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方案(2021-2025年)(2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332
2023-09-12
24頁
346.27KB
1、榮成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 年)年)榮成市人民政府2023 年 2 月目目錄錄總則.1一、現狀與形勢.2(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2(二)礦產資源概況.2(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現狀.3(四)榮成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實施成效.3(五)面臨形勢及需求.4二、指導原則與目標.6(一)指導思想.6(二)基本原則.6(三)規劃目標.7三、礦產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10(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10(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10(三)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11四、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14(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14(二)合理確定開發強度.14(三)優2、化開發利用結構.14(四)嚴格規劃準入管理.15五、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保護.17(一)綠色礦山建設.17(二)礦區生態保護修復.18六、規劃保障措施.20(一)加強領導、確定目標.20(二)考評結合、實施評估.20(三)監督檢查、公眾參與.20(四)加強宣傳、科技管礦.20附表附表 1 榮成市勘查規劃區塊表附表 2 榮成市礦產資源重點開采區表附表 3 榮成市開采規劃區塊表附表 4 榮成市重點礦種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表附表 5 榮成市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規劃表附圖附圖 1 榮成市礦產資源分布圖(1:5萬)附圖 2 榮成市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現狀圖(1:5萬)附圖 3 榮成市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規3、劃圖(1:5萬)1總總則則礦產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促進榮成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謀劃“十四五”期間榮成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礦產資源管理部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 55 號)、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全面開展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 年)編制工作的通知山東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 年)威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 年)及榮成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編制榮成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榮成市礦產4、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指導性文件,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地質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依據,全市涉及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的相關規劃,應當與本規劃作好銜接。規劃以 2020 年為基準年,2021 年至 2025 年為規劃期,展望到 2035年。規劃適用榮成市所轄行政區。2一、現狀與形勢一、現狀與形勢榮成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行政區劃隸屬威海市。三面環海,海岸線近 500 千米,陸地面積 1526 平方千米,距韓國 174 千米,是山東半島離韓國最近的區域。設榮成經濟開發區、威海海高園(石島管理區)、好運角旅游度假區,轄 12 個鎮、10 個街道、780個行政村、53 個社5、區居委會,戶籍人口 64.17萬人、常住人口約71 萬人。(一)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經濟社會發展概況“十三五”時期,榮成市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城市空間不斷拓展、服務功能日益完善、城鄉面貌明顯改觀;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創新活力繼續增強;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民生福祉穩步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2020 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43 億元,年均增長 4.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 4.8:34.6:60.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可比增長 4.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 48565 元、25463 元,較“十二五”時期分別增6、長 38.1%、42.6%。(二二)礦產資源概況)礦產資源概況截至 2020 年底,榮成市已發現礦產資源 28 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 13 種,包括鐵、鈦、銅、鉛、鋅、金、銀、鉿、鋯、天然石英砂、花崗巖、安山巖、礦泉水。榮成市礦產資源區域分布特色明顯,北部沿海一帶分布有玻璃3用砂;中北部分布有鐵、銅、鉛、鋅、金、銀等多金屬礦產;南部及東南部分布有鈹礦及鋯、鉿礦產;中部、東北部和南部分布有花崗巖,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三分之一,是本市優勢礦產。