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來縣勝利蒙古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657
2023-09-13
36頁
14.72MB
1、泰來縣人民政府前 言勝利蒙古族鄉地處泰來縣東部,東與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隔江相望,西與泰來鎮接壤,南與寧姜蒙古族鄉相連,北與江橋蒙古族鎮相毗鄰,距縣城17公里。勝利蒙古族鄉因所屬區改名勝利區而得名。勝利原名7區,后取走向勝利之意,改名勝利。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安置清軍陸軍退伍兵180人到“哈拉霍碩”一帶屯墾,并設哈拉火燒屯墾局。1909年(清宣統元年),將杜爾伯特境內武興設治所并入,改稱“杜扎屯墾局”,辦理杜爾伯特、扎賚特兩旗屯墾事務。中華民國成立后,1913年撤銷杜扎屯墾局,設置泰來設治局。勝利一帶為“屯墾段”,隸屬第一區。1927年5月,改隸泰來縣第五區。東北淪陷后,先后隸2、屬第五區一保和五保,1939年6月改隸大新屯村。1941年4月,改設大五家子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2月設置第七區。1955年6月改稱勝利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置勝利、大新兩個鄉。1958年9月,成立勝利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開,改為勝利鄉。1990年2月,改為勝利蒙古族鄉,是全縣蒙古族聚居的地方之一。勝利蒙古族鄉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齊齊哈爾市、泰來縣級國士空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市縣總規)要求的細化落實,是對勝利蒙古族鄉鄉域國士空間保護開發作出的具體安排,是鄉鎮進行空間治理的工具,是編制專項規劃、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士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總述3、01目標與戰略02國土空間格局03規劃分區與控制線落實04國土空間用地結構與布局優化05鄉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06基礎保障體系07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風貌08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09規劃傳到與實施10總述01總述 加快工業化進程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推動社會事業發展 統籌推進城鄉建設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強環境資源保護 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1.1編制原則1.2規劃范圍、期限與層次u 勝利鄉行政轄區。泰來農場行政轄區。u 近期年為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u 鄉鎮總規一般包括鄉鎮域和鄉鎮政府 駐地兩個層次。鄉鎮域要統籌全域全要素規 劃管理,鄉鎮政府駐地要細化土地使用和空間布局。總述 1.區域位置4、:勝利蒙古族鄉位于美麗富饒的松嫩平原,毗鄰嫩江黃金水道。勝利蒙古族鄉位于泰來縣東部,距縣城約17公里。2.歷史沿革:勝利蒙古族鄉因所屬區改名勝利區而得名。勝利原名7區,后取走向勝利之意,改名勝利。清末屬大賚廳轄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安置清軍陸軍退伍兵180人到“哈拉霍碩”一帶屯墾,并設哈拉火燒屯墾局。1909年(清宣統元年),將杜爾伯特境內武興設治所并入,改稱“杜扎屯墾局”,辦理杜爾伯特、扎賚特兩旗屯墾事務。中華民國成立后,1913年撤銷杜扎屯墾局,設置泰來設治局。勝利一帶為“屯墾段”,隸屬第一區。1927年5月,改隸泰來縣第五區。東北淪陷后,先后隸屬第五區一保和五保,1939年65、月改隸大新屯村。1941年4月,改設大五家子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2月設置第七區。1955年6月改稱勝利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置勝利、大新兩個鄉。1958年9月,成立勝利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開,改為勝利鄉。1990年2月,改為勝利蒙古族鄉,是全縣蒙古族聚居的地方之一。3.自然概況:勝利蒙古族鄉地處松嫩平原的湖積、沖積平原,地勢北高南低,平均高度在海拔120190米之間,地形分為沙丘和平原。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風大干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低溫早霜,冬季寒冷漫長。鄉境內主要河流有嫩江、西有呼達爾河。風能資源豐富。4.社會概況:泰來下轄二龍6、村、黑帝村、三合村、半拉山村、哈拉村共5個行政村。