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4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450
2023-09-12
48頁
14.76MB
1、前前 言言PREFACEPREFACE公安歷史悠久,昔稱“七省孔道”“梅園”,位于長江中游、兩省交界、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交匯處,是全國重點糧、棉、油生產基地,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按照國家、湖北省、荊州市要求,我縣組織開展了公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規劃緊抓國家新發展階段的新理念新戰略、融入“宜荊荊都市圈”等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圍繞荊州“荊江公同城化”的區域協同發展戰略,順應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要求,統籌構建全域美麗、全民幸福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新格局。現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和建2、議。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2023年4月28日至2023年5月28日,共30天。3市域概況 人口現狀2020年,公安縣常住人口規模74.71萬人,城鎮化率45.13%。注:人口數據來源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行政區劃公安縣下轄斗湖堤鎮、楊家廠鎮、埠河鎮、南平鎮、黃山頭鎮、藕池鎮、章莊鋪鎮、斑竹垱鎮、麻豪口鎮、夾竹園鎮、閘口鎮、孟家溪鎮、獅子口鎮、毛家港鎮、甘家廠鄉和章田寺鄉16個鄉鎮。自然地理公安縣位于長江中游、兩省交界、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交匯處,荊江南岸,東鄰石首市,西接松滋市,南與湖南省安鄉縣、澧縣接壤,北臨長江。公安縣主要為平原湖區,地勢東高西低。西南部分地方為平崗和丘陵地區,中部、東北部為3、沖擊平原。虎渡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把全縣分為虎東、虎西兩片。境內最高處位于湖南安鄉接壤的黃山頭,境內最低處為淤泥湖底。4目目錄錄COMTENTSCOMTENTS01 規劃總則02 區域協同明確公安發展目標與戰略03 空間統籌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格局04 生態示范筑牢藍綠輝映的生態空間05 鄉村振興夯實特色現代的農業空間06 創新宜居塑造高效集約的城鎮空間07 品質提升營建人文魅力與品質空間08 支撐體系完善交通與市政配套設施09 注重實施強化空間規劃傳導與管控5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4、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決策部署,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實現“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五年大變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公安力量。規劃范圍:分為全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全域國土面積2256.94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包括斗湖堤鎮和楊家廠鎮部分區域。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3 規劃范圍5、與期限中心城區縣域范圍公安縣縣域國土空間用地現狀圖8區域協同明確公安發展目標與戰略2.1 目標愿景2.2 城市性質2.3 人口規模2.4 發展戰略2.5 區域協同2.1 目標愿景在全面小康的基礎上,沖刺全省縣域經濟二十強,建成“兩區建設”的排頭兵。20252035在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基礎上,沖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建成全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2050全面建成以人民為中心,水鄉底蘊濃厚的生態文明城市。湖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示范區水韻濃厚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宜荊荊都市圈南翼農產品交易集散地江漢平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承載地全省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荊州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兩區建6、設”排頭兵2.2 城市性質2.3 人口規模2.4 發展戰略規劃至2035年,預測公安縣常住人口規模80萬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6%左右。