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分級管控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培訓課件(60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43933
2023-08-31
60頁
4.98MB
1、風險分級管控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風險分級管控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風險及隱患對安全的影響第一部分1、安全管理基礎工作風險生產作業與生具有,可能導致事故的因素與生具有不可消除隱患控制風險措施或過程出現的缺陷人為產生可以消除高處作業形成的高度動火作業產生的火花高處作業防墜落失控動火作業附近可燃物失控導致事故直接導致事故1、安全管理基礎工作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治理雙重機制風險管理辨識生產作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對風險引發事故可能性和嚴重度進行評估根據嚴重程度進行風險分級管理制定控制措施落實控制措施隱患治理發現風險控制措施與過程存在的缺陷對缺陷存在對事故影響程度進行分析對可能引發事故的隱患提出方案進行治理1、2、安全管理基礎工作辨識與評估風險系統控制風險監控并實施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明確重點制定措施系統管理整體落實隱患排查消除隱患持續改進發現風險和有效控制風險是關 鍵現代安全管理理念的安全管理風險分級管控要素與方法第二部分1、風險管理相關數據采集確定事故類型影響因素、事故機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事故導致的嚴重程度風險分級制定計劃落實減少或防范風險的措施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確定危險源識別方法劃定危險源識別范圍實施危險源識別進行風險評價進行風險分級策劃風險控制措施實施跟蹤驗證JHA/SCL/PHA/FIA/HAZOP等明確識別范圍(區域、場所)編制識別信息計算表、確定3、風險評價方法(LEC/TRA)編制風險評價分類統計信息表明確風險控制原則及要求制定實施計劃并跟蹤驗證強化過程定期更新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2.1 風險分級管控排查伴隨風險的部位、場所、設備、設施或區域,編制風險點排查清單按照人、物、環境和管理四個層面進行風險辨識,編制危險源辨識清單,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確定重大風險,編制風險評價與分級管控信息表按照技術、管理、防護和應急處置邏輯順序制定實施風險控制措施,編制本單位風險庫。排查風險點辨識危險源風險評價與分級制定實措施兩清單、一表、一庫2.2 排查風險點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風險點是指伴隨風險的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設施4、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過程,或兩者以上的組合如危險化學品罐區、液氨站、煤氣爐等是風險點在罐區進行的清罐作業、防火區內進行動火作業等也是風險點排查風險點是風險管控的基礎,對風險點內的不同危險源(與危險點相關的人、物、環境及管理)進行識別,風險評估以及根據評估結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風險分級管控的核心。更多免費課件,關注公眾號:生產安全管理網。2.2 排查風險點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基于以上系統的劃分,可明確到特定的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過程,作為危險源辨識的基本單元,即為確定的風險點。風險點排查清單序號區域/班組風險點名稱工作任務5、備注2.3 辨識危險源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根據企業生產作業特點,參照國家標準,應用風險辨識工具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 1386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 6441)劃分作業活動辨識危險源確定風險確定風險是否可承受2.3 辨識危險源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 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化學性危險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險和有害因素室內作業場所環境不良室內作業場所環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業環境不良組織機構不健全責任制未落實規6、章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2.3 辨識危險源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辨識風險源的存在根源狀態能量(能源或能源載體)危險物質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確定其特性第一類危險源第二類危險源2.3 辨識危險源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常用方法根據企業特點選擇適宜辨識方法安全檢查表(SCL)作業安全分析JSA/JHA預先危害分析PHA危害與可操作性分(HAZOP)事故樹分析()2.4 風險評價與分級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對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分析,確定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度。風險評價的方法主要應用評級工具或者軟件進行。