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寶藏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7218
2023-09-06
30頁
12.44MB
1、【公眾征求意見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寶藏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BAOZANG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BAOZANG(2021-2035 年)(2021-2035 年)前言PREFACEPREFACE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簡稱江城縣)為云南省普洱市下轄縣。因李仙江、曼老江、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簡稱江城縣)為云南省普洱市下轄縣。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環繞故名江城。江城縣位于云南省南部,與越南、老撾兩國接壤。寶藏鎮勐野江三江環繞故名江城。江城縣位于云南省南部,與越南、老撾兩國接壤。寶藏鎮位于2、江城縣西部,地處江城、寧洱、墨江三縣結合部,一鎮接三縣,因地下礦藏資源位于江城縣西部,地處江城、寧洱、墨江三縣結合部,一鎮接三縣,因地下礦藏資源較為豐富,尤其富存鉀鹽而得名。較為豐富,尤其富存鉀鹽而得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全鎮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對寶藏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全鎮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對寶藏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安排,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和實施空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安排,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和實施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寶藏所有規劃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國土空間總體3、規劃在寶藏所有規劃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空間保障對各類詳細規劃提出指導和約束。規劃緊密結合寶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空間保障對各類詳細規劃提出指導和約束。規劃緊密結合寶藏發展實際,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規劃實施和風險評估藏發展實際,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規劃實施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識別寶藏國土空間本底和資源稟賦,以落實江城縣重大戰略和區域協同發的基礎上,識別寶藏國土空間本底和資源稟賦,以落實江城縣重大戰略和區域協同發展為導向,明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空間戰略和目標定位,統籌優化三類空展為導向,明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空間戰略和4、目標定位,統籌優化三類空間劃定三條控制線,明確規劃分區和優化空間結構。間劃定三條控制線,明確規劃分區和優化空間結構。龍馬村海明村前進村水城村板河村良馬河村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包括寶藏鎮轄區全域國土空間行政區域面積564 平方公里轄 6 個行政村:水城村、板河村、良馬河村、海明村、前進村、龍馬村規劃期限為2021-2035 年,基期年為2020 年,近期至2025 年,遠期至2035 年規劃層次鎮域、中心鎮區2 個空間層次CONTENTSCONTENTS010203040506明確發展目標與策略強化底線管控,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功能布局,提升城鄉空間品質強化支撐系統,增強城市安5、全韌性打造綠美鎮區完善實施機制,保障空間規劃落地實施目錄0101明確發展目標明確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發展目標1.1 發展定位1.2 發展目標2025202520352035以鉀鹽礦開發、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貿型綠色經濟產業強鎮銜接江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區域資源稟賦,銜接江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緊抓“三大經濟”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高起點謀劃發展定位為:緊抓“三大經濟”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高起點謀劃發展定位為:到 2025 年,寶藏鎮國土空間底線管控和空間治理體系初步形成6、,生態安全格局更加穩固;產業布局持續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空間品質大幅提升,建成更具幸福感和魅力的云南省綠美鄉鎮。到 2035 年,以“生態立鎮、旅游興鎮、城建塑鎮、產業富鎮”為發展理念,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全面建成以鉀鹽礦開發、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綠色經濟產業強鎮。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0202強化底線管控強化底線管控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國土空間格局落實三線劃定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全域農業發展格局構建全域生態空間格局城7、鎮空間體系2.1 落實三線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將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劃定在長期穩定利用耕地上,對永久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落實永久基本農田面積 1435.44公頃。