協同與引領并舉保護與發展并行特色與品質并重宜荊荊都市圈南翼重要節點“荊江公”同城化發展核江漢平原現代產業基地濱江生態宜居城市體現新理念新要求,落實國家和區域要求,突出核心優勢,在現行規劃定位基礎上優化調整,進一步做強公安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遵循水鄉肌理,締造藍綠交融的城市特色景觀風貌;實施“水文化+”,塑造農文旅融合的魅力空間;完善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營造宜居宜業的品質空間。踐行“兩山”理論,統籌流域綜合治理,嚴守安全底線,促進農業、生態、城鎮空間7、融合,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構建東聯西接北融南育的開放格局,融入國家綜合交通網,加強鐵水、公鐵聯運,打造區域性農產品轉運節點,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人口向城區集聚,產業向園區集聚,提升重點城鎮帶動片區發展能力。2.5 區域協同聯動湘北,深化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全面提升荊公江松城鎮組群發展帶動能級。積極融入“宜荊荊都市圈”,共抓長江大保護、共保區域山水格局、共謀生態旅游和產業發展、共建區域交通網絡體系??缃搫影l展:打造區域性的交通、物流、先進制造、商貿消費中心。深化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的協作:以江陵、公安、松滋為載體,承接區域產業轉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8、為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基地。彰顯文化魅力,打造文旅目的地:以三國文化、楚文化為切入點,整合長湖生態旅游資源,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荊楚文化旅游目的地?!耙缓?、兩組、多點”宜荊荊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公安荊州空間格局分析圖融入“宜荊荊都市圈”,加強承接產業轉移能力落實荊州市跨江發展戰略,推動兩岸城市、產業、生態空間融合,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和兩岸協同發展新樣板。立足公安經濟開發區和埠河江南新區兩大支點,撬動荊州跨江發展,推進荊-江-公同城化建設。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互動互促城鎮空間協調共享2.5 區域協同江南新區公安經濟開發區支點1:公安經濟開發區打造荊州跨江協同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動力源9、,成為長江中游地區“雙循環”重要樞紐。支點2:埠河江南新區承接江北地區產業轉移,著力發展商貿物流和房地產業,成為產城融合綠色發展新城區。荊州跨江“一江兩岸三片區”空間布局圖荊州市跨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立足公安經濟開發區和埠河江南新區,推進荊-江-公同城化建設空間統籌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格局3.1 以流域治理為基礎,構筑國土空間新格局3.2 明確全域協同發展戰略3.1 以流域治理為基礎,構筑國土空間新格局嚴守安全底線水安全底線水環境安全底線糧食安全底線生態安全底線文化安全底線負面清單推進四化同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圖片來源:荊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發展規劃(初稿)公10、安縣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虎渡河東片松虎區間片松西片公安縣四級流域分區圖荊州市三級流域分區圖落實市級三級流域分區:公安位于松西片、松虎區間片和虎渡河東片。統籌流域治理與綜合發展:嚴守流域片區安全底線,推進四化同步建設,實現流域統籌、單元控制、系統均衡,著力打造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荊州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兩區建設”)的排頭兵。守住安全底線,統籌流域管控單元3.1 以流域治理為基礎,構筑國土空間新格局一帶四廊構筑“一帶四廊 四軸四區 一心多點”的開發保護格局荊江保護帶、東清河-總排渠生態廊道、虎渡河生態廊道、松滋東河生態廊道、松滋西河生態廊道。一心多點中心城區主中心及11、其他點狀鎮區。四軸四區四軸:依托國省道形成串聯中心城區及各鄉鎮的四條城鎮發展軸。四區:跨江聯合發展先行區(鷹頭片區)、區域聯動發展示范區(虎東片區)、高質量綠色發展示范區(虎西片區)、農旅融合示范區(燕尾片區)。公安縣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圖公安中心城區南平鎮藕池鎮埠河鎮黃山頭鎮北,鷹頭引領,發揮中心城區與埠河橋頭堡區位優勢,跨江加強與荊州市區的交通銜接,與農高區的產業協作,實現向北融城發展。南,燕尾支撐,依托黃山頭省級風景名勝區創建5A級景區,加強與湖南省的旅游協作,打造黃山頭鎮為鄂南湘北重點口子鎮和旅游經濟強鎮。協同甘家廠周邊鄉鎮,共同建設黃山頭旅游區。3.2 明確全域協同發展戰略西,以12、南平鎮為核心,聯動章莊鋪、斑竹垱、獅子口等鎮,加強與城區的經濟、交通聯系,增強與湖南的商貿、流通協作,引領虎西片區高質量發展。東,以藕池鎮為核心,聯動閘口、麻豪口等鎮,跨河加強與石首市在農產品加工、商貿、旅游等方面的協作,成為虎東片區聯動石首的商貿流通中心。公安縣國土空間聯動發展示意圖鷹頭引領,燕尾支撐,兩翼齊飛,全域協同生態示范筑牢藍綠輝映的生態空間4.1 嚴守生態保護底線4.2 構建生態安全格局4.3 推動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4.1 嚴守生態保護底線建立以崇湖國家濕地公園、淤泥湖、黃山頭風景名勝區和卷橋水庫為主體的公安縣自然保護地體系。