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4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4404
2023-09-01
45頁
14.71MB
1、興安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興安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公眾版】2022年9月目錄1規劃總則2發展目標與戰略3構建開放集約安全美麗國土空間格局4營造大烏蘭浩特中心城區高品質空間5加強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6實施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7提升全域安全韌性和支撐保障能力8完善實施保障機制規劃總則規劃總則1 11.1 編制目的1.2 規劃原則1.3 規劃期限1.4 規劃范圍1.1編制目的1.2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為本,協調發展戰略引領,統籌發展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共編共治,協同實施1.3規劃期限1.4規劃范圍發展目標與戰略發展目標與戰略2 22.1 規劃定位22、.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2.1目標定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區邊疆穩定、民族團結模范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綠色產業發展示范基地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重要旅游目的地2.2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全域保護優先產業高質量發展多邊多向開放城鄉協調發展構建開放集約美麗安全構建開放集約美麗安全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3 33.1 構建多向開放協同發展格局3.2 落實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3.3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3.4 嚴守生態空間,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3.5 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升級3.6 現代綠色農牧業3.7 清潔低碳工業3.8 生態文化旅游3.9 推動集聚集約,構建全域城鎮空間格局3.10嚴格3、劃定與落實三條控制線3.1構建多向開放協同發展格局 構建更高層次開放格局0101改變盡端式格局,變為通道式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0202加強與東三省及周邊地區生態共保、旅游合作0303加強綠色農畜產品、生態旅游區域多方合作3.2落實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 落實優化盟域主體功能分區,實施差異化分區指引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城市化發展區3.3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構筑“一屏四廊、一核兩軸、四區多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屏四廊一核兩軸四區多點3.4嚴守生態空間,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守護“一屏四廊、四區多點”生態安全格局,加強自然保護地統一管理大興安嶺中段生態屏障綽爾河洮兒河霍林河4、哈拉哈河北部森林水源涵養區西部草原生態保育區東部農牧生態保護修復區大烏蘭浩特城市生態建設區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3.5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以綠色發展為引領,推進20條重點產業鏈現代化發展以現代綠色農牧業、清潔低碳工業、生態文化旅游三大主導產業引領,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產:以現代綠色農牧業為目標,加大種植業為養殖業服務和土地流轉力度,實現農畜產品從量的增長到質的轉變二產:以園區和產業整合集聚為抓手,做大做強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培育清潔能源、生物制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三產:大力推動特色商貿物流、生態旅游和現代服務業發展3.6現代綠色農牧業:種養循環、草畜平衡,構建“四大片區”的綠5、色化現代農牧業空間格局 大烏蘭浩特現代都市農業區(以大烏蘭浩特中心城區及周邊鄉鎮為主)東部農牧種養循環區(以扎賚特旗東部、科爾沁右翼前旗東部、突泉縣與科爾沁右翼中旗南部為主)西部草原牧業發展區(以科爾沁右翼前旗西部、科爾沁右翼中旗西北部為主)北部森林經濟發展區(以阿爾山市全域、扎賚特旗西北部、科爾沁右翼前旗北部為主)3.7清潔低碳工業:綠色發展、強化核心、飛地合作,構建高水平產業園區載體 清潔能源:堅持本地消納與外送、集中式和分布式開發并舉,形成清潔能源“制-運-儲-用”產業鏈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統籌礦產資源保護與高效合理利用,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3.8生態文化旅游:保護6、傳承、營造特色,打造“一核一極三廊”全域旅游格局 嚴格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建立多層次保護框架 與東北地區旅游發展相融合,打造以阿爾山為龍頭、烏蘭浩特為集散中心的“一核、一極、三廊”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3.9推動集聚集約,構建全域城鎮空間格局 構建開放協調的城鎮空間布局一核四心十字主軸多點均衡阿爾山市中心阿爾山市中心城區城區六戶鎮六戶鎮五岔溝鎮五岔溝鎮索倫鎮索倫鎮葛根廟鎮葛根廟鎮高力板鎮高力板鎮好力保鎮好力保鎮扎賚特旗(扎賚特旗(音音德爾鎮)德爾鎮)突泉縣(突泉突泉縣(突泉鎮)鎮)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呼舒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呼舒鎮)鎮)興安盟中心城區(大烏蘭興安盟中心城區(大烏蘭浩特)浩特)烏蘭毛7、都蘇木烏蘭毛都蘇木阿力得爾蘇木阿力得爾蘇木巴彥烏蘭蘇木巴彥烏蘭蘇木巴彥高勒鎮巴彥高勒鎮對接京津冀,呼和浩特、沈陽等對接吉林省對接哈爾濱對接蒙俄吐列毛杜鎮吐列毛杜鎮水泉鎮水泉鎮察爾森鎮察爾森鎮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鎮盟域中心城市盟域次級中心城鎮重點鎮/蘇木一般鎮/蘇木發展廊道嚴格劃定與落實三條控制線 從嚴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3.10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營造大烏蘭浩特中心營造大烏蘭浩特中心城區高品質空間城區高品質空間4 44.1 城市性質與規模管控4.2 優化城市空間格局與功能布局4.3 完善藍綠空間網絡與公共空間4.4 加強城市風貌塑造8、4.5 構建優質均衡普惠的公共服務體系4.6 營造高品質居住社區與社區生活圈4.7 培育高質量產業園區與創新功能空間4.8 優化中心城區交通布局4.1城市性質與規模管控生態宜居山水幸福城 城市人口規模50萬人 城市用地布局策略增量空間存量空間彈性空間4.2優化城市空間格局與功能布局 