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防范措施培訓課件(47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44217
2023-08-31
47頁
248.54KB
1、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防范措施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防范措施第一節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管理現狀及原因第二節 金屬非金屬礦山事故類型及原因分析第三節 金屬非金屬礦山隱患排查、治理有關規章制度第四節 金屬非金屬礦山隱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內容 第五節 常見事故及防范措施第六節 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節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管理現狀及原因一、金屬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狀況二、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狀況存在 的主要原因一、金屬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狀況1、安全基礎投入少 2、礦業秩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3、規章制度不健全 4、尾礦庫安全基礎工作薄弱5、小礦山2、安全基礎差 6、爆破安全問題突出 7、中毒窒息事故多發 二、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狀況存在的主要原因1、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工作不適應安全生產 的要求2、礦山企業安全管理不到位 3、安全生產文化基礎薄弱,制約安全水平的提高 4、受生產技術和生產條件的制約 5、事故隱患對安全生產構成重大威脅 6、礦山安全標準工作相對滯后 第二節金屬非金屬礦山事故類型及原因分析 一、金屬非金屬礦山事故類型二、金屬非金屬礦山事故原因分析 1、礦山安全生產法制建設不完善或有法不 依的問題比較突出 2、部分礦山片面追求經濟效益 3、安全投入不足 4、安全管理科技水平不高 第 三 節 金屬非金屬礦山隱患排查、治3、理有關規章制度一、主要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相關規定二、主要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主要的有關規章和標準 三、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相關制度 一、主要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相關規定1、安全生產法2、礦山安全法3、突發事件應對法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安全生產 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 制重特大事故的通知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 理工作的通知 二、主要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主要的有關規章和標準1、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2、關于加強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基礎管理的指導意見 3、開展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4、案 4、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 系的通知 5、關于金屬非金屬礦山等行業(領域)企業2008年安 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實施意見 6、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 7、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標準 三、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相關制度 企業還應根據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制定相關的其它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以保障安全生產。其中的安全檢查制度、事故隱患排查與整改制度及危險源管理制度等是發現事故隱患進而進行排查治理事故隱患的有效的方法,各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應根據有關規定和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本單位切實有效和可行的規章制度,確保安全生產。第 四 節 金屬非金屬礦山隱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內容 5、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的模式: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社會廣泛支持;安全生產理念:“以人為本、預防第一、綜合治理”,其中“預防第一”的理念。