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方案(2020-2035年)(公示稿)(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4569
2023-09-01
38頁
25.75MB
1、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公示稿121規劃總則2價值特色3保護體系與保護重點4歷史城區的保護5環滇池地區的保護6市域文化遺產的保護7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保護8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的保護9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10 實施保障和近期規劃目錄1規劃總則1 規劃總則41.1 規劃性質本規劃為昆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的專項規劃,是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管理的重要依據。1.2 規劃范圍市域規劃研究范圍:為昆明市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21011平方公里。環滇池地區規劃范圍:以環滇池周邊歷史文化資源較密集的各區街道、鄉鎮行政邊界為基本依據,并將滇池2、入水和出水的兩大水利設施松華壩、石龍壩納入規劃范圍,總面積約 2200平方公里。歷史城區規劃范圍:東至盤龍江,西至沿河路、東風西路,南至鐵皮巷、高地巷、沿河路,北至一二一大街、環城北路,面積為 4.7平方公里。市域、環滇池地區、歷史城區3個空間層次歷史城區范圍環滇池地區范圍市域、環滇池地區、歷史城區3個空間層次歷史城區范圍環滇池地區范圍1 規劃總則51.3 規劃原則真實性原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載體、歷史信息和歷史環境。完整性原則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確保各時期重要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系統性保護。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原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激發內在活力。1.4 規劃3、期限本規劃期限為 20202035年。2價值特色2 價值特色7六項價值、兩大核心價值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原湖泊宜居名城價值二:山水形勝宏大的明清云南府城價值三:多彩絢麗、兼容博大各民族交融的典范石林彝族歌舞阿詩瑪石林彝族歌舞阿詩瑪彝族(撒尼)刺繡彝族(撒尼)刺繡常樂寺塔地藏寺經幢常樂寺塔地藏寺經幢“一顆印”建筑“一顆印”建筑東川石板房東川石板房“大三山一水”-根據天啟滇志繪制“大三山一水”-根據天啟滇志繪制清末,大西門上俯瞰古城清末,大西門上俯瞰古城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多元一體、包容開放的高原湖泊宜居名城滇池滇池2 價值特色8六項價值、兩大核心二、深刻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進程的西南中心4、城市價值四:聯結中外、影響深遠的西南中心城市價值五:轉型開創、敢為人先的近代開放前沿價值六:風云激蕩的紅色革命及抗戰后方重地昆明在中國、東南亞、南亞的區位滇越鐵路路線昆明明清古驛道簡圖滇緬公路昆明段昆明在中國、東南亞、南亞的區位滇越鐵路路線昆明明清古驛道簡圖滇緬公路昆明段石龍壩第一車間陸軍講武堂南屏電影院石龍壩第一車間陸軍講武堂南屏電影院尋甸柯渡紅軍長征紀念館尋甸柯渡紅軍長征紀念館國立西南聯大舊址國立西南聯大舊址3保護體系與保護重點3.1 規劃目標提升文化自信,講好昆明故事,全面提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影響力。加強系統研究,注重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的系統保護。融入空間規劃,底線約束與5、戰略引領并重。保護發展并促,加強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激發內在活力。推進機制建設,強化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3 保護體系與保護重點103.2 保護體系保護內容包括: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歷史村鎮、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文化等 5大方面。保護空間層次包括:市域、環滇池地區、歷史城區3個層次。其中,環滇池地區、歷史城區為保護體系的重點。