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市西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方案(2022-2035年)(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140
2023-09-12
6頁
1.07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2024年歷史文化街區街道更新保護利用改造規劃設計方案
1、武岡市西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22-2035年)公示文件一、 規劃范圍西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武岡古城西南,街區規劃范圍西至旱西門城墻外30米處,南至沿河路,東至按察司-醬園巷一線,北至硯池塘巷一線,面積為22.82公頃。二、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與武岡名城保護規劃保持一致,規劃期限為2022年2035年。三、 價值與特色1、武岡古城傳統商貿文化的典型展現地保護西直街歷史文化街區自明、清時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商貿街巷特征。沿西直街分布了兩排兩層磚木結構的商鋪門面,每棟建筑之間砌有馬頭墻,商住兩用。商鋪、酒肆、茶館、銀號、當鋪鱗次櫛比,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其中曾仁德堂、楊文德堂、恒豐齋、裕興齋等老2、字號店鋪眾多,集中體現了武岡古城傳統商街風貌特色,是武岡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2、武岡古城傳統民居文化的集中展示地保護西直街歷史文化街區內遺存的多處傳統民居及宗族祠堂,包括張家祠堂、夏家祠堂、林家祠堂、林家院子、龔家院子、唐家院子、曾家院子、謝家院子、方家院子、田家院子等,多數院落傳統肌理格局完整,且風貌保存較好,是研究武岡古城區傳統民居建筑特色及宗祠文化的活化石。四、 保護措施1、 保護范圍劃定街區的保護范圍包括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總面積22.82公頃。(1)核心保護范圍:9.45公頃。分為南北兩片,北片為西直街、慶豐巷、林家巷、醬園巷、紅旗巷、茅坪巷、龔家巷、安遠巷兩側及按察司巷西側3、傳統建筑集中片區,南片為陸家院子、花園巷唐家院子及周邊傳統建筑集中片區。核心保護范圍內應嚴格保護空間格局和傳統風貌,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各要素(包括建筑、院落、街巷、古井、古樹等要素)以及具有武岡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在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經批準允許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筑的高度、體量、材料、色彩及外觀形象應與街區整體格局和風貌相協調。(2)建設控制地帶:13.37公頃。西至旱西門城墻外30米處,南至沿河路,東至按察司-醬園巷,北至硯池塘巷一線。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內各類建設應嚴格控制,對需新、改、擴建的建筑必須在建筑4、高度、體量、飾面材料以及建筑色彩、尺度、比例上與傳統建筑風貌協調,以取得與核心保護范圍之間合理的空間過渡。凡不符合規劃控制要求的現狀建筑,逐步加以整治改造或有機更新,以達到與古城整體風貌的和諧統一。2、 傳統格局保護保護街區魚骨狀街巷格局,通過西直街傳統商貿街巷及沿街商業界面的修繕,展現傳統商貿街區特色;保護西直街、慶豐巷、安遠巷、按察司巷形成的一橫三縱的主要發展軸線,以及龔家巷、林家巷、茅坪里、紅旗巷形成的次要軸線;保護由主次軸線串聯文物建筑形成的慶城門、按察司行署、謝家院子、龔家院子、夏家祠堂、同春當、唐家院子、張家祠堂等主要保護節點;重點保護街區內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以及傳統風貌建筑;5、遵循街區內傳統建筑院落組織的手法與模式,通過對街區內具有傳統風貌特色建筑的保護與修繕,維持街區的傳統風貌。3、 歷史街巷保護街區內的歷史街巷分為重點保護街巷和風貌整治街巷兩種模式進行保護控制。1、重點保護街巷包括西直街、慶豐巷、龔家巷、林家巷、按察司巷、醬園巷等6條。保護歷史街巷的尺度、走向、名稱不得改變,重點保護街巷的高寬比。保護兩側建筑高度、立面連續性及傳統街巷景觀,禁止拓寬街巷。歷史街巷觀景視廊應給予重點風貌控制,避免視線遮擋。在其周邊盡可能設置與街巷歷史產業文脈具有相關性的業態。2、風貌整治街巷包括茅坪里、花園巷、紅旗巷、沿河路等。維持街巷的走向、名稱,對風貌較差的街段進行風貌整治,控6、制街巷空間尺度,保持沿街建筑的體量、色彩與傳統風貌相協調,保持街巷的整體風貌與街區傳統風貌相協調。4、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1) 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街區內的15處文物保護單位,包括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岡城墻及陸家院子、吳家院子、龔家院子、夏家祠堂、安遠巷民居、謝家院子、按察司行署、同春當、曾家院子、唐家院子、林家院子、陸家院子(原傘廠)、張家祠堂、黃家院子等1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的要求嚴格保護。(2) 歷史建筑保護街區內的易家院子、蔣家院子、肖家院子、西直街112號民居、林家祠堂、劉家院子、等35處歷史建筑及西直街377、8號民居、西直街351-355號民居等2處擬推薦歷史建筑,歷史建筑的保護依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的要求執行。(1) 歷史環境要素依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的要求,積極保護街區內遺存的古井、古樹名木。(2) 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次規劃從24項武岡市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選取7項作為在街區內展開保護傳承,包括傳統技藝、民間文學、民俗、傳統音樂等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湖南省實施辦法的要求保護。5、 建筑高度控制嚴格管控街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建筑高度,保證與街區的歷史風貌相協調,歷史文化街區內不符合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的既有建筑,逐步改造或8、更新,弱化對街區歷史風貌的影響。同時,規劃綜合考慮街區的保護區劃及現狀建筑情況,對街區內的建筑高度進行分級控制,分為開敞空間、原高控制區、限高兩層控制區、限高三層區域等4級。6、 建筑風貌保護控制規劃以建筑風貌評價為基礎,綜合建筑質量、年代、風貌等現狀要素信息,對街區內的建筑風貌進行分類保護控制,分別為修繕類、改善類、保留類、整治類、更新類。五、 歷史文化遺產展示利用1、 展示利用原則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的原則,保護街區風貌特色、弘揚街區傳統文化、彰顯街區文化特色、實現街區永續發展。2、 展示利用線路圍繞西直街兩側店鋪、老字號、手工作坊組織商業手工業的展示線路;圍繞武岡城墻組織城墻展示線路;圍繞安遠巷、龔家巷、醬園巷、慶豐巷、林家巷等傳統居住功能的街巷,結合文物保護單位等傳統民居的活化利用,組織民俗文化展示線路;沿展示路線設置旅游服務設施與文化展示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