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編制技術導則(試行)(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4537
2023-09-01
23頁
626.62KB
1、 廣東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 編制技術導則(試行)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1 年 4 月 目目 錄錄 1 總 則.-1-2 術 語.-2-3 基本規定.-4-4 編制內容.-5-5 成果要求.-12-附錄 A 編制依據.-14-附錄 B 專項規劃編制路線框圖.-16-附錄 C 規劃指標表示意.-17-附錄 D 規劃文本提綱參考.-18-1-1 總 則 1.1 1.1 為貫徹實施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指導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編制,促進廣東省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制訂本導則。1.2 1.2 本導則適用于廣東省行政區域內各地級市、縣(含縣級市)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東莞、中山等2、鎮可參照本導則編制本地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1.31.3 裝配式建筑發展專項規劃可與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有效銜接、統籌編制。1.4 1.4 專項規劃編制除遵循本導則外,尚應符合法律、法規和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2-2 術 語 2.1 2.1 綠色建筑 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2.2 2.2 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 為推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要求,明確規劃范圍內綠色建筑發展目標、重點發展區域、綠色建造技術路線和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等內容,指導控制3、性詳細規劃中綠色建筑相關內容編制的專項規劃。2.32.3 可再生能源 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2.4 2.4 管理分區 根據行政管理格局,以縣(市、區)行政邊界為基礎,綜合上位規劃、產業空間布局,劃定的綠色建筑發展目標與任務管理的基本范圍。2.5 2.5 目標單元 根據所屬管理分區內綠色建筑發展目標、現狀基礎和規劃建設用地布局情況,以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單元為基礎,以主次干道、鐵路、河流等為邊界劃定的明確綠色建筑發展指標要求的發-3-展單元。2.6 2.6 約束性指標 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針對管理分區或目標單元提出的必須達到的指標要求。2.7 2.7 預期性指標4、 為引導綠色建筑發展,針對管理分區或目標單元提出的建議達到的指標要求。-4-3 基本規定 3.1 3.1 專項規劃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其他相關上位規劃要求,符合政府制定的綠色建筑發展政策。專項規劃應與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能源綜合利用、水資源綜合利用、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專項規劃編制依據見附錄 A。3.2 3.2 專項規劃的編制應科學分析規劃區域綠色建筑發展基礎、條件和趨勢,堅持“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3.3 3.3 專項規劃期限應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持一致,一般近期至2025、5 年,遠期至 2035 年。專項規劃應明確綠色建筑發展近期與遠期目標,并根據相關上位規劃和綠色建筑發展進程進行滾動修編。3.4 3.4 市級專項規劃范圍應與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范圍一致;縣級專項規劃范圍應與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范圍一致。3.5 3.5 專項規劃應包括基礎分析、發展目標、規劃分區、規劃指標和保障措施等內容,專項規劃編制路線見附錄 B。規劃指標應明確必須達到的約束性指標,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相關預期性指標。3.6 3.6 專項規劃成果應包括文本、圖表、說明書等。成果的表達應清晰、準確、規范。-5-4 編制內容 4.14.1 基礎分析 1 1 專項規劃應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開展綠色6、建筑現狀評估等基礎分析,以確定規劃目標、任務和分區等。2 2 調查研究包括現場調研、資料收集、問題答卷、實地座談和政策調研等方式,有保密要求的應按照有關保密規定執行,調查研究應包括以下資料搜集:1 1)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2 2)人口與經濟發展統計數據;3 3)當地氣候、水文、地質等城市勘察資料;4 4)綠色建筑所在地塊的年度國有建設土地供應情況、開工面積、竣工面積等建設情況資料;5 5)當地綠色建筑面積數量統計表、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地方標準規定及政府文件等;6 6)城市更新改造資料,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及相關數7、據,節能普查與能耗統計基礎材料;7 7)可再生能源地方標準及相關政府文件、應用現狀、發展規劃等,當地能源結構,機房等余熱廢熱利用情況;8 8)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項目信息清單和計劃,住宅全裝修現狀和發展情況,綠色建造的現狀和發展情況;9 9)超低能耗建筑發展計劃、政策文件和發展現狀等;-6-1010)當地建筑材料使用現狀及相關政策性文件,綠色建筑新材料新技術應用情況及行業發展分布;1111)其他相關資料,如海綿城市、建筑產業、交通等基礎設施、建筑場地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環保情況、市容環境資料(建筑垃圾規模與處置方式等)等。