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和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397
2023-09-12
16頁
6.13MB
1、 新時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被賦予了全新的職責和使命,由過去單一要素的保護修復轉變成為以多要素構成的統一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由以往的單一目標向具有顯著區域性、空間性、系統性、功能性、綜合性等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整體穩定性與安全性的目標轉變,實現退化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攀枝花市仁和區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銜接區域發展戰略,落實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及市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明確的生態修復目標任務和要求,依據依據四川省市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指南和相關規劃、政策文件和標準規范,編制本行政區域國土空間生態2、修復規劃。規劃充分承接攀枝花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攀枝花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和仁和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等,是對國家、省級、市級相關規劃的承接,是本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工作指南,對開展區內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具有指導性作用。規劃范圍包括仁和區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規劃期為2021-2035年,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近期到2025年,中期到2030年,遠期到2035年。PART4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3、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會系列戰略部署,以全面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為目標,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系統解決核心生態問題為導向,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為主線,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解決生態問題,提升生態功能和保障生態安全為出發點,合理劃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分區,確定生態保護修復重點任務,科學部署和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提升仁和區生態安全質量和穩定性,助力仁和區生態文明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4 到2025年,全面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區內三廊兩片五區多點生態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國土空間4、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態保護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森林覆蓋率、蓄積量不斷提高,水、大氣、土壤等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優。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能力明顯增強,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形成,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初見成效,基本建成綠色活力和諧新仁和。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7%,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7.5%以上,水環境質量達標率保持100%,全區森林覆蓋率達60.2%以上。到2030年,山水林田湖草協同治理全面推進,仁和區三廊兩片五區多點生態安全格局更加穩固?;就瓿筛蔁岷庸鹊貐^生態脆弱地段的恢復與治5、理,森林植被質量得到有效改善、森林結構不斷完善,生態系統功能得到良好發揮,重點生態功能區內生態修復和治理工程成效顯著,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健全,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效顯著,長江上游金沙江中下游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筑牢。到2035年,仁和區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點工程全面完成,生態問題得到解決,生態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穩定性明顯增強,自然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生態保護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全面構建完成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生物多樣性持續良好,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綠色轉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水平建成“生態宜居宜人都市區”。PART6、13三廊指金沙江生態廊道、大河生態廊道、把關河生態廊道。兩片指仁和區以東區、西區及金沙江為界劃分的南北兩片。五區指西部西部金沙江流域區、東部金沙江流域區、中部大河流域區、北部巴關河流域區、北部烏拉河流域區。多點是指具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的生態敏感區域。以構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為核心目標,充分尊重仁和區自然地理格局,綜合考慮不同區域生態功能、自然條件、生態區位、資源稟賦、景觀變化及社會經濟差異性,構建仁和區“三廊、兩片、五區、多點”的總體生態修復格局。13以四川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一二級分區為基礎,傳導落實攀枝花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一二級分區,共劃分5個三級生態修復分區。1、西部金沙江流域水土保持與生物7、多樣性保護修復區、2、東部金沙江干熱河谷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區、3、中部大河流域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區、4、北部巴關河流域區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區、5、北部烏拉河流域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區。