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布局與建設規劃方案(2023-2030年)(征求意見稿)(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7360
2023-09-06
13頁
260.90KB
1、湖南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布局與建設規劃(2023-2030年)(征求意見稿)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447號)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產品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通知(農牧發20206號)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實施意見(湘政辦發2015103號)精神,在全省現有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的基礎上,優化全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布局,進一步加強體系建設,提升處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制定本規劃。一、我省無害化處理體系現狀(一)取得的成效1.無害化處理體系基本建成。2016年以來,2、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市場運作、財政補助、保處聯動”的原則,我省制定了“以縣為主收集,區域化處理建設”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布局思路,鼓勵各市州內跨區域聯合建設無害化處理中心,處理中心輻射的縣(市區)建設收集儲存轉運中心。目前,全省已建成31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為主體、61個縣級收集存儲轉運中心、137個鄉鎮集中暫存點為基礎的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體系,其中區域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21個,縣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10個,配備病死畜禽專業收集車輛228臺,體系覆蓋全省135個縣(市、區),全省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格局已基本形成。2.無害化處理法律法規政策逐步完善。近年3、來,國家和我省動物防疫、畜牧、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規先后頒布實施,明確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養殖和無害化處理企業各方責任,建立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完善了各項工作制度,全面推進了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開展。按照國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以集中處理為主,自行處理為補充的總體要求,我省明確了除無害化處理收集系統不能覆蓋的邊遠山區和交通不便地區外,病死畜禽原則上由無害化處理中心統一集中處理,并按照國家養殖環節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完善了相應補助標準,確保我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穩定運轉。3.無害化處理監管有序規范。堅持以健全的制度體系保障監管效果,建立網格化監管模式和專人駐場監管制度,加4、強對無害化處理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完善監管記錄。細化完善畜禽死亡報告、定點收集、核實登記等制度,指導畜禽養殖場戶和無害化處理企業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臺賬。搭建全省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信息平臺,建立健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收集環節信息抽查審核機制和月度數據確認機制,壓實各級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制定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工作流程,病死畜禽的收集、調運、入庫、處理、殘余物管理等各環節全面實現信息化動態管理,有效確保無害化處理數據的真實準確,同步推進國家和我省有關無害化處理最新工作要求和監管工作的落實落地。 4.無害化處理能力有效提升。各無害化處理中心采用符合農業農村部技術規范的工藝對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5、,不斷加大升級改造力度,提高了無害化處理能力。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全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全部建設了運輸車輛洗消中心,場內配備相應清洗消毒設備,進一步提升了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嚴格運輸車輛的洗消管理,采用多種模式對規模養殖場病死畜禽進行收集,有效降低動物疫病傳播風險,減少養殖場戶對運輸車輛的生物安全顧慮。近年來,各地養殖環節病死豬處理數與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逐年提升,目前病死豬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病死畜禽亂拋亂棄現象大幅減少,未發生收購、販賣、屠宰、加工病死豬肉案件,切實保障了廣大群眾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公共衛生安全。(二)面臨形勢1.動物疫情形勢仍然嚴峻。我省是養殖業大省,26、022年我省生豬存欄4116.2萬頭,出欄6248.2萬頭,生豬養殖創歷史新高,排全國第二位、中部第一位。目前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動物疫病種類多、病原復雜、分布面廣,每年有大量畜禽死亡成為常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作為病死畜禽的“終點站”,是各種病毒的“集散地”,一旦處理不徹底、清洗消毒不過關,很可能成為新的傳染源,擴大動物疫病傳播范圍。當前一些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交叉污染較為嚴重,清洗消毒不到位,存在盲點盲區,疫病傳播風險較高。