3 3 專項規劃基礎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內容:1 1)區位條件分析;2 2)人8、口與經濟發展現狀分析;3 3)環境、地理與資源現狀分析(氣象、大氣、水環境、聲環境、生態環境、能源、水資源等);4 4)規劃與建設現狀分析(土地利用資料、基礎設施);5 5)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分析(綠色建筑建設現狀,建筑節能發展現狀,綠色建材使用情況,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運行要求落實情況,集中規模化推廣情況等);6 6)綠色化改造、綠色建造、超低能耗建筑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綠色建筑相關發展條件的綜合評估,綠色建筑發展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分析。4.2 4.2 總體發展目標 1 1 專項規劃應依據國家及廣東省的綠色建筑及綠色生態城區、社區、住區等相關政策標準,明確總體發展定位、目標任務及技術路線9、。2 2 總體發展目標應結合城市發展定位、綠色建筑發展稟賦確定,-7-并明確近期和遠期目標,應包含以下內容:1 1)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等級及其比例要求;2 2)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目標與相關要求等;3 3)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應用的要求;4 4)綠色建造相關要求。3 3 在滿足廣東省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基礎上(詳見表 4-1、4-2),各市專項規劃應將總體發展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規劃區域內各管理分區與目標單元。縣(區)規劃目標任務不低于市級專項規劃目標任務。表表 4 4-1 1 廣東省綠色建筑“十四五”發展目標廣東省綠色建筑“十四五”發展目標 表表 4 4-2 2 廣東省重點建筑項目類型綠色建筑要求廣10、東省重點建筑項目類型綠色建筑要求 項目類型 綠色建筑等級低限要求 建筑面積大于 2 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及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其他公共建筑 一星級 珠三角九市綠色建筑重點發展區域內新建民用建筑 二星級 時間(年)發展指標 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 綠色建筑占比 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 星級綠色建筑占比 全省 珠三角 地區 粵東西北地區 全省 珠三角地區 粵東西北地區 2023 80%90%75%20%35%10%2025 100%100%100%30%45%20%-8-4 4 專項規劃應根據綠色建筑總體發展目標,結合規劃區域特點,提出高質量發展、低碳節能、綠色化改造與綠色建造等工作總體11、思路、重點任務和技術路線。4.3 4.3 發展分區 1 1 專項規劃應在規劃范圍內合理劃定管理分區和目標單元,確定重點發展區域。規劃范圍可對應若干管理分區,一個管理分區可由多個目標單元組成。綠色建筑重點發展區域范圍應結合管理分區和目標單元設置情況進行劃定。2 2 管理分區結合市縣(區)管理范圍,依據上位規劃、產業空間布局和行政區劃,按以下要求進行劃分:1 1)參照建設主管部門的行政邊界、城市特定重點發展區域和各類園區地域邊界進行劃分;2 2)縣(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劃分為一個或多個管理分區;3 3)對于建設管理主體明確的各類生態城、園區等,可設為單一管理分區。3 3 目標單元設置應根據所屬管理分12、區內實際情況,統籌考慮以下因素:1 1)目標單元的設置一般應以管理分區內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單元為參照進行合理劃分,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突破控規管理單元邊界,以管理分區內的主次干道、鐵路、河流等自然、清晰邊界為界線;2 2)根據需要可將目標單元進一步分為核心目標單元和基礎-9-目標單元,核心目標單元的指標要求應高于基礎目標單元。4 4 專項規劃應明確綠色建筑重點發展區域、綠色生態城區、社區、住區的布局要求。5 5 專項規劃應進行潛力分析,根據潛力分析結果,將綠色建筑發展總體目標逐級分解到管理分區、目標單元。潛力分析宜根據上位規劃、經濟水平、現狀基礎、政策條件等,結合區位條件、主導功能、建設情況、13、景觀生態等,篩選出分區的潛力影響因子并確定各因子得分,應用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等方法得到因子權重系數,采用加權法對所有目標單元進行潛力分析評價。4.4 4.4 重要規劃指標 1 1 管理分區指標包括綠色建筑及星級綠色建筑比例,綠色化改造面積,綠色建造相關目標要求等,指標表示意見附錄 C。各市、縣(區)可結合具體情況,并參考相關標準與規定,提出綠色生態城區、社區、住區的綠色建筑指標。2 2 目標單元分區應明確約束性指標要求,包括但不限于:1 1)新建建筑中不同等級綠色建筑所占比例,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目標及綠色建造要求等;2 2)有條件的地市在編制專項規劃時,可將與綠色建筑相關的用地、交通組織、14、資源能源利用和生態環境方面的關鍵性指標列為約束性指標,如新建建筑能效提升水平、公共建筑運行能耗限額、迎風面積比、日照時數、公共交通站點距離,垃圾分類比-10-例、噪聲級等。