第 四 節 金屬非金屬礦山隱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內容一、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和行政許可管理 二、礦山安全生產管理三、露天開采四、地下開采五、尾礦庫六、排土場七、爆破作業八、機電設備一、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和行政許可管理1、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取締關閉后又死灰復燃,擅自組織生產;2、拒不執行停產整改指令擅自生產;3、不按期延續安全生產許可證;4、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未履行“三同時”手續或未6、經安全 監管部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擅自建設或生產;5、沒有正規設計,未通過安全設施“三同時”驗收,擅 自進行生產。二、礦山安全生產管理1、礦山建設項目是否經相關部門審批,開采設計、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審批文件是否齊全有效;2、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作業規程和各工種操作規程是否完備;3、是否設置安全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4、特種作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職工培訓記錄、考試試卷等檔案是否完備;5、地下礦山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和工程地質圖)、礦山總平面布置圖、采掘工程平面圖、井上和井下對照圖、通風系統圖、提升運輸系統圖、供配電系統圖、防排水系統圖和避災線路圖是否齊全,露天礦山地形地質圖、7、采剝工程年末圖、防排水系統及排水設備布置圖是否齊全;二、礦山安全生產管理6、安全評價報告書和檢測、檢驗報告書是否有效;7、安全會議、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相關資料是否歸檔保存;8、安全標準化建設工作是否有效開展,標準化管理體系是否有效運轉;9、地下礦山礦領導下井帶班制度是否有效執行;10、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工作是否制定實施計劃并有效實施。三、露天開采1、是否嚴格執行“采剝并舉、剝離先行”的露天采礦原則,自上而下分層分臺階開采;生產臺階高度、平臺寬度、臺階坡面角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小型露天采石場分層鑿巖平臺寬度、分層高度是否滿足規程要求。露天礦山是否有一面坡和傘檐開采、未實行自上而下分臺階(8、分層)開采,造成邊坡出現變形和滑動跡象。2、露天礦山采場工作幫是否按規定定期檢查,露天邊坡穩定性是否進行定期監測。3、礦山爆破安全距離是否滿足設計及規程要求。4、是否完善防洪排水措施,深凹露天采場配備的專用防洪設施是否滿足需要;5、采場工作幫是否定期進行檢查;是否有效清理坡面上的危巖、浮石。6、是否采用機械化鏟裝,挖掘設備和運輸車輛是否定期進行維護、檢修,保證正常運行。四、地下開采1、安全出口1.1 每個礦井是否至少有兩個獨立直達地面并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其間距不得小于30米;1.2 礦井的每個生產水平(中段)和各個采區(盤區)是否至少有兩個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與直達地面的出口相通;1.3 提9、升豎井作為安全出口時,是否有保障行人安全的梯子間;1.4 井巷的分道口是否有路標。四、地下開采2、礦井通風2.1 是否全面實現機械通風并完善礦井通風系統,通風構筑物是否齊全完好;2.2 采掘工作面和通風不良的場所是否安裝局部通風設備,局扇是否有完善的漏電、接地、過流等保護裝置;2.3 井下作業地點風質、風量和風速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2.4 已停止作業并已撤除通風設備的采掘工作面、獨頭上山或較長的獨頭巷道,是否設置柵欄和警示標志。四、地下開采3、采掘工程3.1 礦山企業是否按設計規定的采礦方法進行開采,設計中規定保留的礦柱、巖柱是否被開采或者毀壞;3.2 頂板的最大允許暴露面積是否超過設計規定10、;采場內是否有齊全完備的敲幫問頂工具及監控設施;是否有險石處理措施;3.3 圍巖松軟不穩固的回采工作面支護措施是否落實;采空區是否按開采設計要求及時進行處理;3.4 為防止人員進入采空區、已關閉廢棄礦井的措施是否落實;3.5 地表陷落區域內是否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和柵欄。四、地下開采4、防治水措施:4.1 是否制定并落實防范水害制度,摸清礦區水文地質狀況及廢棄采空區積水情況,是否制定并嚴格落實防洪、防透水、排水措施及應急預案;4.2 礦井井口標高是否高于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一米以上;4.3 是否執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則;4.4 井下主要排水設備的型號和數量是否滿足規程和井下排11、水的要求;4.5是否查清采空區及廢棄井積水的情況。四、地下開采5、防滅火措施5.1 是否制定并落實地面、井下防火制度;5.2 主要進風巷道、機房、硐室和倉庫等設施是否應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是否有防火標志,并按規定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和消防設施;5.3 進風井口及機房、硐室等20米范圍內是否有可燃、易燃物和火源存在;5.4 空壓機(含移動空壓機)是否安裝在地面或通風良好、無可燃、易燃物的專用硐室內。五、尾礦庫 1、在役尾礦庫運行情況,是否按規定編制年度尾礦排放作業計劃,是否按設計規范排放尾礦。