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坪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方案(2021-2025年)(1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049
2023-09-12
25頁
83.86KB
1、鎮坪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2023年3月目 錄總 則.1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2一、礦產資源概況.2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現狀.2三、上輪規劃實施成效.3四、存在的主要問題.4五、形勢與要求.4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目標.5一、指導思想.5二、基本原則.5三、規劃目標.6第三章 礦產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7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7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8三、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8第四章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9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9二、礦產資源勘查管理.10三、合理確定開發強度.10四、優化開發利用結構.11五、促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12六、2、加強礦產資源管理.12第五章 礦業綠色發展.14一、加強綠色勘查實施.14二、加強礦產資源綠色開采.15三、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16第六章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17一、建立完善規劃實施目標責任考核制度.17二、健全完善規劃審查制度.17三、健全完善規劃實施評估調整機制.17四、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監督檢查.18五、提高規劃管理信息化水平. 18附件一:鎮坪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附表附表1:鎮坪縣勘查規劃區塊表附表2:鎮坪縣開采規劃區塊表附表3:鎮坪縣重點礦種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規劃表附件二:鎮坪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 年)附圖附圖 1 鎮坪縣礦產資源分布圖附圖3、 2 鎮坪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現狀圖附圖 3 鎮坪縣礦產資源勘查規劃圖附圖 4 鎮坪縣礦產資源開采規劃圖總 則“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五年。礦產資源是發展之基、生產之要。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來陜來安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優化鎮坪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提高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促進礦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根據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開展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的通知(陜自然資保發(2020)6號)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陜西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陜西省4、巴山生態環境保護辦法等法律法規、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等部門規章、陜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安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鎮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規劃,編制鎮坪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陜西省、安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在本縣行政區域內進一步細化和落實,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活動的重要依據。在鎮坪縣內開展地質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礦業綠色發展、礦產資源管理等活動,應當符合規劃。涉及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相關行業規劃,應當與規劃做好銜接。規劃以2025、0年為基準年,以2025年為目標年,展望到2035年。規劃適用范圍為鎮坪縣行政管轄區域。-1-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一、礦產資源概況鎮坪縣位于揚子板塊北大巴山裂谷及鎮巴弧形逆沖帶,成礦地質條件較好。截止2020年底,全縣已發現各類礦產16種。主要包括石煤、鐵礦、鈦礦(金紅石)、釩礦、銅礦、鉛鋅礦、金礦、鈮鉭礦、螢石、飾面用板巖、建筑石料用灰巖、建筑石料用輝綠巖、玻璃用脈石英、建筑石料用輝長巖、水泥用灰巖、磚瓦用頁巖。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礦種有6種(石煤、輝長巖、釩礦、飾面用板巖、建筑石料用灰巖、建筑石料用輝綠巖),列入陜西省礦產資源儲量簡表的礦產有2種:石煤2個小型,資源儲量為12274千噸;輝長巖16、個小型,資源儲量為120千立方米。鎮坪縣戰略性礦產有銅、金、釩、螢石等;優勢礦產主要為石煤、飾面用板巖,位居安康市乃至全省前列。近年來,地熱、頁巖氣有新的發現。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現狀截止2020年底,我省1100萬區域重力測量和150萬航磁測量已覆蓋鎮坪全境;鎮坪境內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及120萬區域地球化學測量、120萬區域自然重砂測量,120萬航空遙感圖像解譯已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845平方千米,15萬礦產地質調查879平方千米。