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李白故里文旅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4560
2023-09-01
20頁
12MB
1、江油江油市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市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江油市李白故里文旅發展片區江油市李白故里文旅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21-2035 年)年)(公示)(公示)江油江油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序 言按照綿陽市委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江油市李白故里文旅發展片區被遴選為綿陽市“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第一批試點片區。江油市李白故里文旅發展片區(下簡稱片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龍門山脈東南,涪江與湔江(片區段稱盤江)交匯地,屬江彰平原與龍門山脈過渡的平壩、丘陵、低山交融區域,繪就了“一2、屏兩江,丘壩交融”的生態畫卷。片區為全國知名的李白故里,擁有李白故里省級風景名勝區、青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等諸多歷史文化資源,傳承了“李白故里,華夏詩情”的歷史人文之美;域內水網密布,水田交織,詩詞農耕與星羅棋布的城鎮村交相輝映,構成了“密水茂林,依丘美田”的詩意田園之境。本片區包含青蓮鎮、龍鳳鎮、西屏鎮、方水鎮的行政區劃范圍,轄 4 鎮 7 社區 32 行政村,國土面積 307.68 平方公里。目前,片區戶籍人口 12.1 萬人,常住人口 8.11 萬人,城鎮化率 67.02%,地區生產總值 81.4 億元。江油市李白故里文旅發展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江油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下位規劃,是片區國土3、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據;規劃期限為20212035 年,基期年為 2020 年。公示內容公示內容一、一、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深刻領會統籌推進全省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會議精神,把鄉村規劃作為統籌江油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 28 個專項工作方案的總抓手,以“李白故里、詩意田園”的片區定位統籌資源要素配置,保護江彰平原良田沃土,提升李白故里文農旅發展品質,全面推進綿江一體化地區鄉村振興,優化片區空間格局。二、二、規劃原則規劃原則嚴守底線嚴守底線,綠色發展綠色發展。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生態保護4、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充分考慮地質災害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系統思維系統思維,謀定后動謀定后動。尊重鄉村發展規律,以片區為單元系統謀劃國土空間、產業發展、鎮村體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科學規劃,積極引導各類要素向中心鎮村集聚。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提升品質提升品質。深入鎮鄉基層調研,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區域空間和資源配置。優化公共服務體系,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切實增強城鄉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彰顯特色。堅持適地適用、發展與資源相匹配,緊扣區域特征要素,順應片區特點差異化制定空間發展策略,突出特色多元5、發展。適度超前適度超前,規劃引領規劃引領。鄉村規劃既要體現可操作性、又要注重前瞻性,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適度超前原則,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強化規劃引領,堅持節約集約,合理布局鄉村空間,確保規劃能用管用好用。三、三、發展定位發展定位弘揚李白文化,以發展綿江近郊文農旅融合產業為主的文旅發展示范區。四、四、規劃目標規劃目標落實省市縣重要決策部署,制定“兩步走”發展目標:至 2025 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三線管控初見成效;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完善特色農產品產業鏈;片區生態環境治理初具成效,中心鎮村集聚效應明顯,公共服務能力增強。