勝利鄉戶籍人口為16178人,總戶數5720戶。北大荒集團黑龍江泰來農場有限公司下轄第一作業區,第二作業區,第三作業區,共2146人。5.經濟概況: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高粱。在農作物種植上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雜糧雜豆、中草藥、南瓜等,種植棚室主要為西瓜、香瓜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綠豆、葵花、花生、西瓜等。畜牧業有牛、羊、散戶生豬、養殖蛋鴨等。在畜牧水產養殖上主要為稻田養蟹、養漁水面。1.3 勝利蒙古族鄉概況目標戰略02目標與戰略2.1發展目標主要職能為:風光發電新能源產業、綠色糧食種植、農產品加工。目標與戰略2.2發展戰略國土空間格局037、國土空間格局3.1 總體空間格局勝利鄉空間總體總共分為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鄉空間,以黑帝村-哈拉村為村莊發展軸帶。國土空間格局3.2 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勝利鄉產業空間格局總共分為兩線五區六節點。兩線:旅游發展線路五區:種植區、養殖區、特色養殖區、畜牧區、能源區。六節點:以各村及農產為節點統籌發展。規劃分區與控制線落實04規劃分區與控制線落實4.1 總體要求三條控制線的劃定要求: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底線思維、保護優先,多規合一、協調落實,統籌推進、分類管控。規劃分區與控制線落實4.2 生態保護空間森林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泰來農場、黑帝村、二龍村、三合村。主要樹種有楊樹、落葉松等,林業優勢樹種8、不突出,植物多樣性不豐富。草原主要分布在泰來農場、二龍村、黑帝村、三合村。落實縣級政策全鎮實施禁牧,嚴格落實草原占用總量控制。草原生態系統大型主要分布在勝利鄉中部、南部。水域主要分布在泰來農場、黑帝村、以及東側嫩江流域。水源豐富,村莊由自然水體與溝渠相連,較為完整。鎮內存在溝渠清淤問題待解決,雨季防洪堤防工程有待完善。濕地主要分布在東側嫩江沿岸與西南側黑帝村等,面積較大且相對集中。可利用程度不高,濕地功能主要作為東側嫩江的生態系統組成部分,提供水土保持作用,周邊主要為不穩定的河道耕地。國土空間用地結構與布局優化05國土空間用地結構與布局優化國土空間用地功能結構調整勝利蒙古族鄉勝利蒙古族鄉用地用9、海類型規劃基期年(2020年)待根據左側表格核算面積面積(公頃)比重(%)面積(公頃)比重(%)耕地29861.79 68.67 29838.79309 68.62%園地2.51 0.01 2.511083430.01%林地5302.56 12.19 5302.5610412.19%草地1796.62 4.13 1796.616467 4.13%濕地2071.51 4.76 2071.506747 4.76%農業設施建設用地834.45 1.92 834.4460724 1.92%城鄉建設用地城鎮建設用地164.51 0.38 187.5058129 0.43%村莊建設用地581.12 1.310、4 581.1220021.34%區域基礎設施用地311.02 0.72 311.016180.72%其他建設用地4.33 0.01 4.326424061 0.01%陸地水域2453.11 5.64 2453.110186 5.64%其他土地103.49 0.24 103.4862038 0.24%合計43487.00 100.00 43487.00131 100.00%依據市縣總規,以自然地理格局為禁礎,統解協調生態、農業、城鄉空間,因地制宜國士空間保護與開發利用總體格局,彰顯地方特色。以鄉直為鄉域發展動能核心,帶動其他村單元協同發展。依據鄉域資源劃分綠色農產品種植區、現代生態產業區等。鄉11、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06鄉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6.1 現狀分析及發展思路提升城鎮化水平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基礎設施提升、交通網絡完善構建生活圈體系,完善農村居民點的設施建設,促進鎮域鎮村體系的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鄉域經濟結構,三產聯動、提高服務業水平。按照縣級總規要求,以商貿小鎮作為發展目標,農產品加工、新能源、牛、羊、豬養殖及乳品、水稻種植為主導產業,積極發展旅游服務業、新能源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思路鄉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6.2 土地使用規劃用地類型用地類型面積面積0701城鎮住宅用地44.980803文化用地0.500804教育用地6.240805體育用地0.760806醫療衛生0.32012、807社會福利用地0.7208機關團體用地1.4209商業服務業用地3.531101物流倉儲用地0.951103廣場用地1.201208交通場站0.781301供水用地0.011305供熱用地0.271309環衛用地0.261401公園綠地5.101402防護綠地0.7416留白用地2.33城鎮道路用地17.81總計總計88.0088.006.3 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布局鄉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6.4“五線”管控與戰略留白為加強對城市道路、城市綠地、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城市水體和生態環境等公共資源的保護,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在城鄉規劃管理中設定了紅、綠、藍、紫、黑、橙和黃等7種控制線,13、并分別制定了管理辦法。