全縣劃定生態保護紅線89.48平方公里,主要包含自然13、保護地和其他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公安縣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圖4.2 構建生態安全格局一帶四廊四區荊江生態保護帶構建“一帶四廊四區”的生態安全格局崇湖生態功能區、淤泥湖生態功能區、牛浪湖生態功能區、黃山頭生態功能區東清河-總排渠生態廊道、虎渡河生態廊道、松東河生態廊道、松西河生態廊道公安縣生態安全格局圖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城市有機更新,加強公共綠地布局建設。城鎮集約節約發展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特色休閑農業發展區充分發揮生態環境、文化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田園風光游和休閑文化游,推動農旅深度融合。特色文化保護區推進資源化利用,減少礦山“三廢”排放14、;統籌礦山復綠行動。礦產資源開發綜合整治區水生態涵養提升、生物多樣性和水土保持建設、土壤污染治理。生態涵養保護提升區4.3 推動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劃分整治與修復分區,推進國土綜合整治與修復4.3 推動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山林生態保護修復水體生態保護修復零星農地農戶退出 森林濕地功能修復 水土流失治理 綠色礦山修復 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 環境開發保護治理 荊江、東清河、松滋河以及虎渡河重點區域生態綜合保護提升 水生態環境修復 實施零星破碎耕地生態退耕 引導零星分散農居點搬遷鄉村振興夯實特色現代的農業空間5.1 嚴守糧食安全底線5.2 優化現代農業空間格局5.3 分類引導村莊布局5.4 嚴格保15、護耕地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5.1 嚴守糧食安全底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全縣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180.94平方公里。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對永久基本農田進行正向優化,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公安縣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圖崇湖、淤泥湖、牛浪湖陸遜湖、北湖、玉湖龔家潭、黃山頭森林公園其他小型湖泊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籽生產為重點,以“兩區”劃定布局藍圖為指引,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虎西雙季稻、虎東中稻、藕池再生稻等布局。發揮糧食生產功能區商品糧保供作用,以定制化生產為輔,以功能化生產為補充,適度規模發展富硒、富鋅等特色;以機械直播棉、人工直播棉方式指導棉花生產,確保棉16、花生產穩定和用棉之需;搶抓油菜輪作試點工作和全省優質雙低油菜保護區契機,穩步推進油菜產業擴規提質增效。落實“兩區”建設任務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藏糧于地基礎更加堅實。糧食生產經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新型主體訂單產銷、代耕代種等生產托管專業服務規模、能力、質效普遍提升,助糧提質增效政策、項目、模式供給更加有力,糧食綜合產能、市場影響力快速擴增。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饶繕耍粩嗥平廪r業農村發展要素瓶頸,提升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構建現代鄉村經濟體系,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深化農業農村重點領域改革17、,持續改善農村民生水平,加快實現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加快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5.1 嚴守糧食安全底線保障農產品生產空間,筑牢糧食安全生命線5.2 優化現代農業空間格局完善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體系百湖之縣,魚米之鄉加快建設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推進智慧農業示范園、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建設,增強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引領地位。持續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以農產品品牌建設為核心,做強柑橘、牛肉、螃蟹、甲魚、團頭魴、小龍蝦、大米等地理標志產品,做靚“公安味道”、“晶涼田”葡萄、蘆花蕩糧油等農產品品牌。深入實施“農業+”行動實施“農業+基地”,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種養殖基地;實施“農業+旅游”,培育一18、批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農旅融合業態。