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3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240
2023-09-12
39頁
21.82MB
1、湘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3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歷年來高度重視耕地保護。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為新時代新征程做好耕地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也為應對新的動蕩變革期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保障糧食安全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湘潭市是湖南省傳統農業生產大市、水稻主產區,做好耕地保護是湘潭市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為扛穩糧食安全2、的重任,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統籌保護和保障,發展和安全,全面提升耕地高質量保護,高水平利用,在湖南省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和湘潭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約束和指導下,編制湘潭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本專項規劃是規劃期湘潭市開展耕地保護工作的總綱,具有協調性、約束性和實施性。規劃范圍包括全市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1345規劃背景規劃背景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守耕地保護紅線67強化永久強化永久基本農田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特殊保護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嚴格耕地用途管制保障重要3、農產品保障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生產空間89101112穩妥有序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推進耕地恢復健全耕地保護健全耕地保護管控體系管控體系土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整治重大工程多措并舉多措并舉提升耕地質量提升耕地質量科學合理科學合理實施耕地開發實施耕地開發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強化規劃實施保障2總體要求總體要求n 資源基礎n 成效與形勢01規劃背景u 全市大致呈“四分林三分耕,兩分建設一分水”的地類格局1.1 資源基礎u 自然資源稟賦優越u 區位交通優勢明顯u 農業產業蓬勃發展u 全市耕地湘潭市屬湘江水系,區內地表水系發育,有涓水、漣水河為主要支流。湘潭市位于國家交通路網“大十字”的中心區域,是中部地區重要交通4、樞紐。湘潭市是湖南省重要的糧食、生豬生產基地,糧食產量長期位居全省前列。耕地結構總體較優耕地質量總體較高耕地分布地貌差異較小1.2 成效與形勢切實守住耕地紅線扛起湘潭責任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化零為整耕地布局逐步優化切實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堅決扛起湘潭市耕地保護政治責任。圍繞湘潭市“四區一地一圈一強”戰略定位,全力保障重大項目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著力解決耕地細碎化和資源利用低效化問題,全市耕地布局逐步優化。近年來,湘潭市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配合、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耕地保護工作機制。齊抓共管耕地保護“湘潭模式”逐步構建u 成效u 形勢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5、化任務依然艱巨耕地后備資源不足縣市區內實施占補平衡難耕地糧用與提高農民種植收益存在較大沖突從全市實際情況來看,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情況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仍然處于較高位運行。全市耕地后備資源稟賦不佳l園林地占比高達73%耕地占補平衡結構和區域不均衡l 雨湖區、岳塘區耕地后備資源潛力僅占全 市4.45%當前,以現代農業為指向的土地規模化經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土地流轉趨勢必然加速。n 指導思想n 規劃原則n 規劃范圍n 規劃目標和任務02總體要求2.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6、省政府關于耕地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湘潭市“長株潭現代都市農業圈”的區域定位,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系統觀念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扎實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終身追責,確保耕地實至名歸,切實保障糧食安全,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彰顯湘潭市作為湖南省水稻主產區的擔當,為長株潭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建設夯實資源基礎。2.2 規劃原則2.3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湘潭市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7、面積5006平方公里,包括雨湖區、岳塘區、湘潭縣、湘鄉市和韶山市。市域雨湖區、岳塘區、湘潭縣、湘鄉市和韶山市市轄區雨湖區 岳塘區指標到2035年指標屬性耕地保護目標191.18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71.02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1.71預期性補充耕地任務量4預期性恢復耕地任務量23.62預期性糧食播種面積254預期性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71.02*預期性耕地保護規劃指標表單位:萬畝注:帶*的為累計值。