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4487
2023-09-01
47頁
68.37MB
1、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保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2年4月云南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要著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著力發揮黨組織作用,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時指出云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4個突出特點,即,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屬于欠發達省2、份,加快發展和脫貧攻堅任務艱巨;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邊境問題相互交織;云南是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承擔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云南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大通道和橋頭堡。前言前言保山地處滇西咽喉,自古就是“南方絲綢古道”的重要驛站。2300年前,我國歷史上第一條國際商道蜀身毒道,經保山連接環印度洋地區。新時代、新使命。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發展的殷切期盼。保山仍是后發展和欠發達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保山最鮮明的主題、最大的任務,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大抓產業發展、大抓營商環境、大抓市場主體、大抓改革開3、放、大抓創新發展、大抓創新發展,堅持人民至上。堅持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抓好工業重鎮與旅游開發,抓好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抓好強邊固防與民族團結,抓好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抓好大通道建設與對外開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賦予了保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歷史使命。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保山前瞻描繪了城市未來發展藍圖:到2025年,基本建成山水田園棲居宜人、歷史文化獨具魅力、開放創新動能強勁的美麗保山;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示范區、全國興邊富民示范區、國際文化旅游勝地;到2050年,全面建成充分體現時代特征、云南特色、保山4、特質的現代化城市。讓我們共同凝聚智慧,攜手共謀保山國土空間發展美好未來,共同期待保山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目錄目錄01 01 總則02 02 落實戰略,確定城市定位和目標03 03 重塑空間,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4 04 嚴守底線,明確資源環境約束和糧食安全底線05 05 暢通廊道,打造互通高效的交通網絡06 06 提升品質,營造健康舒適宜居的城鄉空間07 07 突出特色,塑造獨特多元的魅力空間08 08 保障安全,構建韌性、智慧的基礎設施體系09 09 提升功能,推動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10 10 高效管理,構建一張圖實施監督保障機制體系01總則1.1 規劃范圍和期限1.2 指導思想、規劃思5、路與規劃原則021.1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為保山市行政轄區內全域國土空間,保山市轄1區1市3縣,市域國土面積19061.72平方公里。規劃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規劃范圍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期限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1052.6 億元市域常住人口243.1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5.09%(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保山區域開放格局示意圖保山行政轄區范圍示意圖指導思想1.2指導思想、規劃思路與規劃原則區域協同協調發展戰略引領創新驅動12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45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規劃原則落實國家戰略,突出保山“區位獨特、文化厚重、資源富集、生態6、優越”特征,統籌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優化空間格局提升空間品質效率保障空間安全一條主線3個重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中央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親臨保山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立足云南“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定位。