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4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4372
2023-09-01
42頁
34.72MB
1、(2021-2035 年)公示稿南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NANCHANG翼軫星下,衡廬山間,豫章雄立千年歲月;鄱湖之濱,贛江水畔,洪都盡顯美麗畫卷。南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作示范、勇爭先,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緊緊圍繞建設“一樞紐四中心”和“兩個大幅提升”的目標要求,擘畫南昌“英雄古城、山水綠城、活力智城”城市愿景,傾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現代都市。讓我們一起打開這張藍圖,攜手參與、點亮智慧,一同體驗發現,一同創造分享,共同描繪我們的家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2、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范、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習近平總書記 2019 年 5 月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作出“作示范、勇爭先”的重要指示 前 言2目 錄 03目標戰略規劃總則0201040506070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09引領大南昌都市圈綠色崛起打造國際候鳥之都與濕地城市提升農業農村空間價值建設全面綠色的中心城市塑造山江湖城特色空間打造綠色高效的基礎設施深度鏈接區域擦亮生態品牌助推鄉村振興促進都市轉型彰顯豫章魅力構建韌性支撐301 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3、劃范圍和期限4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省會這個根本定位,牢固樹立龍頭意識、標桿意識,加快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挺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脊梁,在全面建設“六個江西”、奮力描繪精彩江西新畫卷中充分彰顯省會擔當。戰略引領 統籌發展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以人為本 和諧發展魅力彰顯 特色發展51.3 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期限 2021-2035 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南昌市行政轄區,包括東湖區、西湖區、青云譜區、青山湖區、紅谷灘區、新建區(含灣里4、管理局)、南昌縣、進賢縣、安義縣。總面積7195 平方公里規劃空間范圍層次圖圖例6目標定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2 目標戰略7英雄古城 山水綠城2.1 目標定位紅谷灘中央商務區江西省省會全國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區城市性質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國際魅力生態之都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 國際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活力智城8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林地保有量本地指示性物種種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自然和文化遺產濕地面積用水總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總面積空間底線常住人口規模每萬元GDP 水耗每萬元GDP 地耗都市圈 1 小時人口覆蓋率軌道交通站點 800 米半徑服務覆蓋率常住人5、口城鎮化率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道路網密度空間結構與效率綠色交通出行比例工作日平均通勤時間降雨就地消納率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人均體育用地面積公園綠地、廣場步行 5 分鐘覆蓋率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步行 15 分鐘覆蓋率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空間品質2020 年常住人口 626 萬人2025 年常住人口 700 萬人2035 年常住人口 800 萬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 1000 萬人)人口規模指標體系92.