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區安國鎮上李村-土橋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方案(2022-2035年)(1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743
2023-09-13
17頁
610.32KB
1、2崆峒區安國鎮上李村崆峒區安國鎮上李村-土橋村土橋村“多規合一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村莊規劃(2022022 2-2035-2035 年)年)一、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上李村-土橋村三調行政村界限內的全域國土空間,全域國土空間總面積為 1504.02 公頃,其中上李村村域總面積為 828.05 公頃,包含新莊子社、上莊社、下莊社、西坡社、東坡社五個自然社;土橋村村域總面積為 675.97 公頃,包含一社、二社、三社、四社、五社、六社、七社七個自然社。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2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2-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三、目標定位1.村莊類型上李村確定為集聚提2、升類。土橋村確定為集聚提升類。2.規劃定位3川區現代設施農業示范村。3.發展目標依據區、鎮國土空間規劃,結合上李村-土橋村實際情況,綜合部署村莊農業用地、生態用地以及建設用地,合理優化三條控制線,落實耕地保有量及永久基本農田規模,落實好村莊底線管控與建設管控。從村莊的實際出發,通過村莊環境的治理和各種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善創造良好生存環境,保護及打造村莊生態景觀環境,著力構建農村生態安全格局。積極推動村莊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提高村莊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整合分析現狀產業資源,探尋適合村莊的產業發展模式,加強對農業的引導,逐步提高村民收入及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傳承村莊歷史文化遺存,培育村莊文明新風,提3、高村莊文化環境軟實力;最終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產業興旺、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目標到 2035 年,上李村耕地保有量面積為 275.39 公頃,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256.86 公頃。土橋村耕地保有量面積為 411.11 公頃,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 399.22 公頃。(2)人居環境整治目標近期到 2025 年,上李-土橋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 95%,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100%,生活污水處理率達 6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 30%;到 2035 年,上李村-土橋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 100%,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 100%,生活污水處理4、率達 10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 35%。(3)國土綜合整治目標加快發展以以現代設施農業為特色現代高效農業,輔以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促進農村增收,力爭 2035 年人均收入在現狀基礎上有較大的提升。在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上,建設成為川區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4)社會經濟目標加快發展以現代設施農業為特色現代高效農業,輔以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促進農村增收,力爭 2035 年人均收入在現狀基礎上有較大的提升,達到 32000 元左右。在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上,建設成為川區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4四、空間結構規劃規劃構建“一帶、兩心、三片區”的空間發展結構。5一帶:以村域核心道路為產村融合發5、展軸線兩心:以村民服務中心和游客服務中心組成的公共服務中心三片區:農業種植區、設施農業發展區、農旅融合發展區。農業種植區:以傳統種植農業為主要發展方向,種植傳統糧食作物;設施農業區:以村內現狀設施農業為依托,推動村莊農牧業快速發展;農旅融合發展區:打造村莊富有生活氣息的隴東特色生態宜居樣板區。五、用地布局規劃立足上李村-土橋村村莊發展需求,至規劃期末,上李村規劃生態用地 389.14 公頃,占總面積的 47.00%。規劃農業用地 347.12 公頃,占總面積的 41.92%。規劃建設用地83.15 頃,占總面積的 10.05%。至規劃期末,土橋村規劃生態用地 139.47 公頃,占總面積的 26、0.63%;規劃農業用地 449.34 公頃,占總面積的 66.47%;規劃建設用地 87.14 公頃,占總面積的 12.89%。