5.2 優化現代農業空間格局實施“農業+”,構建“1+4+N”農業空間格局公安縣農業空間格局圖“1”農業綜合服務中心“4”農業發展片區“N”重點發展項目以中心城區為依托,為農村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提供保障和服務。北部特色水果產業區、東部稻漁結合生態農業區、西部農牧漁種養循環農業區、南部漁林游生態農業區。葡萄小鎮、毛家港肉牛養殖基地、侯家湖水產養殖基地等N個農業+項目。5.3 分類引導村莊布局分類引導村莊建設適度集中123474個集聚提升類村莊65個城郊融合類村莊85個農耕傳承類村莊34個特色保護類村莊1.集聚提升類引導人口和零散村落集聚,高標準建設基19、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預留產業發展空間和生活空間。2.城郊融合類按照城鎮集中統一管理,加大存量低效土地盛活力度。3.農耕傳承類4.特色保護類努力保持村莊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引導原拆原建,發展鄉村特色旅游。以農業生產為主、仍將存續的一般村莊。在原有規?;A上有序推進村莊整治提升。285.4 嚴格保護耕地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實施萬畝方千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連片提升工程強化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構建“天上看、地上巡、網上查”的常態化耕地監管平臺全面推行“田長制“,層層壓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工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20、程鄉村景觀風貌引導工程農地整理和耕地功能恢復工程農房建新安置工程用“長牙齒”的硬措施嚴格保護耕地創新宜居塑造高效集約的城鎮空間6.1 構建清晰城鎮等級結構6.2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6.3 優化產業布局6.4 營造“藍綠交融”的品質城區6.1 構建明晰的城鎮等級結構1縣域主中心:中心城區(包括斗湖堤鎮、楊家廠鎮)4縣域副中心:埠河鎮、南平鎮、藕池鎮、黃山頭鎮4重點鎮:夾竹園鎮、麻豪口鎮、章莊鋪鎮、斑竹垱鎮6特色鎮:閘口鎮、孟家溪鎮、獅子口鎮、毛家港鎮、章田寺鄉、甘家廠鄉公安縣全域城鎮等級結構規劃圖構建“1+4+4+6”城鎮規模等級結構6.2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數字化數字化高端化高端化綠色化綠色化21、強動力強動力增活力增活力顯魅力顯魅力循環產業裝備制造大健康時尚產業農產品加工消費電子6大主導產業N 個新興產業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科技服務文化旅游健康養老數字經濟 造紙、循環制造等 汽車零部件、節能環保設備等 化學原料藥、醫療器械、醫藥包裝、醫藥保健品、健康體育用品等 綠色建材、智能家居、定制家具等 稻米加工、水產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等 智能穿戴設備、電子電器等構建“6+N”的現代產業體系6.3 優化產業布局孱陵工業孱陵工業園園青吉工業青吉工業園園南平工業園南平工業園藕藕池工業池工業園園重點發展循環產業、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時尚產業、農產品加工等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22、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產業公安縣全域產業布局示意圖聚力4大園區,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產業園區產業園區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循環產業集群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時尚產業集群大健康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青吉工業園孱陵工業園南平工業園藕池工業園山鷹華中紙業湖北車橋、金彭車業中糧糧油嘉泰鐘表華海藥業、新生源偉勝新材料、中廣核能源6.4 營造“藍綠交融”的品質城區孱陵組團老城組團臨港組團城南組團青吉組團一期青吉組團二期老城區新城區工業區老城區重點開展城市更新,提升品質;新城區健全優化公共空間,打造未來城市綜合服務中心;工業區完善生產配套設施。通過基礎設施廊道、水系等生態肌理分23、割形成功能各異的組團,各組團依據規模及功能,分級分類配置組團中心,激發城市活力,帶動城區發展。公安縣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圖塑造“一園三廊 四軸多組團”的帶狀組團式空間結構一園:柳浪湖城市生態公園。三廊:荊江生態景觀廊、東清河生態景觀廊和瓦池河生態景觀廊;四軸:依托孱陵大道及竹溪大道構建城市生活主軸;依托疏港道路構建城市生產主軸;依托孱陵大道、站前大道形成兩條城市副軸。多組團:圍繞老城區、新城區、和工業區三大核心功能片區形成六個組團。6.4 營造“藍綠交融”的品質城區重點建設區發展空間較大,需要重點謀劃,明確空間形態和功能布局,控制開發時序。重點建設區域包括:城南組團、青吉組團。轉型提升區具備一定產24、業特色,具有較強發展潛力。需努力實現創新驅動,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升級的區域主要有:孱陵組團。