3.3 保護與展示重點立足昆明名城歷史文化特色和資源稟賦,構建“2421”的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展示重點。包括:2大名城核心價值、4個重點保護展示系統、2條重點文化展示線路、1個歷史文化展示極核。36、 保護體系與保護重點11保護展示重點示意圖保護展示重點示意圖2 2名城核心價值名城核心價值4 4重點展示系統重點展示系統1 1歷史文化展示極核歷史文化展示極核2 2重點文化展示線路重點文化展示線路4歷史城區的保護4.1 歷史城區“山水營城”格局保護重點保護與歷史城區環境密切相關的山體,包括西側碧雞山脈,北側長蟲山脈與東側金馬山脈;保護滇池水體及其向城區滲透的草海、大觀河等水系。4 歷史城區的保護13保護環滇山水環境保護歷史城區山川形勝保護歷史城區與“大三山”山峰之間的景觀視廊;保護大觀河歷史文化景觀帶。歷史城區整體山水環境格局示意圖大觀河歷史文化景觀帶示意圖歷史城區整體山水環境格局示意圖大觀河7、歷史文化景觀帶示意圖保護歷史城區城垣形制保護明清城墻殘段及相關文物,提升與城垣格局相關的街道空間、濱水空間品質,加強城垣遺址、遺存與城區內部核心歷史文化景觀的聯系。4.1 歷史城區“山水營城”格局保護保護“小三山一水”(五華山、圓通山、祖遍山、翠湖)整體空間關系。保護“一軸兩街”格局。保護歷史城區街巷格局4 歷史城區的保護14保護歷史城區核心格局歷史城區核心格局保護規劃圖歷史城區核心格局保護規劃圖歷史城區街巷分級規劃圖歷史城區街巷分級規劃圖對歷史城區街巷分級制定保護措施。歷史城區城垣形制保護規劃圖歷史城區城垣形制保護規劃圖4.1 歷史城區“山水營城”格局保護4 歷史城區的保護15建筑高度控制18、.綜合考慮重要景觀視廊、歷史格局、開放空間等七方面因素,明確歷史城區建筑高度量化管控要求,注重對核心格局的凸顯。2.本規劃建筑高度基于體現歷史城區景觀風貌進行控制。對于本規劃高度控制區域內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相關規劃控制要求與本規劃不一致的,建筑高度應從嚴管控。3.規劃高度控制區域內現狀建筑暫時保留使用,后續結合城市更新逐步整改符合管控要求,新建建筑嚴格按照規劃執行。歷史城區建筑高度控制圖歷史城區大范圍景觀視廊控制圖歷史城區建筑高度控制圖歷史城區大范圍景觀視廊控制圖4.2 構建昆明歷史城區歷史文化展示極核4 歷史城區的保護16打造 5 個“1”的昆明歷史城區歷史文化展示極核:“一圈”(小三山一水歷9、史文化圈);“一環”(明清云南府城城垣綠環);“一軸”(傳統中軸線);“一帶”(大觀河歷史文化景觀帶);“一廊”(教育文化遺產精粹展示廊道)。重點打造以翠湖為核心的“小三山一水歷史文化圈”。4.3 有機更新提升人居環境品質4 歷史城區的保護17包括積極調整用地、改善民生條件、提升商業品質、優化道路交通、改善基礎設施、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等六個方面。4.4 推動歷史城區拓展區保護與發展為拓展和延續歷史城區文脈、提升文化品質、優化業態功能,在歷史城區外圍劃定拓展區。歷史城區拓展區范圍為:以二環路為邊界,東至二環東路,西至二環西路,北至二環北路,南至二環南路,面積約 45.4平方公里。保護不同時期的城市10、軸線、城垣遺址、城市輪廓、米軌段及其周邊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文化價值的工業遺存和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全時段歷史文化資源優化歷史城區拓展區功能提升米軌沿線、主要歷史街道、河道的空間活力;推動工業遺存、老舊社區的保護利用;優化功能布局,合理控制人口規模。歷史城區拓展區示意圖歷史城區拓展區示意圖5環滇池地區的保護5.1 保護結構5 環滇池地區的保護19環滇池地區保護結構為“三圈、諸河”。三圈:包括內圈、中圈、外圈。內圈:包括滇池及其濕地,是環滇池地區的生態核心。中圈:環滇池文化遺產集聚圈,是環滇池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包括“一城(昆明歷史城區)、六片(體現環滇池地區人11、地關系特征的歷史文化街區及歷史地段)、一個歷史村鎮體系、一系列環滇池遺址”。外圈:滇池外圍山體形成生態屏障圈。諸河:歷史上匯入滇池的眾多水系以及唯一出海口海口河,是環滇池地區的重要生態廊道,也是連接三個圈層的歷史文化廊道。環滇池地區保護結構圖環滇池地區保護結構圖5.2 保護山水基底,彰顯生態格局5 環滇池地區的保護20嚴格遵守滇池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對范圍內的滇池、入滇河道、面山山體進行保護,嚴格保護山體輪廓線和制高點,保護山城山之間的視線通廊。5.3 保護文化遺產,體現人地共生對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予以對應保護措施,加強片區與滇池之間的空間關聯。環滇池地區范圍內2處已公布的昆12、明市歷史村鎮:海晏村、烏龍村;其保護措施應符合滇池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及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相關要求。