勝利鄉涉及控制線為以下三種。規劃紅線規劃紅線一般稱道路紅線,指城市道路用地規劃控制線,包括用地紅線、道路紅線和建筑紅線。對“紅線”的管理,體現在建設密度和建設高度等的規劃管理。對容積率、建設密度和建設高度等的規劃管理。規劃綠線規劃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對“綠線”的管理體現在對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管理。規劃黃線規劃黃線是指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6.5 泰來農場使用規劃城鎮道路用地10.48 城鎮住宅用地47.52 防護綠地1.48 工業用地9.15 公園綠地8.43 供電用地0.45 供水用地0.22 廣場14、用地2.34 環衛用地0.21 機關團體用地1.33 教育用地1.99 留白用地2.39 排水用地0.62 商業用地3.22 社會福利用地0.47 文化用地1.93 物流倉儲用地2.02 醫療衛生0.34 種植設施用地0.04 總計總計94.64 94.64 基礎保障體系07基礎保障體系7.1 公共服務設施7.2 交通設施基礎保障體系7.3 基礎設施為了保證水源地用水安全,必須加強水源保護區的污染防治和管理,當地管理部門應認真執行國家有關規定規范,結合有關管理條例和當地情況,建議在取水水源周圍地區建立半徑為50100米的水源保護區(一級保護區)。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應設置管理防護措施。其15、中一級保護區內有條件的應實行封閉管理;一級保護區應設立明確的明顯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二級保護區內邊界設立界樁。序號用地類型用地面積(公頃)單位建設用地負荷指標(千瓦/公頃)最大負荷(千瓦)1居住用地44.981506747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9.9920019983商業服務業用地4.1930012574 5倉儲用地0.31036交通運輸用地18.6152797公共設施用地1.261001268綠地與廣場用地6.35531.759合計217.33 10441.75勝利鄉現狀沒有管道氣系統,多層建筑居民采用罐裝液化氣。參照城鎮燃氣設計規范推薦的用氣耗熱指標,確定天然氣用氣定額為0.2Nm/16、人天。至2035年,鄉區居民綜合氣化率達到85%。本次規劃確定氣源為泰來氣源站,在鄉區南側新規劃一個壓縮天然氣儲配站。本次規劃燃氣管網采用枝狀布置形式,沿道路敷設。基礎保障體系電信規劃 建成覆蓋全鎮的電話網、移動電話網、移動互聯網等公用電信網。光纜建設應滿足15年以上通信需求。至2035年固話、移動電話、寬帶網絡率達到100%,5G信號全覆蓋。規劃電信管道結合道路布置,將架空線路逐步改為地埋敷設。廣播、電視規劃 規劃數字電視采用光纜傳輸方式,增加用戶量。建成有多種廣播電視技術手段構成的、以光纜為傳輸為主的鎮、鄉、村廣播電視信息網。規劃到2035年,廣播電視傳輸人口覆蓋率達100%,數字電視轉換17、率達到75%。4.3郵政規劃建立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運行高效、能夠滿足社會各方面需求的現代郵政網絡。建成一個反映迅速、運行靈活、裝備先進、業務多樣、服務優質、管理科學、有規模、有效益的現代化郵政體系。至2035年,沿用現有有增所與電信局所,新增5G基站4座。排水工程規劃排水現狀 鄉區內依靠現有道路邊溝進行排水,由于邊溝清理不及時以及污水、垃圾的隨意傾倒,造成部分地段阻塞嚴重。排水體制規劃鄉區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需經過鄉區西部新規劃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后排入鄉區西側龍濤河。規劃近期將道路邊溝改造為暗渠,收集后的雨水18、經暗渠就近排入水體;遠期將暗渠改造為暗管,打造完全分流制的排水體制,從根本上改善居住區、生產區的生活生產條件。鄉區新建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4000立方米/日。常規工藝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處理后的污水排入鄉區西側龍濤河內。管網規劃鄉區在主要道路下鋪設污水主干管,管徑DN600-300mm。雨水主干線管徑DN500-300mm。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風貌08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風貌勝利鄉景觀風貌總圖分為兩區五軸十節點兩區:自然景觀風貌區、農業景觀風貌區五軸:人文景觀風貌軸、自然景觀風貌軸十節點:人文景觀節點、農業景觀節點、自然景觀節點1.打造黑帝村蒙古族特色餐飲文化2.