優化提升區發展基礎較好,資源優勢明顯。需優化綜合配套功能,強化服務與輻射能力。優化提升的區域主要有:老城組團。協調發展區城市化水平較低,公共資源配置不足。要加強交通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共資源配給力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協調發展的區域主要有:臨港組團(楊家廠鎮區)。重點建設區(城南組團、青吉組團)優化提升區(老城組團)轉型提升區(孱陵組團)協調發展區(臨港組團)品質提升營建人文魅力與品質空間7.1 完善全域歷史文化保護體系7.2 塑造“水韻公安”的特色景觀風貌7.3 依托資源稟賦,推動全域旅游25、7.4 完善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荊江分洪閘:進洪閘荊江分洪閘:節制閘王家崗遺址青河城遺址紅四軍、紅六軍會師舊址雞鳴城遺址袁宗道、袁中道合葬墓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省級重點文保單位市、縣省級重點文保單位玉湖牛浪湖崇湖淤泥湖黃山頭卷橋水庫北湖長江東清河總排渠虎渡河松東河河松西7.1 完善全域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公安縣全域歷史文化保護資源分布圖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保護與利用框架保護文物遺存、凸顯歷史文化特色,深入實施“文化+”、“旅游+”行動,正確處理保護文物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關系,讓文化融入城市建設、產業發展、人民生活等各個方面。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體系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遺產景觀資源全國26、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4處;市、縣級76處。縣級以上共30余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2項;市級4項。自然景觀人文景觀7.2 塑造“水韻公安”的特色景觀風貌依托豐富山水自然條件和人文歷史資源、結合城市主導功能,主要形成“一帶四廊三區多點”的特色城鄉風貌格局。一帶四廊:沿江特色風貌廊道;松東河、松西河、虎渡河、東清河-總排渠生態景觀廊道;三區:臨江港城風貌區、水韻田園風貌區、休閑丘陵風貌區;多點:美麗鄉村+濕地景觀+特色景觀。沿江特色風貌廊道臨江港城風貌區水韻田園風貌區休閑丘陵風貌區松西河淤泥湖省級濕地公園黃山頭森林公園/湖北黃山頭風景名勝區崇湖國家濕地公園牛浪湖卷橋水庫玉湖虎渡河十里詩畫長27、廊桃花小鎮葡萄小鎮花石古城水徑花田大地藝術公園黃金口風情小鎮水杉云雨北湖楊麻水庫公安縣全域景觀風貌結構圖塑造“一帶四廊 三區多點”的景觀風貌結構7.3 依托資源稟賦,推動全域旅游三袁文化水鄉風光埠河葡萄荊江分洪北閘美麗鄉村黃山頭景區公安美食公安縣全域旅游規劃圖營造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振興體系營造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振興旅游體系打造2大旅游帶1大旅游廊創建4大旅游區濱江生態旅游帶水鄉文化旅游帶虎渡河水韻文化旅游廊北部江防文化旅游區、南部山水文化旅游區中部水鄉田園旅游區、三袁文化旅游區7.4 完善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鎮鎮鎮縣鄉鎮級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初中、小學、幼兒園、文體活動中心、衛生院、中心養老院等設28、施??h級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提升縣級文化、體育、教育、醫療、福利設施等,構建綜合公共中心。社區(村)級公共服務設施重點配套文化活動室、幼兒園、老人互助照料中心等設施。文化體育養老福利教育全齡友好全民共享醫療公安縣全域城鄉生活圈規劃圖建設“縣鄉鎮社區(村)三級公共服務體系”7.4 完善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打造15分鐘城鎮社區生活圈打造15分鐘城鎮社區生活圈按照“適宜生活、適宜步行”的布局原則,綜合考慮步行距離、設施使用頻率、人口構成特點以及新生活方式、技術條件提升等因素,有側重地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構建5-10-15分鐘生活圈設置配套服務設施,重點加強“10分鐘生活圈”設施配置;推動學校的文化、29、教育、體育等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結合老年人口比例高和外來人口較多的特點,優先考慮增加老年人口和外來人口服務設施配置。6大片公共服務中心城南公共服務中心孱陵公共服務中心迎賓公共服務中心斗湖堤公共服務中心楊家廠公共服務中心產業園服務中心“5-10-15分鐘生活圈”重點配置內容支撐體系完善交通與市政配套設施8.1 構建多式聯運交通新體系8.2 打造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8.3 增強城市安全與韌性8.1 構建多式聯運交通新體系明確綜合交通發展目標與戰略戰略目標鄂湘省際門戶交通樞紐荊州都市圈暢行品質名城新時代多式聯運交通示范時空目標縣域“30”交通圈、區域“45”交通時空圈縣域“30”交通圈鄉鎮至高速互通330、0分鐘毗鄰鄉鎮間30分鐘、中心城區至高鐵樞紐30分鐘鄉鎮鎮區至行政村30分鐘區域“45”交通時空圈至荊州都市圈核心區45分鐘綜合交通策略區域互聯,謀劃與區域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多元高效,構建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方面的高效交通體系城鄉暢達,推動城鄉高效聯絡,打造魅力城鄉游線低碳優先,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建立公共交通與慢行交通體系1234太岳快速路221省道322省道226省道207國道431省道公安高場至黃山頭公路207國道公安縣多式聯運綜合物流園荊州沙市機場公安站藕池站公安通用機場埠河散貨碼頭斗湖堤作業區多用途碼頭柳梓河鐵水聯運綜合碼頭馬家嘴作業區危貨碼頭公安經濟開發區鐵路專用線國道快速31、路省道城際鐵路鐵路互通立交高速路縣鄉道圖例高速出入口8.1 構建多式聯運交通新體系鐵路:兩城際兩普一支線四縱:二廣高速公路、沙公高速公路。