行政區耕地保護目標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補充耕地任務恢復耕地任務湘潭市191.18171.021.71024.0023.62雨湖區15.3411.430.11438、0.171.33岳塘區2.360.490.00490.010.39湘潭縣90.3882.590.82590.838.89湘鄉市74.8069.050.69052.9312.05韶山市8.307.450.07450.060.96耕地保護主要規劃指標分解表單位:萬畝2.4 規劃目標和任務2.4 規劃目標和任務2035年到2035年,落實耕地保護目標191.1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71.02萬畝,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穩定、耕地質量水平穩步提升,耕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任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有力、獎懲并舉的耕地保護機制全面構建,現代化、法治化的耕地保護體系全面建9、成。嚴格耕地保護目標管理,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穩定優質耕地布局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拓展農產品生產空間,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引導耕地集中布局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全面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健全耕地保護政策制度體系,提升耕地治理能力n 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n 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n 統籌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空間布局n 加強特殊區域耕地保護和利用03嚴守耕地保護紅線3.1 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帶位置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嚴格落實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嚴格執法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全面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穩妥有序10、恢復耕地保護目標缺口3.2 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推進城鎮集約集聚發展優化基礎設施選址布局全面保障國省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保障對全局具有重要影響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選址應以節約集約用地為原則,從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選址的合理性及建設用地定額標準等方面開展占用耕地必要性論證,嚴格控制項目占用耕地比例。統籌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合理確定村莊建設邊界,科學劃定宅基地范圍,優化宅基地空間布局,有效保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需要,全面保障鄉村建設行動工程項目的合理用地需求。將城鎮建設用地向湘潭市中心城區、城鎮發展區傾斜,立足實施“湘潭向北、西拓南延、雙城驅動、多點支11、撐”戰略,全面保障中心城區、經開區、長株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產業園、湘鄉綠色化工產業園等縣市區城鎮和特色產業園區發展的同時,嚴格落實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則,推動城鎮緊湊發展和節約集約用地。統籌優化鄉村空間布局3.3 統籌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空間布局按照自然保護地管控要求,規劃期對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外的耕地,允許在不擴大現有耕地的前提下,開展種植活動,可修筑必要的生產生活設施。成片開發占用耕地的,應對占用必要性、合理性和用地規模開展論證,進行多方案比選,盡量避讓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對集中連片優質耕地實施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切實保護優質耕地資源。對河湖管理范圍納入耕地保護目標的耕地,不得新建、改12、建、擴建生產圍堤,不得種植妨礙行洪的高稈作物,禁止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對嚴格管控類耕地全面開展種植結構調整,探索綜合種養等耕地安全利用種養技術模式。采用化學改良技術以及生物改良技術對嚴格管控類耕地進行改良。河湖管理內耕地城鎮開發邊界內耕地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嚴 格 管控 類 耕地對城鎮村范圍內耕地實行單獨管理,未被依法批準建設占用前按照現狀耕地管理,嚴格按要求落實耕種。規劃期占用的按要求嚴格落實占補平衡或進出平衡。城 鎮 村范 圍 內耕地3.4 加強特殊區域耕地保護和利用引導在陡坡山地上種植苗木、林木,將平原耕地上種植苗木,林木的逐步恢復為耕地,用山上換山下,實現區域置換。永久基本農田13、不得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嚴格控制一般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統籌優化農用地空間布局嚴格實施耕地用途管制04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n 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n 鞏固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n 嚴格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與補劃n 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4.1 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足額劃定永久基本農田01合理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03推進永久基本農田上圖入庫02行政區名稱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湘潭市171.02雨湖區11.43岳塘區0.49湘潭縣82.59湘鄉市69.05韶山市7.45湘潭市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情況表單位:萬畝將優質的一般耕地與永14、久基本農田劃定不實圖斑進行空間置換,引導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布局,實現總體布局優化。4.2 鞏固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科學評價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u核實劃定不實情況u分析布局優化潛力優 化 永 久 基 本 農 田 結 構將零星分散等劣質耕地逐步調出,土層深厚、土壤性狀良好的優質耕地等量劃入,促進零星分散的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明確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優化方案積極推進問題圖斑就地整改通過圖斑空間置換優化布局加大恢復耕地力度增強補劃潛力積 極 推 進 問 題 圖 斑就 地 整 改對新增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地塊,制定整改恢復實施方案,積極推進問題圖斑就地整改。