(三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現狀現狀1.礦產資源勘查現狀礦產資源勘查現狀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共設置探礦權 3 個,登記面積 4.7、52 平方千米,均為金礦,達到勘探程度 2個、詳查 1 個。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共設置采礦權 8 個,其中飾面用花崗巖 7個,礦泉水 1 個。2020 年,全市共有礦山 8 個,生產規模均為小型。從業人員382人,年開采總量 40.36萬噸,工業總產值 9863.37 萬元。3.綠色礦山建設現狀綠色礦山建設現狀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截至 2020 年底,共有 4 個礦山納入山東省綠色礦山名錄。(四四)榮成市礦產資源榮成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總體規劃(20162020 年)年)實施成效實施成效榮成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 年)實施以8、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穩步推進、利用水平不斷提高、保護格局不斷優化。1.基礎地質調查有新的進展,開展了文登榮成威海深部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完成了榮成市 1:5 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綜合調查。42.開發利用保護格局不斷優化。通過結構調整,礦山數量明顯減少,由 2015 年的 51 個壓減至目前的 8 個,礦業布局和開發秩序不斷優化。3.綠色礦山建設穩步推進。積極引導礦山進行綠色礦山建設,截至 2020 年底,4 個礦山納入山東省綠色礦山名錄,占全市持證礦山總數的 50%。4.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效果明顯。全面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基金制度。2016年至 2020 年,實施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9、恢復治理項目 23個,總治理面積 2.11平方千米。5.存在不足。重要礦產后備資源保障能力需進一步提高,砂石礦產資源重點開采區投放進程需加強,綠色礦山建設進度需增速。(五五)面臨形勢及面臨形勢及需需求求1.形勢形勢“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榮成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遵循市域國土空間發展規律,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構建“一主兩翼、兩帶兩廊”的全域保護發展總體格局。新形勢下的礦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任務艱巨;落實協調發展,優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格局;突出綠色發展,加快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促進共享發展,維10、護礦產資源民生權益。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對礦業開發提出更高要求。52.需需求求(1)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礦產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十四五”時期,榮成市交通、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繼續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等對砂石資源的需求仍將剛性增長。因此,合理設置、有序投放建筑用砂石采礦權,提高生產規模和開采總量,切實提高砂石資源的持續、有效供給能力。飾面用礦山,解決開發利用發展不均衡,強化持續發展,提前布局,抓好優勢品種開發。(2)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礦業綠色發展進一步推進統籌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和礦區社區和諧化,必須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大11、力推廣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不斷加強礦山生態修復,妥善處理歷史遺留的礦山環境問題,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3)礦業高質量發展要求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廣資源節約型、集約型開發利用新模式、新技術,加快礦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和礦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穩定發展。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強節能減排,提升廢石固體廢棄物的有效處置與綜合利用水平,將有限的資源轉化為最大的經濟效益,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凈礦”出讓,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快12、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6二、指導原則與目標(一)指導思想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服務于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兩個大局。圍繞“精致城市方向發展”目標定位,統籌部署全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優化礦業結構與布局,綠色礦山建設全面推進,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整體提升,努力實現礦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地發展,實現資源與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二)二)基本原則基本原則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13、。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節約集約、綜合利用,加強綠色礦山建設,堅持綠色勘查、綠色開發,實現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2、堅持充分保障、區域統籌。