以高質量發展為綱,落實省委、省政府區域經濟布局和戰略政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全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水平,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自然資源的統一管理,健全國土空間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保山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謀劃空間格局并提供國土空7、間保障。規劃思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遵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始終牢記省委省政府對保山的工作要求。確定本次規劃思路為“1條主線,3個重點”,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0302落實戰略確定城市定位和目標2.1 城市定位與城市職能2.2 規劃目標、發展規模與戰略城市定位2.1城市定位與城市性質保山三引領五基地一中心五基地云南省咖啡特色農產品基地云南省綠色硅產業基地云南省綠色能源基地云南省文化旅游基地云南省溫泉康養基地“三引領、一中心、五基地”的城市職能一中心滇西面向南亞對外開放的產業聚集中心城市職能三引領國際文化旅游勝地全國8、興邊富民示范區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主動融入全國、全省發展大局,踐行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提出“一跨越”“三個定位”“五個著力”重要指示,立足“邊疆、民族、山區、美麗”市情新內涵,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山水田園棲居宜人、歷史文化獨具魅力、開放創新動能強勁的美麗保山,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示范區、全國興邊富民示范區、國際文化旅游勝地,邁向充分體現時代特征、云南特色、保山特質的現代化城市。05人口規模綜合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帶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規劃2035年保山市常住人口規模302萬人;考慮到產業發展、旅游人口的不確定性,按照9、規劃城市人口上浮20%配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用地規模滿足“雙評價”,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國土開發重點向“兩核”(保山中心城市、騰沖中心城市)和口岸城鎮集聚。發展目標生態保護取得重大進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突破;特色農業、綠色硅產業、綠色能源、文化旅游和溫泉康養基地建設取得新成效,交通、教育、文化、高原特色體育支撐強勁。開放創新能力和區域帶動能力大幅提升。2025年生態保護取得極大成效,綠色產業發展成效卓著;滇西面向南亞對外開放的產業聚集中心地位進一步錨固,區域發展帶動作用顯著增強;綠色食品、綠色能源和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效應明顯,國際文化旅游取得豐碩成果。2035年生態價值全面凸顯,10、綠色產業、文化、旅游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全面形成;區域發展引領作用全面凸顯;城鄉特色化、高品質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充分體現時代特征、云南特色、保山特質的現代化城市全面建成。2050年生態優先底線管控區域協調內聯外暢綠色集聚品質發展特色塑造魅力提升以人為本興邊富民2.2規劃目標、發展規模與戰略發展規模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0603重塑空間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1 區域空間格局3.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3 生態空間3.4 農業空間3.5 城鎮空間3.6 興邊富民示范空間3.7 高質量建設高原特色農業基地3.8 高質量建設綠色硅產業基地3.9 高質量建設健康生活目的地3.1區域空間格局12共筑青藏11、高原東南緣生態屏障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筑牢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屏障,推進跨境跨市生態保護合作。推進“三大水系”流域生態多樣性保護廊道建設。構建大滇西旅游西南中心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勝地促進區域文化旅游聯動發展,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勝地。發揮旅游品牌優勢,全面形成協同發展滇西大旅游格局。構建省域西南大通道節點城市分類推進區域交通通道和樞紐建設強化十字交通走廊,提升保山在區域格局中的交通地位。