動物疫病防控壓力將長期存在,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壓力較大。2.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養殖場戶法律意7、識較淡薄、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不了解不掌握,或是抱有僥幸心理、圖省事,隨意處置病死畜禽的情況還時有發生。個別大型規模養殖場出于防疫考慮,病死豬不愿委托無害化處理場進行處理,仍采用生物發酵等較落后的方式自行處理病死豬,處理成本高、時間長、資源化利用率低。發生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病死畜禽總量增多,無害化處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將造成嚴重后果。3.無害化處理體系產能過剩。據統計,全省31家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場除1家處于試運行階段、2家暫停運行外,其余28家2022年的平均開工率是47.48%,我省無害化處理體系總體產能過剩,部分地方開工率低與當地無害化處理中心布局和病死畜禽收集能力有著密切關系。從8、市州來看,湘潭市、懷化市、常德市、岳陽市無害化處理中心開工率不到50%,其中個別無害化處理場仍使用相對落后的生物發酵方法進行畜禽無害化處理,存在設施設備配置低,生物安全風險高等問題。4.收集體系建設還不完善。我省部分地方無害化處理體系配套建設的病死畜禽收集系統仍存在“收集難,收不到”的困境。病死畜禽收集是無害化處理企業最主要的支出,小型養殖場戶點多面廣收集成本較高。大型規模養殖場是我省病死畜禽主要來源,非洲豬瘟發生后,一些大型養殖企業出于防疫考慮,病死畜禽不愿委托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處理,也是造成我省無害化處理體系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5.無害化處理機制活力不足。專業集中無害化處理本質上屬于社會化9、服務,收取相應服務費用是市場經濟的規則,國家對牛、羊、禽等畜種無害化處理沒有納入補助范圍,同時養殖場戶為病死畜禽處理付費的機制還沒有形成,無害化處理費用來源渠道單一。我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行業兼顧成本低、效果好和資源化利用率高的無害化處理新技術新模式研發不足,部分無害化處理場日常管理規范化程度較低,水平參差不齊,缺乏一套權威的評價機制和優勝劣汰的進出機制,不利于行業整體向更高水平發展。二、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總體目標,秉持“鞏固、規范、提升”的思路,堅持統籌規劃與屬地負責相10、結合、政府監管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區域集中處理與邊遠山區分散處理相結合、財政補助與保險聯動相結合的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全面提升全省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體系處理、收集能力和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助推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維護人民群眾肉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三、工作目標到2030年,通過新建、改擴建和撤停并轉一批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場,優化建設布局,有效提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整體產能。通過改造升級一批病死畜禽收集、儲存、轉運站(點),建立覆蓋面廣、收集能力強、生物安全防護水平高的病死畜禽收集體系。逐步構建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環節,以生豬為重點、兼顧其他畜禽,科學完備、運轉11、高效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確保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應收盡收、應處盡處”,全省病死畜禽無害化體系穩健規范運行。四、主要舉措(一)優化無害化處理體系布局堅持“以縣為主收集,區域化處理建設”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布局思路,按照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的模式,根據本地畜禽養殖規模和畜牧業發展規劃,調整優化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布局,綜合考慮轄區內無害化處理體系產能狀況,避免重復建設無害化處理場,留足發展空間。鼓勵無害化處理企業采取適宜、先進的收集和處理方式,擴大覆蓋區域范圍提升病死畜禽收集率。通過兼并重組、擴建升級、轉變經營性質或關停等方式,淘汰、優化一批無害化處理企業,提升我省無害化處理體系效能,形成以12、集中處理為主體,布局合理、工藝先進、運行高效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專欄1 提升無害化處理體系能力和產能1.完善無害化處理場建設。2023年至2025年原則上不再新增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2025年前,長沙市、張家界市轄區內在建或已建成的無害化處理場開工運行,并根據當地養殖規模、交通狀況和輻射范圍,配套建設病死畜禽收集儲存轉運中心、收集點暫存點、冷庫(柜)等病死畜禽收集系統。岳陽市轄區內無害化處理工藝落后、設施設備配置低、存在生物安全隱患的無害化處理企業要通過改擴建或轉變經營方式等手段完成整改,達到國家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產品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符合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標準,進一步完善我13、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2.提升無害化處理場能力。2025至2030年,全省31家無害化處理場以企業自建為主、政府支持的方式,分批次進行改擴建升級。建設收集車輛入場洗消通道、稱重通道,合理規劃場區內車輛稱重區、洗消區域和車輛行車路線、停車區域,科學劃分污區行車道、凈車行車道、污區停車區、凈區停車區,避免交叉污染,提升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和病死畜禽運輸管理能力。