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方案(2021-2025年)(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4819
2023-09-04
14頁
43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城市更新老舊小區街道立面改造設計方案文本合集
1、附件1清遠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2021-2025)2021年12月目 錄一、規劃背景3二、規劃總則3三、規劃依據4四、規劃改造范圍及內容5五、現狀概況與存在問題6六、規劃改造目標與任務7七、實施路徑8八、改造資金籌措及支持范圍12九、保障措施13一、規劃背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辦202023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213號)及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212025年規劃編制和申報2021年改造計劃任務的通知(粵建節函20204482、號)要求,結合各縣(市、區)上報的調查摸底情況、改造計劃,編制我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21-2025年規劃。二、規劃總則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推進我市城鎮老舊小區,改善居民居住條件,補齊功能短板,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規劃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把握改造重點。按照“先基本后提升”理念,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征求居民意見3、并合理確定改造內容,重點改造完善老舊小區內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推動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2.堅持因地制宜,做到精準施策??茖W確定改造目標,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層層下指標;合理制定改造方案,體現小區特色,杜絕政績工程、形象工程。3.堅持居民自愿,調動各方參與。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尤其是要動員居民群眾積極參與,要明確政府支持的邊界,不大包大攬,眾人的事眾人辦,同時要充分調動小區關聯單位和社會力量支持、參與改造,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4.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歷史傳承。兼顧完善功能和傳承歷史,落4、實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修繕要求,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在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環境品質的同時,展現城市特色,延續歷史文脈。5.堅持建管并重,加強長效管理。以加強基層黨建為引領,將社區治理能力建設融入改造過程,創新小區治理模式,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建立居民自主管理組織,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三、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年修訂)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23號)3.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213號)4.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5、于申報2021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任務的通知(建辦城202041號)5.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21-2025年計劃編制和申報2021年改造計劃任務的通知(粵建節函辦2020448號)6.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方案(清府辦202033號)四、規劃改造范圍及內容改造對象范圍是城市或縣城(城關鎮)建成年代較早、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重點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有條件的可適當將2000年底后2005年底前建成的小區納入改造范圍,但占比例6、不得超過15%。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可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類。(一) 基礎類。為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內容,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等。其中,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包括改造提升小區內部及與小區聯系的供水、排水、供電、弱電、道路、供氣、供熱、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類、移動通信等基礎設施,以及光纖入戶、架空線規整(入地)等。(二)完善類。為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內容,主要是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建設、小區內建筑節能改造、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等。其中,改造建設環境及配套設施包括拆除違法建設,整治小區及周邊綠化、照明等7、環境,改造或建設小區及周邊適老設施、無障礙設施、停車庫(場)、電動自行車及汽車充電設施、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文化休閑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物業用房等配套設施。(三)提升類。為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立足小區及周邊實際條件積極推進的內容,主要是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及其智慧化改造,包括改造或建設小區及周邊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衛生服務站等公共衛生設施、幼兒園等教育設施、周界防護等智能感知設施,以及養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潔、便民市場、便利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社區專項服務設施。