13 PART13重要生態廊道構建重要生態廊道構建全域系統性主要任務全域系統性主要任務1 1、統籌水資源,加強水資源保障。統籌水資源,加強水資源保障。2 2、加強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加強水土流失綜合防治。3 3、加強災害治理,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加強災害治理,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生態空間主要任務生態空間主要任務1 1、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森林防火減災能力。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森林防火減8、災能力。2 2、開展流域濕地綜合整治,提升水生態質量。開展流域濕地綜合整治,提升水生態質量。3 3、強化污染治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強化污染治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農業空間主要任務農業空間主要任務1 1、堅守耕地底線,保障糧食安全。堅守耕地底線,保障糧食安全。2 2、開展土地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開展土地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3 3、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4 4、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城鎮空間主要任務城鎮空間主要任務1 1、開展城鎮周邊綠地修復,加快城市綠化建設。開展城鎮周邊綠地修復,加快城市綠化建設9、。2 2、加強礦山綜合治理。、加強礦山綜合治理。相鄰空間主要任務相鄰空間主要任務1 1、強化三類空間分區管控。、強化三類空間分區管控。2 2、優化沖突區域國土空間布局,建立協調機制。、優化沖突區域國土空間布局,建立協調機制。PART 1、金沙江生態廊道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程 2、金沙江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程 3、小流域治理及土地綜合整治重點工程 4、全域人居環境綜合提升重點工程 5、生態保護修復支撐體系建設重點工程 13序號重點工程重點項目1 金沙江生態廊道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程長江上游干流生態廊道建設項目2攀枝花市仁和區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3仁和區大河水系連通10、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4仁和區納拉箐河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5仁和區摩梭河流域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6 金沙江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程 摩挲河流域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市級)7大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人居環境提升項目(市級)8金沙江水資源調節工程項目(市級)9寶興山森林生態系統修復項目(市級)10金沙江大龍潭彝族鄉-平地鎮段沿岸土地沙化治理項(市級)11巴關河流域土地綜合整治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市級)12攀枝花市仁和區水土保持生態治理項目13攀枝花市仁和區采煤沉陷區太平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14攀枝花市仁和區采煤沉陷區務本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工程15攀11、枝花市仁和采煤沉陷區寶鼎片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16攀枝花市仁和采煤沉陷區務本鄉地質災害滑坡治理項目17小流域治理及土地綜合整治重點工程烏拉河流域土地綜合整治和森林質量提升項目(市級)18仁和區小流域綜合治理19攀枝花市仁和區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20攀枝花市仁和區采煤沉陷區摩梭河流域治理項目21仁和區長江上游生態治理工程22攀枝花市仁和區采煤沉陷區務本鄉烏拉河綜合治理23攀枝花市仁和采煤沉陷區寶鼎片區河流域生態治理24中壩鄉農村居民點整治項目25金沙江干熱河谷生態修復與治理項目26仁和區(福田鎮、務本鄉)農村居民點整治項目27攀枝花市仁和區水庫清淤工程28平地鎮農用地整治項目29同德鎮農用地12、整治項目30布德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31全域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工程大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人居環境提升項目(市級)32攀枝花市仁和區十四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項目33集鎮風貌提升工程34仁和區普達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35仁和城區視野區生態修復項目36仁和區平地鎮文化古村落迤沙拉村生態修復項目37攀枝花市仁和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38生態保護修復支撐體系建設重點工程監測能力建設39仁和區森林資源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0攀枝花市仁和區水利設施智慧化工程41仁和區全響應指揮中心建設PART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區級領導工作小組,由區政成立區級領導工作小組,由區政府統一領導,自然資13、源與規劃局府統一領導,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組織協調。組織協調。完善公共財政支持政策完善公共財政支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資金籌措。加強資金籌措。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完善監管體系。完善監管體系。建立評估制度。建立評估制度。信息化監管。信息化監管。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公眾廣泛參與。引導公眾廣泛參與。完善體制機制完善體制機制建立生態修復規劃體系。建立生態修復規劃體系。建立考評體制。建立考評體制。建立表彰制度。建立表彰制度。建立政策體系建立政策體系落實規劃傳導落實規劃傳導縱向上,落實省縱向上,落實省市市區生態區生態修復規劃三級縱向傳導體系。修復規劃三級縱向傳導體系。橫向上,構建多部門參與的生態橫向上,構建多部門參與的生態保護修復協作框架,暢通協調路保護修復協作框架,暢通協調路徑,徑,強化相關專項規劃銜接。強化相關專項規劃銜接。強化資金保障強化資金保障加強科技支撐加強科技支撐加強國土空間生態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先進技術的引修復先進技術的引進、推廣進、推廣嚴格評估監管嚴格評估監管鼓勵公眾參與鼓勵公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