2.4 風險評價與分級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風險矩陣評7、價法(LS法)風險矩陣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方法,它給出了兩個變量,分別是表示危險源潛在后果的可能性(L)和后果(S)。識別出每個作業活動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這種危害可能產生的后果及產生這種后果的可能性,二者乘積,得出所確定危害的風險,然后進行風險分級,根據不同級別的風險,采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R風險值L-發生傷害的可能性S-發生傷害后果的嚴重程度R=L X S2.4 風險評價與分級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風險矩陣評價法(LS法)確定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確定危害事件可能產生的后果(S)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二者乘積,得出所確定危害的風險,然后進行風險分級,根據不同級別的風8、險,采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R=L X S確定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級值頻率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意識、技能、經驗控制措施監控、聯鎖、報警、應急5每次作業或每月發生無檢查(作業)標準,不按標準檢查(作業)無操作規程或從不執行操作規程不勝任(無上崗資格證、無任何培訓、無操作技能)無任何監控措施或有措施從未使用,無應急措施4每季度發生檢查(作業)標準不全或很少按標準檢查(作業)操作規程不全或很少執行操作規程不夠勝任(有上崗資格證,但沒有接受有效培訓、操作技能差)有監控措施但不能滿足控制要求,措施部分投用;有應急措施但不完善或沒演練3每年發生發生變更后檢查(作業)標準9、未及時修訂或多數時候不按照標準檢查(作業)發生變更后未及時修訂操作規程或多數操作不執行規程一般勝任(有上崗資格證,但經驗、技能不足,曾多次出錯)監控措施滿足控制要求,但經常被停用或發生變更后不能及時恢復;有應急措施但未根據變更及時修訂或作業人員不清楚2每年發生或經常發生標準完善但偶爾不按標準檢查(作業)操作規程齊全但偶爾不執行勝任(有上崗資格證、接受有效培訓、經驗、技能較好,但偶爾出錯)監控措施滿足控制要求,但供電、連鎖偶爾失電或誤動作;有應急措施但每年只演練一次1從未發生過標準完善、按標準檢查作業操作規程齊全、嚴格執行并有記錄高度勝任(有上崗資格證、接受有效培訓、經驗豐富、技能安全意識強)監10、控措施能滿足控制要求,聯鎖從未失電或誤動作,有應急措施每年至少演練二次確定危害事件可能產生的后果(S)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等級法律法規符合性人員傷害情況財產損失/萬元停工企業形象5違反法律法規和標準死亡大于50部分裝置(大于兩套)或設備國內外重大影響4潛在違反法規和標準喪失勞動能力大于25兩套裝置停工或設備停工行業內、省內影響3不符合上級或行業制度與規定截肢、骨折、聽力喪失、慢性病大于10一套裝置停工或設備停工地區影響2不符合企業安全操作程序和規定輕微受傷、不影響工時小于10影響不大、幾乎不停工公司及周邊范圍1完全符合無傷亡無損失沒有停工形象沒有受損風險矩陣評價法(LS法)2、風險辨識思11、路方法與工具 L S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風險等級判定及控制措施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風險度等級應采取的措施/行動實施期限20251級重大風險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立刻15162級較大風險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建立運行控制程序,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立即或近期整改8123級一般風險可考慮建立目標,建立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及溝通2年內治理464級低風險可考慮建立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但需定期檢查有條件時治理45級低風險無需采用控制措施需保存記錄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2.4 風險評價與分級作業條件12、危險性評價法(LEC法)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D=LEC危險性的大小 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2.4 風險評價與分級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分數值后 果100大災難,群死群傷40災難,數人死亡15非常嚴重,一人死亡7嚴重,重傷3重大,致殘1引人注目,不利于安全要求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0極為可能6相當可能3可能,但不經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設想0.2極不可能0.1實際不可能L-可能性分數值頻繁程度10連續暴露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幾次暴露0.5非常罕見地暴13、露E-頻繁度C后果D=L X E X C2、風險辨識思路方法與工具2.4 風險評價與分級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風險等級劃分(D)D值等級風險程度大于320E 重大風險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160320D 較大風險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70160C 