結合重點區域、重大工程等市場需求,統籌資源稟賦、運輸半徑、生態制約等因素,形成礦業權科學投放、空間布局合理、區域統籌平衡的礦產資源保障機制。實施綠色勘查,加大勘查力度,提高礦產資源保障程度。3、堅持空間管控、集約利用。以國土空間“三條控制線”和自然保護地為前提,優化布局,提高礦產資源“三率”水平,優化7礦山規模結構,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承載力相匹配,形成14、有序的資源開發保護新格局。4、堅持市場引領、礦地融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礦業權投放機制,健全完善公平、開放、有序的礦業權競爭市場,激發市場活力;堅持采礦與用地并重,完善礦地綜合開發利用機制。推進政府、企業、礦區群眾共享資源開發收益,共享礦業發展成果,服務民生改善。(三)規劃目標三)規劃目標1.總體目標總體目標落實省市規劃,加強公益性地質和戰略性礦產調查評價、勘查工作。進一步提高主要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優化資源開發利用布局和開發利用方式,提高產業集中度;實施礦產開采總量管理,優化開發利用結構。促進資源保護,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開發與區域發展、生態保護、產業轉型相協調,服15、務于榮成市“十四五”規劃的實現。2.2025 年規劃目標年規劃目標(1)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落實省市規劃,開展文登榮成多金屬礦調查評價和榮成市海砂地質調查評價,開展地熱資源勘查,提高榮成市港西地區地熱勘查工作程度和研究精度。(2)礦產資源開采總量管理調控重要優勢礦產年開采總量。2025 年,全市開采總量控制在884萬噸,其中建筑用石料 690 萬噸,飾面用花崗巖 180 萬噸(專欄8一)。專欄一專欄一“十四五十四五”榮成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主要指標榮成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主要指標類類 別別指標名稱指標名稱指標單位指標單位指標值指標值指標屬性指標屬性礦產資源勘查探礦權總數個5預期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16、與保護采礦權總數個20預期性固體礦產采礦權總數個18預期性礦產年開采總量萬噸884預期性建筑用安山巖礦石 萬噸190預期性建筑用花崗巖礦石 萬噸500預期性飾面用花崗巖荒料 萬噸180預期性礦泉水萬噸6預期性玻璃用砂礦石 萬噸8預期性大中型礦山比例%75預期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利用)完成率%100預期性綠色礦山建設生產礦山綠色礦山建成率%100預期性增加大中型礦山數量,壓減小型礦山數量,到 2025 年,礦山總數控制在 20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不低于 75%。嚴格執行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標準,礦業結構和礦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3)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與綠色礦山建設推17、廣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利用水平。新建礦山全部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規劃建設;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健全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監督管理體制,全面落實礦山地質環9境保護與治理恢復責任機制。全面完成 2013 年以來關停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3.2035 年展望目標年展望目標到 2035 年,全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布局和礦業結構更加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綜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達到先進水平。礦產資源開發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更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全面規范化。綠色、安全、創新、協調的礦產資源保障體系基本建立。10三、礦18、產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根據榮成市區域成礦地質條件、資源分布特點,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重點、規模開發、集約利用”的原則,重點發展飾面石材、建筑用石料、礦泉水、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落實省、市規劃并結合我市實際,確定我市重點、限制和禁止勘查開采的礦種。1.重點勘查開采礦種重點勘查開采礦種重點勘查礦種:地熱、海砂等。重點開采礦種:飾面用花崗巖、建筑用石料等。圍繞重點勘查開采礦種,提供更多基礎地質信息,優先礦業權投放,促進社會資本投入勘查開采,鼓勵礦山企業提高生產規模,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同時嚴格規范礦業19、權人準入條件,加強礦山日常監管,切實保護生態環境。2.禁止勘查開采礦種禁止勘查開采礦種禁止勘查開采礦種:砂金。嚴禁設置砂金礦業權。(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花崗巖為本市優勢礦產,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北部,社會經濟發展對飾面石材和建筑石料的需求較大。按照促進產業相對集中與合理布局的方針,重點發展飾面石材資源和建筑用石料資源的勘查開發。11合理規劃開發布局,推進規模化、集約化開采。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推廣先進生產工藝,推進礦業轉型升級。以大型企業為依托,大力發展深加工,提高飾面石材礦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延長產業鏈和產品鏈,建成以飾面用花崗巖綜合開發為主的生20、產出口基地。(三)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三)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1.勘查規劃區塊勘查規劃區塊貫徹“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突出重點,全面勘查。