打造區域、城際、市域通道,提升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08加強農業、生態、城鎮空間統籌協調,以保山中心城市、騰沖中心城市為核心帶動,做強東西兩翼城鎮群,把握孟中印緬、中緬、聯系怒江和臨滄發展廊道,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增12、強全域發展協同性、聯動性、整體性。3.2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帶以高黎貢山為核心的生物生態安全帶兩群隆陽、昌寧、施甸一體化帶動集聚的東翼城鎮群騰沖和龍陵一體化帶動集聚的西翼城鎮群四廊中緬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廊道怒江-保山-臨滄聯系廊道經臨滄對外開放廊道形成“一帶兩群四廊”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強化保山中心城市功能引領滇西城鎮群新發展格局強化保山中心城市功能,引領滇西城鎮群發展。強化核心引領,提升保山在滇西城鎮群的核心功能。推動保山“1+1+1”協同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保山市內形成“1+1+1”的市域協同結構。打造保山綜合發展型都市圈,推動騰沖發展為綜合性節點城市,發展龍陵為重要的跨界協調城鎮。保山市域國13、土空間規劃總體格局規劃圖093.3生態空間一屏: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屏障三帶:以瀾滄江、怒江、龍川江三大水系構成的生態廊帶多點:塊狀分布的重要生態功能區、生物基因庫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一屏三帶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分類科學、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保護率維持在90%以上。繼續推動高黎貢山建設國家公園創建,積極申報騰沖地熱火山國家公園。優先確定生態保護空間,筑牢滇西生物生態安全屏障保山市域生態格局規劃圖103.4農業空間兩帶:高黎貢山-怒江特色農業經濟帶、大瑞高速(高鐵)農特產品運輸流通帶三區:高效農14、業發展區、山林種植經濟區、特色農產業發展區八基地:國家“南菜北運”基地、生豬-肉牛養殖基地、兩煙種植基地、國家水稻繁育基地、全國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優質紅茶種植基地、精品小粒咖啡種植基地、特色林果種植基地構建“兩帶三區八基地”農業格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牢固樹立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理念,劃入壩區永久基本農田的優質耕地實施特殊保護。圍繞特色農業,提升農業空間效益,高質量建設高原特色農業基地。保山市域農業格局規劃圖11構建“兩核兩群多點”的城鎮空間結構優化“兩核”引領促進“兩群”集聚強化“多點”聯動保山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騰沖城區旅游及開放服務功能推進隆施昌一體化、騰龍15、一體化發展集聚作用一批優勢特色突出、經濟實力強、服務功能優的經濟強鎮和特色名鎮,邊境口岸城鎮3.5城鎮空間保山市域城鎮格局規劃圖12以“兩個一體化“集聚要素,著力提升城鎮核心競爭力3.5城鎮空間隆施昌一體化強核提質、圈層聯動,形成“核心-圈層”的一體化空間,將隆施昌一體化空間打造為市域東翼城鎮核心、滇西綠色智造核心。騰龍一體化文旅聯動、通道聯系,構建“核心-環帶”的一體化空間,將騰龍一體化空間打造為市域西翼城鎮核心、大滇西國際文化旅游核心。隆施昌空間一體化格局圖騰龍空間一體化格局圖13岸腹聯動、合理分工、互聯互通,打造“口岸-廊道-腹地”的沿邊空間發展格局口岸:猴橋口岸+騰沖機場航空口岸通道:16、中緬、孟中印緬國際大通道、沿邊對外開放支撐帶腹地中心城市:保山中心城市、騰沖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龍陵美麗邊城綜合服務核心形成“2個國家美麗邊城+4個沿邊特色小鎮+10個邊境小康村”的興邊富民示范區3.6興邊富民示范空間堅持強邊固防與興邊富民相統一,努力成為興邊富民示范區緬甸至長三角經濟區至曼德勒、皎漂港至密支那、印度至奇布韋緬甸至粵港澳大灣區保山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綠色邊貿特色區龍陵美麗邊城綜合服務核心木城邊民互市貿易區猴橋口岸騰沖機場航空口岸滇灘鎮木城通道膽扎通道滇灘通道自治通道明光鎮猴橋鎮木城鄉騰沖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2個國家美麗邊城:騰沖,龍陵4個邊貿特色小鎮:猴橋、滇灘、明光17、木城10個邊境小康村:木城社區、老滿坡村、花椒村、膽扎社區、大園子村、下街社區、自治社區、魚塘丫口村、猴橋社區、聯族社區保山興邊富民示范格局示意圖143.7聚焦咖啡、水稻、中藥材、石斛、茶葉、肉牛6大產業,突出“一縣一業”,促進重點產業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精深化加工、品牌化建設、集群化發展。15打造國家水稻繁育基地全鏈條重塑咖啡產業打造世界級紅茶品牌做大做強石斛產業隆陽:打造中國最好喝的咖啡龍陵:打造中國紫皮石斛之鄉昌寧:打造世界級紅茶品牌產業基地打造中藥材產業大力發展肉牛產業“三江一河”流域:全省重要優質肉牛生產加工基地騰沖:打造中國一流綠色中藥材產業示范縣施甸:打造全國規18、模最大的水稻兩用核不育系良種繁育基地水稻繁育基地示意圖咖啡產業基地示意圖石斛產業基地示意圖茶產業基地示意圖肉牛產業基地示意圖中藥材產業基地示意圖高質量建設高原特色農業基地銜接“十四五”規劃,構建綠色硅光伏全產業鏈體系工業硅單晶硅多晶硅電池片電池組件光伏電站配套企業平臺建設要素保障現狀支柱產業未來主導產業產業配套支撐存量技術改造提質增效增量培育壯大集聚成勢流量集群做強效益提升高質量建設綠色硅產業基地3.8高質量建設綠色硅產業集群全力推進綠色硅光伏全產業鏈發展,產業鏈以保山產業園區為主著力建設綠色硅千億級產業集群,以龍陵、昌寧為主形成硅礦采選集群。