3 3 目標單元宜參照綠色建筑相關規范、標準要求設置綠色建筑發展預期性指標,包括但不限于:1 1)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率、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數量、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天然水體保持率、下凹式綠地率、聲環境質量等級、通風廊道控制、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安裝(預留)比例等;2 2)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改造中太陽能保證率、外遮陽設置、構件隔聲性能、智慧化服務系統、能耗監測系統、綠色建材使用率等其他適宜綠色建筑技術指15、標要求。4 4 綠色建筑等級要求應科學合理地納入土地出讓條件或規劃設計條件,并通過納入設計評審、施工圖審查、工程驗收條件或其他階段的后評估檢查,加強監督管理。5 5 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加快推進綠色建筑發展,明確綠色建筑重點發展區域,按照高于最低等級綠色建筑標準兩級以上進行建設。4.5 4.5 規劃實施與保障措施 1 1 專項規劃應明確重點實施項目、工作建議等近期實施內容,并提出遠期工作思路。2 2 專項規劃保障措施應結合當地綠色建筑建設管理條件制定,宜包括政策建議、組織管理、規劃協調、技術支撐、宣傳教育、資-1116、-金與市場引導、質量監管等方面內容。3 3 專項規劃應結合各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管理要求,提出銜接控制性詳細規劃開發控制要求的目標、指標、布局等技術要點。4 4 保障措施應強調組織領導,細化目標任務,落實支持政策,明確工作分工,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多部門聯動共同推動綠色建筑發展。5 5 保障措施應突出績效評價,提出各相關部門目標責任、發展成效的評價考核建議。-12-5 成果要求 5.1 5.1 文本是專項規劃的主要成果,主要內容包括:總則、目標與定位、管理分區與管控要求、目標單元與指標要求、近期規劃、保障措施等。文本參考提綱見附錄 D。5.2 5.2 圖表主要包括區位圖、17、現狀圖、管理分區與目標單元區劃圖、指標表等。5.3 5.3 說明書是對最終形成的專項規劃文本及相關圖表的說明性文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內容。1 1)基礎分析:調研、基礎資料收集、公眾問卷等情況總結;規劃區域的建筑建設與規劃的現狀分析;規劃區域的綠色建筑發展回顧、現狀分析。2 2)總體發展目標、任務分析:規劃區域的綠色建筑總體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及技術路線說明;規劃區域的既有建筑綠色改造化、綠色建造的總體目標、實施計劃等說明。3 3)管理分區與目標單元劃分說明:管理分區與目標單元的劃分依據、方法說明以及分區列表。4 4)潛力分析:分區潛力分析的依據、方法、分析過程與結果的說明。5 5)指標要求:各目18、標單元或地塊內新建建筑中不同星級綠色建筑的面積比例要求和技術要求的情況說明,各目標單元或地塊的約束性指標要求的情況說明。6 6)近期建設計劃與遠期規劃說明。-13-7 7)政策建議與保障措施說明。8 8)表達規劃意圖的其他內容。-14-附錄 A 編制依據 A.1 A.1 法律法規法律法規 1 民用建筑節能條例 2 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 3 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A.2 A.2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 1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人民銀行 國管局 銀保監會關于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的通知 2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的通知 3 國務院19、關于印發 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 4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5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的通知 6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綠色建筑標識管理辦法的通知 7 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 8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 13 部門 關于印發的通知 9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10 其他相關政策文件 A.3 A.3 相關規劃相關規劃 1 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2 廣東省國土空間規20、劃(20202035 年)(在編)3 規劃范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4 規劃范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 5 其他上位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 A.4 A.4 相關技術標準相關技術標準 1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2 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 55015-2021)3 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 55016-2021)4 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GB/T51141-2015)5 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GB/T51255-2017)6 廣東省綠色建筑設計規范(DBJ/T 15-201-2020)7 廣東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DBJ 15-65-2021)8 21、其他相關技術標準 -16-附錄 B 專項規劃編制路線框圖 -17-附錄 C 規劃指標表示意 管理分區規劃指標示意表管理分區規劃指標示意表 管理分區范管理分區范圍及面積圍及面積 指標要求指標要求 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建筑占比(%)新建民用建筑中星級綠新建民用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占比(色建筑占比(%)新建民用建筑中高星級綠色建新建民用建筑中高星級綠色建筑占比(筑占比(%)綠色化改造面積(萬綠色化改造面積(萬 m m2 2)綠色建造等目綠色建造等目標及技術應用標及技術應用要求要求 近期近期 遠期遠期 近期近期 遠期遠期 近期近期 遠期遠期 近期近期 遠期遠期 注:指標要求均為22、低限要求,宜根據近、遠期設定梯度遞進性指標。