至 2035 年,片區特色農業、文化旅游和休6、閑體驗為特色的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青蓮中心鎮綜合服務能力和發展帶動能力顯著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鄉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生態美麗鄉村基本形成。五、五、主要內容主要內容(一(一)區域協同區域協同:融入綿江一體化發展融入綿江一體化發展,夯實江油南同夯實江油南同城主陣地城主陣地片區為綿江城鄉統籌、生態共保、產業功能、區域交通及設施一體化發展的南進區域。應強化綿江一體化發展,提出以下策略。共保一江一屏生態保護帶共保一江一屏生態保護帶,構建綿江中央休閑綠心構建綿江中央休閑綠心。以生態為本底,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共保龍門山脈、7、涪江生態保護帶,建設李白風景名勝區、方水近郊農旅公園、西屏戶外運動基地、龍鳳游憩公園等,促進城郊休閑農業發展;共譜李白故里的文旅新篇共譜李白故里的文旅新篇,強化農文旅特色引擎強化農文旅特色引擎。立足綿陽“李白故里華夏詩情”文旅品牌建設,突出現代文化產業共同發展。共推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共推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培育產學農文融合培育產學農文融合。建設綿陽北部核心增長極。共建綿江文化與近郊旅游產業軸、綿江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軸。堅持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產學農文”深度融合,促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共建開放共享的設施體系共建開放共享的設施體系,深化綿江一體發展深化綿江一體發展。提升公共服務等級,增加旅游服務8、設施配置。提升綿江區域互聯互通水平,構建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二(二)筑牢底線筑牢底線:筑牢糧食和文化安全底線筑牢糧食和文化安全底線,優化國土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空間布局。合理劃定合理劃定“三區三線三區三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根據下達的目標任務,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根據片區資源本底,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水資源保護線、濕地保護線、人居安全保護線等其他保護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 103.83平方公里;該片區沒有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落實上位規劃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8.80 平方公里。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深化細化“雙評價”,在確9、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堅持“宜耕則耕、宜園則園、宜林則林”,優化農用地布局。遵循城鄉發展規律,推動工業用地向園區鎮區集中,居民點向鎮區社區集中,優化建設用地布局。表 1.用地結構一覽表用地名稱用地名稱基期年基期年目標年目標年變化變化面積(公頃)比例(%)面積(公頃)比例(%)面積(公頃)耕地耕地11552.3637.19%15405.3849.59%3853.02其其中中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10383.4占耕地89.88%10473.02占耕地67.98%89.62園地園地2162.36.96%2513.078.09%350.77林地林地9529.230.67%4385.9914.12%-510、143.21草地草地186.50.60%00.00%-186.5濕地濕地298.080.96%298.080.96%0.00農業設施建設用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641.522.06%1126.683.63%485.16建設用地建設用地3001.279.66%3725.6911.99%724.42其其中中城城鄉鄉建建設設用用地地村莊建設用地村莊建設用地2053.096.61%1218.203.92%-834.89其其中中鄉村新產業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新業態用地-39.650.13%39.65城鎮建設用地城鎮建設用地261.990.84%1088.993.51%827小計小計2315.087.45%211、307.197.43%-7.89區域基礎設施用地區域基礎設施用地562.751.81%1307.794.21%745.04其他建設用地其他建設用地123.450.40%110.710.36%-12.74陸地水域陸地水域2362.67.60%2406.447.75%43.84其他土地其他土地1333.064.29%1205.563.88%-127.50合計合計31066.89100.00%31066.89100.00%0.00(三)(三)振興產業振興產業:做強做強“李白故里李白故里、詩意田園詩意田園”文旅文旅品品牌牌,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圍繞“李白故里李白故里、詩意田園12、詩意田園”特色品牌,引導產業圈層式差異布局,引導主導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串點成線、擴點成面、全域聯動,形成“三圈六園三圈六園、一環六區一環六區”的文農旅融合發展結構。