劃定工業引導線優化提升“園中園”發展模式,提升以園19、區為主體的工業用地績效,萬元GDP 地耗降低到21平方米以內,優化園區布局保山綠色硅產業格局示意圖保山工業空間引導示意圖16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國際文化旅游圣地著力打造騰沖、高黎貢山、潞江壩三大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高質量建設健康生活目的地3.9打造世界一流文化體驗目的地重點打造紅色文化旅游長廊、南方絲路古道文化體驗長廊、中緬跨境文化旅游長廊民俗風情、紅色文化體驗片區高黎貢山生態文化體驗區滇西抗戰歷史文化體驗片區保山歷史城區(永昌文化體驗中心)騰沖歷史城區(騰越文化體驗中心)高黎貢山潞江壩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現代公園城市世界級生態康養目的地世界級研學旅游目的地國際生態文化20、體驗目的地世界級四季康養旅游目的地騰沖保山文化體驗格局示意圖1704嚴守底線明確資源環境約束和糧食安全底線4.1 統籌劃定三區三線4.2 控制線體系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優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4.1統籌劃定三區三線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優化三大空間布局58%38%4%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空間布局優先確定生態保護空間保障農業發展空間科學劃定城鎮發展空間194.2控制線體系歷史文化保護線安全防災控制線27建立“5+4”控制線體系“5”: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歷史文化保護線、安全防災控制線等5條約束性底線“4”:綠色食品發展引導線、綠色能源21、開發引導線、鄉村振興示范引導線、溫泉康養發展引導線等4條發展引導線綠色食品發展引導線綠色能源開發引導線鄉村振興示范引導線溫泉康養發展引導線保山歷史文化保護線圖保山安全防災控制線圖保山綠色食品發展引導線圖保山綠色能源開發引導線圖保山鄉村振興示范引導線圖保山溫泉康養發展引導線圖2005暢通廊道打造互通高效的交通網絡5.1 優化全域綜合交通系統5.2 優化中心城區路網交通結構5.1優化全域綜合交通系統全域建成以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公路、鐵路、機場、碼頭等客貨運輸樞紐為節點,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實現“12443出行交通圈”和“113快貨物流圈22、”,綜合交通體系與國土空間新格局相適應,強力支撐國土空間發展。打造外暢內聯的區域對外交通格局建設開放便捷的空中走廊建設大容量、快速化鐵路網建設便捷高效的快速公路網建設生態特色的航運交通推進城鄉交通網絡提檔升級打造“兩主、三副”物流樞紐格局(兩主:隆陽物流樞紐、騰沖物流樞紐;三副:昌寧、龍陵、施甸三個縣級物流節點)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圖12443出行交通圈:保山市與主要縣市1小時通達、各主要縣市間2小時通達,保山市與滇中城市群主要城市4小時通達、與全國主要城市4小時通達、與南亞東南亞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11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南亞東南亞國家1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225.2優化中心城23、區路網交通結構優化路網結構與布局,形成以中運量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輔助公交為補充的多模式、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逐步緩解老城區擁堵,城市出行結構不斷優化,綠色出行分擔率達80%。優化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布局構建2個城市核心級綜合客運樞紐(保山機場綜合交通樞紐、保山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構建3個中心城市物流樞紐(小永物流樞紐、蒲縹物流樞紐、工貿園區物流樞紐)中心城區城市道路網結構和布局形成“五橫五縱”城市骨架路網(五橫:板橋路、拱北路、保岫路、開元路、云瑞大道;五縱:正陽路、大保路、昌寧路、騰沖路、南大灣路)格局,推進老城新城交通通道一體化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圖235.2優化中心城區路網交通結構24、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系統進一步優化公交線網和站點布局,積極建設公交專用道,推進公交樞紐和場站建設,構建地面公共主導、其他共享交通方式為補充的公共交通系統。鼓勵采用TOD發展模式,加強公交樞紐與周邊土地一體化規劃與設計,形成功能復合、出行便捷、充滿活力的高品質城市中心。構建系統安全的慢行系統提升騎行環境和步行交通設施,構建以旅游休閑、健身娛樂、運動競賽等功能為主的特色慢行網絡。城市功能特色慢行道歷史文化街區慢行壩區生態田園慢行道郊野生態慢行道不斷完善智慧交通系統構建日趨完善的智慧交通管理體系,實現基礎設施、交通工具、運行環境、停車泊位等互聯網化。