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縣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方案(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1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098
2023-09-12
15頁
38.43KB
1、仙居縣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仙居縣商務局2023年5月目 錄一、總則1(一)規劃背景1(二)規劃依據1(三)規劃范圍與對象2(四)規劃期限3二、行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形勢3(一)行業發展現狀3(二)主要問題4(三)面臨的形勢5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6(一)指導思想6(二)基本原則6(三)主要目標7四、主要任務8(一)健全源頭回收網絡8(二)規范建設資源中轉站9(三)加強資源分揀利用9(四)強化產廢者回收責任9(五)推進行業轉型升級10(六)推動行業標準化管理10(七)規范行業發展秩序10五、保障措施11(一)加強組織領導11(二)加大政策保障11(三)完善2、信息統計11(四)規范行業管理11(五)注重宣傳教育12一、總則(一)規劃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廢舊物品回收設施規劃建設,完善城市廢舊物品回收分揀體系。”2020年,仙居縣入圍省生態環境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推薦名單。為加快推進仙居縣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建設推進,進一步規范回收行業秩序,提高回收利用率,根據浙江省國內貿易發3、展“十四五”規劃中“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將分揀中心、回收網點納入民生公益設施建設”和臺州市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以及仙居縣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中“對標無廢城市試點建設,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健全固體廢物收運體系,建立分類收集網絡和機制”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結合仙居實際,編制本規劃。(二)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16)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21)關于推進再生資4、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商流通函2016206號)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節2016440號)循環發展引領行動(發改環資2017751號)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商務部令2019年第1號)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2109號)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范SB/T 1072D-2021浙江省國內貿易發展“十四五”規劃(浙發改規劃2021171號)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2021年5月1日起實施)浙江省低價值再生資源指導目錄(浙商務聯發202151號)臺州市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臺州市發展改革委2021年7月29日發)仙居縣國民經濟和社5、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仙居縣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臺州市生態環境局仙居分局2021年12月24日發)(三)規劃范圍與對象1規劃范圍仙居縣全域,面積2000平方公里。2規劃對象本規劃對象涉及業態和業種兩方面:業態方面:包括回收點、中轉站、分揀中心等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業種方面:主要為固體廢棄物,不包括氣體和液體,也不包括有毒有害固廢、醫療廢物、建筑垃圾和餐廚垃圾。重點包括廢舊日用品生活性再生資源的回收、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以及生產性再生資源的回收,不包括再生資源的利用。再生資源是指在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6、用價值,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能夠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包括廢舊金屬、報廢電子產品、報廢機電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如廢紙、廢棉等)、廢輕化工原料(如橡膠、塑料等)、廢玻璃等。低價值再生資源是指經濟社會各類主體在日常生活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價值,單純依靠市場調節難以有效回收處理,需要經過規模化回收和集中處理才能夠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固體廢棄物。(四)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3年至2035年。二、行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形勢(一)行業發展現狀1.行業基本情況。截止目前,全縣工商注冊登記的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為117家;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縣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7、7.52萬噸,2021年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量2.51萬噸;建有再生資源回收網點13個。2.明確回收體系建設目標。隨著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年)(商流通發201521號)的實施,我縣積極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通過抓鄉鎮、街道網點建設和從業人員能力提升,初步形成以回收站點為基礎、分揀中心為核心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目標,積極推進回收體系建設,加強生活源再生資源的回收,已完成省、市城鎮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60%的任務目標。3.推動回收行業轉型升級。我縣積極貫徹關于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商流通函2016206號)文件精神,鼓勵有條件的傳統回收企業利用“互聯網8、+再生資源回收”模式進行轉型,現已培育2家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4.加強回收行業監督管理。