1融入融入“三圈層三圈層”文旅統領文旅統領依托李白文化核心區打造文旅圈層,引導“李白文化+”產業集聚;依托李白文化輻射區構建農文旅融合圈層,帶動鄉村地區農旅融合產業加速提升,帶動鄉村文化融入產業發展;外圍拓展區形成多業態統籌圈層,強化一二三產互促,綠色高效發展。2集聚集聚“六園六園”優勢產業優勢產業集聚產業建設要素集聚、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園。1 個文化產業園個文化產業園“樹品牌樹品牌”,強化青蓮李白文旅極核,依托國家級李白文化產業13、園(6 公頃),引導文旅文創文化產業集群式發展。強化李白文化 IP,突出“少年李白”特色,以少年李白文化博覽園、時光里小鎮、李白文化旅游節為依托,打響“李白+”研學教育、演藝文創、會議賽事、精品民宿四大品牌產品,實現李白文化創新開發。2 個現代農業園個現代農業園“作引領作引領”,在保障糧食生產前提下,依托方水蜜桃現代農業園(2 萬畝)、太白蔬菜現代農業園(1 萬畝),筑牢現代農業本底,實施種養結合、糧經復合、標準化等新型經營模式。加快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冷鏈物流,挖掘農業文化、科普、康養、休閑等多元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延伸“產加銷游”農業產業鏈。提升果蔬生產附加值,建設優質果蔬配套體系14、,推動農業標準化、精細化、智慧化發展。2 個現代工業園個現代工業園“促集中促集中”,依托龍鳳裝備制造產業園(228.48 公頃)、香水非金屬材料產業園(37.4 公頃),逐步騰退全域低端低效閑置工業用地,促進園區企業騰籠換鳥。積極承接成德綿軍民融合項目,配套和服務綿陽科學城、江油高新區。龍鳳工業集中區以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配套為主導培育新興產業,香水工業集中區向高端非金屬材料綠色升級。實施散布工業入園集聚、工業“標準地”改革,以“畝產論英雄”促進園區提檔升級。1 個電商物流園個電商物流園“強支撐強支撐”,即建設方水農副產品電商物流園,形成以面向綿江為主的果蔬物流交易中心、檢驗15、檢測中心和果蔬大數據中心。3促進促進“一環一環”產業融合產業融合依托“青西路-G247 太平至方水連接線/安梓路-塔九路-中綿路-N32 縣道”,構建田園詩路產業融合環線,以產業路串聯太白蔬菜園區、青蓮詩歌小鎮、西屏戶外運動基地、方水蜜桃園區、岐山文旅、龍鳳工業集中區等重要產業園區,強化環線農業奠基、工業轉型、文化賦能的產鎮村融合發展。4培育培育“六區六區”融合場景融合場景依托資源稟賦特色,形成六大產業融合區:現代文旅文教區,創新發展李白詩歌文化,培育“文旅+鄉村、研學、度假”等系列產品;果鄉農旅融合區,推進林果精品化、果園主題化發展,打造沉浸式體驗農業新典范;農耕民俗體驗區,策劃田園觀光、農16、事研學、窯陶工藝和民俗文化等鄉村體驗活動;工旅創新融合區,盤活三線工業文化遺存發展工業遺產旅游;鄉村戶外休閑區,培育低空飛行、登山康體、戶外拓展等時尚多樣戶外運動;循環種養示范區,順應丘區特點發展循環種養和林下經濟。5強化產業配套支撐強化產業配套支撐結合江油市“十四五”規劃和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片區培育建設育種基地(6 處):包括龍鳳和西屏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青蓮蔬菜良種繁育基地、西屏種豬繁育基地、方水生豬擴繁基地、龍鳳水產良繁基地。規劃青蓮、龍鳳水稻科研基地(2 處),新建方水、九嶺專家大院(2 處);結合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在每個鄉鎮建設一處鄉村產業科技培訓基地(4 處)。結合現代農業園需17、求,建設集冷鏈運輸、電商平臺、加工展銷等功能于一體的農產品商品化處理中心(2 處)。結合農業產業基地需求,配套晾曬烘干、低溫庫、分揀包裝等農業設施。在蘇溪村、邀月村、白玉村、八一村等優質農產地建設初加工基地、家庭作坊(4 處),發展晾曬、腌制、釀造等初加工產業。(四(四)展示利用展示利用:構建李白構建李白“故居故居”“故鄉故鄉”“故里故里”三三圈層,文化引領多元業態布局圈層,文化引領多元業態布局緊扣片區“李白故里文化旅游目的地”職能定位,依托獨有的李白文化,強化“李白故里詩意田園”品牌營造,以李白“文化基因”大文化帶多業態,布局布局“故居故居”“故鄉故鄉”“故里故里”三圈層三圈層,塑造塑造“龍18、門畫屏、綿江畫廊、田園詩路龍門畫屏、綿江畫廊、田園詩路”三廊道三廊道。“故居”圈層依托李白故里風景名勝區及青蓮歷史文化名鎮,培育文旅園區,演藝文旅故事,發展“文化+”業態;“故鄉”圈層依托三一國際農場、岐山超級服務區等,促進文農旅融合,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故里”圈層,依托西屏、方水、龍鳳特色城鎮,統籌戶外運動、現代制造、近郊休閑等業態。“龍門畫屏”依托龍門山生態山林,發展森林旅游、低空旅游,塑造片區觀景臺。“綿江畫廊”塑造綿江干線風景道,培育雙城田園大地景觀。“田園詩路”片區內連路成環,串聯片區內功能版塊,形成景文綠道。(五(五)優化設施優化設施:滿足人民居旅多元需求滿足人民居旅多元需求19、,推動公共資推動公共資源精準投放。源精準投放。完善居民生活服務設施完善居民生活服務設施。