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精木、原木構架制作工程施工工藝培訓課件(143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43345
2023-08-31
143頁
5.59MB
1、第三章第三章 木作工程施工工藝木作工程施工工藝第一節第一節 木材的種類木材的種類第二節第二節 仿古建筑木構架的一般特征仿古建筑木構架的一般特征第三節第三節 精木造工程施工工藝精木造工程施工工藝第四節第四節 原木造工程施工工藝原木造工程施工工藝第一節第一節 木材的種類木材的種類 按用途分:木雕用材:木質講究細膩、紋理呈網狀、致密、不易開裂。如紫檀木、烏木、紅木、雞翅木、沉香木、楠木、黃楊木、梨木、樟木等。建筑用材:樹干直而高大,紋理順直,木質較軟,易加工,表觀密度小,強度較高,脹縮變形小。如松木類、杉木類、柏木類和部分闊葉雜木類。加工用材:用于加工成人造板、夾板、裝飾板、高密度板的木材。第二節第2、二節 仿古建筑木構架的一般特征仿古建筑木構架的一般特征殿堂樓閣、亭廊軒榭、石舫牌樓等各種建筑,都有它不同的特點和韻味,但他們都是由五種基本形式的木構架所組成。這五種木構架是:硬山式建筑木構架、懸山式建筑木構架、廡殿式建筑木構架、歇山式建筑木構架、攢尖頂建筑木構架等。一、硬山式建筑木構架一、硬山式建筑木構架硬山式建筑是指雙坡屋頂的兩端山墻與屋面封閉相交,將木構架全部封砌在山墻以內的一種建筑。它的特點是山墻面沒有伸出的屋檐,山尖顯露突出。硬山式建筑根據屋檁的多少,常分為五檁九檁等幾種構造,但園林建筑多在七檁以下,其中五檁建筑最簡單,七檁建筑最為豪華。房屋的木構架由柱、梁、檁、構架連接件和屋面基層等3、五部分組成,這五部分的構件各有不同的名稱。常見硬山構架簡圖 1、柱子構件、柱子構件柱子是直立支承受力構件,在硬山式建筑中,依其位置和功用不同分為:檐柱、金柱、瓜柱及山柱等。(1)檐柱:即房屋前后檐最外排的柱子,前面的叫前檐柱,后面的叫后檐柱。(2)金柱:即房屋前后檐內排的柱子,宋稱“內柱”,清叫“金柱”。(3)瓜柱:它是指立于下面大梁上用來支承上面梁架的短柱,有的稱為“童柱”。在屋脊部位支承脊檁的叫“脊瓜柱或脊童柱”,其他部位叫“瓜柱或金童柱”。但脊瓜柱因其獨立較高,其上沒有梁架連接,直接支承脊檁,這樣其穩定性就差,因此常在柱腳處,輔以穩定的木塊稱為“角背”。而其他瓜柱因梁架的垂直距離不同而有4、高低,但當瓜柱高度小于本身橫向尺寸時,通常將這種矮瓜柱稱為“托墩”,營造法式稱為“侏儒柱”。(4)山柱:它是整個房屋構架最盡端,緊貼山墻一排梁架中立于山尖位置的柱子,它是硬山建筑中承接脊檁末端的主要支承構件,由地面直通脊檁,是上述柱中最長的柱子。2、橫梁構件橫梁構件梁是組成屋架的橫向承托構件,在硬山式建筑中有架梁、抱頭梁、隨梁和穿插枋等。(1)架梁:它是橫架于前后金柱之間承托瓜柱和檁木的構件,宋稱“緣袱”,清叫“架梁”。它由所支承在它上面的檁木根數而命名,在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橫梁,共支承有三根檁木,叫“三架梁”;再往下面一根橫梁,在它以上有五根檁木,叫“五架梁”,如此類推。如圖所示。但宋代對屋架5、最上面的一根梁,不是用來直接支承金檁,而主要是用來承托脊柱(有叫蜀柱)脊檁,故一般將它特稱為“平梁”。