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技術交底培訓課件.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43258
2023-08-31
31頁
38.31MB
1、鋼筋工程技術交底優選鋼筋工程技術交底優選鋼筋工程技術交底一、鋼筋原材進場一、鋼筋原材進場工程示例照片1、鋼筋原材1.1.設置鋼筋墩臺,使鋼筋離地一定距離,保持鋼筋干燥避免銹蝕和污染,有條件的盡量放入倉庫或料棚內,材料應做到下墊上蓋。1.2.進場鋼筋均應進行現場初步檢查,合格后方能過磅入庫。1.3.鋼筋運至現場后,必須嚴格按批分等級、牌號、直徑、長度等掛牌存放,并注明數量,不得混淆,盤圓堆碼高度不宜超過兩件確保安全穩固。1.4.物資標識要清楚,寫明名稱、規格、來源、進場日期和檢驗狀態等信息,以便工人取用1.5、鋼筋應區分抗震與非抗震鋼筋,其中,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采用 HR2、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 或 HRBF500E 鋼筋,且鋼筋檢驗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實測值應要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 的規定:(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 1.25;(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 1.30;(3)、鋼筋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于 9%。二、鋼筋試樣送檢二、鋼筋試樣送檢工程示例照片鋼筋現場取樣電渣壓力焊現場取樣直螺紋套筒現場取樣1、每次進場鋼材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明、原材質量證明書和原材試驗報告單,進場鋼筋原材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實驗結果必須符合規范要求。3、2、采用焊接、機械連接的接頭應按要求進行送檢。具體如下:樣 品 名 稱取 樣 要 求取 樣 方 法取 樣 數 量鋼筋原材熱軋帶肋、光圓鋼筋:同一牌號、同爐罐號、同規格,每60t為一批,不足此數也按一批計。隨機抽取兩根,去掉端頭50cm后截取,各取兩段,分別用于拉伸及冷彎試驗。力學試驗4支,長度5060cm盤條、冷軋帶肋鋼筋;同一牌號、同一爐罐號、同一規格、外形,同一生產工藝和同一交貨狀態,每60t為一批,不足此數也按一批計。去掉端頭50cm后截取4050cm長試樣。拉伸試驗:每盤1支;彎曲試驗:每批2支。鋼筋焊接接頭電弧焊(如:搭接焊、幫條焊等)、電渣壓力焊:工藝檢驗:每批鋼筋正式焊接前,每種4、牌號、每種規格至少做1組試件進行工藝檢驗;非工藝檢驗:以300個同類型接頭為一批。應從每批接頭中隨機切取。試樣長度為5060cm共3支,只作拉伸試驗。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工藝檢驗:對每批進場鋼筋應做接頭工藝檢驗(同一牌號、同爐罐號、同規格,60t為一批)。現場檢驗:以500個接頭為一批,不足5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應從每批接頭中隨機截取。工藝檢驗(6支):3支原材,3支接頭。現場檢驗(3支):3支接頭。長度取5060cm。三、鋼筋加工三、鋼筋加工工程示例照片鋼筋原材加工,加工完成后分類堆放,并在加工過程中對尺寸進行檢查核對,便于及時糾偏。鋼筋加工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5、的凈尺寸10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10箍筋外包尺寸51、鋼筋加工要嚴格按料表進行,料表上應按設計和規范要求,注明需加工鋼筋的型號、形狀、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數量。2、根據鋼筋使用部位、接頭形式、接頭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時,要本著“長料長用、短料短用、長短搭配”的原則,不得隨意切斷整根鋼筋。3、鋼筋加工過程中,對加工完成的半成品監理、總包和分包帶班應進行尺寸檢查。