五、現狀概況與存在問題 (一)城鎮老舊小區現狀概況按照國家、省及清遠市政策文件要求,經過詳細調查摸底,清8、遠市城鎮共涉及老舊小區個數807個。列入2021-2025改造計劃范圍內的城鎮老舊小區807個,其中機關事業單位老舊小區155個;涉及總戶數86932戶,樓棟數約14470棟,總建筑面積約830.82萬平方米。(詳見附件)(二)存在問題1.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的戶數、棟數較多,普遍存在具有分布“散”、密度“高”、權屬“雜”、環境“亂”、配套“差”等情況。部分老舊小區因建成年代久遠、相應配套缺失、無物業管理等現實因素嚴重影響老住宅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且因歷史遺留等客觀因素致使一些無手續“車庫”、業主私自搭建儲藏室等問題較為突出,使得老舊小區“破上加爛”,普遍存在停車難、雨污水堵塞、環衛設施差、小9、區治安無保障等問題。2.缺乏基礎性資料(技術圖紙、土地房屋權屬狀況等)。3.資金籌措難度大,居民出資積極性不高,上級補助資金要求基層按一定比例配套,財政出資壓力大。 4.拆除臨建、違建缺乏相應的實施辦法及統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小區內與毗鄰街區垃圾亂倒、亂堆亂放、非法小廣告、店外經營、占道經營、流動商販等亂象。 5.加裝電梯市級沒有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財政支持(補助)政策,有待進一步加快制定完善相關標準和政策。 6.“三線”改造存在與運營商協調難度大、改造費用不好統一、施工時序難同步等問題。六、規劃改造目標與任務(一)規劃改造目標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10、;到2025年底,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二)規劃改造任務列入全市2021-2025改造計劃范圍內的城鎮老舊小區807個,86932戶,14470棟,830.82萬平方米。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具體實施改造計劃為:2021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82個,57435戶,10631棟,539.66萬平方米,占比72.1%;2022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7個,3798戶,1056棟,56.45萬平方米,占比5.8%;2023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0個,21187戶,2545棟,185.17萬平方米,占比9.9%;2024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70個11、,3045戶,176棟,33.49萬平方米,占比8.7%;2025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8個,1467戶,62棟,16.05萬平方米,占比3.5%。七、實施路徑 (一)加強基礎設施改造 加強供水設施改造。推動我省 2000 年前建設的既無物業管理、又無加壓設施的老舊小區共用用水設施改造,維修更換樓宇加壓水泵,對殘舊破損管網進行改造維護,并移交屬地供水企業維護管理,實現供水企業供水服務到終端。加強檢修并清理樓頂二次供水蓄水池,保證居民用水水質達標。加快推進自來水改造,進一步完善“一戶一表、抄表到戶”要求。落實明確供水“最后一公里”的責任,維護改造居民樓總水表到每戶居民水表的水管管理。加快污水管12、網整治。推進老舊小區內排水管網、雨污水井等進行集中清掏、疏通和清淤,確保主汛期排水管網暢通。聯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等工作,全面排查老舊小區排水管網建設情況,完善老舊、破損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重點加強小區支線管網、出戶管與市政管網的對接,全力提高小區污水管網和市政污水管網的對接效率。完善燃氣管網和設施。因地制宜推進“瓶改管”工程。加強老舊小區天然氣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重點摸查整治第三方施工破壞、老舊管道設施、占壓管道等天然氣重大安全隱患,逐步維修或更換不符合規范要求的老舊管道、室外調壓箱(柜)、燃氣閥門及安全防護裝置。 推進“三線”整治。推進有條件的小區按照“先建設、再復通、13、后剪線”的原則,將室外架空電力線、電話線和通信網絡線進行下地敷設,并對線路走向進行標識,營造整潔美觀的小區環境。支持不具備下地條件的小區采取裝飾性遮擋或入槽盒、套管等方式進行有序規整,符合安全要求及橫平豎直的美觀要求,逐步實現“三線”全面整治。 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加快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設施,統一規范垃圾收集點和轉運站,有條件的老舊小區應完善投放點洗手池、雨棚、照明燈等配套設施,為公眾提供良好的投放環境。健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制度,明確老舊小區內管理責任人及其管理職責,探索建立“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建立老舊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臺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宣傳。 推進小區道路交通綜合治理14、。加快消除路面坑洼破損等安全隱患,完善道路照明設施沿路綠化,補充相應的地面劃線標識,提升小區通行的安全性。鼓勵有條件的老舊小區拓寬道路,設置臨街停車位,緩解老舊小區內停車位不足的壓力。打通斷頭路、丁字路,合理配置和改造老舊小區內城市支路,提升路網密度和通達性。支持小區道路改造優先滿足步行及自行車騎行要求,推廣綠色出行,加強慢行系統與公共交通的銜接。 (二)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加強綠化環境改造。重點解決小區綠地植被裸露、退化老化、品種單一等現象。推動小區綠化的小生態環境建設,梳理林下空間,對長勢較差樹木進行替換、對雜亂綠植進行清除。鼓勵優先種植既美觀又適宜當地土壤條件的本土植物,推進小區綠化功能合15、理布局,做到四季有花,四季蔥綠,并配備綠化養護澆灌設施。探索利用整治改造中拆除違法違規建筑、臨時建筑騰空的土地、小區樓棟間空地、邊角空間等存量空間留白增綠。開展公共空間整治。加強對樓道空間、建筑公共區域欄桿、扶手的修繕整治,保障老舊小區樓道暢通,達到安全、明亮、整潔的標準。積極開展侵占小區公共空間違規行為清理行動,鼓勵結合空間資源的縱向挖潛,增加休憩設施,補充游步道、健身器材等設施,打造舒適活動場地。推進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改造,加強公共空間共建共享。推進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創新體育場地的供給模式,鼓勵在安全可行的條件下,充分利用老舊小區現有活動場地、拆除違章搭建釋放的存量空間,挖潛利用小區周16、邊邊角地、插花地等閑置用地以及屋頂等閑置空間,通過置入體育器材及場地、完善配套設施、提升環境質量,推動建設一批可供人們包括老年人在內的體育鍛煉和休閑健身功能的社區體育公園。 (三)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補齊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開展城鎮老舊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情況調查,找準各類設施短板,支持利用小區內的公共空地、宅間綠地增設居民文體活動場地、康體設施和兒童游樂場地。加快補齊社區綜合服務站、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服務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將老舊小區綜合服務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加快補齊短板。逐步完善無障礙適老設施。全面開展單元門、坡道、扶手等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推進小區路牌標識系統適老化改造17、,加快完善小區內高臺、水池等臨空、臨水處增設安全警示標志及防護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小區利用公房、閑置用房等存量空間增設老年人服務設施。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需要設置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提升老舊小區養老服務效能,逐步形成社區 15 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加快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推進有條件的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或安裝爬樓代步器工作。建立健全增設電梯政策機制,包括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審批服務機制、施工安全監督、市場監管機制和后期管理機制等。完善增設電梯資金政府與居民合理共擔機制,探索社會力量以市場化方式參與的機制。學習先進城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先進經驗,探索適合我市的可復制的改造做法,18、推動全市加裝電梯工作。 打造便利生活圈。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推動土地復合開發利用、用途合理置換,盤活存量房屋設施,增加商業網點用房供給。合理布局老舊小區商業服務網點,將老舊小區便民商業服務場所布局納入城鄉社區規劃、空間改造、建設等工作中統籌。鼓勵興辦居民服務業,支持開設老舊小區超市(便利店)、肉菜市場、家政服務、快遞、洗滌、縫補、維修等生活保障性商業網點的設立,建成規劃合理、結構均衡、競爭有序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八、改造資金籌措及支持范圍按照居民、市場、政府共同出資的原則,采取“業主主體、社區主導、政府引領、各方支持”的方式統籌推進,采取“居民出一點、社會支持一點、財政補19、助一點”等多渠道籌集改造資金。(一) 爭取政府補助資金。鼓勵各縣(市、區)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補助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和地方政府債券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按照“保基本”的原則,重點支持改造基礎類內容,主要用于小區內水電路氣等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造;省財政補助資金主要支持改造水、電、路、氣以及防水、加固等小區內房屋公共部分修繕以及建筑節能內容;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支持改造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原則上不得用于主干道、主管網、綜合管廊、廣場、城市公園等與小區不直接相關的城鎮基礎設施內容;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造,用于對人行道、車行道等道路工程改造,垃圾分類收20、集,鋪裝地面,墻面整治,活動設施,無障礙設施,樓內管線及附屬設施整治,地下空間整治等內容。(二)引入金融機構貸款及社會資金投入。鼓勵通過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農業發展銀行廣東省分行等政策性銀行申請信貸支持,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原產權單位對已移交地方的原職工住宅小區改造給予資金等支持。公房產權單位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改造項目實際,合理落實出資資金。(三) 鼓勵水、電、氣等管線單位投入。引導專業經營單位履行社會責任,出資參與小區改造中相關管線設施設備的改造提升;產權不屬于專業經營單位的,改造后專營設施設備的產權可依照法定程序移交給專業經營單位,由其負責后續維護管理,切實保障專業經營單位的經營權21、收益權和公平競爭權。(四) 引導居民個人出資。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引導和鼓勵居民參與出資,合理確定居民出資比例。九、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市統籌、縣(市、區)負責、鄉鎮(街道)組織、社區實施、居民參與”的工作機制。市級人民政府負責統籌協調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承擔當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主體責任,做好統籌謀劃,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好各項配套支持政策,調動各方面資源,抓好組織實施;街道辦事處(鎮政府)負責組織協調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小區物業長效管理;社區居委會要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與管理具體工作。(二) 進政策落地。根據上級中央、省政策文件規定,明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職能職責、實施程序及加快改造項目審批等內容,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推進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三) 加大資金保障。通過爭取中央、省支持資金、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居民出資、管線單位和原產權單位資金支持、社會資本等實現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四) 加強督查督辦。建立完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督導檢查機制,確保目標任務、政策措施、資金籌措、工作責任落到實處。建立完善日常巡查和月通報制度,組織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績效評估。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有技術專長的小區居民參與工程監督,實現“民意驗收”和專業驗收相結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