再緊往下的一根梁,按去掉脊檁之外的檁數進行命名,如五架梁去掉脊檁后只有四根檁,則稱為“四緣袱”,七架梁稱為“六緣袱”等。(2)隨梁:隨梁其實不是梁,它并不承接上面的荷重,它只是將前后金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穩定排架的橫向連接構件。但在山墻部位的排架中,不設隨梁,而是將三架梁、五架梁等,由中柱一分為二,將三架梁、五架梁等分割成兩根單梁,它們直接與中柱進行連接,形成“排山梁架”。這些被分割的梁架,都按步架數進行命名,如三架梁被分割后,成為兩根只有一個步架的單梁,稱其為“單步梁”;在營造法原中稱為“單6、步川”,在營造法式中有稱為“割牽”。五架梁被分割成兩根具有兩個步架的單梁,稱此兩根單梁為“雙步梁”,營造法原稱為“雙步川”,營造法式稱為“乳川”。(3)抱頭梁:它是橫架于檐柱和金柱之間,承接檐檁的構件,因在梁頭上部剔鑿有檁槐槽口,形似將檁抱住而取名為“抱頭梁”,宋稱這種抱頭為“乳袱”。(4)穿插枋:它與隨梁一樣,是將檐柱和金柱連接成整體的橫向連接構件。在營造法原中稱為“川夾底”,營造法式不設此構件,由乳川代替。3、檁木檁木 檁木有稱“檁子”、“檁條”、“桁條”等,它是承托屋面荷重并將其均勻傳遞給梁柱的構件,它從一端山墻橫貫到另一端山墻。在營造法式中稱為“樽”。檁木在檐口部位的稱為“檐檁”,在脊7、頂部位的稱為“脊檁”,宋稱“脊樽”;其他部位都稱為“金檁”,宋稱“平檁”。4、構架連接件、構架連接件房屋構架在進深方向由梁柱等組成若干個排架,而在面闊方向則由檁木、枋子、墊板等將各排架連接起來成為整體。(1)枋子:起連接作用的矩形斷面木材,它同檁木一樣,分別稱為“檐枋”、“脊枋”和“金枋”。在營造法原中都稱為“連機”。他們與檁木配套成對,檁木是設在架梁之上,枋子是設在架梁之下。而在營造法式中對排架柱的連接,是用稱為“由額”的枋子,將各排架之間的柱子連接起來。(2)墊板:因為檁木和枋子分別安裝在梁的上下,檁枋之間就形成了一個空隙,這個空隙就由墊板來填補,以形成一個整觀效果。一般將檁、墊、枋三件疊8、在一起的做法稱作為“檁三件”做法。5、屋面基層、屋面基層屋面基層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礎層,它由椽子、望板、飛椽、連檐、瓦口等構件所組成。(1)椽子:它是屋面基層的最底層構件,垂直安放在檁木之上。在小式建筑中多為方形斷面,在大式建筑和園林建筑中,常用圓形斷面。由于屋面每步架的舉度不同,從脊檁到檐檁需分成幾段安裝,在脊步架的椽子稱為“腦椽”,在檐步架的椽子稱為“檐椽”,在脊步和檐步之間的椽子都稱為“花架椽”。(2)望板:釘鋪在椽子上面的木板層,作為屋面泥灰背、苫背的擋擱板。(3)飛椽:它是安裝在檐口部位望板之上的椽子,與檐椽相對布置,較檐椽挑出更遠。它是作為抬高檐口,減緩屋坡陡勢的構件。(4)連檐9、:它是固定檐椽頭和飛椽頭的連接橫木。連接檐椽的稱為“小連檐”,一般為扁方形斷面。連接飛椽的稱為“大連檐”,多為直三角形斷面。(5)瓦口:安裝在大連檐之上,用來承托檐口瓦件的構件。它根據所采用的板瓦或筒瓦不同而做成不同的弧形面。二、懸山式建筑木構架二、懸山式建筑木構架 懸山式建筑是在硬山式建筑的基礎上,加以適當改進而成。改進的部位主要有以下三個:(1)兩端山墻的山尖部位,不是與屋面封閉相交,而是屋蓋懸挑出山墻以外,即為“懸山”式。(2)屋頂的屋脊部位,除兩坡正交(即為尖角)成屋脊形式外,還有卷棚(即圓弧頂)過隴脊形式。