截止2020年底,全縣登記地質勘查項目6個,勘查礦種有金礦、銅礦、鉛鋅礦、鈦礦、鈮鉭礦等;勘查程度:6個項目均為詳查。占全縣面積的3.04%。截止2027、0年底,全縣有各類礦山26個,其中市級發證19個,縣級發證7個。大中型礦山8個、小型及小型以下礦山18個,大中型礦山占比30.77%;開發利用的礦產為石煤、飾面用板巖、建筑石料用灰巖、建筑石料用輝綠巖。2個正常生產礦山,籌建、在建礦山6處;其余為停產礦山。2020年礦業產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主要礦產(石煤)產量約73萬噸、產值2.90億元、利潤約2200萬元。三、上輪規劃實施成效第三輪規劃實施以來,全縣地質勘查和礦業開發秩序日漸規范,礦產資源管理和服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規劃實施成效顯著。礦山規模結構進一步優化。2020年底已全部落實化龍山核心保護區和重點保護區礦業權退出工作。通過8、資源整合、露天采石礦山和磚瓦粘土礦山專項整治,礦山生產規模穩步提升,礦山總數大幅減少。礦山數量由2015年的41個減少到2020年的26個,減少率36.58%;大中型礦山數量占比由2015年提升到2020年的30.77%。礦山生態保護與治理成效明顯。開展了全縣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建立了歷史遺留和生產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臺賬,編制了鎮坪縣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7-2025年),部署開展了全縣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通過省財政資金、地方政府自籌資金、礦山企業提取礦山生態修復基金,實施了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全縣重點區域礦山生態得到一定改善。礦產資源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全面實行礦業權有9、償取得制度,采礦管理更加規范;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基金正式建立。基本形成“管理有規、市場有序、開發有責、調控有效、監督有力”的礦產資源管理新局面。四、存在的主要問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仍需提高。開發能力較低,小型礦山數量多,規模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產業升級慢,產品深加工不夠。全縣精深加工能力薄弱、產品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不高,沒有形成產業鏈。未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任務艱巨。礦山綠色開采投入不足,多數礦山經濟效益不好,恢復治理投入不足。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欠賬較多,恢復治理資金缺乏,恢復治理率需進一步提高。五、形勢與要求“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10、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鎮坪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來安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縣的關鍵五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產業結構、碳達峰、碳中和使礦業發展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礦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和管理改革任務十分艱巨,地質勘查、礦產開發與保護、礦區生態保護修復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新發展階段對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提出新要求。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為鎮坪實現追趕跨越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同時也對礦產資源需求保障提出新要求。在確保巴山生態保護要求前提下,立足戰略礦產和優11、勢礦產的資源需求,鞏固建筑石料、磚瓦用頁巖等建材類礦產對縣內重點建設項目和民生改善的保障能力,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生態文明建設對礦業綠色發展提出新要求。隨著生態保護、礦政管理深入推進,對綠色勘查、綠色開采及礦山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推進綠色勘查、綠色開采工作,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推動形成綠色勘查開發、高質量礦業發展新格局。礦產資源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提升管理效能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礦產資源宏觀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健全礦業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構建礦產資源管理新體制新機制。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目標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12、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為目標,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轉變資源利用方式為主線,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綜合利用,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為鎮坪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資源支撐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堅持供給平衡,保障需求。深入貫徹國家資源能源安全布局。