建立智慧出行體系建立智慧停車體系建立智慧城市物流配送25、體系2406提升品質營造健康舒適宜居的城鄉空間6.1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6.2 構建藍綠開敞空間系統劃定15、10、5分鐘城鎮社區生活圈和30、15分鐘鄉村社區生活圈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6.1突出保山市地域特色和公共服務設施需求的特殊性,優化“山壩、旅游、沿邊、民族”四類區域不同區域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勝地自然地形復雜、鄉村居民點分布分散世居少數民族13種步入老齡化社會沿邊開放文化體育類旅游文化類設施區域服務設施山區、壩區分類施策合理制定社區生活圈服務半徑民族特色類公共服務設施完善老年設施配置完善固邊、興邊富民類設施26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社區公共服務26、設施步行15分鐘覆蓋率,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形成以人為本的高品質城鄉生活圈。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社區生活圈中心城區村/組15min村/組15min村/組15min村/組15min村/組15min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公服以培育滇西城市群的公共服務中心為重點,優化社會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強化城鄉統籌的公共服務要素配置,推進滇西區域及保山市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6.1構建“七級六類”全域覆蓋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27全域形成“一屏、四區、七廊、多點”的藍綠開敞空27、間格局,按照經濟生產類、防護隔離類、風景游憩類、生態保護類“四類藍綠空間”進行管控。中心城區形成“雙心、一帶、一環、三廊、多園”的城市藍綠開敞空間格局一屏以高黎貢山為核心的全市藍綠空間屏障四區四個防止城鎮粘連發展的功能明確的生態隔離區六廊以三大水系為主的的山水廊道和區域主干路網兩側的防護綠廊多點塊狀生態藍綠節點雙心:青華海公園和工業園區創智公園一帶:東河濱水生態景觀帶一環:中心城區綠道環三廊:生態綠化廊道多園:各個組團綜合公園構建藍綠開敞空間系統6.2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規劃圖打造“綠廊交錯、公園棋布、田城相融、山水相擁”的藍綠開敞空間2807突出特色塑造獨特多元的魅力空間7.1 構建特28、色魅力空間格局7.2 塑造城鄉特色風貌中心城區形成“一帶兩屏三心四廊七區多節點”特色魅力空間結構,高水平建設“三城”山水田園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創新之城構建特色魅力空間格局7.1抗戰歷史和愛國主義魅力帶歷史文化展示區南方絲綢之路景觀帶魅力邊城風情區高山河谷名勝區構建全域“兩帶、三區”魅力空間分區特色魅力空間一帶:東河濱水景觀風貌帶兩屏:西部太保山生態屏障和東部東山生態屏障山地景觀風貌區三心:老城主中心、青華湖和青陽副中心三個景觀風貌核心四廊:三橫一縱山水景觀通廊,正陽路縱向視線通廊、保岫路山水通廊、高鐵站恒山水通廊、組團水通廊七區:老城歷史文化風貌區、城南文化生活風貌區、城北綜合服務風貌區29、青華湖濱湖生態文化風貌區、田園風光風貌區、山水人文新城風貌區、現代綠色產業工貿園產業風貌區多節點:中心城區多個景觀節點30全域形成現代都市風貌、邊貿綠城風貌、民族風情田園風貌、山地景觀風貌等四類風貌分區,構成高品質國土風貌空間。塑造城鄉特色風貌7.2中心城區突出生態田園特色,打造田城相擁風光突出歷史文化特色,塑造古今輝映城市突出開放創新特色,凸顯時代魅力新風溫泉美玉石斛之鄉永昌古邦現代花園城騰沖龍陵隆陽昌寧施甸熱海邊貿旅游勝地山水田園茶香昌寧善洲故里水墨施甸城鎮人文風貌核心門戶風貌節點交通走廊山地景觀風貌區現代都市風貌區邊貿綠城風貌區民族風情田園風貌區圖例山地景觀風貌區現代都市風貌區民族風情30、田園風貌區邊貿綠城風貌區猴橋鎮芒寬鄉木城鎮舊城鄉溫泉鎮水寨鄉市域風貌分區示意圖3108保障安全構建韌性、智慧的基礎設施體系8.1 合理引導市域重大基礎設施布局8.2 優化中心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布局8.3 健全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8.1合理引導市域重大基礎設施布局構建“一橫四縱”區域油氣通道格局規劃建設天然氣南環線、天然氣支線;預留區域油氣通道建設空間。加強綠色硅產業集群綠色能源保障完善區域骨干電網、外送電網主網架;加快區域變電站增效擴容工程;合理預留電力通道。完善市域重大水利工程布局構建“三縱兩區五片多點”的水資源配置;推進城鎮重點水源工程和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不斷完善城鄉防洪減災水利工程體系。31、保障新型基礎設施通道工程構建高效經濟智能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支撐“數字保山”建設;推進國干光纜、省干光纜和節點建設。338.2優化中心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布局給排水推進提調水工程,強化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電力電信提升生活用電供給能力,保障工業用電需求。提升5G網絡覆蓋深度和廣度。能源供應完善城鎮燃氣管網及配套設施,推進燃氣下鄉,構建多元能源供應格局。環境衛生加快完善分類收集、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設施;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綜合管廊構建“干線支線纜線溝”三級綜合管廊系統,推進綜合管廊建設面向城市高質量發展需求和城市轉型提質,完善中心城區給排水、能源、環境衛32、生、信息等市政基礎設施,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適度超前,預留彈性。