近年來,我縣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管理穩步有序開展,發揮各職能部門協同監管作用,針對回收行業易出現的違規行為和安全生產問題進行針對性打擊和督查,使回收行業向好發展。(二)主要問題近年來,我縣再生資源回收行業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管理和發展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無廢城市”創建、“美麗臺州”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問題如下:1.組織化和規范化程度低。我縣再生資源回收以社會化個體為主,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組織化整體水平偏低,“夫妻店”、“小作坊”經營占比較大,普遍存在小而9、散的現象,市場競爭力弱,管理工作難度大;標準化、規范化的運作流程尚未形成,回收、運輸、儲存、利用各環節協作配套不夠,沒有形成規模化龍頭企業的引領帶頭作用。2.回收體系不完善。回收站點布局和分揀中心建設總體滯后,城鎮回收站點規模和經營規范偏低,鄉村尤其是山區村級回收站點布局建設嚴重不足,分揀中心離省、市要求尚有一定差距。3.低價值回收物回收率低。回收網點尚未實行兜底回收,出于利益考慮時常出現“利大搶收,利小不收”現象,廢玻璃、泡沫箱、廢塑料、廢紡織等低價值再生資源不能流暢進入回收渠道,甚至隨生活垃圾丟棄,影響了生態環境,造成了可再生資源的流失。(三)面臨的形勢從現實看,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粗放發展10、方式已難以為繼,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資源消耗量將有增無減,資源瓶頸愈發突出,只有將廢棄物資有效、規范回收,提高再生資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才能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發展模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達到緩解資源緊張、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從政策環境看,國家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偉大目標;另外,隨著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和“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全面推進,逐步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對我縣再生資源回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11、,繼續建立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制度,有效提高再生資源回收量,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和“無廢城市”的實現,也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起到推進作用。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抓生態文明主線,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作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具體任務,以全面展示“現代化中國山水畫城市”的美麗畫卷為目標,持續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成果,圍繞現代化“美麗臺州”建設總要求,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促進行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再生資12、源回收體系,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提質升級,引導行業規范化、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二)基本原則1.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市場主體大膽探索創新、做大做強,加強政府對回收行業發展方面的政策引導與支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促進回收行業提質升級。2. 堅持總體設計與因地制宜相結合。根據省、市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回收行業發展現狀,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進行總體設計;各鄉鎮(街道、開發區)應結合區域人口、面積、分布特點和產業發展特色及要求,科學、合理規劃設置回收網點,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3.堅持統籌當前和立足長遠相結合13、。著眼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立足長遠,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循環經濟理念,通過技術服務創新,為行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4.堅持突出重點和兼顧全局相結合。以規范化建設回收站點、分揀中心建設為重點,培育龍頭企業為主線,從產廢源頭入手,建立健全回收渠道,逐步實現應收盡收、兜底回收;通過加強再生資源回收管理,推動全縣再生資源回收工作規范開展。(三)主要目標1.總體目標到2035年,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進一步健全,全縣設置方便居民投售的標準化回收站點;每個鄉鎮(街道、開發區)設立再生資源中轉站1個;提升建設1座與本地實際回收量相匹配的再生資源綜合型綠色分揀中心;14、適時爭取建設1個再生資源回收交易市場;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到10萬噸;“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模式覆蓋率達70%;培育若干家管理操作規范、具一定規模、技術先進等綜合服務能力較強的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65%以上。2.階段目標第一階段(2023-2030年):完成全縣60%以上的再生資源標準化回收站點建設;鄉鎮(街道、開發區)設立再生資源中轉站落實50%以上;提升建設1座與本地實際回收量相匹配的再生資源綜合型分揀中心;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到8萬噸;“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形成,覆蓋率達30%;培育1-2家管理操作規范、具一定規模、技術先進等綜合服務能力較強的再生資源回收15、龍頭企業;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60%以上。第二階段(2030-2035年):完成全縣再生資源標準化回收站點建設;實現鄉鎮(街道、開發區)再生資源中轉站全覆蓋;再生資源綜合型分揀中心達到國家“綠色分揀中心”標準;適時爭取建設1個再生資源回收交易市場;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到10萬噸;“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模式覆蓋率達70%以上;培育若干家管理操作規范、具一定規模、技術先進等綜合服務能力較強的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頭作用;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65%以上。