2、尾礦庫庫內最小安全超高、最小干灘長度、排洪設施,尾礦壩浸潤線觀測設施、壩體外坡坡比、排滲設施等是否滿足12、設計要求,灘頂高程是否滿足防汛的要求。3、是否落實防暴雨、防山洪的措施,應急物資器材是否充足;汛期前是否開展檢查、維修和疏浚排洪設施,確保暢通,是否根據確定的排洪底坎高程,將排洪底坎以上1.5倍調洪高度內的擋板全部打開,有效清除排洪口周邊雜物。五、尾礦庫4、四等以上尾礦壩是否設置了壩體位移和壩體浸潤線觀測設施。5、上游式筑壩法是否于壩前均勻放礦,維持壩體均勻上升;每級子壩堆筑完畢是否進行質量檢查,檢查記錄是否經主管技術人員簽字后存檔備查。6、省政府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責任書(閩政文2008372號)落實及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安裝和使用情況。六、排土場1、實際堆存量大于6萬立方米且下游有人員聚集場所13、居民區(點)、企業和其它重要設施的排土場是否進行專項安全評價,對評價報告確定的事故隱患,是否制定落實整治措施;2、是否制定排土場作業規程,作業管理是否符合金屬非金屬礦山排土場安全生產規則(AQ2005-2005)第6條的規定;排土線是否整體均衡推進,坡頂線是否呈直線形或弧形,排土工作面向坡頂線方向是否有25的反坡;排土卸載平臺邊緣是否有固定的擋車設施;3、山坡排土場周圍是否修筑可靠的截洪和排水設施攔截山坡匯水;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嚴禁排土場作業區或排土場危險區內撿礦活動;4、汽車排土作業時,是否在作業區域設置一定數量的限速安全標志;5、排土場滾石區是否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七、爆破作業1、礦山14、爆破作業是否設專職爆破員,是否持有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資格證;2、爆破作業是否有爆破設計和作業規程;爆破作業是否認真落實礦山爆破作業規程和操作規程,是否嚴格按爆破說明書進行作業;爆破作業、爆破安全距離是否符合爆破安全規程的要求;3、是否有防止危及人身安全和中毒窒息的安全預防措施;4、礦山使用爆炸物品是否取得爆炸物品使用許可證及相關證照,是否經公安部門審批;七、爆破作業5、是否建立健全爆炸物品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及礦山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責任制度;是否建立火工品出入庫檢查、領退、保管、登記制度;是否建立爆炸物品的購買、存貯、運送、爆破等環節的安全崗位責任制和各工種操作規程。6、礦山爆炸材料庫、發放硐室是否符15、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是否按照庫容、使用期限存儲;7、是否配備專職庫房管理人員,是否建立爆炸物品登記臺帳,是否配備有合格的消防器材。八、機電設備1、主要排水設備的排水能力是否滿足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的規定;排水系統、設施是否符合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的規定。2、除無淹沒危險的小型礦山外,由地面到井下中央變電所或主排水泵房的電源電纜,是否至少敷設兩條獨立的并引自地面主變電所的不同母線段的線路。其中任何一條線路停止供電時,其余線路的供電能力是否能擔負全部負荷。3、提升系統是否存在不符合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的嚴重缺陷的。八、機電設備4、提升機(絞車)是否按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的規定設置各種保護16、裝置的;提升機(絞車)各種保護裝置是否失效;提升系統的各種閉鎖是否起有效、靈敏和可靠,閉鎖關系是否正確;制動能力是否滿足運行要求;斜井提升運輸設備的保護裝置和安全防護設施是否齊全、有效。5、在用豎井罐籠的防墜器,是否可靠、是否每半年應進行一次清洗和不脫鉤試驗,每年進行一次脫鉤試驗;在用斜井人車的斷繩保險器,是否每日進行一次手動落閘試驗,每月進行一次靜止松繩落閘試驗,每年進行一次重載全速脫鉤試驗;防墜器或斷繩保險器的各個連接和傳動部件,是否處于動作靈敏、可靠的狀態。八、機電設備6、專門升降人員及混合提升的提升機(絞車)是否按規范規定每年由有資質的技術機構進行一次性能測定,其他用途的提升機(絞車)17、每三年進行一次性能測定。7、提升鋼絲繩是否按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的規定定期更換、定期委托有資質的技術機構檢測檢驗;是否按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的規定對提升鋼絲繩磨損、斷絲、銹蝕進行日常的檢查并記錄。8、空壓機的斷水、斷油、超溫、超壓等各種安全自動保護裝置是否裝設齊全、是否動作可靠并作用有效。空壓機、空壓機的安全閥、壓力表及風包是否按國家有關規定定期由有資質的技術機構檢測檢驗。八、機電設備9、主要通風設備是否裝有反風設施,能在10分鐘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主要通風機是否按規定定期由有資質的技術機構進行性能測定。10、提升斜井和行駛機車平巷危險區段是否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規定;18、必須行人,是否規定要經信號工、把鉤工同意,并停止行車,對通過人員清點人數,確定無人時才可發開車信號。11、是否有與實際相符的地面、井下供(配)電系統圖,井下變電所、電氣設備布置圖,電力、電話、信號、電機車等線路平面圖。八、機電設備12、移動式電氣設備,是否使用礦用橡套電纜;水平巷道或傾角45以下的巷道,是否使用鋼帶鎧裝電纜;豎井或傾角大于45的巷道,是否使用鋼絲鎧裝電纜;井下信號和控制用線路,是否使用鎧裝電纜。井下固定敷設明照明電纜,有機械損傷可能的,是否采用鋼帶鎧裝電纜。13、是否按規程要求裝設過流保護、漏電保護和保護接地裝置;“三大保護”裝置是否動作靈敏可靠。八、機電設備14、電氣設備是否19、做到“三無”、“四有”、“兩齊”、“三全”。