三、鋼筋加工三、鋼筋加工工程示例照片180彎鉤135彎鉤90彎鉤3、鋼筋的調直、切斷、彎曲;3.1、對進場的盤圓鋼筋須進行調直后方可進行配料,現場鋼筋調直采用鋼筋調直機進行。3.2、鋼筋切斷采用鋼筋切斷機進行。將同種規格鋼筋根據不同長度長短搭配,6、統籌排料。一般應先斷長料,后斷短料,減少短頭,減少損耗。斷料時應避免用短尺量長料,防止在量料中產生累積誤差,為此,在工作臺上標出尺寸刻度線并設置控制斷料尺寸用的擋板。3.3、鋼筋彎曲應符合下列規定:HPB300級鋼筋末端應做 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 2.5 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 3 倍。如圖1。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做 135彎鉤時,HRB335、HRB400 級鋼筋彎 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 4 倍,彎鉤的彎后平直段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如圖2。當鋼筋需做不大于 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小于鋼筋 直徑的 5 倍。如圖3。3.4、鋼筋保護層厚7、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且尤其注意板面鋼筋保護層控制,鋼筋下料過程中亦應特別注意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控制,如馬凳筋、其他措施定位筋等。3.5、為保證鋼筋制作尺寸和質量,可采用定型模具加工鋼筋。三、鋼筋加工三、鋼筋加工鋼筋直徑鋼筋直徑剝肋直徑剝肋直徑螺紋尺寸螺紋尺寸絲頭長度絲頭長度完整絲扣圈數完整絲扣圈數1816.90.2M192.527.572018.80.2M212.53082220.80.2M232.532.592523.70.2M2633594、絲頭加工4.1、鋼筋下料時不宜用熱加工方法切斷,鋼筋端面宜平整并與鋼筋軸線垂直;不得有馬蹄形或扭曲;鋼筋端部不得有彎曲;出現彎曲時8、應調直。4.2、絲頭有效螺紋長度應滿足設計規范規定。4.3、標準型接頭絲頭有效螺紋長度應不小于12連接套筒長度,其他連接形式應符合產品設計要求。4.4、絲頭加工完畢經檢驗合格后,應立即帶上絲頭保護帽或擰上連接套筒,防止裝卸鋼筋時損壞絲頭。4.5、鋼筋連接時應用工作扳手將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頂緊。當采用加鎖母套筒時應用螺母鎖緊。4.6、外露有效螺紋不得超過2P,其他連形式應符合產品設計要求。鋼筋連接完畢后,擰緊力矩值應符合下表要求。剝肋滾絲頭加工尺寸(mm)鋼筋直徑鋼筋直徑mm16182022252832擰緊力矩值擰緊力矩值NM80160230300注:當不同直徑的鋼筋連接時,擰緊力矩值按較小直徑9、鋼筋的相應值取用。注:當不同直徑的鋼筋連接時,擰緊力矩值按較小直徑鋼筋的相應值取用。鋼筋接頭擰緊后應用力矩扳手按不小于下表中的擰緊力矩值檢查,并加以標記。4、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且尤其注意板面鋼筋保護層控制,鋼筋下料過程中亦應特別注意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控制,如馬凳筋、其他措施定位筋等。梯子筋和柱筋定型框使用效果圖彈柱截面位置線和模板外控制線剔除柱頂混凝土軟弱層至全部露出石子清理柱筋污染對下層伸出柱預留鋼筋位置進行調整將柱鋼筋疊放在預留鋼筋上綁扎(焊接或機械連接)柱子豎向鋼筋確定起步箍筋、最上一組箍筋及柱箍筋加密區上下分界箍筋及位置確定鋼筋綁扎搭接及上下分界箍筋區10、段位置及數量在柱頂綁扎定距框綁扎起步箍筋和分界箍筋分區段從上到下將箍筋與柱子豎向鋼筋綁扎綁扎鋼筋保護層墊塊1、基礎、筏板鋼筋綁扎(2)畫柱箍筋定位線:在柱豎向鋼筋上按照箍筋間距畫箍筋定位線(或用皮數桿控制箍筋間距),并注意標識起步箍筋、最上一組箍筋及抗震加密區分界箍筋,搭接處分界箍筋位置,機械連接時應盡量避開連接套筒。2、絲頭有效螺紋長度應滿足設計規范規定。4、絲頭加工完畢經檢驗合格后,應立即帶上絲頭保護帽或擰上連接套筒,防止裝卸鋼筋時損壞絲頭。梁的高度較小時,梁的鋼筋架空在梁頂上綁扎,然后再落位;(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 1.梁縱向鋼筋分布均勻綁扎到位,梁縱11、筋和梁側腰筋與箍筋要滿綁,不能因為施工困難而降低要求。6、外露有效螺紋不得超過2P,其他連形式應符合產品設計要求。