落實省規劃劃定的勘查規劃區塊 1 個,山東省榮成市石島地區東部近海海砂詳查;落實市規劃劃定的勘查規劃區塊 1個,山東省榮成市港西地區地熱可行性勘查。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勘查,嚴格落實探礦權合同制管理,全面實施綠色勘查。支持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支持新技術新方法應用,加強深部地質找礦重大科技攻關,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與支撐發展能力。2.重點開采區重點開采區落實省市規劃劃定重點開采區 2 個(專欄二)。專欄二專欄二 榮成市礦產資源重點開采區榮成市礦產21、資源重點開采區礦種礦種名稱名稱面積面積(平方千米)(平方千米)花崗巖安山巖山東威海市環翠區-榮成市花崗巖、安山巖重點開采區116.25花崗巖山東威海市榮成市花崗巖重點開采區134.74“十四五”期間新投放的露天采礦權都要在重點開采區內。重點開采區內積極推行“整體出讓、整體開發”模式。對于已關閉或采12礦權已滅失的采石場,原礦區范圍或毗鄰區域仍有資源的,鼓勵在完善相關手續后,依法依規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重新出讓采礦權。明確重點開采區內采礦權總數、開采總量。嚴格環境保護和治理準入標準,加強資源開發事中、事后監督,提升廢石尾礦綜合利用水平,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引導和支持生產要素聚集,提高礦業集中度,推動22、礦業規模化、集約化、基地化發展,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3.開采規劃區塊開采規劃區塊開采規劃區塊設置必須符合榮成市國土空間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分區管理要求,在重點開采區內設置本級審批發證的開采規劃區塊。開采規劃區塊設置應滿足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確保與生態保護要求相協調。(1)劃定結果規劃期內共劃定開采區塊 16 個(空白區新設),總面積 2.67 平方千米。其中:飾面用花崗巖 11 個、建筑用花崗巖 2 個、建筑用安山巖 1 個、玻璃用砂 1 個、礦泉水 1 個。(2)投放時序綜合運用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等手段,統籌我市砂石礦產資源的區域合理調配,科學制定年度出讓計劃,有序投放采礦權,促進建23、筑用石料保供穩價。(3)管理措施擬投采礦權嚴格落實開采規劃區塊劃定的范圍,不得變更開采礦種。采礦權出讓應采取招標、拍賣、掛牌等市場競爭方式進行,嚴格采礦權出讓交易監管,實行開采規劃區塊動態管理。13推行“凈礦”出讓,出讓范圍應依法依規有效避讓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和國家公益林保護區等區域,并符合各級、各類規劃管控、勘查程度、開采規模、最低服務年限等要求。優化采礦權出讓合同管理,進一步明確礦業權人應履行的法定義務,強化履約監管。4.規范砂石資源開發利用規范砂石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期內,新建露天開采普通建筑用石料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50 萬立方米/年,礦山服務年限原則上不少于 10 年24、;嚴格按礦業權設置準入條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要求進行。綜合運用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等手段,統籌砂石礦產資源的區域合理調配,科學制定年度出讓計劃,有序投放采礦權,促進建筑用石料保供穩價。鼓勵和支持對現有礦山的廢石進行綜合利用,發展和推廣應用機制砂替代河砂和海砂;鼓勵利用尾礦、石粉、泥粉、建筑垃圾等研發新型建筑材料,推動建筑用石料資源開采、加工一體化建設,促進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14四、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一)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落實省規劃的勘查部署,開展“山東省文登榮成銅鉬鉛鋅銀礦調查評價區”項目,榮成市范圍內面積約 291.69 平方千米,進一步提高該區勘查25、工作程度。(二二)合理確定開發強度合理確定開發強度開采總量:實施礦產資源開采總量管理,合理調控開發強度,穩定主要礦產資源供給,推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提升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結合本市實際,推進飾面用花崗巖礦規模化開采,加快建筑用石料投放,維持供需平衡。礦山數量:進一步壓減小型礦山數量,合理安排礦業權投放時序,有序引導礦山企業開發利用。(三三)優化開發利用結構優化開發利用結構嚴格執行礦產開發準入門檻,堅持礦山設計開采規模與礦區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的原則,執行重點礦種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指標要求。(1)規模結構新建飾面用花崗巖、建筑用花崗巖、建筑用安山巖等礦山規模必須達到大型以上。推動礦產資源向26、優勢企業集聚,實現規模化開采、集約化經營。制定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專欄三)。15專欄三專欄三榮成市重點礦種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榮成市重點礦種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序號序號礦產名稱礦產名稱開采規模開采規模(單位單位/年)年)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備注備注大型大型中型中型小型小型1建筑用安山巖礦石 萬噸130/落實市規劃2建筑用花崗巖礦石 萬噸130/落實市規劃3飾面用花崗巖荒料 萬立方米5/落實市規劃4礦泉水萬噸1053落實市規劃5玻璃用砂礦石 萬噸308/落實市規劃(2)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對礦山綜合利用的管理,加大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研究的投入,抓好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應用,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27、用水平,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礦產資源。(四四)嚴格規劃嚴格規劃準入管理準入管理綠色勘查:執行山東省綠色勘查規范及山東省綠色勘查技術要求(試行)的相關要求。資源開采規模:資源量及其類別必須滿足開采設計要求。