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職教園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646
2023-09-13
33頁
12.48MB
1、南陽市職教園區國土空間南陽市職教園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023年4月前言為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文件要求,落實河南省、南陽市重大戰略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牢把握新時期職教園區戰略機遇,全力推動職教園區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強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統領作用,結合職教園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是對職教園區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新時期人口與經濟發展需求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宜居的國土空間格局,提升現代化空間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是落2、實和深化上位規劃要求,為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目錄1規劃總則2落實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3統籌空間資源優化發展格局4提升城鎮品質打造宜居園區5增強安全韌性構建支撐體系6強化實施保障健全治理體系1.1 指導思想1.2 規劃范圍和期限2.1 發展目標2.2 規劃愿景2.3 開發保護策略3.1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3.3 打造農旅融合的農業空間3.4 錨固山青水秀的生態空間3.5 塑造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3.6 構建宜居和美的鄉村空間4.1 優化城區空間結構4.2 提升服務設施均等化水平43、.3 構建顯山露水的開敞空間4.4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4.5 塑造人文相融的城市風貌5.1 內捷外暢的交通體系5.2 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5.3 安全韌性的防災體系6.1 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傳導6.2 健全規劃監督實施體系總則1.1 現狀概況1.2 指導思想1.3 規劃范圍和期限11.1現狀概況1.2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握南陽市建設副中心城市重大戰略機遇,以滿4、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各類資源和要素配置,做好發展和保護,底線與安全的關系,圍繞“12345”工作思路,落實“兩輪兩翼”戰略,全力打造生態宜居、健康長壽、魅力活力、平安文明的職教園區,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南陽市職教園區位于南陽市“一體兩翼”的北翼,是南陽市北部新區,轄區面積121平方公里,下轄1鎮32個行政村1個社區。轄區內有河南省第二大水庫鴨河口水庫,國家4A級水利風景區,先后榮獲“中原溫泉之鄉”、“中原長壽之鄉”、“生態養生之城”等桂冠,享有“豫南明珠”之美譽。常住人口經濟總量建成區面積耕地面積6.866.86萬人15.915.9億元6.796.79平方公里8.428.5、42萬畝1.3規劃范圍和期限 規劃范圍:職教園區轄區范圍,總面積121121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202120352035年其中:近期到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落實功能定位明確發展目標2.1 發展目標2.2 規劃愿景2.3 開發保護戰略22.1發展目標湖濱智城,康養樂土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依托資源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把握副中心城市建設機遇,建設南陽市北部湖濱智城,承擔職業教育、文旅融合、中醫藥度假康養等服務職能,打造中原地區知名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以及中醫藥康養度假基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中醫藥康養度假基地2.2規劃愿景國土空間保6、護與開發的協調性大幅提升,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深度融合,生態格局初步形成,農業格局穩定提升,城鄉格局得到優化,城鄉統籌得到發展,城市區域服務、職業教育和康養旅游功能逐步強化,文化魅力更加彰顯。近期(2025年)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形成。全面建成南陽市北部城市新區、中原地區職業教育中心、文旅融合示范區以及中醫康養度假基地。遠期(2035年)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建成南陽市北部城市新區、中原地區職業教育中心、文旅融合示范區以及中醫康養7、度假基地。遠景(2050年)2.3開發保護戰略底線思維,堅守耕地和生態安全提高效率,促進節約集約用地人居環境提升,保護鄉村特色風貌壯大規模,引導資源要素向城區集聚注重動能,壯大特色優勢產業33.1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3.3 打造農旅融合的農業空間3.4 錨固山青水秀的生態空間3.5 塑造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3.6 構建宜居和美的鄉村空間統籌空間資源優化發展格局3.1優化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格局構建“一心兩軸、兩翼三區”的全域空間格局。一心:全域空間發展中心;兩軸:南北向城鎮發展軸以及東西向城鎮發展軸;兩翼:結合產業布局,形成城鎮東西向兩翼,東翼以傳統產業為主,圍繞電廠8、形成循環經濟產業園;西翼以新興產業為主,突出旅游和創新服務。三區:丘陵鄉村旅游區、城鎮集中建設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3.2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質保量劃定基本農田。南陽職教園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4456.03公頃(合66840.45 畝),占 耕 地 保 護 目 標 的80.74%。