6六、底線管控規劃(1)落實生態紅線根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暫行)紅線范圍內實行最嚴格的管控措施,除必要的科學研究、保護活動外,需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控制其它開發建設活動。確保生態紅線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根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上李村、土橋村無生態保護紅線范圍。(2)落實永久基本農田根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上李村村域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 256.86 公頃。土橋村村域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 399.22 公頃。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以7、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等,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或者占用。國家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需要占用基本農田,涉及農用地轉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須經國務院批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永久基本農田的活動。永久基本農田不得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7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湖造景、8、建設綠化帶;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經國務院批準的重點建設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滿 1 年不使用而又可以耕種并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基本農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1 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 2 年未使用的,經國務院批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重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3)村莊建設用地邊界線統籌安排宅基地、經營性建設用地、基礎設施9、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重點包括居民點宅基地、公服用地、基礎設施用地、產業用地與留白用地等,還包括村莊范圍(203)內的其他用地,作為預留的村莊發展用地,此外根據大莊村發展需要以及居民點整體布局,考慮建設邊界完整性等,上李村村莊建設用地邊界線范圍為 60.27 公頃。土橋村村莊建設用地邊界線范圍為 84.78 公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用途管制以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并嚴格執行建設用地標準,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提高建設用地使用效率。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土壤污染,并確保建設用10、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4)泥石流災害及滑坡災害控制區上李村設計泥石流兩處,位于村莊北側,鐵路兩側,均處于相對穩定區,風險評價為低,總面積 7.51 公頃。滑坡一處,位于北部山塬與川地交叉處,目前處于蠕變階段,總面積 7.58 公頃。土橋村涉及泥石流一處,位于村委旁,312 國道兩側,目前處于相對穩定區,總面積 10.73 公頃。8七、產業布局規劃依托村域自然肌理及功能布局,規劃形成“雙核、一軸、三片區”的總體布局結構。以上李村-土橋村村委為雙核心,以村域核心道路為產村融合發展軸線,串聯三大產業片區發展。將村域主要劃分為:上李村-土橋村產業綜合服務示范核、上李村-土橋村產村融合發展示范軸、傳11、統農業種植示范區、設施農業綜合示范基地、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區。(1)上李村-土橋村產業綜合服務示范核發展思路:結合上李村-土橋村村委及 312 國道沿線,推動兩村產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以及兩村產業聯動機制建設,結合良好的城郊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基礎,打造兩村產業聯動發展合作社,在兩村現代果蔬、設施農業、鄉村旅游等方面推動兩村聯合規模化發展,統一市場化運營。支撐項目:兩村產業聯動發展綜合服務中心、上李-土橋聯動發展合作社(2)上李村-土橋村產村融合發展示范軸發展思路:結合上李村-土橋村村域中部 312 國道核心主軸線,打造產村融合示范軸線,重點推動農貿產業、果蔬展銷以及鄉村農家樂等發展,打造西郊與中心12、城區的聯動發展。支撐項目:土橋設施果蔬展銷基地、西郊鄉村農家樂(3)設施農業綜合示范基地發展思路:結合上李村-土橋村現有的農業設施建設用地以及良好的農業種植條件,9推動規模化設施農業發展以及露天蔬菜種植,打造土橋-上李現代果蔬設施基地,建設兩村果蔬聯動發展合作社,推動川區城郊果蔬產業發展。