打造生物標本展覽館。3.打造19、勝利鄉三家子村浪漫花海打卡地4.打造半拉山村江畔休閑游樂園。重點圍繞泰半公路打造旅游錄點一條線,即泰來縣到半拉山村公路,景點從黑帝村開始每隔2至3公里一個景點,形成精品旅游線路,將景點串聯在一條線上。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09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總體要求總體要求 落實市縣總規關于生態保護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的管控要求以及準入、退出和轉換落實市縣總規關于生態保護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的管控要求以及準入、退出和轉換規則。確定生態修復與國土整治的類型、規模和范圍,統籌相關行業部門,安排整治、規則。確定生態修復與國土整治的類型、規模和范圍,統籌相關行業部門,安排整治、修復項目。修復項目。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20、整治工程名稱工程類型重點任務實施區域建設規模(公頃)主要技術指標建設時序嫩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提高水土流失防治的標準及水土保持等級,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治理與開發相結合勝利蒙古族鄉2025呼爾達河流域水環境生態修復區水域生態修復防洪除澇,形成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洪除澇減災體系勝利蒙古族鄉2025泰來縣河湖聯通水域治理工程水域生態修復改善區域內鄉村環境,為河湖、濕地補水,同時補充中部地區地下水,加快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勝利蒙古族鄉2025勝利礦山修復工程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回填、平整泰來縣勝利鄉哈拉村愛林屯東北角取砂坑1.782025勝利礦山修復工程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恢復林地泰來21、縣勝利鄉余糧村半子山東北200m處取土坑3.22025工程名稱工程類型重點任務實施區域建設規模(公頃)主要技術指標建設時序呼爾達河流域水環境生態修復區水域生態修復防洪除澇,形成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洪除澇減災體系勝利蒙古族鄉2025泰來縣河湖聯通水域治理工程水域生態修復改善區域內鄉村環境,為河湖、濕地補水,同時補充中部地區地下水,加快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勝利蒙古族鄉2025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依據水資源、土地資源、自然災害等評價因素,結合近年實際氣候災害及相關部門治理成效,繼承分析得到水土流失生態敏感性及生態脆弱性判定劃分水土流失整治規劃區。水土流失工程主要為勝利蒙古族鄉水土流失治理區域22、(流域水土流失)。勝利鄉生態修復綜合整治目標勝利鄉生態修復綜合整治目標水土流失治理區半拉山村、哈拉村主要為治理嫩江流域水土流失,到2025年,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保持在0.62以上,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劃定治理水土流失范圍35.8035.8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森林生態修復區黑帝村劃定生態修復區范圍82.4182.41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大部分為黑帝村林地資源,嚴格落實上位規劃森林覆蓋率預期目標,對現有林地進行合理利用并做好植樹造林工作,增強水土保持能力。草原生態修復區二龍村結合現有草地資源,嚴格落實林草局下達的10萬畝草原生態目標,劃定草原修復區范圍57.7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二龍村,至223、035年,確保草地質量穩步提升。濕地生態修復區黑帝村劃定濕地生態修復范圍72.6172.61公頃公頃,主要分布在黑帝村,強化生態系統自我修復功能,結合自然景觀著力提升培育濕地生態觀光。水環境生態修復區嫩江流域、呼爾達河主要工作為落實泰來縣河湖聯通工泰來縣河湖聯通工程程及嫩江流域治理嫩江流域治理,解決雨季澇區問題,對現有河道進行清淤疏浚,完善水土保持能力及監督體系。農用地整治區半拉山村、二龍村、三合村劃定范圍102.28102.28平方公里平方公里,耕地增加潛力97.48公頃。主要工作為對現狀耕地進行質量提高,完善農業設施建設。建設用地整治區黑帝村、三合村加強閑置和低效建設用地整治,解決“空心村24、”、“危房整治”問題,結合勝利鄉發展,合理安排異地搬遷扶貧工程,整治潛力預測為18.0518.05公頃公頃,涉及4個撤并屯。規劃傳導與實施10規劃傳導與實施 生態農業空間規模化連片發展初步形成;功能進一步完善,功能服務多樣,生活質量提升,鄉域有機更新穩步推進;道路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鎮區環境質量更加優化,人居環境更加美好。