將整合優化后的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區域,以及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生態空間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南陽市職教園區生態保護紅線面積796.73公頃,占全域面積6.55%。結合9、城鎮發展定位,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增量存量流量與空間布局,統籌考慮未來戰略空間拓展,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南陽市職教園區城鎮開發邊界劃定面積1278.68公頃,占全域面積的10.51%。以保護基本農田紅線為底線,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區、半山特色農業種植區、河谷傳統農業種植區協調發展,農工、農旅、農貿、農文深度融合,打造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的農業空間格局。3.3打造農旅融合的農業空間構建“農旅融合、三區協調發展”的農業空間格局3.4錨固山青水秀的生態空間構建“一屏、一帶、多廊道”的生態格局一屏:結合鴨河口水庫和孟山保護區,構建職教園區10、生態安全基底;一帶:沿白河國家濕地公園,形成職教園區生態保護帶;多廊道:結合河流水系,重點構建麥河生態廊道、黃溝水庫生態廊道和王莊水庫生態廊道。3.4錨固山青水秀的生態空間統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加快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推進國土綠化工程、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嚴格保護林地資源,分級分類進行林地用途管制。森林生態修復加強鴨河口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保護,提高南部平原水網連通性,重點整治麥河、白河主要污染河段。實施濕地生態系統質量提升工程,重點加強對白河、麥河等國家和地方重要濕地的保護與修復。水體濕地生態修復加快退化林修復,大力培育混交林,積極開展森林經營,水土11、保持修復,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林草植被覆蓋率,恢復植被和提高林分質量。水土流失治理開展土壤質量例行監測,加強職教園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啟動耕地質量評價和等級監測工作,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土壤生態修復耕地嚴格落實耕地數量、質量與生態三位一體管護,嚴格控制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升耕地質量和產能。建立統一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保護南陽白河國家濕地公園,嚴格落實自然保護地管控要求。優化林地資源空間布局,嚴格執行林地征占制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加快國土空間綠化。統籌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優化水資源區域配置。嚴格落實 2035 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提高用水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自然保護地森12、林水加強濕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將更多的濕地納入保護范圍,提高自然濕地保護率。濕地3.5塑造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構建“一城一鎮兩中心”的城鎮空間格局一城:區域文旅康養中心、職業教育中心,綜合服務中心;一鎮:皇路店鎮;兩中心: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服務中心和鳳凰湖風景區服務中心。3.5塑造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將全域空間劃分為“四園區一基地”構建以職業教育、文旅文創、中醫藥康養為主導產業,綠色循環經濟為新興產業,綠色生態農業為特色產業的“211”現代產業體系。3.6構建宜居和美的鄉村空間按照“城市品質,鄉村味道”優化村莊分類布局,構建宜居和美的鄉村空間。劃定城郊融合類村13、莊9個,集聚提升類村莊4個,整治改善類村莊17個,搬遷撤并類村莊2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按照生活圈理念共建共享構建1個城鎮生活圈,4個鄉村生活圈的鄉村空間。3.6構建宜居和美的鄉村空間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加強農用地整治大力推進農用地整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等級,促進耕地布局優化,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夯實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農村建設用地整治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全域士地綜合整治等政策,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騰挪空間用于支持鄉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14、推進開發宜耕后備土地資源,以進一步落實耕地占補平衡,不斷增強保障發展能力。推進鄉村振興01保障農村產業發展空間02統籌推進村莊分類發展03保障鄉村振興用地44.1 優化城區空間結構4.2 提升服務設施均等化水平4.3 構建顯山露水的開敞空間4.4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4.5 塑造人文相融的城市風貌提升城鎮品質打造宜居園區4.1優化城區空間結構形成“一心、兩軸、三廊、四區”的總體空間格局。一心兩軸三廊四區圍繞中央公園形成城區綜合服務中心;南北向的城市活力發展軸和東西向的城市空間拓展軸;沿黃溝、王莊溝和白河形成的三條生態廊道;主城區,皇路店鎮區,西部的職教園區和北部的循環經濟片區。4.2提升服務設施均15、等化水平構建“區級-片區級-社區級”普惠共享的三級共設施配套體系。文化設施教育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設施福利設施加大文化設施的建設,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建設區級文化館、圖書館等設施,支持建設專題類博物館、文化演繹中心、會議會展中心。