支撐項目:設施果蔬示范基地(4)高效農業種植示范區發展思路: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嚴禁非糧化要求,推動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小麥、玉米以及糧油作物種植,同時結合永農內水澆地等高標準農田區域,推動玉米-大豆、玉米-胡麻、玉米-小麥間作套種模式發展,建設間作套種示范基地,提高傳統農作物種植單產面積,打造黃灌區間作套種發展新13、模式。支撐項目:黃灌區多元化間作套種高效農業示范基地(5)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發展思路:結合上李村-土橋村城郊良好區位以及農耕體驗、農家樂、設施果蔬、水產養殖區等,打造集鄉村民宿、農家樂、果蔬采摘、垂釣等一體化的城郊體驗項目,構建崆峒西郊農旅融合鄉村旅游發展品牌,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及農民增收。支撐項目:漁家樂、農家樂一條街、設施果蔬采摘基地等。10八、農宅設計(1)一層戶型設計圖(2)二層農戶設計圖11九、歷史文化保護(1)歷史文化保護名錄類別序號名錄保護原則保護措施未 定 級文物1新莊子遺址(1)保護優先,未定級文物按照縣級文物保護要求先行進行保護;(2)文化內涵挖掘。最好的保護須具有可持續性,14、在村莊規劃中充分挖掘遺址文化內容,在文化振興、人居環境提升以及景觀風貌打造中展現遺址文化魅力,在持續利用中實現文化價值保護與再體現。為夏朝時期古遺址,目前屬崆峒區一般保護單位,未定級,結合文物所在位置,以先保護為原則,按照縣級文物保護要求,以遺址四周向外各延伸 5 米作為保護范圍。2螞蟻嶺遺址為夏朝時期古遺址,目前屬崆峒區一般保護單位,未定級,結合文物所在位置,以先保護為原則,按照縣級文物保護要求,以遺址四周向外各延伸 5 米作為保護范圍。3長梁遺址為夏朝時期古遺址,目前屬崆峒區一般保護單位,未定級,結合文物所在位置,以先保護為原則,按照縣級文物保護要求,以遺址四周向外各延伸 5 米作為保護范15、12圍。4斬斷梁遺址為夏朝時期古遺址,目前屬崆峒區一般保護單位,未定級,結合文物所在位置,以先保護為原則,按照縣級文物保護要求,以遺址四周向外各延伸 5 米作為保護范圍。5東坡山遺址為夏朝時期古遺址,目前屬崆峒區一般保護單位,未定級,結合文物所在位置,以先保護為原則,按照縣級文物保護要求,以遺址四周向外各延伸 5 米作為保護范圍。6楊洼險遺址為夏朝時期古遺址,目前屬崆峒區一般保護單位,未定級,結合文物所在位置,以先保護為原則,按照縣級文物保護要求,以遺址四周向外各延伸 5 米作為保護范圍。鄉 土 建筑1村內廟宇建筑保護優先,合理利用1、劃定保護范圍,結合文保單位保護舉措,建筑外圍延伸 5 米范16、圍作為建筑保護空間,注重對建筑的維護與風貌協調;2.通過廟會等文化活動,提高廟宇傳統建筑利用率,實現有效傳承與發展。民 俗 文化1社火堅持民俗文化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則;注重文化的現代化應用以及傳承發展。結合兩村的文化廣場、村史館空間舉辦文化民俗展覽,建立培訓班,提高文化民俗及工藝的可識別性、可利用性,推動傳統文化技藝傳承2廟會九、近期建設項目至規劃期末,按照綜合整治、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提升、居民點建設五大類,建設 14 個項目,推動村莊經濟發展,文化建設,村容村貌提升,打造崆峒區“五美村莊”。根據村莊調研分析中村民生產生活需求的急緩,結合村莊經濟發展條件,根據“宜居17、先行、樂活漸進、生態建設貫穿始終的”村莊建設時序安排理念,確定村莊建設按照近、遠期時序安排。13近期建設以土地整治、供電、供水、道路、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配套村莊風貌提升、產業設施建設和等為重點,到 2025 年實現村莊配套設施完善,村莊環境及風貌得到提升。遠期建設以村莊人居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的建設為重點。到 2035 年實現村莊風貌得到全面整治,產業項目建設全面完成,產業高效發展。1.上李村近期建設項目上李村近期重點建設項目包括綜合整治、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提升、居民點建設六大方面,其中綜合整治包括宜耕未利用地開發、河道整治;人居環境提升包括村莊文18、化宣傳墻、村莊綠化工程、新建文化廣場、新建小微公園;基礎設施包括村莊道路硬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新建社會停車場、新建老年活動中心;居民點建設包括新建居民點。產業提升包括新建農貿市場與養殖小區。(1)近期綜合整治項目宜耕未利用地開發:上李村涉及宜耕未利用地開發共 0.27 公頃,主要為可即可恢復的其他林地、其他草地復墾為耕地,主要位于上李村中部鴕鳥基地以及北側居民點周邊其他林草地的整理。于 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河道整治:上李村涉及規模為 4 公里,主要為頡河流域河道治理,于 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2)近期人居環境提升村莊文化宣傳墻建設:主要結合村莊廣場及游園19、等公共空間內設置,共兩處,政府投資。村莊綠化工程:沿村莊核心道路補充村莊綠化樹木,共涉及補栽 200 株,于2022-2025 年實施,政府投資。村莊新建文化廣場:于村莊居民點建設,共涉及一處,規模為 0.14 公頃,2022-2023年實施,政府投資。村莊新建小微公園,于居民點建設,共涉及一處,規模為 0.11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3)基礎設施村莊道路硬化:位于村莊南側居民點區域,主要為村組入戶路硬化,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4)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新建社會停車場:居民點集聚區,下莊社東側,規模為 0.20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120、4新建老年活動中心:老舊小學改為老年活動中心,規模為 0.35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5)產業提升新建農貿市場:位于頡河北側,規模為 1.39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社會合資。