按照鄉村生活圈分級分類配套基礎公服設施,以“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基層村-居民點”五級鎮村體系引導有限資源“梯級投放”。提升特色旅游服務設施提升特色旅游服務設施。結合展示利用體系,按“旅游服務中心、游客服務站、游客驛站”三級投放旅游配套設施,并結合基礎公服,促進居旅設施兼容使用。構建內聯外暢綠色高效交通體系構建內聯外暢綠色高效交通體系。落實上位規劃和銜接專項規劃,提升區域樞紐聯動性,優化片區路網,強化中心鎮引領及鎮村交通聯系,提升縣道、鄉道、村道道路等級,補齊交通設施短板。建設建設“韌性韌性”市政基礎設20、施體系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以城鄉人口分布為導向優化設施布局,補齊各項基礎設施短板,實現城鄉資源、設施平等化。(六(六)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推進建設用地減量增效推進建設用地減量增效,提高空間利提高空間利用效能。用效能。農用地整治農用地整治。結合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充分考慮片區農用地資源稟賦及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推進田間道和溝渠整治,提升灌溉質量,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青蓮鎮西南部、方水鎮中北部、龍鳳鎮北部、西屏鎮西南部等低山丘陵地區連片度較高的耕地提質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18.36 平方公里。同時推進低效林草地還耕還園、零星地物整治,減少田坎面積,預計可增加耕地 37.77 平方公里。建設用地整21、治。建設用地整治。推進“批而未用”土地開發利用,有效利用片區存量城鎮建設用地規模 2.98 平方公里,作為城鎮建設的重要支撐;充分利用片區余量建設用地資源,盤活閑置或位于不宜建設區的宅基地 6.96 平方公里、閑置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15 平方公里、閑置低效工礦用地 65 處約 0.95 平方公里。整理出的用地優先用于耕地恢復 7.47 平方公里、集中安置點 1.19 平方公里、農村新產業用地 0.40 平方公里。生態修復生態修復。保護涪江和湔江重要區域生態走廊保護涪江和湔江重要區域生態走廊,以涪江和湔江為主體,實施生態清潔流域建設,對重點區域實施防洪治理工程,蘇溪河、方水河兩岸進行水環境治22、理和生態岸線修復;嚴格劃定禁養區嚴格劃定禁養區,李白故里景區核心區、城鎮建成區及其周邊 200 米范圍、文化教育科研區及其周邊 200 米范圍等均劃入禁止養殖區;提升濱河景觀提升濱河景觀。注重水系水網優化梳理,打造良好濱河生態景觀,劃定涪江、湔江、秦家碾水庫、八一水庫等河流水庫管理范圍及藍線,增強水網系統韌性。水環境整治項目 9 項,占地 54.28 公頃。(七(七)提升品質提升品質:營造營造“密水茂林密水茂林,連山美田連山美田,丘壩聚丘壩聚落落”大地人居景觀,提升鄉村空間品質大地人居景觀,提升鄉村空間品質圍繞圍繞“水水、壩壩、丘丘、山山”特點特點,重塑鄉村大地景觀重塑鄉村大地景觀。圍繞“田”23、要素,整理田地。壩區整理田埂,小田變大田。丘區進行坡改梯,錯落有致。龍門山區退耕還林,保護生態山林。突出川西壩子民居風貌突出川西壩子民居風貌。片區位于綿江之間,地貌呈現出“一分山、六分丘、三分壩”的特點。沿江平壩區的鄉村呈帶狀分布的生產生活形態,丘區以團塊狀,小規模,多組團分布。農房多采用退臺式、坡屋頂、短出檐、夯土筑墻或磚石墻承重,具有川西特色的風貌為主。同時作為李白故里,農房在色彩上應多采用素雅配色,以及人物題材的雕花作為裝飾。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推進農村環境整治,一體化推進實現全域覆蓋的垃圾污水治理,衛生美觀的廁所革命,生態化、景觀化的鄉村道路整治。(八)聚焦中心:做大做強24、中心鎮,做精做美特色鎮(八)聚焦中心:做大做強中心鎮,做精做美特色鎮,促進片區整體發展促進片區整體發展做強中心鎮做強中心鎮青蓮青蓮鎮鎮。中心鎮(青蓮鎮)通過建設指標傾斜的方式加大公共資源投放,做大城鎮規模,增強其旅游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由 1.43 平方公里增長到 6.29 平方公里,同時在鎮區周邊采取戰略留白的形式,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預留部分發展空間。做精做美特色鎮做精做美特色鎮。特色鎮則聚焦鄉鎮特色,重點盤活城鎮低效閑置用地,提升城鎮人居環境;西屏鎮重點補齊農旅設施短板,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由 0.31 平方公里增長到 0.44平方公里;方水鎮完善鎮區基本服務功能,補齊設施短板,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由 0.15 平方公里增長到 0.30 平方公里;龍鳳鎮重點夯實產業基礎配套,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龍鳳工業園區約 3.50 平方公里,城鎮用地規模達到 3.97 平方公里。附圖 片區區位關系圖附圖二 片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附圖三 片區國土空間“三區三線”規劃圖附圖四 片區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附圖五 片區產業布局規劃圖附圖六 片區綜合交通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