按照鄉村振興、重點項目的總體部署,提升開發利用水平,加大戰略性礦產找礦,發現新的礦產地,增強礦產資源供給保障能力。13、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強巴山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礦產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發展循環經濟,將礦山生態保護貫穿礦產勘查、開發利用和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全過程,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堅持節約集約、轉型發展。以清潔低碳發展為導向,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推動資源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強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提高礦山經濟效益和利用水平。依靠科技創新,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延伸礦業生產鏈條,促進礦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堅持改革創新,提升管理效能。全面落實中央、省、市要求,切實履行職責,提升依法履職水平。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行礦業權競爭性出讓,14、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三、規劃目標2025年規劃目標:礦產資源保障地位得到鞏固,礦產勘查取得突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繼續減少礦山總數,提升大中型礦山占比,礦山規模結構更趨合理;基本建立綠色勘查體系,基本形成綠色開采格局,礦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礦山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地質找礦取得突破。加強戰略性礦產增儲,加大重點區域的找礦力度,礦產資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開發利用布局得到新優化。嚴守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全縣礦產資源開采布局更加合理,鐵礦、銅礦、金礦、釩礦產量穩步提升。礦產供給結構和供給質量得到改善。節約、集約利用達到新水平。礦山規模15、結構更趨合理,以大中型礦山為主體的開發格局基本形成,重要金屬非金屬礦產采選回收等關鍵技術創新取得突破,礦山“三率”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主要礦產開采問題得到有效控制。礦業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綠色勘查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水平得到提高,主要礦山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礦業綠色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資源管理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礦產資源管理改革不斷深化,管理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管理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市場化配置資源更加高效,礦產資源管理和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專欄1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主要指標指標礦種單位2025年屬性年開采量金屬礦產釩V2O5萬噸0.05預期性非金屬礦產玻璃用脈石英礦石萬噸10飾面用板巖荒料 萬立16、方米4.0建筑石料用灰巖、輝綠巖萬噸120磚瓦用頁巖萬噸30礦泉水萬噸2.0結構與效率大中型礦山比例%50固體礦山總數個202035年展望目標: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顯著提升,綠色勘查新體系基本建立,礦產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布局全面優化,礦產資源開發方式和強度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更加協調,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重要礦種礦山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有序推進,綠色礦山格局基本形成,礦產資源開發與礦區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礦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對鎮坪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加大。第三章 礦產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圍繞國家戰略性礦產、鎮坪縣優勢礦產,結合鎮坪縣資源環17、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禁止、限制、重點勘查開采礦種。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原則上禁止不符合管控要求的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限制勘查石煤、硫鐵礦,勘查區塊投放前應做好論證。重點勘查頁巖氣、地熱、鈦礦、銅礦、金礦、鈮鉭礦、玉石、脈石英、礦泉水等礦產。禁止開采新的可耕地的磚瓦用粘土。不許新設采礦權,因共生、伴生礦等確需綜合回收利用禁止礦種的,應嚴格論證。限制開采石煤、硫鐵礦以及砂金、砂鐵等重砂礦物,嚴格執行開采總量控制、開采準入條件等有關要求,并加強監督管理。不再新建石煤、硫鐵礦礦山。對頁巖氣、地熱、釩礦、銅礦、金礦等礦產,推進高效利用,在符合開采準入條件和國家有關礦產資源管理政策要求下,有序投放采礦權。合理18、調控鉛礦、鋅礦開發利用強度。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在全面貫徹巴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政策的基礎上,繼續加大重點區域勘查開發力度,著眼于戰略性礦產、優勢緊缺礦產、經濟發展急需礦產的勘查。