通過規范廠區建設功能分區,健全消毒滅源設施設備,常態化開展消毒滅源,擴容、新增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病死畜禽處理能力。3.優化無害處理體系布局。2026年至2030年,開工率達到90%以上的無害化處理場,要通過改擴建項目加強基14、礎設施建設,擴容升級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提升無害化處理能力。轄區內僅建設一個無害化處理場的市(州)在充分考慮當地養殖業規劃、養殖現狀和無害化處理體系產能狀況等因素情況下,可以調整當地無害化處理體系布局,申報建設區域性無害化處理場。(二)提升無害化處理體系收集能力按照覆蓋范圍廣、收集處理能力強、生物安全防護嚴密、環境保護條件好的要求,通過國家動物保護工程等項目支持,對現有無害化處理收集體系進行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全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收集能力和生物防護水平。建設生物安全防護措施到位、收集能力強、覆蓋范圍廣、轉運監管嚴的病死畜禽暫存、中轉、運輸設施,升級病死畜禽收集體系。建設大型規模養殖場專用病死15、畜禽存儲中轉站,降低生物安全風險,阻斷動物疫病傳播途徑,進一步提升我省無害化處理體系收集能力。專欄2 升級病死畜禽收集體系1.收集體系提檔升級。2023-2030年,全省61個縣級病死畜禽收集儲存轉運中心以企業自建為主、政府支持的方式,按照生豬定點屠宰場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運輸車輛洗消規范要求,建設車輛洗消通道,提升生物安全防護水平;配套建設關鍵環節視頻監控系統,端口接入信息平臺實行實時監控;運輸車輛必須通過所在地縣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審核備案,安裝車輛定位跟蹤系統、車載終端接入監管平臺,實現運輸全過程行車軌跡可查詢;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收集、轉運清洗消毒制度,并能嚴格執行。2.建立健全高效安全收16、集模式。2023-2030年,根據當地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情況和降低生物安全風險需要,對存欄萬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可以選擇合適地點建設專用病死豬存儲中轉站實行“點對點”收集,合理規劃病死豬送出和收集路線、時間,安排專車采取“不交叉、不接觸”的方式收集病死豬,專用收集車輛出(入)場必須經過嚴格清洗消毒,降低動物疫病傳播風險。結合當地中小型生豬養殖場戶布局,探索建立病死豬“班車收集”模式,確定集中收集地點,無害化處理企業與養殖場戶提前約定收集時間,對中小型養殖場戶的病死豬進行一站式收集。(三)強化無害化處理監管水平依托“信息平臺”進一步規范流程、嚴格措施、提高效能,構建分級使用、全覆蓋監管、全流程17、操作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信息化監管機制,實現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各環節科學有效監管。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進一步強化監管責任,嚴格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相關環節單據線上審查和現場審核要求,嚴格執行“單據抽查審核機制”“處理數據確認機制”和專人駐場監管制度,定期開展死豬無害化處理數據分析應用,對處理數超過生豬飼養量10%或處理數極低等數據異常情況的地方(場戶)要作為重點抽查審核對象,及時核實相關情況并分析原因。督促無害化處理企業按照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產品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要求,在入(出)場口、存儲冷庫、處理車間、投料口等關鍵位置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并將實時信號接入“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18、結合現場監管、實地核查等方式多措并舉,確保單據規范,無害化處理數據真實。專欄3 建立動物防疫信息化綜合平臺2023至2026年,進一步推進信息化建設,按照信息共建,資源共享的原則,整合畜禽無害化處理、動物檢疫、流通監管、先打后補等信息平臺,打通各平臺之間數據壁壘,解決各系統數據不互通、不共享、不唯一等問題,實現養殖場相關信息相互關聯、動態管理、真實可用,推動各項業務與監管信息化管理工作縱深發展。建立異常數據預警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以產地檢疫為抓手,倒逼養殖企業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等制度,推進動物防疫工作業務的基礎數據聯通、聯動與一體化閉環管理。建立健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數據定期分析機制,及時19、準確掌握轄區內生豬養殖狀況,通過數據運用與分析為我省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四)優化無害化處理體系運行機制1.建立健全分級管理機制。按照“量化評價、動態管理、客觀公正”的原則,積極探索建立與財政資金掛鉤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分類分級管理模式,實現對全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宏觀管理和無害化處理場微觀管理的雙重機制,營造良性競爭環境,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支持我省畜禽無害化處理事業持續健康發展。2.建立健全保處聯動機制。按照病死豬集中無害化處理全覆蓋、生豬養殖保險全覆蓋、使用統一管理制度和全程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將生豬無害化處理與養殖業保險相結合,建立健全“保處聯動”機制,形成病死豬無害化處理20、監管與保險惠農政策雙贏局面。探索形成“政府監管、財政支持、企業運作、保險聯動”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市場化運行機制,進一步提升生豬養殖風險保障水平,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專欄4 建立健全管理機制1.建立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分級管理制度。2023至2026年,依托我省信息平臺,搭建無害化處理體系分級管理評價系統,根據無害化處理場建設規模、設施裝備狀況、管理水平、項目建設、行為規范、補助資金下達等方面結合日常各項業務數據和監管數據等指標對全省31家無害化處理場實行動態分級管理。