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123456深度鏈接區域引領大南昌都市圈綠色崛起6、擦亮生態品牌打造國際候鳥之都與濕地城市助推鄉村振興提升農業農村空間價值促進都市轉型建設創新綠色的中心城市彰顯豫章魅力塑造山江湖城特色空間構建韌性支撐打造綠色高效的基礎設施10構建“一核一帶兩翼 一湖兩屏五田”的空間格局圖例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2.3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11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7、特殊保護的耕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12鏈接南北:聯動京津冀與粵港澳創新資源銜接東西:打造國家區域中心中部崛起:引領大南昌都市圈高質量跨越式發展03 深度鏈接區域 引領大南昌都市圈綠色崛起空港新城效果圖13向北鏈接京津冀向南鏈接粵港澳3.1 鏈接南北:聯動京津冀與粵港澳創新資源 加密至京津冀與粵港澳的航班,打造空港新城推進京九高鐵線路建設,打造高鐵新城(粵港澳大灣區)14面向全球消費銜接浙皖贛世界級休閑區面向區域協作銜接長江中游城市群,謀求國家新戰略向東融入浙皖贛世界級休閑旅游區向西唱好長江中游城市群“三城記”3.2 銜接東西:打造國家8、區域中心滕王閣高新區 海昏侯博物館VR 小鎮153.3 中部崛起:引領大南昌都市圈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將南昌打造為大都市圈發展的核心引擎探索大湖流域地區的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模式區域協同規劃圖16錨固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打造國際候鳥之都04 擦亮生態品牌 打造國際候鳥之都與濕地城市174.1 錨固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三網融合,構建“一湖三脈,兩屏多廊”生態系統藍綠交織,人鳥共生市域生態空間格局規劃圖梅嶺風景區一江兩岸青山湖象湖圖例18鄱陽湖贛江水網:一湖三脈、百湖千澤嶠嶺梅嶺大公嶺林網:兩屏三片、兩環多廊白鶴、白鸛、大鴇.鳥網:一湖三林,多廊多點4.1 錨固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安義縣圣水堂國家9、森林公園瑤湖郊野森林公園鄱陽湖候鳥棲息地艾溪湖濕地公園天鵝湖 194.2 打造國際候鳥之都以鳥為本,構建四類覓食地,引鳥棲息人鳥共生,構建鳥類通廊,引鳥入城坑塘瑤湖濕地公園碟形湖鄱陽湖km原生-第一覓食地保護鄱陽湖主湖區次生-第二覓食地重建碟形湖地區應急-第三覓食地構建濱湖鳥類友好農業帶招引-第四覓食地布局多個鳥類濕地公園碟形湖覓食地20保障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引導農業空間融合城市和生態功能提振鄉村,建設美麗村莊05 助推鄉村振興 提升農業農村空間價值安義古村215.1 保障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基于大平原與大都市背景構建“一環多點,兩谷五田”農業空間格局兩谷:以水果種植、富硒農業為主,發 展特色化10、農業的綠谷和硒谷五田:由契合自然環境的農業發展類型 衍生五片農業集中發展區一環:環南昌都市農業發展帶多點:布局多個現代農業示范區、特色農業發展區和蔬菜種植地區,促進農業現代化、都市化、特色化,提高蔬菜自給率。鯉魚洲 五星墾殖場225.2 引導農業空間融合城市和生態功能溪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梅嶺東麓23湖濱農業地區作為候鳥備選棲息地城邊長期穩定利用耕地 作為都市田園農業空間城郊特色農業地區作為郊野公園梅嶺東麓5.3 提振鄉村,建設美麗村莊明確鄉村地區分區差異發展推進鄉村土地提質綜合整治引導村莊空間分類有序布局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特色振興開展鄉村人居秀美環境整治贛撫平原區/山地丘陵區/湖泊丘陵區集聚提11、升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其他類農業現代化/文旅特色化/業態多元化修復鄉村生態環境/整治鄉村景觀環境/指引鄉村建設風貌修復鄉村生態環境/整治鄉村景觀環境/指引鄉村建設風貌建設美麗村莊建設美麗村莊24促進市域內的都市集聚和走廊集聚營造城市與自然人文交錯的空間結構完善居住和公共服務設施打造以創新為引領的都市產業空間體系06 促進都市轉型 建設創新綠色的中心城市256.1 促進市域內的都市集聚和走廊集聚一核:南昌大都市核心區一帶:昌九+昌撫城鎮發展帶兩翼:進賢綜合發展區、安義綠色發展區。多點:城鎮發展軸帶和兩翼發展區內的 多個城鎮節點。構建“一核一帶,兩翼多點”城鄉發展格局城鄉統籌,12、集聚發展加強昌九、昌撫等主要城鎮走廊軌道支撐,構建“軌道上的大都市區。26規劃形成四個以專業化功能為動力引領,職住自我完善的副城,包括臨空副城、瑤湖副城、九龍湖副城和昌南副城。“四副”6.2 營造城市與自然人文交錯的空間結構統籌優化“一主四副、攬山伴湖、擁江發展”扇形開放式空間結構將“西山東水、北洲南澤”四片近郊特色魅力生態空間嵌入到城市核心區,并結合特色水系網絡,引導城市攬山伴湖、擁江發展,突出疏密有致的組團特色,營造城市與人文自然生態交錯的空間結構。以老城中心和紅谷灘中心組成的中央活力區為核心,與東西兩城共同組成的主城區。“一主”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圖例276.3 打造以創新為引領的都市13、產業空間體系山水為媒、科創引領構建“一區引領,四園帶動,多點支撐”的創新空間格局高新區瑤湖科創園(中國南昌科學島)“一區”未來科學城前湖高校科創園白水湖(昌北)高校科創谷富山濕地科創園“四園”VR 科創城航空科創城中醫藥科創城“多點”VR 科創城效果示意圖白水湖(昌北)高校科創谷效果示意圖中國(南昌)科學島效果示意圖28市域產業空間規劃圖圈層布局,產城融合 構建以創新為引領的都市產業空間體系都市服務產業圈層第一圈層 5km都市創新產業圈層第二圈層 15km現代制造產業圈層第三圈層 25km區域協作產業圈層第四圈層 50km以老城商業中心、紅谷灘商務中心為主,重點發展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高端服務業14、。