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112
2023-09-12
48頁
14.52MB
1、白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白玉縣人民政府2023年5月前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依據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和甘孜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白玉縣人民政府對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工作進行了整體安排和部署,并組織編制白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本規劃是白玉縣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是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2、途管制的法定依據。1.1 白玉概況1.2 稟賦特征0101縣情概況1.11.1白玉概況白玉縣幅員面積:10257.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524人行政區劃:4鎮12鄉,2社區130村白玉縣地處四川省西南部,甘孜州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沙魯里山北段,金沙江上游東岸,境內雪山湖泊交相輝映、森林草原縱橫交錯、礦產水能資源富集、民族文化底蘊豐厚,素有“金沙林海、盛德白玉”、“三江成礦帶上的多金屬王國”的美譽。面積:5761.23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56.17%。面積:3437.39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33.50%。林地草地 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 四川省活立木蓄積量第二的林業資源大縣 金沙林海、3、盛德白玉 三江成礦帶上的多金屬王國1.21.2稟賦特征生態本底良好,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富足,水光能源優厚旅游資源富集,文化底蘊深厚白玉縣位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重點生態功能區,擁有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共8處,林草資源極其豐富,活立木蓄積量位居全省第二,日通壩草原是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白玉縣已查明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重金屬、非金屬礦床礦點、礦化點159處??h境內有大小河流230條,湖泊110個,金沙江自北向南奔騰而下,境內流程185.34公里,水資源豐富。白玉縣旅游資源豐富多樣,縣域內有多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同時藏傳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是康巴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藏傳佛教寧瑪勝4、地,康巴地區藏傳佛教發祥中心。白玉縣昌臺草原2.1 規劃范圍、期限2.2 指導思想2.3 基本原則0202總則規劃范圍與規劃期限2.12.1規劃范圍:白玉縣行政區劃范圍,總面積10257.67平方公里;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圍合的區域,面積1.8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規劃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指導思想2.22.2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甘孜州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以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總牽引,積極融入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兩屏、七區、四廊、多點”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緊5、扣甘孜州委“堅持一條主線、打造兩區三地、培育四大動能、實施五大戰略”總體定位,深入推進白玉縣“1245”總體戰略,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與安全,協調保護與開發,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管控約束作用,不斷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動白玉縣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白玉現代化建設?;驹瓌t2.32.3堅持保護優先、底線約束堅持人民至上、品質提升堅持全域統籌、城鄉融合堅持系統思維、戰略引領堅持因地制宜、6、突出特色堅持人居安全、節約集約3.1 總體定位3.2 發展目標3.3 空間戰略3.4 人口規模錨定總體方向細化國土空間規劃目標戰略0303總體定位3.13.1落實甘孜藏族自治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上位規劃要求,緊扣甘孜州委州政府“堅持一條主線、打造兩區三地、培育四大動能、實施五大戰略”總體工作格局,立足白玉縣生態本底、資源稟賦和發展機遇,將白玉縣定位為:0101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0202川西北重要清潔能源基地0303甘孜州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一屏兩地發展目標3.23.2到2025年,全縣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和城鎮空間實現有序管控。生態產品供給更加優質,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取得新7、成效,土地節約集約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建成全州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縣,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生態經濟強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示范縣。