(3)屋檁數除硬山建筑的五+七檁外,還可做成四檁、六檁的卷棚形式,并且一般不做10、成帶廊形式。1、懸山柱子構件、懸山柱子構件 因為懸山式建筑一般不做成帶廊形式,故構架中只有檐柱和中柱。中柱是將山柱移動一下位置而成。其他與硬山建筑所述相同。2、懸山橫梁構件懸山橫梁構件 由于沒有了金柱,所以也就沒有了抱頭梁和穿插枋。但當采用卷棚式屋頂時,應取消三架梁和脊瓜柱,改用月梁直接承托兩根脊檁,其他與硬山建筑所述相同。3、懸山檁木懸山檁木 懸山式建筑的所有檁木,都是從山尖墻向外懸挑出去一個距離,懸挑距離的大小,宋代沒有嚴格規定,一般約為五六椽至七八椽。清工程做法則例規定可采用下述兩種方法確定:(1)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四椽四當。(2)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的距離等于上檐出。另外,在懸挑檁木的下11、面應設置安放“燕尾枋”,此燕尾枋實則是室內檁下墊板的延續。燕尾枋下面是枋子的箍頭。在檁木的端頭加釘博風板,這是懸山建筑的主要特點。4、構架連接件和屋面基層構架連接件和屋面基層 這兩部分的構件與硬山式建筑完全相同。三、廡殿式建筑木構架三、廡殿式建筑木構架廡殿建筑是一個具有四面坡、五條脊的屋面,故又稱“四阿殿”、“五脊殿”,它在中國古建筑中是享有封建等級社會型制最高的建筑。根據屋檐的層數分有單檐和重檐兩大形式。它的木構架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正身部分、山面及其轉角部分。單檐廡殿正身部分構架與硬山建筑正身相同,重檐廡殿正身部分只需加高金柱,并在重檐檐步架外端施立童柱和橫向承椽枋、圍脊枋和圍脊板等連12、接件,其他同單檐一樣。廡殿山面及其轉角部分是廡殿建筑的主要特色。四、歇山式木構架四、歇山式木構架 歇山式建筑的正身部分,同廡殿的正身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山面部分。歇山的山面可以看成是懸山山面和廡殿山面相結合的一種改良,如果以歇山的下金檁為分界線,則在下金檁以上的山面構架同懸山屋頂相似,在下金檁以下的山面構架同廡殿山面部分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歇山建筑較廡殿多了三個構件,即:踩步金、踏腳木、草架柱及其橫穿。五、攢尖頂木構架五、攢尖頂木構架攢尖頂木構架大量用于亭子建筑,其他建筑如北京天壇祈年殿、皇穹宇等也采用這種形式。它分多角形和圓形兩大類,每一類又有單檐和重檐兩種形式,在重檐亭中又有單圍柱和雙13、圍柱之分。除此之外還可將兩種組合起來形成組合亭。亭子的形式雖然很多,但基本結構均大同小異。六、游廊木構架六、游廊木構架 游廊建筑是園林工程中較常用的一種建筑,在平地上的游廊有稱“長廊”,沿山坡而上的又稱“爬山廊”。它的基本構架為四檁卷棚(也有少數做成五檁懸山),若 干個基本構架連接起來即為長廊的構架。七、垂花門木構架七、垂花門木構架 垂花門常用于園中園的入口、隔景區通道口等的分隔門。八、牌樓木構架八、牌樓木構架 在園林工程中牌樓常用作公園、景區的入口標志,一般形式有沖天柱式和屋脊頂式兩種。