環滇池地區范圍內推薦19處村落作為歷史村鎮進行保護,對于涉及滇池相關保護區域的歷史村鎮(含推薦),保護措施應符合滇池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對環滇池地區重要遺址(石寨山古墓群、河泊所遺址等)予以保護,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盡快劃定地下文物埋藏區明確保護范圍。對水利文化遺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系統研究,制定保護管理規劃,挖掘昆明水利文化遺產,推進入滇河道的環境整治工作。各屬地政府應開展環滇文化景觀的專項研究,有條件地恢復已消失的文化景觀。5.4 環滇池地區保護發展策略5 環滇池地區的13、保護21建立以歷史水系為骨架的文化廊道選取5條文化集聚性最高的入滇河道(盤龍江、寶象河、洛龍河、大河、海口河),建立以歷史河道為骨架,街區、地段、村鎮、文保單位等歷史文化遺產為節點的文化廊道。明確屬地文化發展主題形成市級統籌、屬地管理的保護利用機制,將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求納入各區縣國 土空間規劃和專項規劃。各區縣圍繞對應文化主題特色,開展屬地內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工作,突顯地區歷史文化特質。示例:晉寧區文化發展主題示意示例:晉寧區文化發展主題示意示例:寶象河文化廊道保護利用示意示例:寶象河文化廊道保護利用示意行政區重要文化遺產發展方向行政區重要文化遺產發展方向晉寧區晉城古鎮;昆陽老街;以石寨山古14、墓群為代表的遺址;以金砂村為代表的歷史村鎮。推進晉城古鎮上、下西街的保護與發展工作;保護金砂村、河泊村、石寨村等歷史村鎮;推進大遺址保護相關規劃編制;推進古滇歷史博物館、石寨山古墓群遺址公園的建設;推進昆陽老街的傳統建筑保護工作,尋求昆陽老街的發展路徑;以馬哈只墓碑、鄭和公園為基礎,繼續挖掘鄭和文化資源。5.5 合力打造西南聯大歷史文化線路5 環滇池地區的保護22形成市區聯動機制,系統策劃;與“滇越鐵路滇緬鐵路滇緬公路”文化線路聯動保護;統籌考慮西南聯大五個集中片區的保護利用:中部翠湖片區(西南聯大舊址)、北部龍泉片區(專家學者舊居)、北部黑龍潭片區(研究機構舊址)、東南呈貢片區(專家學者舊居15、)、西部片區(專家學者舊居);利用滇越鐵路、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設置接駁站點,構建快速可達、多方式的旅游路線。西南聯大歷史文化線路片區分布示意西南聯大歷史文化線路片區分布示意6市域文化遺產的保護6.1 市域保護結構6 市域文化遺產的保護24“一核、四線、五景、五單元、多點”:“一核”環滇池文化核心,是整個市域的保護核心;“四線”四條文化線路,分別為紅軍長征文化線路、滇越鐵路滇緬鐵路滇緬公路文化線路、明清古驛道文化線路、徐霞客游線文化線路;“五景”五處風景名勝區,分別為石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轎子山省級風景名勝區、陽宗海省級風景名勝區、滇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單元”五個文化16、單元:安寧晉寧文化單元、石林宜良文化單元、嵩明富民文化單元、尋甸祿勸文化單元、東川文化單元;“多點”市域范圍歷史村鎮。市域保護結構圖市域保護結構圖滇池風景名勝區一字格村滇越鐵路宜良站滇池風景名勝區一字格村滇越鐵路宜良站滇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6.2 文化線路的保護利用6 市域文化遺產的保護25紅軍長征文化線路應積極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保護體系,持續擴充保護要素,協調保護與發展。滇越鐵路滇緬鐵路滇緬公路文化線路應重點結合西南聯大相關遺存,在環滇池地區合力打造滇越鐵路與西南聯大保護展示系統。明清古驛道文化線路充分結合沿線的鄉村聚落,梳理歷史脈胳、文化內涵和突出價值。重點打造徐霞客環滇池游覽線路,提17、升環滇池旅游的文化內涵。6.3 文化單元的保護利用由各縣(市)重點圍繞所屬文化單元的主題特色,開展屬地內相應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展示工作,制定保護措施和近期行動計劃,突顯地方歷史文化特質。6.4 歷史村鎮的保護利用6 市域文化遺產的保護26對上對上版名城保護規劃推薦歷史村鎮進行研判,積極增補新推薦歷史村鎮。本次規劃歷史村鎮總量達5252處,包括:2 2處省級名鎮名村(湯丹鎮、箐口村);2 2處市級歷史村鎮(海晏村、烏龍村);4848處推薦歷史村鎮。中國傳統村落總量為2020處。對歷史村鎮分級制定保護利用措施,依據中央文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結合市域文化線路,各縣(市)區形成一處特色街區或特色村落。