須滿足最低開采規模及最低服務年限要求,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礦區資源量規模相適應。礦山建設須符合規模生產、集約經營的原則。開發利用水平:符合礦山開采設計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相關要求;開采技術先進、方法科學、安全合理,節約與綜合利用等指標達標。綠色礦山建設:依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和條件,嚴格礦山準入管理,礦山建設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16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嚴格審查采礦28、權申請人依法依規編制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嚴把生態環境保護準入條件。17五、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保護(一)一)綠色礦山建設綠色礦山建設1.總體思路總體思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原則,推動全域綠色礦山建設。2.綠色礦山建設任務綠色礦山建設任務貫徹落實綠色礦山標準體系和管理制度,進一步調整優化礦業開發結構和布局,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責任制,強化對采礦權人主體責任的社會監督和執法監管;穩步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水29、平,礦山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礦地和諧發展。3.綠色礦山建設進度安排綠色礦山建設進度安排分解落實年度目標,實行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確保按時完成綠色礦山建設目標。不斷改進和優化工藝流程,淘汰落后工藝與產能,節約資源,保護資源,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強化納入綠色礦山名錄礦山的動態監管,新建礦山投產 1年內必須完成綠色礦山建設任務。4.綠色礦山建設監督管理措施綠色礦山建設監督管理措施自然資源部門會同同級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對納入綠色礦山名錄的礦山進行不定期抽查,加強18綠色礦山監督管理。綠色礦山企業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接到舉報后,應及時組織開展核查。對監督檢查和社會舉報30、查實不符合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的,責令企業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按規定上報從名錄中移除。(二)礦區生態保護修復二)礦區生態保護修復1.新建礦山新建礦山落實采礦許可證審批前的會審制度,嚴格新建礦山的環境準入條件,堅持源頭預防。執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基金制度,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按照方案及時開展礦山生態修復。礦山建設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同時進行,嚴格按綠色礦山標準開發建設。2.生產礦山生產礦山落實采礦權人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主體責任,加強源頭控制、預防和控制相結合,生產礦山必須依法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義務。落實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要求,做到“邊開采,邊治理”,確保生產礦山的治31、理恢復工作全面完成。強化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加強監測力量。3.廢棄礦山廢棄礦山完成因政策原因關閉礦山的治理監測任務,對廢棄礦山治理工作,按照“誰治理、誰收益”的原則,建立靈活的廢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治理機制。對于無責任主體礦山,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堅持“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宜荒則荒”的原則,選擇使用自然恢復、工程治理、土地19整治等適宜的治理方式,有計劃的開展歷史遺留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20六、規劃保障措施(一)一)加強領導、確定目標加強領導、確定目標榮成市政府是本行政區礦產資源規劃實施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規劃實施管理領導責任32、制,強化領導干部責任意識。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做好政策銜接,推進目標任務落地落實。強化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切實發揮好礦產資源規劃的管控作用。(二二)考評結合、實施評估)考評結合、實施評估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規劃落實情況的調研、監測、統計和分析,將主要指標納入年度計劃指標體系,組織實施,定期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完善規劃實施工作安排,為礦產資源管理決策和規劃調整提供基礎信息和依據。(三)監督檢查、公眾參與三)監督檢查、公眾參與健全規劃監督檢查制度,強化對規劃重點區域礦產勘查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及時糾正違反規劃行為,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聯合督查,對違反法律法規和礦產資源規劃的勘查開采行為依法查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強化檢查措施,發現不符合規劃的,及時予以糾正,確保規劃全面細化落實。(四四)加強宣傳、科技管礦加強宣傳、科技管礦做好礦產資源規劃的宣傳解讀,提高各界對規劃的認知度、滿意度,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礦業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規21劃數據庫,建成覆蓋全市域的具有信息管理、分析查詢、監測評價和輔助決策功能的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為礦產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