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專項規劃方案(2022-2035年)(草案)(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683
2023-09-13
8頁
10.79MB
1、 資陽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專項規劃(2022-2035 年)(草案)概況 一、總則一、總則 規劃目的規劃目的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促進資陽中心城區山、水、城協調發展,落實資陽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相關要求,確定資陽市中心城區范圍內的山體保護對象,確定山體保護范圍,并明確保護管控要求,同時,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生態空間可進入、生態價值可轉化的原則,合理確定山體利用方式和途徑,實現山體保護利用工作的可持續性,有效提高山體利用效率,從而突出城市山水景觀特色,提高城市環境品質,協調城市經濟發展,構建具備自然涵養,富含文化底蘊,享有良好域境的,山、水、2、城、人和諧共融的公園城市畫卷。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近期 2022-2025 年,遠期 2026-2035 年。根據資陽市自然本底格局和山體分布情況,結合資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中確定的中心城區范圍及相關涉及區域,規劃范圍東至黃泥河、成渝高鐵,西至成自高鐵,南至遂洪高速,北至九曲河、資陽行政邊界。規劃指導思想規劃指導思想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筑牢資陽市江河、低山丘陵為本底的自然生態系統。統籌山、水、城空間格局,協調山體保護和城市發展關系,圍繞特色山水魅力公園城市建設目標,開展“一山一景一主題”保護利用工作,實現生態效能轉化,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規劃目標規劃目標 立3、足資陽市中心城區自然本底和資源稟賦特征,堅持“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建設開發與保護”并重,構建山體分級明確、功能合理、生態建設與規劃控制切實可行的山體保護體系。鞏固延續“遠山屏、脈,中山廊、鏈、近山簇、點”的山體格局,逐步改善山體面貌和提升山體空間功能,實現特色山水魅力公園城市的總體目標。二、山體保護總體規劃二、山體保護總體規劃 為保障資陽市整體山水格局的完整和完備,規劃保留山體 153 座,總面積約為 56.45 平方公里,劃定保護山體共 118 座,總面積約為 40.50 平方公里。山山體保護總體格局體保護總體格局 延續資陽市原生的山水格局,遵從資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4、 年)提出的“兩帶六楔多廊多點”空間格局,形成“一屏、六楔、多點”的中形成“一屏、六楔、多點”的中心城區山體空間結構心城區山體空間結構,塑造“屏山擁城、廊山貫城、點山綴城”的特色公園城市空間。山體保護分級山體保護分級 根據“條例”的相關要求,結合資陽市的生態建設要求與城市發展訴求,將保護山體分為兩個保護等級,即一級保護山體和二級保護山體。一級保護山體規劃一級保護山體規劃 規劃確定一級保護山體 11 座,總面積約為 14.50 平方公里,占保護山體總面積的 36.3%,均在城鎮開發邊界以外。二級二級保護山體規劃保護山體規劃 規劃確定二級保護山體 107 座,總面積約為 26.00 平方公里,占保5、護山體總面積的 63.7%,其中:城鎮開發邊界以外 84 座,城鎮開發邊界以內 23 座。三、山體修復規劃三、山體修復規劃 修復治理任務修復治理任務 規劃期內,按照“生態、安全、美觀”的原則全面開展中心城區山體修復治理任務。有序開展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及森林植被提升工作,恢復自然植被景觀,提高山體植被覆蓋度和質量,維護和改善山體的生態服務水平和水源涵養功能;開展山體增綠及綠化提質工程,改善山體景觀面貌,重塑山水城市印象;科學處理山體保護與城市發展建設的矛盾,因山施策,開展切坡治理、礦山修復及災害防治等工作。修復治理規劃修復治理規劃 保護山體修復治理主要分為生態修復任務及工程修復工作。生態修復方面,6、規劃期內重點完成 77 座保護山體林地生態修復工程,其中:一級保護山體 9 座,二級保護山體 68 座,主要工作內容為 33 座保護山體耕地生 態修復工程;57 座保護山體水土流失防治工程;9 座保護山體建設退出修復工程。工程修復方面,主要工作內容為 2 座保護山體范圍內地災治理工程,修復面積共計 1500 平方米;4 座保護山體范圍內礦山治理工程;17 座保護山體范圍內切坡治理工程,同時,后期因合法合規城市建設造成山體切坡,應同步開展切坡治理工程。四、山體利用規劃四、山體利用規劃 山體利用方式山體利用方式 對空間分布連綿,規模較大,原生景觀獨特,資源稟賦厚重的山脈、丘群開展景區化利用,形成山7、體景區。對保存相對完好,能聯動區域,服務周邊,可進入,可巡游的山體開展公園化利用,形成山體公園。對無需或難以進入,位于城市門戶、焦點、背景輪廓地理位置的山體開展景觀化利用,形成山體景點。山體利用目標山體利用目標 針對景觀原生獨特、山水特色明顯、文史底蘊豐厚的山體或丘群,采取與周邊區域聯動進行景區化打造,塑造為 5 個山體景區,包含 37 座保護山體。與住區聯系緊密,具備文化底蘊、具有良好環境等,可進入、可巡游的山體。打造為功能輻射帶動周邊、內部業態可游、可駐、可消費的山體公園,涉及 32 座保護山體。位于城市門戶區域、處于城市景觀節點等可覽、可賞的山體,同時空間條件受限,難以或無需進入的山體,采取景點化打造。五、山體保護實施保障五、山體保護實施保障 組織保障組織保障 明確工作的牽頭部門和協調部門,分清各自的職責和分工;建立部門職責分工協調機制;加強部門協調配合的監督。制度保障制度保障 實行“誰審批誰監管、誰建設誰修復、誰破壞誰治理”的責任機制,山體修 復治理責任人應當編制山體修復治理方案,報送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宣傳保障宣傳保障 通過公眾參與、標識設立等措施,展示山體保護的內容,使市民、投資者通過規劃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資陽市的山水格局,提高山體保護自覺性。資陽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專項規劃(2022-2035 年)(草案)相關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