0m 時,梁的鋼筋宜在梁底模上綁扎,其兩側模板或一側模板在梁鋼筋綁扎就位好后安裝。7、連接區段長度:機械連接為35d,焊接為35d且500mm。5、鋼筋連接時應用工作扳手將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頂緊。在有模板包住的鋼筋的各個面都需要布置鋼筋保護層墊塊,鋼筋保護層墊塊應等同于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剪力墻內撐條長度同墻厚,梁板鋼筋保護層間距不大于600,墻柱鋼筋保護層墊塊從根部開始設置,其中墻鋼筋保護層墊塊間距不大于1000,柱鋼筋保護層墊塊間距不大于800,梅花形布置。(4)墻鋼筋為雙向受12、力鋼筋,采用順扣綁扎鋼筋,各點交錯綁扎,綁扎墻上所有交叉點,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與錯開要求應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四、鋼筋連接四、鋼筋連接1、直螺紋套筒連接1.1、本工程框支柱縱筋、框支梁面筋及底筋應采用機械接頭。1.2、鋼筋切頭整齊,不得傾斜或彎曲,自檢合格的鋼筋絲頭,一頭擰上同規格的保護帽,另一頭擰上同規格的連接套筒。1.3、螺紋牙型應飽滿,連接套筒表面不得有裂紋,表面及內螺紋不得有嚴重的銹蝕及其他肉眼可見的缺陷。內螺紋尺寸的檢驗:用專用的螺紋塞規檢驗,其塞通規應能順利旋入,塞止規旋入長度不得超過3P。絲頭表面不得有影響接頭性能的損壞和銹蝕。1.4、連接完畢后,連接套筒外露有效螺紋,單邊不得超13、2p(p為螺紋螺距)。1.5、當采用機械連接時,墻柱鋼筋接頭位置距樓地面尺寸不得小于500mm、hc、Hn/6中最大值,(hc 為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為截面直徑;Hn為所在樓層柱凈高)。1.6、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應相互錯開、交錯布置,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50%。1.7、連接區段長度:機械連接為35d,焊接為35d且500mm。工程示例照片鋼筋切頭平直整齊外露有效螺紋四、鋼筋連接四、鋼筋連接2、綁扎搭接2.1、綁扎搭接以搭接連接區段范圍內接頭位置、接頭面積百分率、搭接長度來確定現場施工是否合格。2.2、但凡接頭中點位于連接區段長度內,連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14、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連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但需確認是否鋼筋直徑一致)2.3、當采用綁扎搭接時,連接區段長度為1.3Ll或1.3LlE,其中Ll代表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LlE代表縱向受拉鋼筋抗震搭接長度,具體詳見16G101-1P60P61。當鋼筋直徑不相同時,表格中d取較小鋼筋直徑。2.4、當受拉鋼筋直徑大于25mm,受壓鋼筋直徑大于28時,不宜采用綁扎搭接。2.5、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鋼筋中縱向受力鋼筋不應采用綁扎搭接。2.6、縱向受力鋼筋連接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如必須在此連接,應采用機械或焊接接頭。四、鋼筋連15、接四、鋼筋連接工程示例照片接頭焊包電弧焊縫3、電渣壓力焊3.1、墻柱縱筋16mm22mm應采用焊接,焊包應圓潤飽滿,突出部分最少高出鋼筋表面4mm。3.2、接頭處的彎折角不大于4。3.3、接頭處的軸線偏移應不超過0.l倍鋼筋直徑,同時不大于2mm。3.4、同一截面焊接接頭不得大于50%。4、電弧焊4.1、焊縫均勻飽滿,不得有氣孔等。4.2、焊接過程應及時清除焊渣,檢查焊縫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及時補焊。4.3、焊接長度單面焊不小于10d,雙面焊不小于5d。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工程示例照片筏板插筋底板馬凳筋綁扎馬凳筋制作規格尺寸1、基礎、筏板鋼筋綁扎1.1、工藝流程:清理墊層彈鋼筋位置線綁扎底板下16、層筋放置馬凳綁扎上層橫向筋綁扎上層縱向筋墻體插筋。