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535
2023-09-13
22頁
27.40MB
1、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2021-2035年)草案公示國土空間總體規劃01規劃為先,統籌謀劃戰略愿景定位目標目 錄02全局觀念,系統思維構建雙龍總體格局03大局意識,錨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4國之大者,嚴格耕地保護保障糧食安全05生態優先,突顯生態優勢做優山水空間06產業為要,節約集約保障產業發展空間10港區一體,彰顯空港優勢做強門戶口岸07民生為本,規劃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港區08協同發展,共同構建省市城鎮空間格局09面向未來,聯動打造綠色發展開放中心11強化監督,提高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2、系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部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及貴州省統一安排部署,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制了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是經濟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是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前言FOREWORD0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3、,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守底線、科學發展節約集約、高效發展區域協調、聯動發展以人為本、品質發展總則GENERAL01 指導思想02 規劃原則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03 規劃期限1個總體規劃+6個專題研究04 規劃編制體系0201 規劃為先,統籌謀劃戰略愿景定位目標PLAN FIRST,AND PLAN THE STRATEGIC V4、ISION AND POSITIONING GOALS內陸開放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西部地區空港綜合樞紐和全省口岸綜合區生態文明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區和宜居宜游宜業空港新城01-2 總體定位01-1 發展目標基本建成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航空產業更加集聚,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國土空間利用更加節約集約,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大幅提升,吸引力、競爭力、創新力顯著提高。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引領東部產業集聚區建成內外兼顧、多向并進的開放新格局,形成“多規合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和規劃體系,成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典范。0302 全局觀念,系統思維構建雙龍總體5、格局OVERALL CONCEPT,SYSTEM THINKING TO BUILD THE OVERALL PATTERN OF SHUANGLONG02-1 發展策略協同龍里、貴定,在粵港澳成渝主軸東南向構建龍貴城鎮組群;依托西部陸新通道和滬昆通道建設開放中心;西向聯通都拉、改貌,促進形成“都拉改貌雙龍”引領物流產業發展核心區構建“面向世界、重鏈東盟、服務全國、聯動三帶、覆蓋全省”互濟開放格局,打造高層次、有環境、輻射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實現“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良性互動,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新港區狠抓平臺建設和項目落地,做大做強創新主體,奮力再創新驅動引領上實現新突破0402-6、2 總體格局0503 大局意識,錨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A SENSE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SHOULD ANCHOR TH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ERRITORIAL SPACE落實底線劃定0604 國之大者,嚴格耕地保護保障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STRICT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TO ENSURE FOOD SECURITY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以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為核心,加強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聯動耕地、園地、林7、地和其他農用地形成“兩區多點”農業空間格局04-1 