踐行“兩山”理論打造生態文明發展新方式,結合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及生態功能敏感脆弱區域分布,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維護生態安全格局。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的建設活動。落實生態保護8、紅線面積 7179.72公頃。堅持底線思維、節約集約,遵循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的要求,以城鎮開發建設現狀為基礎,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形成集約緊湊的城鎮空間格局,管控城鎮建設用地總量。防止城鎮規模盲目擴張和建設用地無序蔓延,推動城鎮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28.16公頃。2.2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基于自然地理格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安全,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強化底線管控,劃分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制定管控規則。按照規范要求,全鄉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及礦產能源發展9、區?!旧鷳B保護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主要為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區域?!距l村發展區】鄉村發展區主要分布在廣大鄉村及周邊農田耕作區域,是落實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區域?!旧鷳B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城鎮發展區】城鎮發展區即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巨r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礦產能源發展區】為適應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儲蓄區等區域。2.10、3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勐野江生態保護帶勐野江生態保護帶綜合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鎮村發展軸鎮村發展軸鎮村發展軸鎮村發展軸“一心、一帶、兩軸、多點”一帶多點指沿勐野江沿線形成的勐野江生態保護帶是指龍馬、前進、海明、良馬河、板河村委會形成的以服務于本村的綜合服務區一心兩軸指中心鎮區綜合服務中心。發揮鎮區經濟輻射作用,通過強化鎮區的中心輻射功帶動全鎮發展依托墨江至勐康高速的沿邊通道經濟軸、依托規劃嘉禾至寶藏至康平二級路的鎮村發展軸結合中心鎮區和各行政村自然條件,區位條件和現狀經濟發展情況,寶藏鎮全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布局為:2.4 構建全域農業發展格局南部特色種養殖片區南部特色種養殖片區北部生態橡膠種植片11、區北部生態橡膠種植片區糧食主產區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示范核心示范核心良馬河堅果基地良馬河堅果基地海明肉牛養殖基地海明肉牛養殖基地三岔江養殖基地三岔江養殖基地生態茶園生態茶園構筑“一心、兩片、一區、多點”的農業生產格局。一心兩片一區多點以水城為中心打造寶藏鎮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區,重點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范、休閑旅游觀光和大型農產品加工等,發揮對全鎮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北部橡膠種植片區:龍馬、前進、海明以橡膠為主的北部農業區南部特色種養殖片區:水城、板河、良馬河以高原特色農產品種植和肉牛養殖為主的南部農業區寶藏糧食主產區良馬河堅果基地、生態茶園、海明肉牛養殖基地、三岔江養殖12、基地2.4 構建全域農業發展格局按照“數、線一致要求圖 落實 2096.21 公頃耕地和 1435.44 公頃永久基本農田。多途徑補充耕地后備資源,開發未利用地、低效園地、殘次林地廢棄坑塘、溝渠等宜耕后備資源。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嚴格控制耕”非農地化”“非糧化”實施耕地“進出平衡”。永久基本農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耕地質量持續穩步提升。2.5 構建全域生態發展格局良馬河水源涵養區良馬河水源涵養區中部山體生態保護區中部山體生態保護區勐野江生態保護帶勐野江生態保護帶錨固“一帶、兩區、多點”的全域生態安全格局,以生態保護紅線、公益林為基底構筑鎮域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帶一帶勐野江生態保護帶保13、護勐野江流域帶的深切河谷地貌,沿河建設生態緩沖帶,修復河道內生態環境。兩區兩區良馬河水源涵養區、中部山體生態保護區中部山體生態保護區以中部山脈及生態保護紅線為主,重點承擔鎮域的生態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良馬河水源涵養區以提高水源涵養和凈化能力為主。多點多點自然保護地、礦山修復點(勐野井、老蘇寨銅礦、采砂點)等自然保護地礦山修復點采砂修復點2.5 構建全域生態發展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加強對自然保護地的管理,保護自然保護地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維持和恢復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及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嚴禁開設與自然保護地保護方向不一致的參觀、旅游項目。