1.2、按設計間距在墊層上劃線排放縱橫向鋼筋,排放時應注意單層鋼筋彎鉤朝上,不傾向一邊,雙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下。1.3、全部鋼筋交叉點均需綁扎。綁扎時應注意相鄰綁扎點的扎絲要成八字形,以免網片歪斜變形。1.4、底板、承臺雙層雙向鋼筋采用支凳控制上下層鋼筋距離。1.5、支凳鋼筋同底板筋直徑較大鋼筋,組成支凳各鋼筋用電焊連接,支凳和底板上下層縱向鋼筋采用綁扎或焊接連接,支凳間距1000mm布置(或按設計要求布置),如下圖所示。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2、剪力墻筋綁扎2.1、施工順序在頂板上彈出墻體外皮線和模板外控制線調正縱向鋼筋位置 接長豎17、向鋼筋并檢查質量(電渣壓力焊)綁扎暗柱和門窗過梁鋼筋 綁扎墻體水平鋼筋設置拉鉤和墊塊2.2、施工方法(1)彈墻體外皮線、模板控制線,清理受污甩槎鋼筋,根據保護層厚度校正預留鋼筋位置。(2)先連接2-4根豎筋,在豎筋上畫好水平筋分檔標志,在下部及齊胸處綁扎兩根橫筋定位,然后在橫筋上畫好豎筋分檔標志,接著綁扎其余豎筋以及其余橫筋,豎筋應在橫筋外側。所有剪力墻鋼筋應逐點綁扎,并加設橫向水平鋼筋支撐。(3)剪力墻第一根豎向分布鋼筋在距離暗柱邊緣一個豎向分布筋間距處開始布置。第一根水平分部鋼筋在距離樓地面(基礎頂面)50mm處開始布置(當與邊緣構件或邊框柱中的箍筋相沖突時,可置于箍筋上方)。(4)墻鋼筋18、為雙向受力鋼筋,采用順扣綁扎鋼筋,各點交錯綁扎,綁扎墻上所有交叉點,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與錯開要求應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5)綁扎雙排鋼筋之間的拉筋時,拉筋規格、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層高范圍內由下層板面以上第二根水平鋼筋開始設置,至頂部板底向下第一排水平筋處終止;墻身寬度范圍內由距邊緣構件第一排豎向分布筋處開始設置,位于邊緣構件范圍內水平筋也應設置拉筋,此范圍拉筋間距不大于墻身拉筋間距。墻身的拉筋應同時勾住豎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當墻身分布筋多余兩排時,拉筋應與墻身內部的每排豎向和水平分部筋同時綁扎牢固。綁扎拉鉤時,應采用工具式卡具卡住,然后再彎,以保證鋼筋間距不變。(6)為保證墻體的厚度,防止19、因模板支撐體系的緊固而造成墻體厚度變小,采用成品混凝土(其長度與墻體厚度相同)做內撐,呈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3、框架柱鋼筋綁扎3.1、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流程彈柱截面位置線和模板外控制線剔除柱頂混凝土軟弱層至全部露出石子清理柱筋污染對下層伸出柱預留鋼筋位置進行調整將柱鋼筋疊放在預留鋼筋上綁扎(焊接或機械連接)柱子豎向鋼筋確定起步箍筋、最上一組箍筋及柱箍筋加密區上下分界箍筋及位置確定鋼筋綁扎搭接及上下分界箍筋區段位置及數量在柱頂綁扎定距框綁扎起步箍筋和分界箍筋分區段從上到下將箍筋與柱子豎向鋼筋綁扎綁扎鋼筋保護層墊塊3.2、施工方法要點(1)套住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20、柱子箍筋的數量(注意抗震加密和綁扎接頭加密),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鋼筋上,然后綁扎柱鋼筋。柱縱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朝向柱中心。(2)畫柱箍筋定位線:在柱豎向鋼筋上按照箍筋間距畫箍筋定位線(或用皮數桿控制箍筋間距),并注意標識起步箍筋、最上一組箍筋及抗震加密區分界箍筋,搭接處分界箍筋位置,機械連接時應盡量避開連接套筒。柱箍筋綁扎應采用纏扣法綁扎。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工程示例照片工程示例照片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3.3、質量要求(1)墻體鋼筋要求橫平豎直,鋼筋間距相同美觀。(2)暗柱箍筋與墻體水平筋應錯開 20mm 以上。(3)剪力墻雙排鋼筋間應綁扎拉筋,拉筋縱橫間距符合21、設計要求呈梅花狀布置。拉筋彎鉤角度要符合規范要求,應同時拉住豎筋和水平筋并綁扎牢固。(4)選擇合適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定位塊,定位塊布置間距不大于 600mm。