通 過 圖 斑 空 間 置 換優 化 布 15、局加 大 恢 復 耕 地 力度 增 強 補 劃 潛 力對于永久基本農田問題突出但補劃潛力不足的區域,應加大恢復耕地力度。4.3 嚴格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與補劃4.4 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構建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管機制強化執法監督和保護考核機制4.4 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嚴格控制建設占用嚴格補劃任務落實更新完善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05嚴格耕地用途管制n 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n 切實規范耕地占補平衡n 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n 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5.1 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是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水稻生產;充16、分利用冬閑季節發展油菜、蔬菜、綠肥生產,提升地力。將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外的耕地劃為一般耕地。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一般耕地5.2 切實規范耕地占補平衡落 實 耕 地 年 度“進 出 平 衡”5.3 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5.4 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從 嚴 處 置,嚴 格 執 法,嚴 肅 問 責堅 決 止 住 新 增,穩 妥 處 置 存 量動 態 監 測 助 力“早 發 現,早 制 止”壓 實 縣 級 政 府 落 實 進 出 平 衡 屬 地 責 任嚴 格 控 制 耕 地 轉 出規 范 引 導 耕 地 轉 進實 行 耕 地 轉 進 轉 出 信 息 化 管 理17、嚴 格 耕 地 占 補 平 衡 要 求拓 寬 補 充 耕 地 來 源 渠 道加 強 補 充 耕 地 全 過 程 管 理落 實 補 充 耕 地 后 期 管 護 責 任建 立 補 充 耕 地 信 息 公 開 制 度06保障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n 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n 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n 大力保障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6.1 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穩定水稻生產空間拓展玉米大豆生產空間以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和水稻生產功能區為基礎,劃定水稻種植空間,確保落實水稻播種面積任務。大力開展早稻集中育秧,鞏固提升雙季稻,推廣早稻集中育秧67萬畝、再生稻8.4萬畝、“統分結合”模式20萬畝以上。在全市玉18、米播種面積廣的縣市區例如湘鄉市、湘潭縣和雨湖區,以提高單產,優化種植制度為導向,著力推進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重點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其中大豆播種面積不低于1.1萬畝。優化其他糧食作物生產空間以多元發展,突出專用,改善品質為目標,不斷優化豐富糧食生產結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力制止耕地拋荒,因地制宜發展紅薯、馬鈴薯、甘薯等旱地雜糧作物種植,著力提升規模化、機械化水平,推廣輪作、立體種養等生產模式,提高單位面積耕地的產出率。6.2 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構建都市圈農業保障生產空間結合實際建設蔬菜基地、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標準化水產健康養殖場等,穩定長株潭城市蔬菜優勢縣市區等城19、市近郊及周邊蔬菜生產拓展現代設施農業生產空間充分發揮湘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示范基地等科技創新平臺的技術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蓮(稻)漁特色產業空間大力推廣“蓮(稻)+”綜合種養高效模式,綜合種養面積10萬畝以上逐步構建以“湘蓮+”為主導,多種綜合種養模式共存的發展格局6.3 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優化油料作物生產空間拓展煙草生產空間改進水果、茶葉、藥材等其他作物生產空間擴大花生和油菜種植面積,引導油茶種植空間由耕地向其他國土空間轉移努力形成以土壤保育、綠色防控、節能減排為重點的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體系加強水果、茶葉、藥材種植產業基地建設,合理優化種植布局07科學20、合理實施耕地開發n 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n 加強補充耕地開發計劃管理n 劃定補充耕地重點區域n 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7.1 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整合現有耕地周邊可開發資源潛力以現有耕地為核心,將耕地周邊的零星分散、面積較小的其他草地、裸土地、沙地等宜耕后備資源地塊和廢棄農村宅基地、采礦用地等可復墾的低效建設用地,作為耕地周邊補充耕地潛力來源。深入挖掘旱地改水田資源潛力以現狀旱地為對象,剔除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和15以上坡度等不符合旱改水選址條件的地塊,并從地塊的水源、坡度、土壤質地、耕作便利度和集中連片程度等方面開展科學評價,充分挖掘可旱改水資源潛力。合理劃定耕地后備資源根據地塊植被狀況21、地形坡度、灌溉排水條件、有效土層厚度等情況,綜合考慮與居民點的相對海拔高差、交通、水利等因素,并剔除城鎮開發邊界與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地塊,合理劃定耕地后備資源。8.21萬畝2.27萬畝1.80萬畝7.2 加強補充耕地開發計劃管理7.3 劃定補充耕地重點區域7.4 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落實并分解補充耕地任務堅持以縣域自行平衡為主、市域內調劑為輔落實補充耕地任務,預計到2035年,全市落實補充耕地任務4萬畝。