(6)居民點建設居民點建設:新建居民點,位于東西坡社,規模為 0.86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社會合資。2.土橋村近期建設項目土橋村近期重點建設項目包括綜合整治、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提升、居民點建設六大方面,其中綜合整治包括濕地修復、河道整治;人居環境提升包括村莊文化宣傳墻、村莊綠化工程、新建文化廣場、新建小微公園;基礎設施包括村莊道路硬化;公共服21、務設施建設包括新建文化站,產業提升包括新建晾曬場、新建地膜回收站;居民點建設包括新建居民點。(1)綜合整治濕地修復:位于居民點區域,丁家溝范圍內,涉及規模為 2.01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河道整治:主要為頡河流域河道整治,涉及規模為 2.2 公里,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2)人居環境提升村莊文化宣傳墻:在文化廣場及小游園等村莊空閑場地設置,共兩處,2022-2023年實施,政府投資。村莊綠化工程:在村莊核心道路沿線,補種 200 株,2022-2025 年實施,政府投資。新建文化廣場:居民聚居點新建一處,規模為 0.06 公頃,2022-2025 年實施22、,政府投資。新建小微公園:位于居民聚居點新建一處,規模為 0.04 公頃,2022-2025 年實施,政府投資。(3)基礎設施建設村莊道路硬化:主要為村莊村組入戶道路硬化,2022-2025 年實施,政府投資。(4)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新建文化站:與村委合建,新增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及村史館等功能空間,規模為0.04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5)產業提升15新建地膜回收站:位于 312 國道沿線,占地規模為 0.05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社會合資。新建晾曬場:位于五社,規模為 0.17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社會合資。(6)居民點建設居民點建設:位于三23、社、五社區域,規模為 1.12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社會合資。16十、道路交通規劃道路等級:規劃尊重現有路網結構,完善環式與盡端式相結合的一塊板路網形式。路網包括生活道路、生產道路,本次將生活道路分為三級:村莊干路、支路以及巷道。道路紅線寬度:本次規劃村莊干路紅線寬度 5-7m,村莊支路紅線寬度 3.5-5m,巷道為 2.5-3.5m。生產道路保持原有寬度,道路紅線寬度在 2m-4m 之間。村莊重要交通設施:停車場規劃:規劃新建停車場一處,位于上李村北側居民聚居點,下莊社東側。村莊公交站點:由于上李-土橋對外交通主要為 312 國道,在 312 國道與土橋村入口干路交叉口沿線,統24、一設置上李村-土橋村村莊公交站點一處,供兩村使用。道路網豎向規劃:綜合考慮規劃地塊地物,規劃按規范值設計車速,豎向規劃最大縱坡不大于 8%,本次規劃縱坡范圍為 0.3%-5%。十、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對標甘肅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2022年5月)公服設施配套指標情況。公共服務設施可基本滿足村民需求,規劃進一步完善提升公服設施建設,豐富功能性和景觀性。1.政務服務17(1)上李村保留現狀黨群服務中心,占地 0.33 公頃,配套圖書館、村務公開欄等。(2)土橋村保留現狀黨群服務中心,占地 1.07 公頃,保留現狀村務公開欄。2.公共教育(1)上李村上李村現狀保留一處幼兒園,與上李村小學合建;保留上李村小25、學 1 處,占地 0.39公頃。中學與安國鎮共享。(2)土橋村土橋村現狀無幼兒園,與上李村幼兒園共享;保留土橋村現狀兩處小學,共占地 0.88公頃。中學與安國鎮共享。3.醫療衛生上李村現狀保留一處衛生室,占地 0.05 公頃;土橋村保留現狀衛生室,占地 0.09公頃。4.文化體育(1)上李村上李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黨群服務中心合建,增加文化服務空間及功能,并增加村史館功能與空間。新增一處文化廣場,占地 0.14 公頃,位于東坡社,由原小學改建;新增一處小游園,占地 0.11 公頃,位于上莊社。(2)土橋村土橋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黨群服務中心合建,增加文化服務空間及功能,并增加村史館功能與空26、間。新增兩處文化廣場,占地 0.42 公頃,位于五社、二社。新增兩處處小游園,共占地 0.10 平方米,位于六社 312 國道沿線。5.社會服務上李村新增一處老年人照料中心,占地 0.14 公頃,位于西坡社,為老舊小學改造;土橋村老年活動中心與上李村共享。6.公共交通土橋村村莊入口處設置一處公交站牌,上李村與土橋村共享。上李村于下莊社東側新建一處公共停車場,占地 0.12 公頃。土橋村利用各社公共空間分散布置。7.市政公用上李村、土橋村皆在各自村委處合并建設郵政代辦點以及快遞服務站,兩村村內干路以及新建文化廣場及游園增設路燈。188.生活服務兩村便民超市于各社分散設置,鼓勵村民自行開設小賣部,方便村莊日常生活。與村委合并建設農村電商服務站,為村莊電商發展服務。9.公共安全兩村村委增設綜治中心及警務室,為村莊安全服務;兩村結合文化廣場、農田、小游園等空曠空間建設村莊防災避災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