(5)應設置梯子筋對剪力墻豎直筋、水平筋間距及墻體截面尺寸進行控制。(6)梁柱節點主筋分部均勻,核心箍筋綁扎到位間距一致。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柱鋼筋綁扎及保護層塑料塊柱鋼筋套PVC管保護剪力墻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4、梁板鋼筋綁扎安裝4.1、施工順序放梁位置線支梁底模穿梁縱向受力筋畫箍筋位置綁扎箍筋合梁側模、樓板平臺模板支設畫樓板鋼筋位置線綁扎樓板下筋(插入安裝預埋)墊鋼筋墊塊、綁扎樓板上筋4.2、施工方法及要點(1)梁板鋼筋22、綁扎前必須首先核對圖紙、料表,確保鋼筋規格、尺寸正確。(2)梁鋼筋的綁扎與模板安裝之間的配合關系如下:梁的高度較小時,梁的鋼筋架空在梁頂上綁扎,然后再落位;梁截面高度1.0m 時,梁的鋼筋宜在梁底模上綁扎,其兩側模板或一側模板在梁鋼筋綁扎就位好后安裝。(如轉換層大梁)(3)梁、柱箍筋作成135度彎鉤,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10d,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與主筋交點要綁扎牢固,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梁、柱柱筋交錯布置綁扎。加密區長度及箍筋間距均應符合設計要求,梁段第一道箍筋設置在距柱接點邊緣50mm。(4)綁扎梁鋼筋時,首先放出梁的位置線,穿梁縱向受力鋼筋,在模板上畫出箍筋位置,其中梁端的第一根箍筋應設23、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套好箍筋后,將箍筋按位置線擺放好,綁扎箍筋,箍筋位置間距應符合圖紙及規范要求,梁主筋應分布均勻,接頭位置應布置合理。梁受力筋下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厚度,在梁箍筋上加設塑料定位卡,保證梁鋼筋保護層的厚度。(5)縱向受力鋼筋采用雙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25mm 的短鋼筋以保持上下層鋼筋之間的距離。(6)當梁腹板高度超過450mm時需要設置構造筋,構造筋在梁縱向設置拉筋,拉筋綁扎時應同時勾住腰筋和箍筋;當腰筋多余一排時,拉筋應該上下錯開布置。(7)梁上部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于跨中Ln/3范圍內,梁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設置于支座Ln/3范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24、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50%。(8)梁板鋼筋綁扎務必確保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滿足圖紙及規范要求,保護層過大或過小都將造成鋼筋實體檢測不合格。其中基礎承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小于50mm,塔樓梁、柱鋼筋保護層厚度為20mm,板、墻鋼筋保護層厚度為15mm。(具體環境內別詳見16G圖集P56.)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5、梁板鋼筋綁扎安裝要點(1)綁扎板鋼筋時,先將模板上面的雜物清理干凈,刷好脫模劑,根據圖紙要求間距,在用粉筆模板上畫出鋼筋間距,綁扎下層鋼筋,同時穿插預埋件、管線、預留洞的安裝。(2)板筋相交點應全部綁扎,以保證鋼筋間距均勻。鋼筋下部應墊好水泥砂漿墊塊。負彎距鋼筋綁扎時,應保證其彎鉤朝向25、以及鋼筋有效高度,同時為防止施工人員在操作中對板面筋的踩踏變形,面筋綁扎同時應增設馬凳筋。馬凳筋采用 “工”字型,鋼筋同板筋直徑較大鋼筋按 1m 間距成排布置。樓板第一根鋼筋距剪力墻和梁邊 50mm 起設置。(3)梁板鋼筋及箍筋實行畫線綁扎,在模板上彈出板底筋分部位置,按照標示線進行綁扎施工。(4)第一根板筋與箍筋均距梁或柱 50mm 開始布置;梁縱向鋼筋分布均勻綁扎到位,梁縱筋和梁側腰筋與箍筋要滿綁,不能因為施工困難而降低要求。(5)基礎底板及樓板兩向鋼筋交叉時,板面筋短跨方向主筋宜放置于長跨方向主筋之上,板底筋短跨方向主筋宜放置于長跨方向主筋之下。(6)當梁與柱或墻側平時,梁該側主筋置于柱26、或墻豎向縱筋之內。