 住房和城鄉18、建設部 2015年11月13日 現行 巖棉板(帶)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 DG/TJ08-2126-2013 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 2013年8月1日 現行 II外葉墻板正視圖IIIIII-II231 -7-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12年1月13日 現行 術規程 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2012年6月1日 現行 四川省建筑工程巖棉制品保溫系統技術規程 DBJ51/T042-2015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15年7月21日 現行 2.系統基本構造 巖棉外保溫系統的基本構造如下表所示:巖棉外保溫系統基本構造 巖棉外保溫系統基本構造 注:摘自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19、T483-2015;表中巖棉條即為巖棉帶,本文不詳述。3.主要材料 1)墻體材料;推薦:混凝土墻,抗震設防烈度7、8度區的高層住宅采用全砼外墻;可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符合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標準(GB11968-2006);慎用:頁巖燒結多孔磚,符合 燒結多孔磚和多孔砌塊(GB13544-2011)、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等;慎用:粉煤灰燒結多孔磚,符合 燒結多孔磚和多孔砌塊(GB13544-2011)、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等;禁用:空心砌塊;2)找平材料:普通砌體墻面:水泥砂漿,符合 抹灰砂漿技術規程(JGJ/T220-20、2010);-8-混凝土墻面:免抹灰;或外墻膩子,符合建筑外墻用膩子(JG/T157-2009);3)保溫材料:材料:巖棉保溫板,符合 建筑外墻外保溫用巖棉制品(GB/T25975-2010)、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T483-2015),采用錨栓受力粘貼輔助受力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可輔助型材受力(每1-3F設置一道輔助型材);板材長度不大于1200mm,寬度不大于600mm,面密度不得超過20kg/m2;推薦:使推薦:用TR10及以上級強度等級巖棉板;檢測:材料進場后進行抽樣復檢,包括抗拉強度、導熱系數,并重點檢測短期吸水量(24h部分浸泡吸水量1.0kg/m3),檢測方法符合建21、筑外墻外保溫用巖棉制品(GB/T25975-2010)附錄B要求;4)界面處理:界面劑,符合 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T483-2015);5)粘結材料:膠粘劑,符合 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T483-2015);6)錨固件:塑料錨栓,符合外墻保溫用錨栓(JG/T 366-2012)、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T483-2015);錨盤:直徑符合設計要求,且60mm(注意當采用巖棉帶時,錨盤直徑140mm);專用:對于多孔磚基層,須遵循廠家指導,采用適合的專用錨栓;7)抗裂材料:耐堿玻璃纖維網布,符合 耐堿玻璃纖維網布(JC/T841-2007);8)抹面材料22、:抹面膠漿,符合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T483-2015);提醒:抹面膠漿外觀和性狀與膠粘劑形似,施工現場注意區分,避免混淆;9)飾面材料:采用彈性涂料;嚴禁采用面磚、文化石等重質塊材飾面。材料 強度等級 密度 導熱系數 垂直板面抗拉強度 備注 材料 強度等級 密度 導熱系數 垂直板面抗拉強度 備注 巖棉板 巖棉板 TR7.5 140kg/m3 0.040 W/mK 7.5kPa TR10 10kPa TR15 15kPa 巖棉帶 巖棉帶 TR80 100kg/m3 0.048 W/mK 80kPa 僅參照對比 -9-板材排布:保溫板按水平向順排,上下層錯縫粘貼;陰陽角處進行錯茬23、,并增加固定件的布置密度;平整要求:保溫板排布應緊密,板縫擠緊(板縫不得大于1.5mm,并用巖棉條填塞),相鄰板平齊(板間高差不得大于1.5mm);抗裂設置:鋪設雙層耐堿玻纖網布,網布之間的搭接長度50mm;在陽角、陰角部位網布要斷開,每一邊搭接長度150mm;保溫板排布示意圖 陰角玻纖網布搭接示意圖 保溫板排布示意圖 陰角玻纖網布搭接示意圖 2)窗口節點 保溫板:門窗洞口四角處的保溫板不能拼接,要采用整塊板切割成型,保溫板接縫與角部距離應大于200mm;抗裂設置:門窗洞口四角須附加耐堿玻纖網布;門窗洞口保溫板排列 門窗洞口四角附加玻纖網 門窗洞口保溫板排列 門窗洞口四角附加玻纖網 節點做法:24、參考下圖進行。-10-巖棉板保溫系統的窗口節點做法示意圖 巖棉板保溫系統的窗口節點做法示意圖 3)其他節點 變形縫、分格縫、陽臺、凸窗板、空調板、雨水管、女兒墻、滴水線、轉角件等處的節點做法參考外墻外保溫建筑構造(10J121)等;5.主要工藝 1)巖棉板粘貼:巖棉板保溫系統采用粘貼砂漿,根據基層平整度情況選用粘貼方式。平整度:符合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偏差不大于8mm;條粘法:當基層平整度小于5mm/m2時,使用條粘法,專用抹具進行;點框法:當基層平整度大于5mm/m2時,須使用點框法;巖棉板的粘貼面積不小于板材總面積的60%;條粘25、法示意圖 操作實例 條粘法示意圖 操作實例 -11-點框法示意圖 不規范操作(欠飽滿)點框法示意圖 不規范操作(欠飽滿)2)巖棉板錨固 錨栓密度:符合設計要求,且不小于8個/m2,風壓較大部位(例如高層建筑的高區、兩相鄰建筑物風口等部位)須加強至不少于10個/m2;可結合當地風壓、經驗適度加密錨栓,以提高巖棉板牢固程度;錨固位置:按設計要求;錨固深度:符合設計要求,且有效錨固深度不小于25mm;鉆孔:基層為實心材料時,采用沖擊鉆和錘擊鉆進行行鉆孔;基層為加氣混凝土砌塊時,采用旋轉鉆進行鉆孔,控制孔口迸裂;基層為多孔砌體時,應遵循錨栓廠家指導,采用專門鉆孔方案;錨盤壓網:壓第一道玻纖網,數量符合26、設計要求,且不少于總數的50%;檢測:現場測試錨栓承載性能,一類基層墻體不少于15次拉拔試驗,操作符合外墻保溫用錨栓(JG/T 366-2012)要求,承載力值滿足設計要求,且滿足下表:基層材料 基層材料 混凝土 蒸壓加氣混凝土 砌塊 頁巖燒結多孔磚 粉煤灰燒結多孔磚 錨栓抗拉承載力值kN錨栓抗拉承載力值kN 0.60 0.30 0.40 增強:可結合當地經驗,每1-3F設一道輔助型材固定。6.抗裂保護層 設置:采用雙層耐堿玻纖網布,第一層用塑料錨栓壓住;玻纖網布裁剪長度3m,邊緣嚴禁干搭接,必須嵌在抹面膠漿中。7.施工工序:以涂料飾面巖棉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為例,其工程施工工序如下圖:-12-涂料飾面巖棉板外墻外保溫系統工程施工工序 涂料飾面巖棉板外墻外保溫系統工程施工工序 推薦:首次安裝錨栓宜在膠粘劑凝固24h后進行;抹面:采用抹面膠漿,三道總厚度宜為5-7mm。8.施工注意 1)外保溫工程施工期間及完工24h內,基層及環境空氣溫度應不低于5;2)外保溫工程施工時的風力不得大于5級;3)外保溫工程施工不得在雨天作業;在抹面層封閉前,應有針對已上墻巖棉板的防雨遮蔽方案。四、規范標準 四、規范標準 本文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相關圖集為主,各地應同時符合當地的地方標準、圖集、驗收要求等,并關注更新,以現行規范標準和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