一般風險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2070B 低風險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小于20A 低風險 稍有危險,可能接受3、風險控制與管理3.1 風險控制思路風險分級管理及控制措施重大風險較重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低風險LS法1級2級3級4級5級LEC法E級D級C級B級A級危險色度紅色橙色黃色藍色藍色不可容許的(重大風險),極其危險,必須立即整改,停止作業較14、大危險(較大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企業對較大以上風險因素應重點管控中度(顯著)危險,需要控制整改,企業各級應引起關注輕度危險,可以接受(或容許)車間班組應引起關注稍有危險,需要注意,員工應引起注意3、風險控制與管理3.1 風險控制思路風險控制是根據風險等級采取相應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安全程度內,預防事故發生。固有危險源控制人為失誤控制安全目標管理通過改進工藝、材料、環境等手段消除、控制危險源主要采用人的安全化和操作安全化的方法進行控制采用法律、經濟、教育和工程技術手段進行控制3、風險控制與管理3.2風險控制方法消除法消除危險源;限制法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資;保護法進行故障-安全設計(不應15、優先采用);隔離法分離、屏蔽;保留法增加安全系數,減少故障和失誤;轉移法轉移危險源至無害地帶。固有危險源控制法3、風險控制與管理重大安全風險應填寫清單、匯總造冊,按照職責范圍報告屬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健全安全風險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定期對紅色、橙色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評估、預警。落實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崗位責任,建立企業安全風險公告、崗位安全風險確認依據安全風險類別和等級建立企業安全風險數據庫。通過企業對安全風險辨識與評估,實現對安全風險有效管理車間級風險分級管控清單4、實例解讀分級管控清單示例公司級風險分級管控清單4、實例解讀分級管控清單示例重大危險源管控4、實例解讀16、4、實例解讀4、實例解讀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4、實例解讀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第三部分1.1 主要工作1、隱患排查與治理包括隱患名稱、位置、狀態描述,可能導致后果及嚴重程度、治理目標、治理措施、職責劃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總稱,企業對事故隱患信息應建檔管理。隱患排查隱患治理隱患信息企業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對本單位事故隱患進行排查,并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的工作過程。消除或控制隱患的活動或過程,包括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按照職責分工明確整改責任,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資金,時限,應急等實施監控治理和復查驗收的全過程。1、隱患排查與治理17、風險點識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分級典型控制措施隱患排查隱患治理風險管控風險點若干危險源若干危險源若干危險源若干危險源一級風險點二級風險點三級風險點四級風險點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公司、車間、班組、崗位各級公司、車間、班組、崗位各級公司、車間、班組、崗位各級工程、管理、教育措施,PPE隱患分級排查隱患分級治理DPCA1、隱患排查與治理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程序編制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確隱患排查依據選定隱患排查方法實施隱患排查編制較大以上事故隱患整改方案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隱患整改效果驗證隱患整改銷號隱患排查治理檔案明確職責及要求收集、整理法規及標準規范分專業、分區域、分層次編制隱患信息統計表形18、成閉環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風險辨識與評估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實施風險控制事故隱患排查措施缺陷過程缺陷隱患管理與治理登記分級管理定責任定措施定資金定時限定應急實施隱患治理驗證治理效果重大隱患銷號隱患建檔管理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第一步:編制隱患排查清單與治理依據1、將風險分級管控過程中的“典型控制措施”變成清單中“隱患排查標準”。2、將法律法規標準轉換為依據隱患排查清單樣表單位名稱:序號排查范圍(區域、部位、場所)隱患排查標準排查方法排查周期隱患等級責任劃分備注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第二步:選定隱患排查方法作業危險分析法安全檢查表法安全標準化法隱患排查的常用方法有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隱患排查與治19、理方法作業危害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作業名稱:作業地點:分析人員:日 期:任務或步驟描述潛在危害危害控制措施1.2.3.4.5.6.審批人員簽字:審批人員職務:日 期: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安全檢查表法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檢查項目可以包括場地、周邊環境、設施、設備、操作、管理等各方面。