農業空間格局以多點為主,建設城市農業公園,營造“農田景象成風景、農業科普識五谷、農耕體驗留鄉情”綠色生活情結04-2 城市農業公園0705 生態優先,突顯生態優勢做優山水空間ECOLOGICAL PRIORITY,HIGHLIGHTING THE ECOLOGICAL ADVANTAGES TO DO THE BEST LANDSCAPE SPACE構建“兩山四水、三園多廊”生態空間格局05-1 生態空間格局積極融入老城區“一河一道兩片“文化空間重點依托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和貴州全民健身中心,聯動龍里巫山峽谷景區,打造山地城市馬拉松賽道05-2 8、生態文明0806 產業為要,節約集約保障產業發展空間INDUSTRY FOR THE SAKE OF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PACE06-1 建設空港型國家級物流樞紐協同雙龍、龍溪等地的航空、快遞物流園區及物流產業,建設東向區域物流樞紐集群落實貴陽貴安物流產業“一核兩翼四樞紐”建設任務,打造引領物流產業發展核心區發展航空冷鏈,聚焦醫藥、生鮮、農產品等領域,完善冷鏈物流服務生態,建設高端冷鏈物流集散中心09龍洞堡國際機場東客站環城快鐵雙龍站雙龍站06-2 推動園區協作共建發展06-3 推進9、旅游產業化 森林公園文化景群 多彩貴州風景眼景群 小碧河山水景群 金翠湖生態人文景群 中鐵生態城生態景群 栗木山河魅力走廊 小碧河魅力走廊 貓洞河魅力走廊打造“一局四中心”建設開放型經濟平臺踐行“兩主一特”建設千億級產業園區發揮空港綜合樞紐優勢,打造龍洞堡臨空物流樞紐構建“旅游景群+魅力走廊”旅游格局,打造省級旅游集散地、目的地1007 民生為本,規劃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港區07-1 綜合交通PEOPLES LIVELIHOOD IS THE FOUNDATION,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 PORT AREA SUITABLE FOR LIVING,WORKIN10、G AND TRAVELING骨架路網公共交通內外雙環、三橫三縱四射軌道交通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等其他公交方式為補充11重均等-保障社區級設施均等覆蓋強擔當-主動承擔省市級設施,高標準建設市級公共中心補短板-補短堵漏區縣級設施顯特色-優化提升特色公共服務設施07-2 公共服務07-3 景觀風貌堅持空陸一體,建立六大風貌分區,塑造“港城景”都市風貌構建7個15分鐘社區生活圈1208 協同發展,共同構建省市城鎮空間格局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 JOINTLY BUIL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A11、ND TOWNS08-1 銜接全省“一群三帶”城鎮空間格局08-2 落實全市“一核三心多組團”城市空間格局123依托粵港澳成渝主軸,打造雙龍龍里優勢產業集群聯動龍里、貴定,建設龍貴城鎮組群建設雙龍一級旅游服務中心,構建東南向魅力走廊1聯動經開、南明永樂、烏當、綜保,共同建設開放中心2以“多彩貴州風景眼”先導區為核心,打造多彩貴州文化展示高地和文化交流窗口1309 面向未來,聯動打造綠色發展開放中心FACING THE FUTURE,WE WILL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GREEN DEVELOPMENT OPEN CENTER圍繞空港樞紐服務中心、改貌陸港、都拉營國12、際陸海通道物流港,融合雙龍、烏當、綜保、經開等區域打造開放中心09-1 打造開放中心1409-2 有機組織協同結依托市域環城快鐵、城市快速路網、軌道交通形成以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為核,都拉、綜保、烏當、改貌、經開為心的“一心五點”有機組織協同結構構1509-3 構建四向產業帶北向打造總部CBD和醫藥大健康聯動帶西向打造文化旅游和會展業禮儀融合帶西南向打造航空物流和自貿商圈動力驅動帶東南向構建高端裝備和電子信息產業活力帶1610 港區一體,彰顯空港優勢做強門戶口岸PORT AREA INTEGRATED,HIGHLIGHT THE AIRPORT ADVANTAGE TO STRENGTHEN TH13、E GATEWAY PORT10-1 交通同城打造區域性樞紐機場,近期高質量啟動建設雙龍站1 構建“3-2-1-1”對外客運、貨運交通圈2 推動國際航空綜合樞紐建設3 打造“多式聯運”,支撐多式交通零換乘17深化落實“一港兩區三外”外向型經濟總要求,強化國際航空綜合樞紐功能和優勢產業集聚作用10-2 產業同鏈推進實現大型基礎設施與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10-3 設施同享1811 強化監督,提高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S AND CAPABILITIES圍繞“五個城市”、“六個維度”,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完善給水、排水、電力、燃氣等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鞏固文明城市建設11-1 市政設施19劃定并落實“四線”管控,構建“山水融城”生態新港區,統籌“山水林田湖城”系統治理重大工程11-2 四線管控構建防洪排澇、消防、人防、抗震、地質災害防治、公共衛生防疫六大防災減災體系,健全應急避難疏散系統,提升城市安全韌性11-3 綜合防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