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市穿城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方案(2022-2035年)(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342
2023-09-12
6頁
1,012.84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2024年歷史文化街區街道更新保護利用改造規劃設計方案
1、武岡市穿城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22-2035年)公示文件一、 規劃范圍穿城河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武岡古城西北,街區的規劃范圍西至清渠街以西20米,南至四牌路,東至都梁路,北至廣樂路,面積為13.07公頃。二、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與武岡名城保護規劃保持一致,規劃期限為2022年2035年。三、 價值與特色1、歷史悠久地勢關鍵的軍事戰略要地穿城河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悠久是武岡歷史城區內重要的歷史地段,是武岡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眾多要素中尤為重要的一個部分。街區由一條穿城河水系貫穿,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其成為歷史上抵御外敵的軍事戰略要地,具有重要的價值。2、文物古跡豐富影響深遠的文化傳承地穿城河2、歷史文化街區內文物古跡眾多,有反映明清時期武岡的軍防文化以及傳統建造技藝的武岡城墻;有既體現武岡地方民俗文化的特點,又反映歷朝帝王推孔崇儒思想,蘊含著儒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在近現代革命時期還是重要革命紀念地,建造工藝精湛,古樸典雅的武岡文廟以及陶侃手植的雙銀杏;有體現武岡民間水神崇拜思想的龍王廟;有湖南二十八古井之一,與洞庭湖君山柳毅井、長沙白沙井齊名,是古都梁十景之一,又名“武陵春色”的武陵井;還有前屏巍巍云山,后枕嵯峨同保山,左有南山護衛,右為雪峰簇擁,壯觀異常,讓唐代的王昌齡,明末清初武岡籍著名詩人潘應星留下佳作名篇的“宣風雪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與美學價值。3、清末民初傳統街河店屋特色3、的典范地穿城河歷史文化街區保存著歷史上依穿城河水系而形成的 “山”字形的歷史空間格局,街區內的大部分區域也都保持著歷史風貌,現存的文物建筑與歷史建筑也都保持著傳統的布局形態,并且大部分建筑還延續著傳統的使用功能。具有清末民初傳統街河店屋特色。4、苗侗瑤漢多民族融合的民俗文化寶庫穿城河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武岡多處歷史地段中的一處,同樣融合了多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大湘西多元民俗文化貫穿在穿城河歷史文化街區生活的各個方面,集中體現在傳統菜肴、傳統工藝、傳統藝術、民風民俗等方面,是武岡多元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活態展示窗口。四、 保護措施1、 保護范圍劃定街區的保護范圍包括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4、地帶,總面積13.07公頃。(1)核心保護范圍:5.68公頃。北至玄妙巷以及圣廟街,南至四牌路,西至水西門以及川正街,東至都梁路。核心保護范圍內應嚴格保護空間格局和傳統風貌,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各要素(包括建筑、院落、街巷、古井、古樹等要素)以及具有武岡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在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經批準允許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筑的高度、體量、材料、色彩及外觀形象應與街區整體格局和風貌相協調。(2)建設控制地帶:7.39公頃。西至清渠街以西20米,南至四牌路,東至都梁路,北至廣樂路。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內各類建設應嚴格5、控制,對需新、改、擴建的建筑必須在建筑高度、體量、飾面材料以及建筑色彩、尺度、比例上與傳統建筑風貌協調,以取得與核心保護范圍之間合理的空間過渡。凡不符合規劃控制要求的現狀建筑,逐步加以整治改造或有機更新,以達到與古城整體風貌的和諧統一。2、 傳統格局保護保護街區依托穿城河在空間上呈現出兩個正反相扣的“山”字形街巷格局。通過對傳統民居格局的梳理以及沿街界面的修繕,展現“一水、四街、五巷”的傳統濱河民居特色。保護武岡文廟、龍王廟、木瓜堂、興龍橋、攀龍橋、游龍橋、驤龍橋等重要節點在街區內形成的格局風貌。保護街區傳統建筑與穿城河歷史水系的空間格局關系。重點保護街區內文物建筑及歷史建筑;遵循街區內傳統建6、筑院落組織的手法與模式,通過對街區內具有傳統風貌特色建筑的保護與修繕,維持街區的傳統風貌。3、 歷史街巷保護街區內的歷史街巷分為重點保護街巷和風貌整治街巷兩種模式進行保護控制。1、重點保護街巷包括新街、回龍街、鰲山街、川正街、都梁路等5條。保護街巷固有的“山”字形歷史格局;保護歷史街巷的尺度(重點保護街巷的高寬比)、走向、名稱不得改變。保護兩側建筑高度、立面連續性及傳統街巷景觀。歷史街巷觀景視廊應給予重點風貌控制,避免視線遮擋。2、風貌整治街巷包括四牌路、圣廟街等。保持街巷的走向、名稱,保護和整治其中風貌較好的街段,控制街巷空間尺度。沿街建筑的體量、色彩應與傳統風貌相協調。通過立面整治的方式,7、使街巷的整體風貌與街區傳統風貌相協調。4、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1) 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街區內武岡城墻、武岡文廟、木瓜堂等12處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的要求嚴格保護。(2) 歷史建筑保護街區內夏家院子、舒家院子、玄妙巷8號民宅等14處歷史建筑,歷史建筑的保護依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的要求執行。(1) 歷史環境要素依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的要求,積極保護街區內遺存的古橋、古井、古樹名木。(2) 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次規劃從24項武岡市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選取7項作為在街區內展開保護傳承,包括包括傳統戲曲、8、民俗、傳統工藝等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湖南省實施辦法的要求保護。5、 建筑高度控制嚴格管控街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建筑高度,保證與街區的歷史風貌相協調,歷史文化街區內不符合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的既有建筑,逐步改造或更新,弱化對街區歷史風貌的影響。同時,規劃綜合考慮街區的保護區劃及現狀建筑情況,對街區內的建筑高度進行分級控制,分為開敞空間、建筑原高控制區、限高二層區域、限高三層區域、限高四層區域等5級。6、 建筑風貌保護控制規劃以建筑風貌評價為基礎,綜合建筑質量、年代、風貌等現狀要素信息,對街區內的建筑風貌進行分類保護控制,分別為修繕類、改善類、保留類、整治類、更新類。五、 歷史文化遺產展示利用1、 展示利用原則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的原則,保護街區風貌特色、弘揚街區傳統文化、彰顯街區文化特色、實現街區永續發展。2、 展示利用線路依托新街、回龍街、鰲山街以及都梁路等街巷與沿街廣場組織主要文化展示線路;以玄妙巷、川正街、四牌路等街巷與廣場空間組織次要文化展示線路。沿線設置文化展示與旅游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