中心城區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圖348.3健全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明確市域重大防災設施標準和布局要求,完善綜合防災體系。以社區生活圈為基礎構建城市健康安全單元,完善應急空間網絡和設施布局,提升應急避難、疏散、保障和救援能力。抗震嚴格抗震設防要求,完善應急避難場所、疏散通道防洪執行防洪標準,完善城市堤防地災防治明確市域重大防災設施標準和布局要求人防平戰結合,長遠建設與應急建設相結合消防完善城鎮消防設施,提升森林防火、旅游景區消防能力中心城區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圖3509提升功能推動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9.1 落實生態修復9.2 推進國土33、綜合整治9.3 開展城市有機更新落實生態修復地質災害防治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礦山修復林草修復河湖生態治理“四類”生態修復重點區域水土流失重點修復區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區石漠化、沙化修復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識別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問題區域、生態修復重點區域,實施礦山修復、林草修復、河湖生態治理、地質災害防治、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9.1市域生態修復分區圖37推進國土綜合整治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整體開展農用地整治和建設用地整治,推動空間高質量發展,提高國土空間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9.2 高標準農田建設 宜耕后備資源開發 耕地質量提升 農用地整理 34、建設用地復墾 低效用地再開發 工礦廢棄地整理農用地綜合整治建設用地綜合整治38按照片區統籌的思路,結合功能、設施差異特征和更新需求,綜合自然界線,以適宜的尺度劃分城市更新單元。按城市更新的緊迫性確定更新重點區域。活化存量空間,盤活利用“批而未供土地、閑置用地、城鎮低效用地”,推動節約集約用地縱深發展。分類措施批而未供完善優化規劃計劃,優先安排、盡量落位新招商引資項目。閑置用地依規調整土地用途、安排臨時使用、協議有償收回、置換土地等分類更新和利用。低效用地城鎮閑置土地、老舊小區、老舊廠區、城鎮棚戶區等低效用地再利用、重點做好基礎設施落后、人居環境較差及與城鎮功能定位不符區域的更新改造。開展城市有35、機更新劃定城市更新單元,分類分區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以城市更新,推動空間質量變革、土地利用效率變革、城市發展動力變革9.33910高效管理構建一張圖實施監督保障機制體系10.1 強化規劃傳導10.2 完善國土空間治理政策10.3 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強化規劃傳導規劃傳導建立市-縣規劃傳導機制,有效落實市級規劃制定的目標定位、約束性指標和總體格局縣(市、區)指引傳導規劃目標與整體格局傳導城鎮定位傳導三條控制線傳導指標約束傳導規劃分區詳細規劃指引發揮市級總規指引和約束專項規劃的雙重作用;制定專項規劃編制清單和計劃備案制度。專項規劃指引建立以1個中心城區國土空間用地規劃+N個控制性詳細規劃+N個規劃設計36、導則的傳導體系,劃定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單元進行中心城區詳細規劃編制指引。10.141完善嚴格保護的土地利用政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節約集約的城鄉用地制度。加強綠色協同發展的產業用地政策。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加強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加快推進國家及地方生態公益林劃定。實行階梯差價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健全生態補償力度和機制積極運用碳交易等市場化手段,完善市場化生態補償模式。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標準體系和調整機制。探索實施財稅協同政策進一步加大對重大生態功能區保護、生態修復治理等的財政支持,設立專項資金。創新跨園區的稅收分享機制和稅收征管協同共享機制,研究制定針對重點創新項目、產業升級示范項目、節能環保改造等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國土空間治理政策10.2國土空間治理政策42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10.3建立規劃傳導機制健全規劃傳導體系,銜接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實現縱向和橫向傳導。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推進多種共享發展機制和模式的有效運用和創新延伸,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服務機制。強化規劃實施協同機制推動跨區域發展協同機制,強化跨區域突發事件聯合應急機制,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規范治理、應急預警、聯動實施聯控體系。規劃實施保障機制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