在上竹、城關、曙坪一帶加強地熱勘查,為旅游業提供資源支撐;加大推進曙坪鎮西部、牛頭店鎮南部飾面用板巖開發利用,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開展鎮坪飾面用石料礦山開采和加工示范工程建設,打造鎮坪瓦板巖精深加工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三、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一)落實勘查規劃區塊本規劃落實安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設置的勘查規劃區塊7個。勘查礦種為玉石(綠松石)、玻璃用脈石英、飾面板巖、地熱、礦19、泉水。其中玉石(綠松石)1個,玻璃用脈石英1個,飾面板巖1個,地熱3個、礦泉水1個。一個勘查區塊原則上只設一個勘查主體,生態保護紅線批準后,勘查規劃區塊出讓要依法依規避讓生態保護紅線,符合生態保護紅線差別化管理政策。大力發展和推廣綠色勘查新技術,嚴格落實勘查施工環境保護措施,將綠色勘查貫穿于勘查活動的全過程。加強勘查技術管理,結合礦業權人信息公示核查,開展勘查方案實施檢查,強化勘查活動監督,依法查處無證勘查、圈而不探、非法轉讓等行為,做到依法勘查。(二)劃定開采規劃區塊按照科學布局、優化結構和規模開發的要求,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城市開發邊界,統籌資源稟賦、地形條件、市場需求、運輸半徑等外部條件,20、劃定本級開采規劃區塊8個。礦種為磚瓦用頁巖、建筑石料用輝綠巖、建筑石料用灰巖,其中建筑石料用輝綠巖2個,建筑石料用灰巖1個,磚瓦用頁巖5個。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一個開采主體,生態保護紅線批準后,開采規劃區塊出讓要依法依規避讓生態保護紅線,符合生態紅線差別化管理政策。采礦用地要銜接好國土空間規劃。第四章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在鎮坪曾家鎮紅陽開展螢石礦勘查,充分利用地勘基金項目的資金投入,加大找礦力度,爭取實現找礦突破;在曾家鎮西北部開展玉石(綠松石)勘查,力爭發現新的礦產地;在牛頭店鎮東部開展飾面板巖勘查,增加資源儲量,為開發提供資源保證;加強鎮坪南部鐘寶斷裂以南21、牛蹄塘組頁巖氣賦存規律研究及勘查,力爭實現找氣突破;在上竹、城關、曙坪一帶加強地熱、脈石英、礦泉水資源地質勘查和找礦力度,力爭發現并探明可供開發的資源儲量,提高保障程度。配合落實陜西省東南部地區黑色巖系可利用礦產勘查工作部署研究重點項目。二、礦產資源勘查管理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意見的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加強勘查全過程管理。統籌謀劃全縣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加強礦產勘查的統籌協調,合理安排勘查空間、時序,縮短勘查周期。促進多礦種綜合勘查,提升礦產勘查程度。加強對勘查實施方案環境保護內容的審查,大力發展和推廣綠色勘查新技術。嚴格落實勘查施工環境保護措施,強化勘查全過程的環境保護監管。22、三、合理確定開發強度穩步提升戰略性礦產釩礦供應,產量達到0.05萬噸。強化玻璃用脈石英、飾面板巖等非金屬礦產高效利用,規劃到2025年玻璃用脈石英、飾面板巖年均開采量不超過10萬噸、4.0萬立方米(荒料)。因地制宜開發礦泉水資源。鼓勵礦泉水專業化、規模化開發,大力促進品牌化經營,做大做強涉水產業,促進鎮坪縣礦泉水供應能力,礦泉水產量達到2.0萬噸。以保障重點建設項目需求為目標,控制磚瓦用頁巖、建筑石料礦產開發強度,實行總量控制、規模化開發。到2025年,建筑石料產量控制在120萬噸以內,磚瓦用頁巖產量控制在30萬噸以內。四、優化開發利用結構(一)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根據礦山規模應與礦區資源儲量規模23、相適應的原則,設置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與最低開采年限。新立采礦權實施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規定。保留或技改礦山實施相應最低開采規模規定。專欄2 鎮坪縣重點礦種最低開采規模規劃表序號礦產名稱單位/年新建礦山保留或技改礦山1釩礦石萬噸1022銅礦石萬噸303鉛礦石萬噸104鋅5金(巖金)(地下開采/露天開采)礦石萬噸6/96玻璃用脈石英礦石萬噸107建筑石料用灰巖、輝綠巖礦石萬噸30158飾面用板巖萬立方米0.50.39磚瓦用頁巖礦石萬噸1010礦泉水萬噸2注:新建礦山指新立采礦權礦山;保留或技改礦山指已有采礦權礦山。(二)著力推進礦山數量調控加大對瓦板巖、脈石英、建筑石料等小型非金屬礦山技改升級力度。24、逐步關停技術落后、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安全生產條件差的小型礦山。加快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石煤礦山。集中整頓建筑石料開采等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嚴重的礦山,加強全過程監管。到2025年,固體礦產小型礦山數量減少20 %,全縣礦山總數控制在20個以內。(三)礦山規模結構調整優化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鼓勵礦權、資本、技術以各種形式進行合作,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礦業企業。鼓勵現有礦權進行自愿依法有序重組,實現合理布局、規模開發的目標。逐步形成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實現適度集中、布局優化、集約經營的目標。到2025年,全縣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其中建筑石料用灰巖、磚瓦用頁巖礦山達到25、100%。五、促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低品位、共伴生、難選冶金屬礦產資源的綜合評價和綜合利用。鼓勵釩礦企業綜合回收黑色巖系中伴生的鉬等礦產。多渠道籌錯資金,加快縣域難選冶金紅石、鈦磁鐵礦等選冶技術和工藝研究。加強建筑石料等露天開采非金屬礦山剝離物的綜合利用,減少廢棄物的堆放和對礦區土地的壓占。提升礦業節能減排水平,循環使用礦井水,節約水資源。鼓勵礦業企業開展系統節能,減少電耗。配合落實鎮坪縣瓦板巖精深加工資源循環利用推廣重點項目。六、加強礦產資源管理(一)嚴格規劃準入管理全面落實法律法規中有關礦業權準入的相關規定,在生態環境保護、空間布局、開采規模與結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指標等方面加26、強管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首要任務,在保護中開發,突出源頭控制,最大限度減輕采礦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施最嚴格的礦山準入要求。空間準入: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管控要求和生態保護紅線差別化管控要求。