近期2025年到2035年,保護和開發平衡有序、主體功能區成效顯著、片區特色突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面形成,生態、農業和城鎮空間協調統一,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全面鞏固,全面建成團結富裕、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白玉。遠期2035年到2050年,全面建成川西北入藏的西大門,面向川藏兩地、外聯內引、開放融合的區域中心,對接西藏、輻射川西的開放發展新高地,實現繁榮、文明、幸福、生態可持續的高原人居示范城市。展望2050年空間戰略3.33.3縣域空間戰略018、中心城區空間戰略02落實生態保護戰略,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生態保護堅持節約集約戰略,推動空間精明利用。節約集約大力發展高原農牧產業,守好糧食安全底線。糧食安全落實鄉鎮主體功能,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城鄉融合以生態文旅為引領,打造綠色發展空間。糧食安全健全基礎與公共設施,完善發展支撐體系。支撐體系01城市發展方向構建“北優、中改、南拓”城市發展方向。02城市發展策略實施“配套完善,文城一體”的城市發展策略。03城市發展格局建立“以河為帶,擁河發展”的城市發展格局。04城市用地政策控制增量用地規模,盤活存量用地。人口規模3.43.4預測至2025年,常住人口達到6.14萬人,城鎮人口達到1.78萬人;預9、測至2035年,常住人口達到6.51萬人,城鎮人口達到2.6萬人??h域人口至2025年,中心城區城鎮人口規模約0.75萬人;至2035年縣城城鎮人口規模約1.20萬人。中心城區人口白玉縣城白玉縣熱加鄉4.1 資源環境底線4.2 優化主體功能區4.3 總體格局構建建立底線約束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404資源環境底線4.14.1強化“三區三線”約束管控堅持底線思維,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把農業、生態、城鎮空間,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和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按照保質保量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按照生態功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集約適度綠10、色發展要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將符合條件的耕地全部納入保護目標、將可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和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將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功能維護、水土保持功能極重要區以及水土流失極敏感區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并涵蓋全部國家級、省級和州級禁止開發區域。立足集約節約,統籌城鄉居住生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建設要求,保障發展和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建設空間。資源環境底線4.14.1筑牢水資源安全底線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完善節水支持政策,加強節水監督管理,建立節水型城市完善水利設施體系,確保供需平衡,筑牢水資源安全牢固樹立節約用水、安全用水、高11、效用水理念,加大愛水護水節水宣傳力度,切實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資源環境底線4.14.1保障礦產資源安全底線圍繞打造全州綠色優勢礦產業示范基地,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建設國家級呷村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落實國家對生態功能縣的工業發展要求,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引導產業提檔升級。加快礦業綠色發展優化礦產勘查開發空間布局全縣共劃定國家級能源資源基地1個,四川白玉呷村銀多金屬礦。開采規劃區塊1個,白玉縣協青弄建筑用灰巖開采規劃區塊。規劃砂石開采點14個。落實省州要求,突出生態功能保護和綠色礦山建設協調發展,嚴格生態保護準入條件,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科技水平。提高保障礦產資源安全的綜合能力協同開發“水光”能源,形12、成“水光”能源基地布局,統籌推動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開發,規劃逐步形成水、風、光互補開發的能源發展格局。積極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加快推動能源結構的低碳轉型,嚴控化石能源消費,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推動水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落實碳排放減量任務優化主體功能區4.24.2落實縣域主體功能區落實四川省對白玉縣的主體功能定位,全縣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同時兼具能源資源富集區和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細化鄉鎮主體功能區布局與管控落實甘孜州主體功能區細化成果,依據耕地資源分布、牧草地資源分布、城鎮建設活動分布等基本情況,協調農業功能、牧業功能和城鎮功能,細化鄉鎮主體功能:協調城鎮功能13、:縣城所在地建設鎮協調城鎮功能。作為白玉縣城鎮發展極核,要強化公共服務功能供給,充分發揮縣域城鎮化的支撐作用,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調農業功能:位于金沙江、歐曲河、贈曲河沿線,農業生產適宜條件良好、優質耕地分布密集的鄉鎮協調農業功能。著力保護耕地,穩定糧食生產,合理發展農業,加強設施配套,實施農業園區建設,保障糧食安全。協調牧業功能:位于東部丘狀高原、草原資源豐富的鄉鎮協調牧業功能。著力保護牧草地,承載部分農牧生產功能,增強多元化農產品供給能力??傮w格局4.34.3構建“一屏兩區,一核四心”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屏”為主體,筑牢區域生態安全屏障,保障國家的重要水源涵養?!皟蓞^”為基礎14、,打造金沙江畔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樣板。“一核四心”為引領,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城鎮新格局。