(7)非通長布置和靠外墻板筋錨入梁或剪力墻內長度符合規范要求,一般錨固長度為梁中和 5d(d 為鋼筋直徑)取較大值,避免出現錨固過長造成鋼筋浪費。梁板面鋼筋綁扎前提前畫線梁板面鋼筋畫線綁扎效果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5、梁板鋼筋綁扎安裝要點(8)梁節點處箍筋間距應按設計和規范要求加密,加密區范圍一般為,抗震等級為一級,箍筋加密區為 2 倍梁高,且500mm,抗震等級為二、三、四級,箍筋加密區為 1.5 倍梁高,且500mm。(9)框架結構中,次梁上下主筋置于主梁上下主筋之上,框架連梁的上下主筋置于框架主梁的上下主筋之上,主梁內箍筋正常布置,次梁箍筋應從距梁節點 50mm 處開27、始布置。(10)梁縱向鋼筋有多層布置時,每層鋼筋之間應用直徑25mm鋼筋頭隔開,保證受力鋼筋的間距符合要求。板鋼筋施工前先彈線保護層控制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梁板鋼筋綁扎示例照片加密箍和核心箍梁上部縱向鋼筋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板鋼筋工程示例照片鋼筋間距控制鋪設跳板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工程示例照片5、樓梯鋼筋綁扎5.1、工藝流程預埋平臺板筋樓梯梁筋綁扎焊接綁扎平臺板筋綁扎踏步筋放置墊塊5.2、施工方法(1)在樓梯支好的底模上,彈好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先綁扎樓梯梁筋,后綁扎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綁扎板筋時,先綁扎主筋,后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不得甩扣。(2)平臺板筋應錨入梯段28、板內ln/4,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綁扎踏步鋼筋,并墊好塑料墊塊。(3)主筋接頭數量不大于截面鋼筋根數的50%,鋼筋接頭設置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五、鋼筋綁扎五、鋼筋綁扎6、特殊部位處理6.1洞口尺寸300mm 時,鋼筋繞過洞口,洞口尺寸300mm 時,洞口設附加筋,鋼筋數量、尺寸必須按照圖紙設計要求設置,設計無要求時請參考鋼筋平法施工圖集。6.2安裝電盒時,盡量不切斷鋼筋,電盒焊在附加的鋼筋上,安裝牢固,不能焊在主筋上,且附加鋼筋也不能焊在主筋上,應綁扎在主筋上。6.3斷開的箍筋與止水鋼板焊接,注意焊接方式禁止把止水鋼板焊穿,止水板接頭焊接要緊密,不得留有縫隙或有焊穿現象。六、質量保證措施六、質29、量保證措施1 1、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1.11.1、混凝土保護層作用、混凝土保護層作用(1)、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混凝土是由鋼筋和混凝土兩種不同材料組成的復合材料,兩種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結性能是它們共同工作的基礎,從鋼筋粘結錨固角度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鋼筋充分發揮計算所需強度。(2)、鋼筋裸露在大氣或者其他介質中,容易受蝕生銹,使得鋼筋的有效截面減少,影響結構受力,因此需要根據耐久性要求規定不同使用環境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以保證構件在設計使用年限內鋼筋不發生降低結構可靠度的銹蝕。(3)、對有防火要求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及預應力構件30、,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構件在火災中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級確定的耐火限的這段時間里,構件不會失去支持能力。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4)、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構件的受力鋼筋粘結錨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過大的保護層厚度會使構件受力后產生的裂縫寬度過大,就會影響其使用性能(如破壞構件表面的裝修層、過大的裂縫寬度會使人恐慌不安等),過大的保護層厚度亦會造成經濟上的浪費。