銜接落實陜西省巴山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核心保護區和重點保護區內禁止新設采礦權,禁止開山采石;嚴格執行重點保護區產業準入清單制度。環境準入:銜接陜西省巴山生態環境保護辦法有關要求,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實施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報送審定。在一般保護區新建、擴建、改建礦產資源開采項目和在一般保護區開山采石,應當進行環27、境影響評價,依法辦理審批手續,并按照綠色開采標準開展作業。生態保護紅線內非核心保護區,允許因國家重大能源資源安全需要開展戰略性能源資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資源調查和地質勘查。規模準入:根據礦山開采規模應與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原則,新立采礦權實施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規定,服務年限需與礦床儲量相適應,符合地區開采總量控制。持續推進保留或技改小型礦山規模提升或關閉退出。資源利用技術準入:禁止采用落后、淘汰、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采和選礦技術,采選工藝應符合國家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礦山企業應保障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二)規范石煤砂石土類礦產開發構建區域聯動、供需平28、衡、綠色環保、集約發展的砂石開發格局,引導規模開采、綠色開采。磚瓦用頁巖實行總量控制。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開采準入門檻。強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責任和監管。積極推進砂源替代利用,鼓勵利用廢石及礦山尾礦生產機制砂石。石煤礦產嚴格執行安康市的相關規定:到2025年,石煤礦山不再生產,采礦證不再延續,有序退出。(三)加大淘汰落后礦山力度新建(在建)礦山不得采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生產礦山采用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的,由管理部門依照管理權限,限期責令完成項目改造、退出、淘汰。對列入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要求升級改造的礦山,要嚴格制定升級改造計劃,對限期退出的制定退出計劃。鼓勵企業使用清潔29、生產先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控制開采總量,做好礦石、棄石廢渣綜合利用。(四)規范和加強礦產采礦用地管理統籌規劃,留足發展空間。保障尚在生產的礦山企業、處于停產狀態但礦權仍在有效期內的礦業企業、擬新立礦權礦山企業采礦用地需求。嚴控新增,規范采礦用地管理。對于新設采礦權,在出讓采礦權前做好用地審批事項銜接,確保礦業權人取得采礦用地后能正常使用土地。新設探礦權在探礦階段做好用地規劃保障,確保礦權轉采后能正常使用土地。到2025年,預計新增采礦用地面積53hm2。(五)加強礦產資源監督執法管理加強礦山儲量動態監測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年度實施情況檢查,實行監測信息化管理。持續加大礦產資源監督執法力度30、,嚴肅查處違法開采企業。強化信用監管,完善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制度,強化礦業權人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名單管理,引導形成從業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格局。第五章 礦業綠色發展一、加強綠色勘查實施(一)積極引導綠色勘查嚴格執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清單制度,依法取得探礦許可證審批手續的企業,應當按照“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嚴格實施綠色勘查。做好科學布局立項、優化勘查設計、堅持依法勘查、規范工程施工、綠色達標驗收等五方面的工作。對勘查活動破壞的生態環境及時進行修復,從源頭上減少對礦區生態環境的影響。鼓勵礦權人和地勘隊伍探索發展綠色勘查新方法。(二) 完善綠色勘查管31、理制度加強管理制度創新,強化管控措施,落實項目設計編審把關、項目實施監管等措施。加強綠色勘查公眾參與,探索實行礦地群眾參與制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建立群眾意見反饋機制,使勘查主體接受群眾監督。二、加強礦產資源綠色開采認真落實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總要求,全面推動礦產資源綠色開采。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將資源開發對礦區周邊生態環境擾動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努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選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開采方式,地下開采礦山鼓勵優先采用充填采礦方法,露天礦山開采方式應符合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要求。礦山企業要采用濕法作業、無塵運輸,鼓勵采用32、高效、安全、節能環保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推進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換人。支持采取節能減排措施,粉塵、廢水、噪音排放達標,實現清潔生產。加強固廢綜合利用。鼓勵按照陜西省綠色礦山建設管理辦法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新建礦山全部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生產礦山加快升級改造,逐步達標;小型生產礦山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規范管理。積極建設鎮坪飾面用石料礦山開采和加工示范項目。三、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一)新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要求 嚴格新建礦山的生態環境準入,禁止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恢復的礦產資源開采項目。