歷18、史村鎮、傳統村落分布圖歷史村鎮、傳統村落分布圖7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保護7.1 保護內容與規模7 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保護28名稱名稱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街區文明街歷史文化街區南強街歷史文化街區晉城古鎮上、下西街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地段官渡古鎮歷史地段云南大學歷史地段震莊歷史地段翠湖周邊歷史地段大觀公園及其周邊地區歷史地段龍泉寶云歷史地段西南聯大舊址歷史地段圓通山歷史地段呈貢三臺山及其周邊地區歷史地段昆明鋼鐵廠歷史地段昆明虹山面粉廠歷史地段昆明重機廠歷史地段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分布圖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分布圖歷史文化街區3 3處,保護面積78.47公頃;歷史地段1212處,保護19、面積520.31公頃。7.2 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活化利用7 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保護29根據街區、地段自身文化屬性,發展包括商業、文創、教育、展示、公服、居住等功能,結合昆明地方特色,探索政府、社會、居民等多主體參與的更新實施模式,推動街區、地段的活化利用。多元功能與模式發展,精細化管理,推動歷史片區合理利用統籌考慮街區、地段所在片區的交通組織、功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內容,以點帶面,聯動發展。加強周邊城市發展與保護利用的統籌協調對街區、地段提出正負面清單結合街區、地段的自身風貌特征與價值特色,劃分為城市服務類、產業類、居住生活類三種街區、地段類型,從功能業態、發展模式層面提出20、正負面清單要求。在編制街區、地段保護規劃時,應繼續細化正負面清單內容。鼓勵發展方向禁止功能業態禁止發展模式鼓勵發展方向禁止功能業態禁止發展模式城市服務類歷史地段(如:文明街、南強街歷史文化街區)城市文化旅游與商業服務區域,發展文化、商業、居住、旅游等功能。禁止批發、低端服務類功能入駐;禁止引入造成周邊城市交通負荷超載的功能業態;禁止引進有環境污染、消防隱患的業態和功能。禁止大規模拆建;禁止新建破壞原街區格局的建構筑物;禁止拆真建假、以假亂真。產業類歷史地段(如:昆明鋼鐵廠歷史地段)發展文化展示、工業博覽、商業商貿、教育科研、旅游觀光等功能。舊工業用地及用房、舊倉儲物流等老舊廠區,原則上不應繼續21、發展加工制造功能;禁止引進有環境污染、安全隱患的業態和功能。禁止大規模拆建;禁止新建破壞原街區格局的建構筑物;禁止拆真建假、以假亂真。居住生活類歷史地段(如:晉城古鎮上、下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完善人口構成和社區結構,尊重居民生活形態。禁止大型商業入駐;禁止引入嚴重影響居住安全的業態;禁止引入有噪聲、光、油煙污染的業態。禁止強制原住民外遷;禁止破壞原有生活和社區結構的強制性改造;禁止拆真建假、以假亂真。8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的保護8.1 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策略8 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的保護31持續開展不可移動文物的調查、認定與公布工作,擴大不可移動文物的規模突出不可移動文物與昆明歷史文化名城22、的價值特色關聯,加強系統性、主題性保護,持續不斷地提升文物保護等級積極推進革命文物、工業遺產的主題性保護;系統推進環滇池地區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對翠湖周邊、石寨山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片區,積極申報“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采用不同活化利用模式,使文物成為開展文化活動和發展文化產業的空間載體;結合文物保護,積極推進“昆明市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持續推動昆明博物館業健康發展。保護2348項(2351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67項(670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項(2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3項(7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3項、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14項。