屋屋脊脊式式二二柱柱一一間間三三樓樓式式屋脊頂式四柱三間七樓牌樓屋脊頂式四柱三間七樓牌樓第三節第三節 精木14、造工程施工工藝精木造工程施工工藝一、總工藝出料 刨光 作形 作連接榫卯 雕刻 油漆 彩繪 安裝二、構建制作二、構建制作 1.1木構件制作前的準備工作 1.2柱子構件的制作放樣 1.3梁類構件的制作放樣 1.4枋類構件的制作放樣 1.5正身屋面木基層及其他構件1、制備丈桿古木建筑構件的各部尺寸,都有統一的權衡尺度,如果使用普通尺具一次一次的去量取,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誤差,通過我國廣大古建工作者的長期實踐,采用“丈桿法”進行施工放樣,既保證了實際操作的準確性,又可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差錯。“丈桿法”是指將控制各種木構件的主要尺寸,分別事先標注在特制的木桿條上,當施工放樣時,按照丈桿上標注15、的尺寸進行放樣、檢查和驗收。古建施工中所用的丈桿有“總丈桿”和“分丈桿”兩種:“總丈桿”是標注建筑物的柱高、面闊、進深等總尺寸的丈桿;“分丈桿”是標注各構件本身及其相關部位尺寸的丈桿。丈桿的材質,要求用輕質柔軟、不易變形的紅白松或杉木進行刨制。總丈桿斷面尺寸為4cm6cm長度依柱高或開間中較大的尺寸進行考慮,如果有重檐柱或尺寸很長者,丈桿長按其一半考慮;分丈桿斷面尺寸為3cm4cm,長度按不同構件類型分別確定。總丈桿的排制總丈桿的四個面均要刨光面平,在桿的一端分別標注A、B、C、D 四面,每一面標注一類尺寸。A面:在桿的另一端選一位置畫出起始線,由起始線將明間面闊尺寸量上畫線,并將這兩端線用“16、中”符號標注,表明是明間檐柱的柱中位置,旁邊寫上“明間面闊”字樣。再由同一起始線量出次間尺寸,標注“中”符號,寫上“次間面闊”;如有梢間依此類推。B 面:按上同一起始線量畫進深尺寸。進深尺寸是指前后檐柱中至中的尺寸(不包括側腳尺寸),如果進深尺寸過大畫不下,可按進深一半尺寸標注。首先標出通進深尺寸,用符號“”標注,再繼而分別量出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抱頭梁等的中線(用“中”符號標注,表明各桁檁的中線),和梁頭位置線,用“”符號標注(表明需要截鋸的位置),并分別寫出其名稱。C面:標注檐平出尺寸,即檐柱中至飛檐椽外皮距離。當有帶斗栱者還應標注斗栱出踩尺寸。D面:依上述標注柱高尺寸,分別按檐柱、金17、柱、重檐金柱等進行標注,并標出各柱榫頭位置。總丈桿的排制(a)面寬總丈桿;(b)柱高總丈桿畫線常用參考符號分丈桿的排制分丈桿的排制分丈桿按每類構件分別排制,如檐柱、金柱、重檐柱、架梁、抱頭梁等各排一根,在丈桿上寫明名稱和數量。分丈桿的尺寸最好用方尺從總丈桿上過線過來,不要重新畫線,以免產生誤差或錯誤。在分丈桿上除大尺寸外,還應將該構件的細部尺寸,如本身榫長、相關構件的卯口等的位置和尺寸畫上。分丈桿的排制2、圓形構件材料的粗加工一般的原木材料,都難符合圓形構件(如柱、檁等)基本要求,因此需要事先進行取直、砍圓、刨光等粗加工,常采用的方法為“放八卦線”法。畫十字中線先將符合柱或檁用料的原木,兩端平18、放于離地面一尺左右的墊物上,在原木兩端部選好中心,再以一邊為準,用方尺畫出相互垂直的十字中線,用墨斗線過渡到另一端面中心,畫出十字中心線。畫八方線畫八方線在兩端十字線上,從中心點量取0.5d(d為柱或檁的直徑)得A、B、C、D四點(其中注意,柱子一般兩端直徑不同,應按收分要求分別量取)再過A、B、C、D四點作十字線的平行線得出四方。