保護和提升重點生態系統功能14、,加強天然林保護,嚴禁破環,維護其生態功能的正常穩定。提升水源涵養功能,禁止過度放牧、無序采礦、毀林開荒行為。落實上位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禁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維系區域生態安全底線,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除規定外原則上禁止占用。中心中心鎮區鎮區中心村中心村2.6 城鎮空間體系至規劃期末,形成“中心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鎮村體系。在鎮域內以鎮區作為鎮域發展中心,促進及帶動中心村、基層村經濟的發展,以城鎮的發展來增強中心城鎮的輻射能力,提高城鎮化水平,進而推動鎮域經濟的發展。2020常住總人口 72415、3 人常住總人口 8000 人常住總人口 9000 人20252035結合產業布局、人口變化趨勢預測人口規模,合理安排人口流動及梯度轉移:中心鎮區中心鎮區中心村中心村基層村基層村水城村(鎮政府駐地)前進村龍馬村海明村良馬河村板河村0303優化功能布局優化功能布局提升城鄉空間品質提升城鄉空間品質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高效集約的產業格局推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營造魅力鄉村3.1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揮寶藏特色資源優勢,鞏固提升茶葉、橡膠、堅果、香蕉、芭蕉等傳統種植產業,加快培育蔬菜、肉牛等特色優勢產業,優化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依托農產品加工園區大力發展茶葉、堅果、肉牛等優勢農產品精16、深加工;依托工業園發展鉀鹽礦開發及延伸加工業,建筑建材、林產加工及其相關配套產業為輔的;加快水電、光伏等綠色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依托勐野江、龍馬江沿江風光打造垂釣、漂流等沿江、庫區旅游,形成別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體系。觀光農業觀光農業老廠區活化利用老廠區活化利用水電站觀光水電站觀光主題發展主題發展集群發展集群發展休閑林業休閑林業寶藏工業園區寶藏工業園區綜合產業發展核綜合產業發展核產業發展軸產業發展軸農產品種養殖區農產品種養殖區生態橡膠種植區生態橡膠種植區沿邊通道經濟發展軸沿邊通道經濟發展軸沿江旅游發展帶沿江旅游發展帶3.2 構建高效集約的產業格局結合鎮區和各行政村自然條件,區位條件和現狀經濟發展情17、況,寶藏鎮域產業布局空間結構布局為:“一核、兩軸、一帶、兩區、一園”一核兩軸兩區一園一帶鎮區綜合產業發展核依托墨江至勐康高速的沿邊通道經濟軸依托規劃嘉禾至寶藏至康平二級路的產業發展軸沿江旅游發展帶。依托勐野江、龍馬江、勐野電站、龍馬電站、打造勐野江垂釣、漂流,龍馬電站釣魚臺等沿江旅游項目寶藏工業園區。以新型載能產業、鉀鹽礦開發及延伸加工等為重點,帶動建筑建材、林產加工發展及其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將寶藏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礦產業的研發、生產、加工基地龍馬、前進、海明以橡膠為主的北部產業區和水城、板河、良馬河以農副產品種植和加工為主的南部產業區3.3 推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開展農用地綜合整治推進生態修復18、持續推進低效建設用地整理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和集中連片度;實施耕地提質改造。積極實施旱改水、坡改梯工程,建設旱澇保收農田;適度拓展耕地后備資源空間,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提升耕地質量。開展農村建設用地綜合整治。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限制農村建設用地無序擴張;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生產節余建設用地指標,支持農村產業發展及重點建設項目落地,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開展鄉村生態修復工程,提高自然災害防御能力,保持鄉村自然景觀和農村風貌;大力推進鄉村國土綠化,增加鄉村生態綠量,建設綠色宜居鄉村。3.4 營造魅力鄉村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留住鄉愁記憶,實現鄉村振興分類引導鄉19、村建設發展構建完善村莊規劃體系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根據村莊區位條件、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按城郊融合、集聚發展、搬遷撤并、整治提升四種類型引導鄉村分類發展,推動土地、產業等資源要素合理配置。以市、縣、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引導,根據不同類型村莊的發展需要,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做好村莊地區特色生態空間的預留保障,強化村莊規劃對農村基礎設施布局的統籌力度,開展與村莊規劃充分銜接的村莊整體設計,體現寶藏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0404強化支撐系統強化支撐系統增強城市安全韌性增強城市安全韌性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靈敏高效的防災救援體系4.1 高效20、的綜合交通體系落實公路、高速等重要交通規劃,加強鎮域道路系統與各類對外交通設施的連接;完善鎮域內靜態交通設施,夯實農村交通基礎,改善村民出行條件;全面提升改造農村道路建設水平,搭建城鄉一體化發展通道完善內部網絡,加強鎮村之間道路連接。公路公路客運站客運站農村道路硬化農村道路硬化1 條高速:墨江至勐康口岸高速1 條一級公路:康平阿樹寨至寶藏一級公路2 條二級公路:國慶鄉一寶藏鎮一康平鎮中心鎮區-龍馬電站規劃水城(集鎮)1 處客運站(游客服務集散中心),龍馬、前進、海明、良馬河、板河 5 處客運招呼站加快實施農村道路硬化工程,實現組與組硬化路百分百通達,村與村等級公路百分百通達至墨江至康平至縣城至21、縣城龍馬碼頭4.2 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鄉村社區生活圈宜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以便民服務中心為核心構建一站式的鄉村便民中心,綜合考慮鄉村居民常用交通方式,配置村級片區服務設施,打造車行 15 分鐘服務圈,服務村級片區;以出行時間為尺度打造步行 30 分鐘服務圈,滿足居民生產生活基本保障需求。