覆蓋主城、四大城市副城中心區、一主四副五個科創園區,重點發展科研創新、都市工業和現代服務業。覆蓋四大現代工業集聚區和物流樞紐基地,重點發展智能制造和綜合物流。覆蓋中心城區外圍主要工業園區,強調產業協同,重點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專業化、特色化工業。圖例296.4 完善居住和公共服務設施住房渠道保障租、購、補住房主體供給普通商品住房公共租賃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住房差異需求滿足宜居改善的品質化需求滿足青年人才過渡性住房需求滿足老齡人群適老化需求“多渠道保障、多主體供給、租購并舉”住房供應體系紅谷灘區30“宜居、宜業、宜醫、宜養、宜游、宜學”的生活圈體系“四級七類”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合理構建高品質城鄉15、社區生活圈網絡特色打造南昌“1+5+X”社區鄰里中心幼有所育: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應學有所教:完善全年齡層教育設施體系文有所享:完善現代公共文化設施體系體有所健:完善全民健身體育設施體系病有所醫:完善公共醫療衛生設施體系老有所養:完善社會福利設施體系物有所購:完善商業服務設施體系生活圈與公共服務設施高新區圖書館梅湖鄰里中心31保護歷史文化遺存,提亮文化底色彰顯豫章特色的魅力空間強化“山江湖城”總體城市設計07 彰顯豫章魅力 塑造山江湖城特色空間327.1 保護歷史文化遺存,提亮文化底色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建立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街區和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歷史地段16、,與工業遺產、農業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名文化遺產等共同構成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實現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的全面保護。加強市域、中心城區、歷史城區三個空間層次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實現市域全覆蓋的歷史文化保護。海昏侯博物館安義古村八一廣場33以豫章古城為核心,構建“一核兩片三帶”整體保護格局“兩片”西山梅嶺歷史文化片海昏侯國歷史文化片“三帶”贛江文化帶潦河文化帶撫河文化帶“一核”南昌老城歷史文化核心區市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圖例347.2 彰顯豫章特色的魅力空間城內提升三種魅力空間歷史文化都市風采生態湖泊城外打造六大品牌魅力空間海昏遺址 鄱陽湖濱潦河綠谷 錦江林崗撫河古鎮 市汊古17、埠構建通江達湖山水融城特色魅力空間格局城邊營造四片郊野魅力空間西:西山梅嶺東:八一水鄉北:揚子綠洲南:富山濕地市域魅力空間格局規劃圖圖例357.3 強化“山江湖城”總體城市設計攬青山入城,望層巒聳翠續章江秋色,塑時代畫廊展千湖百態,營活力水岸彰洪城魅力,筑花園都會引導“西山東水、北洲南澤、中部都會”全域景觀風貌36西山聳翠建立山中區、近山區、遠山區分區引導,加強近山地區開發建設控制,構筑多條綠化廊道與視線通廊,攬青山入城,望層巒聳翠。鄱湖秀澤按照圍湖、伴湖、借湖的模式,分類引導濱湖空間建設,展千湖百態,營活力水岸。章江秋水以贛江為核心組織濱水景觀空間,構筑“一江十河串百湖”的水系網絡,引導濱江18、界面營造,續章江秋色,塑時代畫廊。魅力都會構建四級城鄉公園體系,建設花園城市;分區引導建筑高度,塑造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間形態,彰洪城魅力,筑花園都會。“山”攬青山入城,望層巒聳翠“城”彰洪城魅力,筑花園都會“江”續章江秋色,塑時代畫廊“湖”展千湖百態,營活力水岸3708 構建韌性支撐 打造綠色高效的基礎設施多向聯通,構建區域性門戶綠色高效,強化城市交通體系支撐安全韌性,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388.1 多向聯通,構建區域性門戶打造面向城市群的區域性航空門戶完善高速公路網布局,提升國省道普通公路技術水平和網絡覆蓋強化以南昌為核心高鐵和城際鐵路布局建設南昌港為區域性水運物流樞紐8.2 綠色高效,強化城市交通體系支撐構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骨架道路網構建綠色舒適的慢行交通系統構建以軌道為骨干的多模式、一體化的公共交通體系398.3 安全韌性,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健康潔凈的水環境系統低碳清潔的能源系統無害再生的廢物系統安全韌性的防災系統智慧高效的市政管理系統魚尾洲公園4009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41提出規劃指引制定近期計劃完善政策機制建設“一張圖”系統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