四、主要任務基于我縣區域人口、面積、分布特點和產業發展特色等因素,構建以回收站點為基礎、中轉站為節點、分揀中心為核心的16、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暢通回收渠道,便于城鄉居民交售再生資源,提高回收率。鼓勵市場主體將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與可回收物回收、分揀進行融合,促進環衛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兩網融合”。推進回收企業積極轉型升級,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探索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的仙居再生資源回收模式。(一)健全源頭回收網絡各鄉鎮(街道、開發區)要以方便居民交售再生資源為原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設置回收站點,每個回收站點營業面積10平方米以上,對可回收物進行應收盡收、兜底回收。商場、學校等公共場所和不具備設置回收網點條件的小區可設智能回收設施或以定時定點回收形式進行回收。新建小區應配套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用房,同步設計、同步建設17、同步竣工驗收。回收物品應做到 “日收日清”,減少環境影響。(二)規范建設資源中轉站原則上在每個鄉鎮(街道、開發區)轄區內設置1個中轉站,可新建亦可立足現有生活垃圾轉運站或再生資源收購站進行升級改造,其營業面積應不低于200平方米,用于轄區回收的可回收物進行初步分揀、打包、存儲、轉運,緩解從源頭回收網點直接至分揀中心中間的人力、運輸等成本問題。(三)加強資源分揀利用分揀加工是回收體系的核心,根據全域分布特點,合理布局,落實分揀中心規劃用地,建設1座與本地再生資源回收量相匹配的再生資源綜合性綠色分揀中心,負責生活源再生資源或工廠交售的生產性再生資源,按照國家相關規范標準,創建科學、先進、規范、安18、全、環保的再生資源分類、破碎、切割、打包等簡單加工及處理固定場所;爭取建設1個再生資源回收交易市場。(四)強化產廢者回收責任推廣綠色包裝,促進快遞包裝標準化、減量化。積極探索快遞、啤酒生產等企業建立包裝容器逆向物流體系,促進包裝物循環使用。推行賓館、酒店、KTV(酒吧)等經營者與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簽訂回收協議,建立定時定點收運制度,提高包裝容器回收利用率。鼓勵回收企業與各類產廢企業和產業集聚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立適合產業特點的回收模式。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將分揀和加工的再生資源直接配送給利用企業和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通過廠(企)商直掛,減少中間環節,滿足下游利用企業的需求,提高回收利用率。19、(五)推進行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升級。鼓勵企業建設信息化回收平臺,利用“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技術創新回收模式,探索回收再生資源和積分兌換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相結合的經營模式,提升資源回收效率。堅持引進和本土培育相結合,引導回收龍頭企業收編個體回收人員、整合行業資源、延伸產業鏈, 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經營,提高回收綜合服務能力和行業組織化程度。(六)推動行業標準化管理加強再生資源回收標準體系建設,分揀中心按照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范相關要求進行建設;回收網點實行統一標識、統一收購價格、統一計量工具、統一營業時間、統一管理制度、統一著裝;再生資源回收運輸車輛實行統一車型、統一20、外觀、統一標識、統一登記注冊。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倡導持證上崗。(七)規范行業發展秩序嚴厲查處利用再生資源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以舊充新,以及收購國家禁止收購物品、收贓銷贓等違法犯罪行為。強化再生資源回收各環節的污染防治工作,依法查處污染環境的企業。查處無照經營行為,禁止占道經營、亂搭亂建,規范市場秩序,營造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和回收秩序。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根據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建立縣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指導督促機制與協調機制,明確專門機構和人員,加強工作聯動,明確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管理工作考核指標及辦法,將其納入政府考21、核體系,監督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落實情況。(二)加大政策保障落實和完善支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用地政策,對列入各地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的重點項目,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鄉鎮 (街道、開發區)可減免其營業房租金。出臺低價值再生資源回收扶持政策,推進中低值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三)完善信息統計建立行業信息管理平臺,收集企業基本情況、再生資源回收品種、回收量等信息;加強統計數據的分析,定期形成行業發展報告;實時掌握我縣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動態,為制定行業發展方向及相關政策提供有力參考依據。(四)規范行業管理依法依規加強對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指導管理;落實回收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和屬地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制定再生資源回收指導目錄,指導再生資源回收品種以及分類回收流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橋梁作用,加強政策宣傳、行業信息發布等服務,切實承擔回收企業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培訓、統計監測等任務,積極倡導規范、綠色、環保經營理念。(五)注重宣傳教育充分運用各種媒體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宣傳活動,倡導綠色低碳、環保健康、循環利用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全社會對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的認識、理解、支持和參與,形成促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良好氛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