新建礦山必須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礦山應保證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的落實。(33、二)生產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 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補償”原則。礦山企業是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責任主體,必須承擔恢復治理的義務。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陜西省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基金實施辦法,按要求提取、使用基金,落實修復主體責任。加強礦山地質環境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報告制度。鼓勵礦山企業實施開發式治理,提高礦山生態修復的社會效益。鼓勵、引導礦山企業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面加大研究與創新及技術改造、治理的資金投入,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及嚴格的管理措施,確保礦山地質環境待續改善。 (三)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34、境保護與治理 通過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全面摸清全縣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的家底。做好歷史遺留礦山治理項目的申報,抓好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實施,推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積極引入市場化方式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新機制,逐步解決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第六章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一、建立完善規劃實施目標責任考核制度本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縣人民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自然資源部門是實施的行政主管部門。要把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協調處理好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開發的關系,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嚴格考核,務求實效。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水利、財政、生態環境、35、應急等部門協作,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加強協調,及時解決實施中的重大問題,推進規劃實施。縣自然資源部門要建立規劃實施目標責任制,按管理職責將規劃目標任務進行分解落實,明確責任分工和考核指標,并納入年度目標管理體系,統一考核。二、健全完善規劃審查制度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必須以礦產資源規劃為依據,按照審批程序會審審批。嚴格審核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項目,把好項目審核源頭關。嚴格執行規劃禁止、限制開采礦種的規定,對限制勘查開采礦種,要按照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和準入條件加強審核,達到準入條件的,方可投放礦業權。嚴格落實規劃分區管理制度,限制勘查開采區內,要嚴格論證,達到準入條件后方可投放礦業權。加強勘查開采規劃區塊管36、理,一個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置一個主體。嚴格執行最低開采規模、開發利用效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等規劃準入條件。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項目,不予批準立項和發證,不批準用地。三、健全完善規劃實施評估調整機制建立規劃實施評估機制,適時對規劃實施情況評估,提出改進、調整和修訂的合理建議。評估報告報規劃審批部門備案,并作為規劃調整和修訂的依據。對規劃實施進行年度檢查,結合鎮坪縣礦業發展方向和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和修訂,更好地保障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對依據其他管理部門規定劃定的禁止和限制區,其邊界范圍按照相關主管部門意見進行調整。根據地質找礦新發現、新成果,確需新增勘查開采規劃區塊,需對已有勘查開采規劃區塊范37、圍進行調整的,對其必要性進行論證,審定調整方案并進行區塊年度調整。嚴格規劃調整和修編程序,對規劃調整和修編的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進行評估和論證。四、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監督檢查礦產資源規劃的實施,涉及多個管理部門。縣級規劃要在縣政府和市自然資源局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礦產資源規劃實施聯合動態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重點包括開采總量是否按規劃得到控制、規劃區塊投放是否符合規劃要求、布局結構是否按規劃優化調整等。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及時報告規劃執行情況監督檢查結果,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提出應對措施。五、提高規劃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并動態、及時調整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做好規劃管理信息與相關信息的資源整合,實現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儲量和礦業權等基礎數據庫的銜接和共享,及時準確掌握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情況,礦山生態環境變化及規劃實施情況,提高規劃管理的效率和服務水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