白玉鄉村5.1 農業格局5.2 穩定耕地數量5.3 推動鄉村振興5.4 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進城鄉融合建設業強村美民富和美鄉村0505農業格局5.15.1兩帶歐曲河特色農副產品種植產業帶、贈曲河特色農副產品種植產業帶三片高產優質種養結合片區、高品質牧業片區、高原特色農業片區多點構建“基地+中心+園區”多種模式的農業產業節點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格按照先補后占和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要求落實補充耕地任務。穩定耕地數量5.25.2堅持最嚴格的15、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任務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登龍鄉春色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積極引導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實施耕地進出平衡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根據恢復耕地資源潛力、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種植農作物生產周期、群眾意愿等因素合理確定耕地恢復任務、恢復時序,按照“大穩定、小調整”“先易后難、實事求是”原則,穩妥有序推進全縣耕地恢復有序推進耕地恢復堅持綠色發展,堅守生態保護紅線,適度開發利用其他草地、裸土地等耕地后備資源。適度開發耕地后備資源推動鄉村振興516、.35.3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鄉村人居環境提升,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盤活存量,用好流量,輔以增量保障鄉村振興用地需求分區引導鄉村發展和布局鄉村聯動發展整治優化鄉村人居環境分類建設美麗鄉村保障鄉村發展用地全縣統籌劃定五個鄉鎮發展片區,施生態移民,嚴格生態紅線保護,有序推動人口適度集中安置,降低人類活動強度,減小生態壓力。統籌片區內各項資源、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引領+聯動共同謀劃整體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帶動全域鄉村振興。全面實現改路、改房、改水,實施道路硬化、鄉村亮化,開展環境綠化、環境凈化,展現農村自然特色風貌。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搬遷撤并、特色保護型分類推進鄉村振興。明17、確村莊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目標,提出村莊建設用地布局優化方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登龍鄉春色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5.45.4積極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夯實農業基礎,促進鄉村振興通過合理規劃,整治道路溝渠,平整歸并零散地塊,充分利用零星土地,降低田土坎系數,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積極推進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項目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宜耕后備土地資源,整治重點區分布在蓋玉鎮、絨蓋鄉等。持續推進宜耕未利用地開發利用以農村宅基地整治為重點,以“生態移民搬遷、地質災害避險”為導向,提高農村建設用地利用效率,釋放農村建設用地潛力。有序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全面推進生產建設活動損毀土地的復墾,盡量恢復損18、毀土地的自然狀態,著重開展遺留廢棄礦山、鐵路臨時用地復墾。注重工礦廢棄地復墾麻絨鄉風光6.1 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6.2 加強重點生態系統保護6.3 保護生態多樣性網絡6.4 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維護生態安全建成生態綠色水清魅力空間0606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6.16.1構建5個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公園為一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04.四川雄龍西省級自然保護區01.四川博美山省級森林公園03.四川白玉拉龍措國家濕地公園02.四川沙魯里山國家森林公園01.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國家 級自然保護區05.四川火龍溝省級自然保護區02.四川阿木拉省級自然保護區03.四川措普溝省級自然保護區5+3加強重點生態系19、統保護6.26.2 嚴格保護重要林地:采用科學多樣發的技術方法,提升森林覆蓋率 切實維系草畜平衡:實施劃區輪牧、階段性禁牧 加強重要濕地保護:開展退耕還濕、退牧還濕和人工濕地建設 保護河湖水系和自然岸線:優化岸線功能結構,嚴格自然岸線保護保護生態多樣性網絡6.36.3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地區加強察青松多白唇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拉龍措國家級濕地公園、四川沙魯里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火龍溝省級自然保護區、博美山省級森林公園等保護和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加強極度瀕危野生動物、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區、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建設,恢復珍稀和瀕危動物棲息地和遺傳交流廊道。建設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和水系生態廊道在沙魯20、里高山山原地區,建設白唇鹿、雪豹等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和水系生態廊道,恢復馬麝、藏馬雞等生物棲息地,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6.46.4分類施策,差異化實施生態修復對金沙江流域重要生態功能區實施濕地保護、河道清理打撈等工程,積極保障河湖生態流量。源頭控制,推進水生態保護與治理加強以高山針葉林、灌叢及草甸為主的珍稀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利用生物群落重構、適度物種選育等方法提升生物多樣性功能。