構建“綠廊相通、山水相擁,一核四心、雙軸四片”的大烏蘭浩特中心城區總體空間結構科右前旗科右前旗中心城區中心城區興安盟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烏蘭浩特烏蘭浩特中心城區中心城區綠廊相通、山水相擁綠廊相通、山水相擁一核四心一核四心雙軸四片雙軸四片4.3完善藍綠空間網絡與公共空間 構建城園相融的藍綠空間體系 建設9、多層次多類型的公園體系 優化通風廊道規劃布局 完善水系與岸線規劃布局 提升街道空間規劃布局4.4加強城市風貌塑造 構建大烏蘭浩特中心城區特色風貌格局一核四心,雙軸兩帶;一城十片,眾星捧月;綠廊相通,山水相連一核三心雙軸兩帶一城十片,眾星捧月綠廊相通,山水相連4.5構建優質均衡普惠的公共服務體系興安盟綜合服務主中心烏蘭浩特老城綜合服務副中心烏蘭浩特河東綜合服務副中心科右前旗綜合服務副中心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共服務副中心綜合服務主中心公共服務副中心 構建“一主四副”綜合公共服務中心體系4.6營造高品質宜居空間與社區生活圈居住用地和社區規劃布局居住用地和社區規劃布局保障性住房規劃布局保障性住房規劃10、布局社區生活圈配置指引社區生活圈配置指引4.7培育高質量產業園區與創新功能空間高新技術產業園烏蘭浩特綠色產業園科右前旗產業園;產城融合 工業園區和用地規劃布局興安盟農畜產品物流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工業物流空港物流高鐵物流 物流園區和用地規劃布局城市-社區 商業商貿功能區規劃布局4.8優化中心城區交通布局對外航空客運門戶兩客兩貨 構建內聯外通、分工明確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優化對外出入口和過境交通通道十一橫十二縱 構建“十一橫十二縱”的骨架路網體系兩橫四縱 構建“兩橫四縱”的主要公交廊道網絡加強自然資源保護與加強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利用5 55.1 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5.2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11、5.3 統籌草地資源保護與利用5.4 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5.5 強化濕地資源保護與布局優化5.6 統籌礦產資源保護與高效合理利用5.1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 總量控制與水資源平衡 水資源集約利用要求 綜合施策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河湖管理范圍引綽濟遼工程引嫩濟錫工程大型水庫(擬建)5.2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 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嚴格控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布局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工作5.3統籌草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落實草地保護目標 提升草地質量提升,優化草地布局 實施草原分區分類管控,促進草畜平衡5.4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嚴格落實林地保護12、目標 嚴格執行林地征占用定額管理制度 加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5.5強化濕地資源保護與布局優化 明確濕地保護區范圍,確保濕地不減少 嚴格保護與管理濕地資源5.6統籌礦產資源保護與高效合理利用 總量調控,優化礦產資源開發格局 結構調整,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國土綜合整治和實施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生態修復6 66.1 構建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格局6.2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6.3 推進農村牧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重大工程6.1構建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格局 劃分四大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分區6.2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 聯動呼倫貝爾,以大興安嶺中央段13、嫩江-哈拉哈河源頭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為抓手,統籌推進全域生態修復 有序實施四類生態修復重大工程6.3推進農村牧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重大工程 以蘇木鄉鎮為單元,推進農村牧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重大工程 分類推進五類國土綜合整治工程提升全域安全韌性和提升全域安全韌性和支撐保障能力支撐保障能力7 77.1 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7.2 推進區域資源能源工程建設7.3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7.4 完善盟域重大市政設施布局7.5 健全盟域綜合防災減災體系7.1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實現空間地理格局由“盡端式”到“通過式”的轉變7.2推進區域資源能源工程建設 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7.3加強水利工14、程建設 推進重點水源工程建設7.4完善盟域重大市政設施布局 完善設施布局,推動市政設施高質量發展 優化水源配置,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 集中分散結合,污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 生態海綿排水,高效利用再生水資源 優化電網結構,提高供電保障及可靠性 加快氣源引入,推進燃氣設施覆蓋普及 提高供熱能力,保障北方冬季清潔取暖 推進分類收運,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7.5健全盟域綜合防災減災體系 完善自然災害防治工程完善綜合消防體系 完善人防工程體系 強化重大危險品管控 完善抗震避難體系完善實施保障機制完善實施保障機制8 88.1 完善配套政策機制8.2 提升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水平8.3 建立監測評估預警和監管制度8.4 強化規劃傳導和指導8.1完善配套政策機制8.2提升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水平 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有償使用政策 制定國土空間規劃法規支撐體系 搭建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臺 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8.3建立監測評估預警和監管制度 構建監測評估預警機制 推動公眾參與機制 嚴格約束和指導旗縣市規劃 加強專項規劃傳導8.4強化規劃傳導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