雨湖-湘潭-湘鄉重點區域湘鄉市西部和南部重點區域耕地質量提升耕地功能恢復整治補充耕地建設用地復墾耕地生態建設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綜合整治依托整治建設“最美田園”以土地綜合整治為平臺,引導耕地集22、中布局完善農業生產配套設施條件發揮耕地生產功能的同時,進一步挖掘耕地多元價值,發揮耕地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和提供休閑觀光、美學體驗、教育等文化景觀功能。08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n 科學劃定恢復耕地空間n 確定耕地恢復重點區域n 實行耕地恢復年度計劃管理n 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8.1 科學劃定耕地恢復空間果園0.66萬畝茶園0.13萬畝其他園地1.73萬畝喬木林地10.06萬畝竹林地0.42萬畝灌木林地1.17萬畝其他林地7.61萬畝坑塘水面4.88萬畝明確可恢復耕地數量和分布積極引導統籌推進耕地恢復開展可恢復耕地資源評價其他草地0.18萬畝8.3 實23、行耕地恢復年度計劃管理到2035年規劃恢復耕地23.62萬畝,將年度耕地計劃落實情況納入耕地保護目標考核。8.4 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湘潭-湘鄉-韶山重點區域湘潭縣東南部重點區域湘鄉市中部重點區域規劃期通過采取工程措施重點對土地流轉經營期滿的地塊實施土地整治。規劃期在把握社會風險、生態環境影響的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規劃期湘潭縣可優先恢復白石鎮東南部沿湘江地區內可恢復資源,對地勢平坦、集中連片、恢復耕地成本相對較低、農民恢復意愿較為強烈的地塊實施土地整治。8.2 確定耕地恢復重點區域規范實施管理嚴格監督考核和后期監管落實資金保障09多措并舉提升耕地質量n 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n 有序推24、進旱地改造水田工程n 全面推進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n 穩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n 科學防止和利用污染耕地02強化統籌協調整體推進項目實施確定以水資源為約束的潛力空間有序推進旱地改造水田工程04穩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構建以休耕輪作為核的保護體系擴展以生態涵養為主的綠色農業實施以科技創新為軸的固碳模式05科學防治和利用污染耕地嚴格源頭管控強化科學治理加強安全利用01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明確落實建設目標強化標準提升實施綜合效能 明確重點建設區域 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恢復、耕地開發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管理03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配套穩妥推進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全面推進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1025、健全耕地保護管控體系n 貫徹落實耕地保護基礎制度n 全面推行田長制n 構建耕地全程一體化管控體系u 貫徹落實基礎法律制度貫徹落實耕地保護基礎制度嚴格落實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制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土地復墾制度等基礎制度。u 完善健全配套制度體系在發揮現有政策綜合效能基礎上,自然資源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合力構建耕地保護相關配套制度體系,促進耕地保護各項任務落地實施。全面推行田長制構建耕地全程一體化管控體系全面壓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健全耕地保護管控體系,要以田長制為重要抓手,以我省出臺的關于全面推行田長制嚴格耕地保護的意見為綱領,以湘潭市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26、長制實施方案為行動指引,切實把頂層設計落實到基層實踐,讓“田長制”促進“田長治”。u 完善耕地協同監管機制 依托推行田長制,壓實各級耕地保護責任,實現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u 建立執法監督機制 以動態巡查為主,結合衛片執法檢查和信訪舉報等方式,及時發現 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u 健全耕地保護督察考核機制 通過例行督察、專項督察、日常督察等形式,加大耕地保護督察力度11土地整治重大工程n 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工程n 補充耕地開發重大工程n 旱改水重大工程n 耕地恢復重大工程n 湘鄉市東郊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工程統籌推進整合恢復耕地、補充耕地和集中連片耕地周邊、鄰近零散非耕地地27、塊重點建設高標準農田,統籌考慮農業、水利等各方面因素,在雨湖區、湘潭縣東部和湘鄉市西南部共安排3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工程,建設規模40.90萬畝,規劃期內分階段實施。補充耕地開發重大工程在落實規劃期占補平衡補充耕地任務量的基礎上,依據建設占用耕地的時序,合理確定各地耕地后備資源開發范圍、規模及時序,實現耕地后備資源有序開發。在雨湖區姜畬鎮、湘潭縣射埠鎮等兩個鄉鎮和湘鄉市泉塘鎮等六個鄉鎮共安排3個占補平衡補充耕地開發重大工程,建設規模3.04萬畝,規劃期內分階段實施。旱改水重大工程為統籌解決市域內耕地占補平衡的區域性和結構性不平衡問題,在旱改水資源潛力較大的湘潭縣云湖橋鎮等三個鄉鎮和湘鄉市山棗鎮28、等五個鄉鎮規劃實施旱改水重大工程,建設規模共0.40畝。耕地恢復重大工程在把握好社會風險、生態環境影響的基礎上,在土壤、水源等條件較好、集中連片程度較高的地塊實施耕地恢復重大工程。湘潭市恢復耕地重大工程覆蓋全市雨湖區、湘潭縣、湘鄉市和韶山市4個縣市區,共分為4個子工程,建設規模共為6.36萬畝,工程時序安排在2023-2027年,預計恢復耕地面積5.85萬畝。湘鄉市東郊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程湘鄉市東郊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涉及楊樹、大橋、長豐、三湘、石竹5個行政村,試點區域土地總面積4.22萬畝,初定整治區域面積3.13萬畝,工程預計可提質改造耕地1.07萬畝,補充耕地0.13萬畝,恢復耕地0.15萬畝,于2021-2025年實施。12強化規劃實施保障n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n 拓展資金渠道和耕地保護投入n 加快科技支撐和信息化建設n 加強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u 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u 落實目標責任制u 嚴格規劃實施u 加強實施監督加強組織領導和評估考核拓展資金渠道和耕地保護投入u 統籌資金使用u 制定經濟激勵措施加快科技支撐和信息化建設u 推進動態監測u 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u 加強規劃編制的公眾參與u 提高公眾的耕地保護意識u 健全規劃公開制度u 切實保障農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