將無害化處理場分為A類(區域性處理場)和B類(縣級處理場),分別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采取信息化評價系統計分和現場考核相結合的21、方式評定各處理場年度等級。建立健全與項目建設和財政資金掛鉤的獎懲機制,促進畜禽無害化處理行業進入良性發展,不斷提高我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質量。2.建立完善保處聯動機制。2023至2024年,積極推進我省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建設試點工作,并及時總結試點經驗,2025年至2026年,結合我省實際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保處聯動”工作機制。將從活仔起各階段生豬全部納入保險和保費補助范圍,推動將全部生豬養殖場(戶)納入保險范圍;提升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覆蓋率,除無害化處理收集系統不能覆蓋的邊遠山區和交通不便地區外,病死畜禽原則上由無害化處理中心統一集中處理;建立統一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和保險理22、賠報告、登記、查勘、死因認定等配套制度,全面銜接無害化處理和保險理賠工作,依照“先處理后理賠”原則,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作為保險理賠的前提條件,對不能確認已經無害化處理的病死豬,不予進行保險理賠;使用統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和保險全流程信息化辦理,加強與農險信息數據平臺的聯動合作,逐步探索行業統計數據、產地檢疫數據、保險基本數據、出險理賠數據、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數據互聯互通。(五)增強無害化處理體系活力支持加強科技創新能力,依托國家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科研力量,圍繞無害化處理關鍵環節開展集中攻關研發,加強處理工藝、收貯運輸、清洗消毒、生物安全等核心技術和設施設備23、研究,強化無害化處理企業核心技術人員培訓,提高無害化處理企業生產技術水平。鼓勵將生豬以外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費用納入補助范圍,按照“誰委托、誰付費”的原則探索建立其他畜禽無害化處理付費機制。鼓勵成立畜禽無害化處理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制定相關行業規范和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和行業管理,促進行業內部的資源整合與合作,規范企業的有序運營,形成政府、市場、協會共治合力,推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行業健康發展。(六)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打擊隨意拋棄病死畜禽,屠宰、加工制售病死畜禽產品等違法犯罪行為,杜絕病死畜禽產品流入市場,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嚴肅查處拋24、棄、收購、販賣、屠宰、加工病死畜禽案件,始終保持打擊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從源頭消除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繼續貫徹“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負總責”要求,落實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屬地管理責任,要將無害化處理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謀劃,結合當地畜禽養殖量、養殖業布局和畜禽死亡數量等因素,制定規劃實施方案,抓好責任落實,加大投入力度,為畜禽無害化處理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二)強化部門協作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牽頭建立協調機制,加強部門協作與溝通,研究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推進規劃任務的組織落實、跟蹤調度、檢查評估。農業農村部門25、做好無害化處理體系發展規劃和政策制定實施、行業管理、監督執法等工作;發展改革部門做好無害化處理場新建、改建、擴建或搬遷新建的規劃立項指導服務;財政部門統籌整合項目資金,加強對無害化處理場新建、改擴建及配套收集體系提檔升級項目的資金扶持;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對無害化處理企業辦理環保手續、開展污染防治的指導服務和監督;自然資源部門要支持解決無害化處理企業新建、升級改造的用地需求。(三)完善保障政策各地要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支持無害化處理場撤停并轉和改擴建升級及配套收集體系提升能力建設,各級財政對項目建設給予適當補助。農業農村部門要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支持引導無害化處26、理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改進優化處理工藝流程、創新病死畜禽收集模式,激發企業發展活力,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我省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將對采用清潔環保、資源化利用方式集中處理病死豬的區域給予傾斜。不斷完善績效考核,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項目納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績效考核范圍。(四)加強宣傳引導進一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產品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依法推進畜禽無害化處理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強化動物養殖、屠宰、運輸、經營等環節監管力度,強化日常監督,創新執法體制機制,保障執法經費,提升執法裝備,提高基層執法能力與水平。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增強各類生產經營主體遵法守法意識。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3
3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