“三無”: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四有”:有過流和漏電保護裝置、有螺釘和彈簧墊、有密封圈和擋板、有接地裝置。“兩齊”:電纜懸掛整齊、設備洞室清潔整齊。“三全”:防護裝置全、絕緣用具全、圖紙資料全。15、是否存在不按規程規定進行井下電氣作業的;是否存在不按規定從事井下和井口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的。第五節 常見事故及防范措施金屬非金屬礦山各生產環節主要有以下危險源:(1)露天作業主要危險源有:開采境界內存在未查明的或查明后未處理的廢棄巷道、采空區或溶洞,滑坡、山體移動和滾石等。(2)井工開采作業的主要危險源有:采空區垮塌、大面積巖移、冒頂片20、幫、水災、火災、墜井等。(3)爆破作業主要危險源有:裝藥作業范圍內存在雜散電流,明火或火種攜帶入爆區或爆破器材庫,違章作業等。(4)機電運輸過程的主要危險源有:觸電、墜罐、礅罐、跑車、過卷、機械傷害、車輛傷害、高空墜物等。(5)其他的主要危險源有:地表和地下水、泥石流淹井或涌入礦坑,廢石場泥石流和排土車輛的翻車、脫軌,尾礦庫潰壩、移動、開裂、漫頂等。第五節 常見事故及防范措施一、冒頂片幫二、爆破事故三、高處墜落 四、觸電事故 五、炮煙中毒、窒息 六、車輛傷害事故 七、提升運輸事故 八、邊坡滑塌 九、尾礦庫潰壩 十、排土場垮塌 十一、水災事故 十二、火災事故一、冒頂片幫1、冒頂片幫 指礦井、隧道21、涵洞開挖、襯砌過程中因開挖或支護不當,頂部或側壁大面積垮塌造成傷害的事故。礦井作業面、巷道側壁在礦山壓力作用下變形,破壞而脫落的現象稱為片幫,頂部垮落稱為冒頂,二者常同時發生。2、類型3、事故原因概括 4、主要預防措施 二、爆破事故 爆破作業是非煤礦山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序,其作用是利用炸藥在爆破瞬間放出的能量對周圍介質作功,以破碎礦巖,達到掘進和采礦的目的。常見的爆破危害有爆破震動、爆破沖擊波、爆破飛石、拒爆、早爆、遲爆等。(一)爆炸事故的危害 1、爆破作業中的幾種意外事故 2、爆破產生的有害效應(二)導致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三)爆破事故的預防 三、高處墜落 非煤礦山生產中可能產生高處墜落傷22、害事故的主要場所或區域有:豎井、斜井、天井、溜井、采場及各類操作平臺。(一)主要原因1、管理方面的原因 2、操作人員自身的原因 3、安全防護用具及設施的原因(二)預防措施 四、觸電事故(一)觸電事故的種類和規律 1、觸電事故的種類2、觸電事故的規律3、觸電事故的危害(二)觸電主要原因(三)觸電主要預防措施 五、炮煙中毒、窒息 在井巷掘進爆破時,炸藥爆炸易天生含有大量有毒成份的氣體。由于井巷作業空間狹小,透風條件較差,輕易造成有毒氣體濃度超標,對施工職員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生產構成嚴重威脅。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在國內外的爆破工程中,炮煙中毒的死亡事故占整個爆破事故的28.3%,有毒氣體是造成井下死亡事23、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炮煙中毒、窒息原因分析(二)炮煙中毒、窒息的主要預防措施 六、車輛傷害事故 機電運輸是礦井生產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串了礦井的各個生產環節,戰線長,涉及面廣,特殊工種多,技術性強。根據全國礦山重大事故的調查分析顯示,機電運輸事故在各種事故中居第4位,車輛傷害占機電運輸事故總事故數的20%30%。由此可見預防運輸車輛傷害事故的重要性。(一)車輛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二)(二)車輛傷害事故預防措施 七、提升運輸事故(一)提升運輸常見事故形式及主要原因1、機車運輸傷害事故2、礦井提升傷害事故3、其它運輸傷害事故(二)井下提升運輸事故的預防措施1、機車運輸傷害事故防范措施2、礦24、井提升傷害事故預防措施3、其他運輸傷害事故防范措施 八、邊坡滑塌 邊坡滑塌事故是因邊坡破壞導致邊坡失穩而發生的。滑坡和坍塌是邊坡破壞的主要類型,而邊坡破壞又是影響邊坡穩定,造成邊坡滑塌事故的主要原因。(一)邊坡滑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概述(二)主要預防措施九、尾礦庫潰壩 “尾礦”就是從磨碎的礦石中提出有用成分后的剩余礦漿,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漿與礦渣。由于里面含有部分有用元素,在尾礦中回收低品位的貴重金屬可實現資源再利用和經濟收益,但存放尾礦的地方尾礦庫,是礦山危險性較大的設施,是一個具有高勢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險源。(一)尾礦庫潰壩的主要原因概述(二)主要預防措施 十、排土場垮塌 非煤礦山排土場的邊坡是礦25、山的重大危險源,邊坡穩定與否,直接制約著礦山的安全,是影響礦山經濟效益的最關鍵因素之一。隨著礦山開采不斷深入,排土場堆置高度不斷加高,排土場邊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一)主要原因概述(二)主要預防措施 十一、水災事故 礦井在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過各種通道涌入礦井,當礦井涌水超過正常排水能力時,就造成礦井水災。礦井水災,是礦山常見的主要災害之一。礦井水災事故不但影響礦井正常生產,而且還會造成人員傷亡,淹沒礦井和采區,危害十分嚴重。(一)水災事故主要原因概述(二)主要預防措施十二、火災事故 凡發生在井下的火災及發生在井口附近但危害到井下安全的火災,都叫做礦井火災。(一)礦井火災的分類1、外因火災2、內因火災(二)火災事故主要原因(三)主要預防措施第六節 典型案例分析一、垮塌、冒頂事故二、爆破事故三、邊坡坍塌事故四、排土場垮塌五、中毒窒息六、觸電事故七、水災事故八、火災事故 九、提升運輸事故十、尾礦庫潰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