目標單元規劃指標示意表目標單元規劃指標示意表 目標單元編號目標單元編號 約束性指標約束性指標 新建民用建筑類型新建民用建筑類型 限定條件限定條件*新建民用建筑中星級綠色建新建民用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占比(筑占比(%)新建民用建筑中高星級綠新建民用建筑中高星級綠色建筑占比(色建筑占比(%)新建建筑能效提升水新建建筑能效提升水平(平(%)其他指標其他指標要求要求 居住建筑居住建筑 辦公建筑辦公建筑 .預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 指標名稱指標名稱 指標值指標值 指標名稱指標名稱 指標值指標值 外遮陽技術要求外遮陽技術要求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23、術指標及要求指標及要求 .*可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如建筑面積大小、投資主體等限定條件不同時的指標要求。-18-附錄 D 規劃文本提綱參考 1 1 規劃總則規劃總則 1.1 工作背景:規劃相關的國家、省、市背景政策要求。1.1 目的原則:完善規劃階段綠色建筑要求、促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等目的意義。1.2 規劃依據:1.2.1 法律法規:國家、省、各地市綠色建筑相關法律法規。1.2.2 政策文件:國家、省、各地市發布的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十四五”規劃、碳達峰碳中和等相關政策文件。1.2.3 相關規劃:各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等。1.2.4 相關24、技術標準:綠色建筑設計、改造、評價、驗收、運營等相關標準或技術文件。1.3 規劃范圍 1.3.1 規劃范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明確的規劃范圍。1.3.2 重點研究范圍:規劃范圍內的城鎮空間范圍。1.4 規劃期限 1.4.1 規劃近期: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近期期限一致。1.4.2 規劃遠期: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遠期期限一致。1.5 發展基礎:規劃區綠色建筑規模、等級及建筑節能、綠色建造等相關工作發展現狀。-19-1.6 面臨問題:總結綠色建筑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2 2 發展目標發展目標 2.1 指導思想: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等政策要求。2.2 基本原則:堅持因25、地制宜、分類分級等原則。2.3 發展定位:綠色建筑發展思路、發展方向。2.4 總體目標 2.4.1 近期目標:包括綠色建筑比例、星級綠色建筑比例等。2.4.2 遠期目標:包括遠期發展模式、發展愿景等。3 3 重點任務重點任務 3.1 綠色建筑 3.1.1 新建綠色建筑發展:包括落實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的綠色建筑設計、驗收、運營全過程的具體行動。3.1.2 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的居住建筑綠色化改造等。3.1.3 綠色生態城區、社區、住區創建工作。3.1.4 綠色建筑技術路線:考慮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結合本地環境與建筑特點,提出因地制宜的技術策略。26、3.2 綠色建筑相關工作 3.2.1 建筑節能:包括新建建筑節能、節能標準執行、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太陽能光伏、光熱等可再生能源應用。-20-3.2.2 新型建筑工業化:包括裝配式建筑發展、BIM 技術應用等,可與已編制的裝配式建筑發展專項規劃重點內容銜接。3.2.3 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包括節能環保材料、輕質高強、可再利用材料推廣等。4 4 規劃分區與指標要求規劃分區與指標要求 4.1 管理分區 4.1.1 劃分原則:按照本導則 4.3 1 指引要求確定管理分區劃分原則。4.1.2 分區列表與指標要求:按照本導則 4.4 1 要求提出指標要求。4.2 目標單元 4.2.1 劃分原則:按27、照本導則 4.3 2 指引確定目標單元劃分原則。4.2.2 單元列表及指標要求:按照本導則 4.4 2 要求提出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要求,編制管理分區規劃指標表。4.3 重點發展區域 4.3.1 劃定劃分原則:根據重點區域二星級要求提出劃分原則。4.3.2 重點發展分區及指標要求:參照 4.4 2 要求提出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要求,編制目標單元規劃指標表。5 5 規劃實施與保障規劃實施與保障 5.1 近期計劃 5.1.1 結合重點任務的要求,提出近期建設行動計劃、重點項目-21-庫與實施要求。并制作重點項目列表。5.1.2 明確近期需要完善的政策及文件、技術研究等具體成果編制任務。5.2 保障措施 5.2.1 政策保障:包括支持政策、制度建設、激勵措施等。5.2.2 規劃銜接:包括專項規劃指標與控規協調、傳導機制等。5.2.3 組織保障:包括組織領導、目標考核、培訓宣傳等。5.2.4 技術支撐:包括科技創新、指引標準制定等措施。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31
736份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443份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