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安全標準化法根據隱患的分類原則,結合隱患排查實際工作情況,從現場操作方面對隱患進行分類,將隱患劃分為基礎管理和現場管理兩大類?;A管理:資質證照、安全生產管理機20、構及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教育培訓、安全生產管理檔案、安全生產投入、應急管理、特種設備基礎管理、職業衛生基礎管理、相關方基礎管理、其他基礎管理。(13類)現場管理:特種設備現場管理、生產設備設施及工藝、場所環境、從業人員操作行為、消防安全、用電安全、職業衛生現場安全、有限空間現場安全、輔助動力系統、相關方現場管理、其他現場管理。(11類)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第三步:實施隱患排查按照指南要求,各相關層級的部門和單位對照隱患排查,并填寫隱患排查治理記錄表表3:隱患排查治理記錄樣表檢查區域檢查類型檢查時間檢查人員檢查記錄序號檢查區域發現問題責任部門處置措施時間要求221、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第四步:隱患排查治理通知單每次隱患排查工作結束后,盡快下發隱患排查治理通知單,涉及重大事故隱患的,在備注欄內注明“重大”字樣表5:隱患排查治理通知單樣表被通知單位檢查類型檢查時間通知部門隱患詳情及要求序號隱患類型隱患描述排查依據整改要求整改時間備注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第五步:事故隱患整改反饋表被通知單位應根據隱患排查治理通知單要求完成隱患整改,并填寫反饋“事故隱患整體反饋表”,尤其要對隱患存在原因進行分析,以便制定整改措施的系統性。事故隱患整改反饋表。表6:事故隱患整改反饋信息表整改單位檢查類型檢查時間通知部門隱患詳情及要求序號隱患類型隱患描述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完成時間備注22、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第六步:重大事故隱患銷號記錄由于重大事故隱患導致發生的事故后果嚴重,因此需要企業關注,涉及重大事故隱患的整改完成后,應填寫重大事故隱患銷號記錄。表7 重大事故隱患銷號記錄整改單位隱患級別隱患名稱重大隱患銷號信息序號通知書下達時間治理要求治理期限整改方法效果驗證完成時間2、隱患排查與治理方法第七步:事故隱患管理臺賬企業應建立健全事故隱患管理臺賬,填寫事故隱患分類匯總表。表8 事故隱患分類匯總表序號發現時間隱患名稱隱患地點隱患基本情況整改目標要求整改責任單位及責任人整改督辦單位及責任人整改完成情況整改完成時間單 位:類 別:年 月 日3、隱患分級排查3.1 隱患排查分級根據企23、業組織結構,隱患排查可分為:公司級排查專業級排查車間級(項目)排查班組級排查崗位級排查企業可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實施。風險點和危險源是隱患排查的對象3、隱患分級排查3.1 隱患排查分級公司級專業級車間級班組級崗位級通常風險級別為1級和2級的風險點,包括重大危險源,風險點所產生的后果嚴重專業管理直接管理或相關的活動、過程、裝置、設施、設備、物料等風險點所涉及的危險源基層單位管轄范圍內所有設備、設施、作業過程、人員(承包商)等風險點涉及的危險源。班組內所有的設施、設備、作業過程、人員等風險點所涉及的危險源本崗位所有的設施、設備、作業過程、人員等風險點所涉及的危險源3、隱患分級排查3.2 實施要求車間24、班組的隱患排查內容,可根據所管轄區域隱患排查的數量、風險等級、分布等因素重點關注,側重于風險較高的風險點隱患排查,而不必包羅萬象,但確保區域內所有風險點及危險源均能得到監控。第三方服務企業無能力實施或法規要求由專業機構實施的檢驗檢測手段實施隱患排查,企業可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實施專兼職安全監督及其他管理人員進行日常安全監督檢查時,可參照已識別的風險點中的危險源控制情況進行抽查,并形成記錄。3、隱患分級排查3.2 實施要求4級風險點3級風險點2級風險點1級風險點分級管控公司級公司專業級班組、崗位級企業重點是針對1級和2級風險點的監控和監督檢查4、隱患治理隱患治理措施工藝隱患操作隱患對工藝流程形成25、隱患的原因進行分析,根據風險特點對工藝流程進行改進,消除工藝流程中存在的缺陷,預防事故發生。對員工進行培訓,并應用安全管理工具,對不安全行為進行糾正,分析產生不安全行為的原因,從根源制止不安全行為發生。綜 述雙重預防體系程序與持續改進1、風險分級管控機制企業應制定實施具有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風險分級管控程序(技術路線),抓好風險分級的過程管理,按照程序組織實施,才能確保識別出的危險源(風險點)、風險大小的判定以及風險控制的策劃的真實性和科學性確定危險源識別方法劃定危險源識別范圍實施危險源識別進行風險評價進行風險分級策劃風險控制措施實施跟蹤驗證JHA/SCL/PHA/FIA/HAZOP等明26、確識別范圍(區域、場所)編制識別信息計算表確定風險評價方法LEC/TRA)編制風險評價分類統計信息表明確風險控制原則及要求制定實施計劃并跟蹤驗證強化過程定期更新2、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機制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是企業事故預防的末端環節,通過這種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形成企業、專業機構、車間、班組、崗位共同擔責的管理模式,在運行過程中,實現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整體提升。2、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機制編制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確隱患排查依據選定隱患排查方法實施隱患排查編制較大以上事故隱患整改方案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隱患整改效果驗證隱患整改銷號隱患排查治理檔案明確職責及要求收集、整理法規及標準規范分專業、分區域、分層次編制隱患信息統計表形成閉環安全生產安全生產 警鐘長鳴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