n 近期建設目標n 近期建設目標 全域整治。優先思考籌謀全域整治,為未來區域國土空間發展做好空間準備。提升功能。加快推動城鄉空間功能優化和調整,針對新興功能區域發展、新舊區域之間聯動進行優化,積極引導人口和各類產業的合理分布。完善結構。完善區域國土空間結構,優先發展鎮25、區和重點產業,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地區集中,對區域的生態脆弱地區實施有效保護。強化節點。通過在全域范圍內合理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帶動區域土地開發,提升功能能級,樹立區域形象,加快功能極化,凸顯節點功能價值。規劃傳導與實施分期實施目標和重點分期實施目標和重點n 建設實施監督信息系統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監督體系。建立政府對總體規劃實施評估監控機制。通過對人口、用地、交通、環境、資源等因素的發展變化進行實時監控和評價,對規劃進行校核,確保政府對規劃及其實施進行動態調控。嚴格執行規劃管理許可程序。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的作用,對規劃實施情況進26、行監督檢查,認真查處和糾正各種違反規劃的行為,加大對違法建設打擊力度。籌劃完善的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推行城鄉規劃陽光工程,通過民主、公開、程序化的方針建立行之有效的城鄉規劃監督制約機制。研究建立市域發展的評價制度,通過分區管控建立相應分區考核要求,作為考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市域各鄉鎮的綜合發展。成立專門工作組,積極推進重大項目的上報、審批、實施。n 定期評估與適時修改 執行“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定期評估制度,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對違反規劃管控的行為及時預警,評估結果作為規劃調整修改的重要依據。應依據國家、省、市法律法規的修改條件和程序,結合本地實際,提出更具針對性的規劃修改類27、型、修改條件和修改規則。n 推動建立差異化績效評價與考核制度 各鄉鎮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不同,其主要的發展方向也必然存在差異;為更好地引導鄉鎮向其不同的主導方向發展,需要在績效評價和考核方面體現出差異。從經濟發展、農業農村發展和生態保護等方面體現出不同側重和差異。規劃傳導與實施強化城鎮工作強化城鎮工作領導領導 加強組織協調 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城鎮工作格局。加大對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 指導、協調和支持力度,定期研究相關工作。鎮黨委、政府是城市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圍繞上級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確定本鎮發展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制定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的實施方案,明確實施步驟和保障措28、施,集中力量突破重點難點問題。加強機構和隊伍建設,落實工作經費,為強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提供堅強保障。加強能力建設 加快培養建設懂城市、會管理的干部隊伍,組織(人事)部門要制定人才培訓規劃,培養城市 規劃建設管理人才。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一線工作人員技能素質。嚴格工作考核 建立健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考核評價監督問責機制,確定考核體系和標準,定期進行 考核,通報考核結果,并將考核結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 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n 積極實施生態建設 加強能力建設 制定并實施生態修復工作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修復被破壞的河流、濕地、植被,治理污染土地,恢復自然生態。強化污水大氣治理 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碧水工程。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與改造,提高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城鎮道路清掃、車輛沖洗、綠化澆灌、生態景觀等生產和生態用水要優先使用中水。全面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藍天工程。加大城市工業源、面源、移動源污染綜合治理力度,著力減少多污染物排放。加快調整城市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