8.223、 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策略8 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的保護32擴大歷史建筑數量,拓展歷史建筑類型推進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機制建設與創新試點工作本輪新推薦79處,歷史建筑總量達142處。多途徑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歷史建筑活化利用;積極探索產權管理模式,鼓勵產權人自我更新。對歷史建筑提出正負面清單正面清單負面清單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功能業態引導方向功能業態引導方向鼓勵作為文化設施:博物館、紀念館、民俗文化體驗館;鼓勵作為公共服務設施:社區圖書館、村文化室、村協商議事室等;鼓勵用作非遺保護、手工藝傳承、中華老字號經營等;鼓勵引入商務辦公、文化創意、餐飲民宿等。產權管理引導方向產權管理引導方向國有/集體所有歷史建筑鼓24、勵通過出讓、出租方式利用;鼓勵非國有/集體所有歷史建筑所有權人按照技術規范進行修繕;非國有/集體所有歷史建筑所有權人因困難無法履行保護責任的,市縣(區)人民政府可對非國有/集體所有歷史建筑采取收購、產權置換等方式予以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拆除、遷移歷史建筑;未經許可,不得隨意改動具有歷史保護價值的外部立面(顏色、材質、形狀、構件)、主體結構、平面布局、特色裝飾;不得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的物品;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改變歷史建筑的使用功能;違規開展經營性活動。9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9.1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內容9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34各級非物質文化遺25、產包括69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項、省級項目55項、市級項目287項、縣級項目34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648人,包含國家級傳承人7人、省級傳承人84人、市級傳承人213人、縣級傳承人344人。9.2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完善分級保護制度和保護體系;健全傳承人培養制度;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發揮非遺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加強文化宣傳;加強非遺傳承與重要歷史片區的結合,加強非遺傳習(展示)館建設;促進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促進非遺融入現代生活。9.3 彰顯特色傳統文化,提升城市風貌內涵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歷史名人文化地名與軍屯文化花卉與農業文化10實施保障和近期規劃10 實施保障和近期規劃3626、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云南省住建廳印發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方案、云南省“十四五”城鄉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規劃的要求,完善昆明名城保護實施機制。建立名城保護管理機制健全地方法規政策標準、全面建立保護工作機制、堅持開展評估、建立獎勵處罰機制、加強技術人才支撐。加強名城實施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資金保障、落實監督檢查、鼓勵社會參與、加大宣傳力度。10 實施保障和近期規劃37明確近期實施目標初步搭建名城管理數據平臺;初步完成名城保護管理重要政策、辦法、細則的編制工作;基本完成街區、地段的規劃編制工作;初步完成重點歷史文化項目的專項研究工作;打造“昆明歷史城區歷史文化展示極核”初見成效;環滇池歷史村鎮保護和特色文化廊道打造初見成效;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的修繕整治工作有序推進;結合市域文化線路,各縣(市)區完成一處特色街區或村落的保護整治工作。建立“近期實施項目清單”從保護對象調查認定、規劃編制研究、歷史城區歷史文化展示極核打造、環滇池地區文化遺產保護、西南聯大文化線路打造、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提升、各縣(市)區一處特色街區或村落的保護整治、實施機制建設等方面建立清單,明確項目責任。“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