提質增效,落實林地保護及生物多樣性維護加強對草地保護修復,維持草原自然生態過程,嚴格實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平衡草畜,加強退化草地保護與治理治理和修復廢棄礦山生態環境,對歷史遺留廢棄礦山21、分類開展生態環境治理,復綠補植,加快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大力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通過保土耕作措施從源頭上控制水土流失。因地制宜,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拉龍措7.1 構建有序城鎮體系7.2 優化產業發展布局7.3 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城鎮格局打造高效發展繁榮富裕家園0707構建有序城鎮體系7.17.1全域形成“1+4+1+N”的城鎮體系結合縣域空間發展策略,構建縣城-中心鎮-副中心鎮-一般鎮協調發展的城鎮空間體系,以建設鎮為極核,蓋玉鎮、贈科鄉、阿察鎮、河坡鎮為中心鎮,麻絨鄉為副中心鎮,其余鄉鎮為一般鎮的“1+4+1+N”的城鎮體系。城鎮等級數量鄉鎮名稱縣城1個建設鎮中心城鎮4個蓋玉鎮、贈科鄉、阿22、察鎮、河坡鎮副中心城鎮1個麻絨鄉一般鄉鎮10個登龍鄉、熱加鄉、章都鄉、絨蓋鄉、安孜鄉、麻邛鄉、納塔鄉、遼西鄉、金沙鄉、沙馬鄉優化產業發展布局7.27.2依托縣城構建“一心三園多節點”的產業空間布局構建以縣城為核心、產業園區為主導、產業示范基地(點)為補充的“一心三帶、五區多點”的產業空間布局,促進縣域產業聯動發展。一心:縣城產業核心。三帶:贈曲河發展示范帶、歐曲河產業發展示范帶和G215產業發展示范帶。五區:高原農牧融合發展片區、民族文旅融合發展片區、工礦牧旅融合發展片區、生態文旅融合發展片區、綜合服務產業發展片區。多點:多個“基地+綜合體+園區”模式的產業節點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7.37.323、構建“縣級-街道(鄉鎮)級-社區(村)級”三級配套設施體系引導高品質公共服務向縣級公共服務中心聚集??h級鄉鎮級村級引導鄉村基本職能向中心鎮、一般鎮聚集。主要承擔鄉村片區基本公共服務功能。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分級分類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傳承歷史文化,建設人文魅力特色突出新空間傳承歷史文化,建設人文魅力特色突出新空間構建歷史文化保護格局構建歷史文化保護格局構建人文魅力景觀體系構建人文魅力景觀體系8.1 構建歷史文化保護格局8.2 構建人文魅力景觀體系傳承歷史文化建設人文魅力特色突出家園08088.18.1構建歷史文化保護格局構建“一心、三廊、四組團、多點”的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體系多點:文24、保單位、傳統村落等四組團:贈科河坡手工藝文化組團、白玉縣藏傳佛教歷史文化組團、阿察石刻文化組團、蓋玉沙馬古建筑遺址組團三廊:建設鎮贈科鄉歷史文化遺產廊道、建設鎮沙馬鄉歷史文化遺產廊道、建設鎮阿察鎮歷史文化遺產廊道一心:紅色文化集中展示保護中心文化組團文化走廊贈科河坡手工藝文化組團白玉縣藏傳佛教歷史文化組團蓋玉沙馬古建筑遺址組團阿察石刻文化組團8.28.2構建人文魅力景觀體系構建“一核一帶兩廊三區多點”的魅力景觀體系西部丘原河谷特色風貌區北部過渡丘原特色風貌區東部高原寬谷特色風貌區景觀帶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景觀廊道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北部過渡丘原特色風貌區東部高原寬谷特色風貌區西部丘原河谷特色風貌區25、 一核:縣城為核心的旅游景觀中心;一帶:金沙江景觀帶;兩廊:人文景觀廊道、自然景觀廊道;三區:北部高原特色農旅景觀區、東部高原特色牧旅景觀區、南部生態旅游度假景觀區;多點:民俗村落、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寺廟等組成等景觀節點。白玉縣麥拉降措濕地9.1 綜合交通體系9.2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9.3 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強化支撐體系完善國土空間基礎設施支撐09099.19.1綜合交通體系構建“兩縱三橫”干線交通網絡航空:規劃建設通用航空機場。鐵路:積極配合推動川藏鐵路白玉段建設。高速:推動落實川藏高速(白玉段)建設。干路:包括G215、G701、S314、S458、S455等公路。9.29.226、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夯實市政基礎設施支撐體系給水工程完善城鄉供水體系,水質達標率100%,自來水衛生合格率100%。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100%,鄉村、社區供水普及率達到95%。電力工程規劃電力普及率達到100%。規劃為以區域電網供電為主,小水電站作為輔的模式。合理布局變電站,控制高壓走廊布局。排水工程城鎮按照雨污分流制建設,農村地區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或截留式合流制。規劃確定縣城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應達到100%,城鎮污水處理率95%,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90%。燃氣工程規劃保留白玉縣縣城現狀燃氣罐裝站,在縣城、蓋玉、贈科、阿察各規劃一處燃氣罐裝站,保障縣域能源供應,以罐裝燃氣配合電力、太陽能等清潔能源27、作為主要能源。通信工程縣域固定電話普及率和移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40%和100%,規劃期末縣城及城鎮有線電視入戶率100%,農牧區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8%以上。環衛工程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規?;B殖場和集中式養殖區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區域垃圾處理設施的規劃應貫徹區域協調統籌的思想,充分考慮相鄰片區垃圾填埋場共建共享。9.39.3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提高防災減災和公共安全防護能力防洪排澇抗震減災消防工程應急救援規劃縣城按20年一遇設防,鎮、村按10年一遇設防。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程建設力度,加強中小河流域及河道綜合治理,實施遼西鄉卡扣溝等8條山洪溝治理工程。加28、強山洪災害防治和易災地區水土保持,完善防汛預警預報系統和山洪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加強對地震斷裂帶地區、重點防御區抗震防災綜合防御體系建設,構建具有良好防災功能的城鎮布局,強化重大基礎設施抗震能力,普通民用建筑按8度標準設防,特殊公共建筑及生命線工程按提高1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各級城鎮根據城鎮性質、規模和布局狀況加強消防設施建設,按5分鐘到達責任區邊緣,標準型普通消防站責任范圍控制在7平方公里以內,小型普通消防站責任區控制在4平方公里以內,鄉鎮應建立群眾自防自救組織。