兩橫:武松高速公路、岳宜高速公路。構建“公+鐵+水+空”多式聯運交通骨架高速公路:四縱兩橫兩城際:荊荊常城際鐵路、荊荊岳城際鐵路,規劃一處高鐵站。兩普:浩吉鐵路、翻壩鐵路東延,規劃公安站、藕池站。國省道網絡:五縱五橫水運:港區、物流園荊州港公安港區:埠河散貨碼頭、斗湖堤作業區多用途碼頭、馬家嘴作業區危貨碼頭、柳梓河鐵水聯運綜合碼頭。輸運體系項目:公安縣多式聯運綜合物流園。五縱:207國道、彌官線(毛家港)南延至章莊鋪254省道公路、226省道、431省道、232、21省道。五橫:351國道、322省道、254省道延伸線(中部通道)、355省道延伸線(南部通道)。一支線:公安經濟開發區鐵路專用線。8.2 打造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供水網絡集約高效城鄉供水更加穩定,建立多源互濟的供水保障格局。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提升用水效率。排水網絡安全韌性城鄉污水集中、分散式處理,完善污水、污泥處理水平,提升再生水應用范圍。修復排污通道,完善管網與泵站改造,落地雨水源頭減排工程,治理積水點、消滅易澇區。能源體系清潔穩定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縣域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33、農網升級改造,保障城鄉發展需求。改善全縣能源結構,提高供氣氣源安全水平,增強天然氣儲運能力,擴大天然氣應用、提升鄉村用氣普及率。環衛體系綠色協同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化工和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8.3 增強城市安全與韌性增強城市安全韌性 優化城市消防設施布局優化消防站轄區劃分,滿足接警后五分鐘內到達轄區邊緣要求,保障水源,沿干道布置。落實城市人防建設要求提升人防工程建設標準,實現醫療救護工程5級以上、人防專業隊工程5級以上、人員掩蔽工程為6級以上,人防工程類別為甲類。防范城市地質災害風險在城市建設時應進行地質災害危險34、性評估,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預防工程地質災害發生。提高城市抗震防災水平建立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保障主要通道暢通無阻,實現居民快速疏散和救護人員、物資快捷安全抵達。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長江防洪結合三峽水庫調節作用,荊州段長江干流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共同構建“安全保障可靠、生態景觀良好、運行調度高效”的防洪減災體系,全面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注重實施強化空間規劃傳導與管控9.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9.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9.3 建立規劃體檢與評估機制479.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9.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9.3 建立規劃體檢與評估機制“一年一體檢”重點對城市發展運行和規劃實施總體情況進行全面體檢監測,對違反35、規劃管控要求的行為進行及時預警。“五年一評估”重點對規劃階段性實施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作為規劃調整的重要依據。省市級縣級鄉鎮級傳導目標指標傳導定位+指標主導功能控制線+用途管制總專編制年限+目標+重點管控內容約束性指標+剛性管控要求民生優先、平臺優先,銜接“十四五”規劃,分類分級排定項目實施縣級以上重大平臺縣級以上重大交通設施縣級以上重大公服市政、安全設施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鄉村振興重大水利、能源、環保設施、信息、文化、體育、教育衛生、福利、消防人防、防洪、避險通道等設施黑臭水體治理;礦區生態治理;三改一拆工程;防護林綠道建設;水源保護治理;固體廢物處置。特色小鎮培育建設;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含農旅項目);全域土地整合整治??傮w規劃專項規劃城際鐵路及火車站點;通用機場;港口;江南綜合物流園;公鐵水無縫換乘系統;高速網絡。公安經濟開發區;崇湖國家濕地公園;黃山頭省級風景名勝區;重大農業平臺。讓我們一起努力,在2035年兌現城市的“藍圖”,在公安實現自己的人生“藍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公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