宜依托中心鎮區所在地,承擔片區服務中心的任務,配置片區級高等級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車行 30 分鐘服務圈,輻射整個片區統籌布局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的各類服務要素,形成鄉村社區生活圈的服務核心。中心鎮區層級(5 公里)中心鎮區層級(5 公里)行政村層級(3 公里)行政村層級(3 公里)4.3 安全22、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給水安全 充分保障綜合生態用水、農業用水和城鄉建設用水需求,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供水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工程調節能力。污水處理 納管入網近期推進城鄉污水設施全覆蓋運行,遠期實現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提高污水資源化程度。供電能力 穩固提升優化鎮域供電網絡,新建寶藏變,高壓廊道建設空間,穩步提升電力穩定供應能力。燃氣供應 綠色清潔近期規劃采用液化氣罐供生活生產能源使用,結合商戶設置代送點,統一收集后到鎮液化氣換瓶點罐裝。通信網絡 安全暢通建設智能化信息通信網絡,加快推進 5G 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環衛體系 更加高效建立運轉高23、效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目標。4.4 靈敏高效的防災救援體系防洪排澇消防安全抗震避災應急保障衛生防疫地質災害適度超前、防控結合快速響應、防消結合分級響應、落實保供預防為主、平震結合以人為本 健全體系監測預警 源頭治理完善以勐野江、良馬河等為主的防洪排澇工程建設,疏堵結合,提高防洪排澇能力。合理配置消防設施,加強重點區域消防安全排查,及時清除消防隱患。完善鎮域內各村莊消防設施建設。完善鎮級-村級應急指揮體系,大力推進鎮、村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規劃建設鄉鎮級救災指揮中心。結合公共空間布局,合理預留抗震避災空間,完善多層次避震疏散體系,結合骨干路24、網,構建主要區域疏散通道。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鄉鎮-村莊兩級衛生防疫體系,完善突發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水平,加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清理力度,加強地質災害處置能力建設。0505打造綠美鎮區打造綠美鎮區鎮區空間結構5.1 鎮區空間結構中心鎮區:構建“心一軸六片”的功能結構中心鎮區:構建“心一軸六片”的功能結構六片六片綜合服務區綜合服務區行政辦公區行政辦公區過境服務區過境服務區產業提升區產業提升區宜居生活區宜居生活區預留發展區區預留發展區區以教育設施、商業服務以及醫療衛生設施為主,并包括規劃新建的金雞文化廣場,為中心鎮區居民文化休閑活動提供場地,更展現當地民族風情特色依托規劃老橋商業步行25、街、現狀農貿市場等,形成中心鎮區的商業服務中心依托主要道路形成帶動中心發展的集鎮發展軸現狀鎮政府、便民服務中心等機關團體辦公功能為沿寧江公路左側布局的商業服務區,為寧江公路來往車流人流提供住宿、餐飲、汽修等服務功能現狀鉀肥廠閑置家屬區,未來規劃為輕污染工業生產功能,為寶藏鎮二產發展提供用地保障為中心鎮區 2 片居民集中生活區位于中心鎮區西側,處于寶藏鎮城鎮開發邊界外,與基本農田無沖突區域。此區域用地條件優良,臨江親水,可作為寶藏鎮遠期發展的備選用地一心一心一軸一軸0606完善實施機制完善實施機制保障空間規劃落地實施保障空間規劃落地實施健全傳導管控體系制定近期建設計劃6.1 健全傳導管控體系落實26、“一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指引明確上位規劃、專項規劃的約束性指標約束性指標,不得違背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強制性內容。城鎮開發邊界內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明確單元指引內容,城鎮開發邊界外開展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明確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定位目標、發展規模、約束性指標、重要控制線、綜合交通、定位目標、發展規模、約束性指標、重要控制線、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要求。在國家、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上,落實“鄉鎮級”“鄉鎮級”和“總體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一級27、三類”“一級三類”規劃上下統籌、銜接與支撐??h級國土空間規劃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指引指標分解基礎銜接依據統籌與支撐主要內容納入詳細規劃落實與銜接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6.2 制定近期建設計劃梳理項目清單梳理江城縣、寶藏鎮“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形成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表。摸底各部門規劃期間重點建設訴求,合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根據項目選址范圍或擬選址范圍,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訴求。項目分級分類制定實施計劃將“十四五”期間涉及空間需求的各類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協調矛盾沖突,實現“多規合一 統籌交通、水利、能源等專項規劃用地需求強化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生態補償等技術支撐建立全過程公眾參與制度 加強多渠道規劃輿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