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設,完善鄉村兩級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完善應急避難場所和疏散通道,以干線公路網和城市主、次干29、道網絡為主通道,充分結合現狀及規劃廣場、公園、學校、體育場館和露天大型停車場等開放空間及地下空間進行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抗震減災以防為主,完善地災綜合防治體系。深入推進以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能力建設為核心的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建設鎮10.1 發展方向10.2 城市性質10.3公服體系提升中心城市打造區域高效發展樣板空間1010發展方向10.110.1通過用地適宜性評價分析,綜合考慮城區外圍的交通、山水生態環境限制,重大項目或意向項目建設等,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確定白玉縣城城市發展方向為:北優、中改、南拓。北優利用河坡手造城產業項目,向北發展,促進產業融合中改老城區以現狀建筑改造提升更30、新為主,加強風貌打造南拓利用南部新區行政功能,強化與絨蓋鄉聯系,向南發展促進產城融合北優南拓中改城市性質10.210.2甘孜州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發展旅游服務和商貿為主的高原生態宜居城市公服體系10.310.3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保留城市級綜合服務設施,補充行政辦公、文化設施、教育科研、體育設施、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公共服務設施“城市-片區-社區級”三級體系。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構建用地集約、環境友好、設施完整、活力多元的社區生活圈。中心、城南兩個10分鐘社區生活圈,城北、城南兩個5分鐘生活圈。11.1 傳導指引11.2 政策機制健全保障機制加強規劃傳31、導促進規劃落地111111.111.1傳導指引對總體規劃傳導按照全縣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總體空間格局,確定各鄉鎮的核心職能、發展定位、開發與保護的重點,并下達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城鎮開發邊界、耕地保有量、林地保護面積、建設用地規模、城鄉建設用地等約束性指標,作為編制各鄉鎮總體規劃重要依據。對專項規劃傳導自然資源與生態保護類人居環境類交通設施類能源與市政設施類嚴格落實生態保護類和農業發展類約束性指標,充分落實本規劃在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自然資源要素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的管控要求。應以本規劃確定的城鎮空間布局、農業空間布局、歷史文化資源名錄為依據,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公共服務配置32、和相關空間管控要求。應以本規劃確定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和區域建設類指標為依據,加強與本規劃在綜合運輸通道和鐵路、公路和航空等設施布局等方面的銜接。應以本規劃確定區域建設類指標為依據,落實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相關要求,加強與本規劃在水利工程、能源開發及環保環衛設施布局方面的銜接。專項規劃類型發展定位引領人口規模落實剛性指標約束結合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編制體系,明確各個專項規劃的編制要求。11.211.2政策機制完善配套政策人口引導政策縣城和中心鎮(蓋玉鎮、贈科鄉、阿察鎮、河坡鄉)實施積極的人口遷入政策,全面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措施,探索采取差別化精準化落戶政策。重點鎮則保持合理人口規模,完善公共服務配套33、設施,促進人口集聚。產業發展政策嚴格區域產業準入,按照產業準入負面清單,逐步建立產業退出機制,有序轉移與主體功能定位不符合的產業和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調整能源結構,推動傳統能源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財稅政策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向爭取項目建設資金??h域內加大公共財政對“三農”和對耕地地力保護的支持力度,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推動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積極探索開發地區對保護地區、生態受益區對生態保護區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資源管理政策快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依法對區域內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劃清產權邊界。建立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實34、行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立反映各項成本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11.211.2政策機制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按照“一套標準、一張底圖、一個平臺、一套規程”的目標,集成基礎測繪、遙感、土地、礦產資源、不動產等子信息系統,形成上下貫通、縱向聯動、橫向協同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搭建“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將國土空間規劃成果數據,納入規劃一張圖,確保“發展目標、用地指標、空間坐標”一致。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服務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和監督全過程。完善實施考核體系實施考核實行規劃實施考核結果與被考核責任主體績效相掛鉤。定期考核,形成年度考評、五年考評的常態機制。創新監管手段,推進智慧化考核。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