因此,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21中,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受力鋼筋最外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31、下表的規定。一般設計中是采用最小值的。六、質量保證措施六、質量保證措施1.2、鋼筋保護層墊塊形式:實際工程中,鋼筋保護層墊塊有以下幾種形式:混凝土墊塊塑料墊塊1.3、鋼筋保護層墊塊布置原則:在有模板包住的鋼筋的各個面都需要布置鋼筋保護層墊塊,鋼筋保護層墊塊應等同于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剪力墻內撐條長度同墻厚,梁板鋼筋保護層間距不大于600,墻柱鋼筋保護層墊塊從根部開始設置,其中墻鋼筋保護層墊塊間距不大于1000,柱鋼筋保護層墊塊間距不大于800,梅花形布置。六、質量保證措施六、質量保證措施1.4、保護層墊塊布置示例照片墻柱根部鋼筋保護層墊塊板鋼筋保護層墊塊剪力墻內撐條梁鋼筋保護層墊塊六、質量保證32、措施六、質量保證措施2、鋼筋間距的控制2.1、墻柱鋼筋間距控制方法剪力墻鋼筋定位一般采用梯子筋控制,鋼筋的排距和受力鋼筋保護層采用雙F卡進行控制,而柱的縱向主筋間距則采用定位框來控制。三種定型卡具的制作形式如下圖:(但需確認是否鋼筋直徑一致)(7)非通長布置和靠外墻板筋錨入梁或剪力墻內長度符合規范要求,一般錨固長度為梁中和 5d(d 為鋼筋直徑)取較大值,避免出現錨固過長造成鋼筋浪費。2、根據鋼筋使用部位、接頭形式、接頭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時,要本著“長料長用、短料短用、長短搭配”的原則,不得隨意切斷整根鋼筋。2、根據鋼筋使用部位、接頭形式、接頭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時,要本著“長料長用、短料短用、33、長短搭配”的原則,不得隨意切斷整根鋼筋。其中基礎承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小于50mm,塔樓梁、柱鋼筋保護層厚度為20mm,板、墻鋼筋保護層厚度為15mm。鋼筋下部應墊好水泥砂漿墊塊。2、焊接過程應及時清除焊渣,檢查焊縫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及時補焊。2、但凡接頭中點位于連接區段長度內,連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段。柱縱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朝向柱中心。(2)先連接2-4根豎筋,在豎筋上畫好水平筋分檔標志,在下部及齊胸處綁扎兩根橫筋定位,然后在橫筋上畫好豎筋分檔標志,接著綁扎其余豎筋以及其余橫筋,豎筋應在橫筋外側。柱鋼筋綁扎及保護層塑料塊7、連接區段長度:機械連接為35d,焊接為35d且500m34、m。梯子筋和柱筋定型框使用效果圖(2)暗柱箍筋與墻體水平筋應錯開 20mm 以上。鋼筋原材加工,加工完成后分類堆放,并在加工過程中對尺寸進行檢查核對,便于及時糾偏。試樣長度為5060cm共3支,只作拉伸試驗。六、質量保證措施六、質量保證措施梯子筋和柱筋定型框使用效果圖六、質量保證措施六、質量保證措施2、鋼筋間距的控制2.2、鋼筋排距控制方法(1)、為保證水平鋼筋的間距、排距以及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宜在墻體中設置定位卡具。(2)、鋼筋定位卡具采用14鋼筋和6鋼筋制作,卡具采用“雙F型”,在墻體中梅花形布置,間距500mm。使用效果使用效果六、質量保證措施六、質量保證措施2.3、板鋼筋間距控制方法(1)、板縱橫向鋼筋間距:板鋼筋綁扎之前,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的縱橫向鋼筋間距在模板上畫出縱橫向方格,按照畫好的縱橫向方格排布好鋼筋并綁扎。或采用皮桿控制。(2)、雙層雙向板上下層鋼筋間距:上下層鋼筋網采用馬凳筋控制間距,馬凳筋間距600設置。馬凳筋形式有三種(如下圖),型馬鐙主要應用于板厚大于1000mm的底板,型主要用于板厚小于1000mm的底板,型馬凳筋和鷹爪型馬凳筋則主要應用于樓板。謝謝觀看!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