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建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全對象、全年齡段的教育體系。構建與南陽市建設河南省副中心相匹配的體育設施體系。新建1個綜合性體育中心、體育公園等區級體育設施,推動社區級體育設施均衡布局。構建多元、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健康服務體系。配建1所三級綜合醫院,每個社區生活圈至少配16、置一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與南陽市副中心相匹配的區域康養中心。構建更加開放普惠的社會福利體系,統籌推進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優撫等福利設施發展。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覆蓋城鄉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4.2提升服務設施均等化水平以市民生活便捷、均好為目標,建立15-10-5分鐘步行全覆蓋的、全年齡友好、全社會共享的社區生活網絡,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便利性和覆蓋度。突出差異化配置,滿足多樣人群需求推動生活圈多樣化智慧化發展以生活圈為基本健康單元,強化防疫防災作用4.3構建顯山露水的開敞空間圍繞“親湖近河、透綠優徑、顯山露水”的策略,構建由水體、堤防岸線、濱水綠地共同組成的開敞空間17、主體,形成連山達水的開敞空間體系。生態廊道:黃溝、王莊溝、白河生態廊道;生態景觀帶:建設皇石大道、快速通道、中央大道、南外環、漢江路、鴨河路、楚源路、迎賓路生態景觀帶;生態景觀帶:重點建設植物園、百草園、雙創公園、體育公園、市民廣場、漢文化公園、中央公園、農業公園等多個園區公園。4.4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積極探索漸進式、可持續的有機更新模式,綜合運用微改造、升級改造、全面改造等方式,盤活存量用地資源。加強傳統文化保護更新與活化利用,提升文化魅力。加快推進城中村和城邊村改造,促進地區功能提升與設施完善,提升發展活力。4.5塑造人文相融的城市風貌以自然山水為本、以文化為魂,構建具有現代中國風韻的“山水18、綠城”;塑造現代活力與文化魅力交融、彰顯文-景-城合一的城市意象。湖畔明珠 綠水新城5.1 內捷外暢的交通體系5.2 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5.3 安全韌性的防災體系增強安全韌性構建支撐體系5建設綜合型對外交通,加快融入區域性交通網絡。5.1構建內暢外捷的交通體系提升園區道路通行環境,建設便捷高效的城市道路系統。建設城鄉一體化的公交客運系統。深入推進市域城際鐵路K1線路建設。5.2構建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構建安全穩定供水設施,提高用水效率加快排水體制改造,建設高效污水處理設施加快設施升級改造,打造安全可靠智慧電網全面實施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生活垃圾管理和轉運系統。推動高速光纖網絡和無線19、數據通訊網絡全覆蓋,建設智慧園區構建以熱電聯產為主,分布式能源為輔的集中供熱體系打造以管輸天然氣為主的燃氣供給體系,居民氣化率達100%充分利用大陽能、風能,構建清潔能源輸配體系5.3構建安全韌性的防災體系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高標準建設重大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全面提升監測預警、預防救援、應急處置、危機管理等綜合防范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做好地災防治強化消防建設重視防洪建設推進抗震建設加強人防建設66.1 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傳導6.2 健全規劃監督實施體系強化實施保障健全治理體系總體規劃6.1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傳導職教園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皇路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戰20、略引領目標戰略行動剛性控制用途管制分區發展指標分配開發邊界劃定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控制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約束指標+分區準入落實空間規劃的專項規劃特定區域或行業專項規劃通過控制線管控、用途管制、指標傳導等方式強化規劃傳導機制控制線管控用途管制指標傳導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等成果納入各級法定規劃,制定相應管控措施,各層次規劃、各類城市建設行為及項目審批應落實管控要求。落實城市綠線、城市藍線(地表水體保護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含城市紫線)、城市黃線的管控要求。結合詳細規劃編制需要,進一步劃分各類主導用途分區內部用途分區21、,確定用地比例結構控制相關要求;詳細規劃應根據上層次規劃的國土空間利用主導用途和結構控制要求,確定不同地塊劃分、地塊使用性質以及相關控制指標,作為實施用地規劃許可和規劃管理依據。嚴格落實市級下達規劃約束性指標要求,不得突破。設置指標評估定期考核機制,強化對資源總量和利用效率、底線約束要素的管控。建立詳細規劃單元指標統籌機制,在確保剛性管控內容和總量指標不突破前提下,實現相關指標和規劃管控要求在詳細規劃單元內動態平衡。6.2健全規劃監督實施體系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規劃體檢評估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現狀圖成果動態更新機制,以及“一年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規劃定期評估制度。根據五年評估結果,及時調整規劃實施策略,根據需要適時進行國土空間規劃修改或動態調整完善。切實推進公眾參與切實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公開規劃信息,強化社會監督。加強規劃宣傳。提高全社會對規劃及實施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規劃意識,提高維護和執行規劃的自覺性,共同推進規劃的實施。完善規劃實施效能監察機制建立政府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監控機制,通過對人口、用地、交通、住房、環境和資源實時監控和評估,對規劃進行動態調控。建立城市規劃督察機制,開展城市規劃效能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