又在十字中心線的左右,以0.2d尺寸在四方線上量出八方點,用墨線連接各點得出八方形。砍刨八方砍刨八方將兩端八方點,用墨線連接起來,即得出原木應砍去的外圍線,再用錛斧,一面一面砍平、刨光,砍刨完一面要復彈一次線,再砍刨另一面,依次類推,得出正八方形。畫十六方線畫十六方19、線在八方線的基礎上,將每一方四等分畫點,即得十六方點,用墨線連接兩端十六方點,即得出十六邊形砍刨線砍刨十六方砍刨十六方按上述砍制法砍刨十六方形。最后砍刨去十六方形的菱角使之成圓形。如果圓徑較大時,可在十六方的基礎上,再分為三十二方后再行砍圓。3、構件放樣畫線的標注方法當用料粗加工完成后,就要在木料上畫出實樣加工線,這些線包括余料截鋸線、留榫斷肩線、標準中心線和各種剔鑿卯口線等,這些線型符號如圖所示構件放樣畫線的標注方法如下圖踩步金踩步金遞角梁遞角梁柱的畫線柱的畫線廡廡殿殿推推山山雷雷公公柱柱梁類構件的制作放樣梁類構件的制作放樣 梁的種類很多,按其構造和作用可以分為:正身架梁、抱頭梁、遞角梁、踩20、步金、趴梁、麻葉抱頭架梁、抹角梁、承重梁等。三三架架梁梁的的構構造造三架梁及其脊瓜柱三架梁及其脊瓜柱三架梁及其脊瓜柱蘇州木瀆靈巖寺頂層木架(a)歇山上的順趴梁;(b)趴梁頭的制作;(c)趴梁與椽子有矛盾的做法;(d)后尾與柱榫接;(e)后尾與托墩榫接;(f)后尾擱在梁背上(a)用于圓亭上的井字趴梁;(b)井字趴梁的畫線;(c)井字趴梁的制作(a)踩步金的畫線;(b)踩步金的制作(a)遞角梁的位置;(b)遞角梁的畫線;(c)遞角梁的形式(a)承重梁的位置;(b)承重梁的畫線;(c)承重梁的構造枋的構造與制作枋的構造與制作(a)枋的位置;()枋的位置;(b)枋的制作)枋的制作正搭交桁檁的制作正搭交21、桁檁的制作斜搭交桁檁制作斜搭交桁檁制作壓金做法放樣壓金做法放樣翼角椽的位置翼角椽的位置坐斗坐斗升升翹翹昂昂清制單翹單昂斗拱的平立面清制單翹單昂斗拱的平立面清制單翹單昂斗拱的平立面清制單翹單昂斗拱的平立面溜金斗拱溜金斗拱宋式平座宋式平座 原木造建筑最典型的特點是以木頭本來的顏色和質感來塑造建筑的美,賦予建筑以粗狂、原始的自然美感。原木造建筑制作工藝簡單,由于未對原木進行各種成形加工,故其力學特性較精木造建筑要好,但其僅適合在園林中或特殊的環境中應用,建造具有特殊觀賞價值的小品建筑,也有在家裝中應用獲得了極佳的效果。在園林中應用較多的有杉皮亭、竹亭、竹廊等。類型:類型:1 1、取木之皮色,以色較為22、醒目、不易脫落、取木之皮色,以色較為醒目、不易脫落者佳,具自然之美,粗狂而野趣。者佳,具自然之美,粗狂而野趣。2 2、取木之本色,鮮艷者與環境暗而深色的、取木之本色,鮮艷者與環境暗而深色的背景形成反差,色暗者經進一步暗化處理,以作背景形成反差,色暗者經進一步暗化處理,以作古色,有歲月滄桑、淵源流長之美。古色,有歲月滄桑、淵源流長之美。3 3、取木之形、質。木之形多不中規矩,但、取木之形、質。木之形多不中規矩,但曲虬盤桓,舒展而自然,應用的好其極為優美。曲虬盤桓,舒展而自然,應用的好其極為優美。木之質或細或粗,多以文理章顯,常給人以高貴木之質或細或粗,多以文理章顯,常給人以高貴華麗、溫馨而自然親切之感。華麗、溫馨而自然親切之感。工藝:工藝:選木選木 處理處理 作榫作榫 安裝安裝 防腐上保護涂料防腐上保護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