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區安國鎮大莊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方案(2022-2035年)(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773
2023-09-13
15頁
609.15KB
1、崆峒區安國鎮大莊村崆峒區安國鎮大莊村“多規合一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村莊規劃(2022022 2-2035-2035 年)年)一、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大莊村三調行政村界限內的全域國土空間,全域國土空間總面積為661.57公頃,包含大莊社、窩子社、陰山社、陽山社、李堡社五個自然社。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2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2-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三、目標定位1.村莊類型大莊村確定為集聚提升類。2.規劃定位山塬農牧綠色大莊3.發展目標依據區、鎮國土空間規劃,結合大莊村實際情況,綜合部署農業用地、生態用地、建設用地,合理優化三條控制線,保護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2、扛穩糧食安全責任;著力構建農村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村莊人居環境建設,實現生態宜居目標;積極推動村莊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按質按量完成整治與修復目標;積極推動大莊村產業結構優化與提升,提高村莊村民收入及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村民增收目標,最終大莊村實現生態宜居、人文和諧、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的規劃宗旨。(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目標到 2035 年,大莊村耕地保有量面積 363.57 公頃,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 358.02 公頃。保障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以及耕地非農化,夯實糧食安全。(2)人居環境整治目標近期到 2025 年,大莊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 95%,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 100%,生3、活污水處理率達 6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 30%;到 2035 年,大莊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 100%,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 100%,生活污水處理率達 10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 35%。(3)國土綜合整治目標到 2035 年,大莊村農用地整理全面完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復墾工作全面完成,廢舊農村宅基地、中小學以及原鄉政府等低效用地整理全面完成,國土開發利用更加高效、安全。(4)社會經濟目標加快發展以小麥、玉米、胡麻、小雜糧等糧油作物和玉米黃豆復合套種為主的現代高效農業,推動牛羊循環農牧養殖模式發展,引入農貿、農副產品加工以及清潔能源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及集體經濟發展4、,力爭至 2035 年,大莊村人均年收入達到 15000 元。在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上,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示范村”。四、空間結構規劃規劃構建“一心、一廊、四片區”的空間發展結構。一心:以村民服務中心和公共服務設施組成的公共服務中心一廊:以Y205為基礎的村莊景觀綠廊四片區:生態宜居區、畜禽養殖區、綠色農業、多元發展區綠色農業區:以發展傳統農業為主要發展方向,種植玉米小麥為主;畜禽養殖區:以大莊現狀養殖產業為依托,推動大莊村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多元發展區:根據市場實時變化進行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形成多元發展區;生態宜居區:打造村莊富有生活氣息的隴東特色生態宜居樣板區。五、用地布局規劃立足大莊5、村村莊發展需求,大莊村規劃生態用地 192.95 公頃,占比 29.17%;規劃農業用地 432.27 公頃,占比 65.34%;規劃建設用地 36.35 公頃,占比 5.49%。六、底線管控規劃(1)落實生態紅線根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暫行)紅線范圍內實行最嚴格的管控措施,除必要的科學研究、保護活動外,需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控制其它開發建設活動。確保生態紅線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根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大莊村無生態保護紅線范圍。(2)落實永久基本農田根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大莊村村域范圍內落實永久基本農田規模 358.02 公頃。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以及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等,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或者占用。國家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需要占用基本農田,涉及農用地轉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須經國務院批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永久基本農田的活動。永久基本農田不得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湖造景、建設7、綠化帶;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經國務院批準的重點建設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滿 1 年不使用而又可以耕種并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基本農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1 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 2 年未使用的,經國務院批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重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3)村莊建設用地邊界線統籌安排宅基地、經營性建設用地、基礎設施和公8、共服務設施用地等,重點包括居民點宅基地、公服用地、基礎設施用地、產業用地與留白用地等,還包括村莊范圍(203)內的其他用地,作為預留的村莊發展用地,此外根據大莊村發展需要以及居民點整體布局,考慮建設邊界完整性等,大莊村村莊建設用地邊界線劃入部分耕地、林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其他土地等,規模為 31.68 公頃。七、產業布局規劃依托村域自然肌理及功能布局,規劃形成“一核、一軸、四片區”的總體布局結構。以大莊村村委為核心,以村域核心道路為產村融合發展軸線,串聯四大產業片區發展。根據村域自然環境、建設用地分布、對外交通狀況及現狀產業特點,將村域主要劃分為:大莊村產業綜合服務示范核、大莊村產村融合發展9、示范軸、傳統農業種植區、農牧循環發展示范區、現代多元農業發展示范區、特色光伏發展示范區。(1)大莊村產業綜合服務示范核發展思路:結合大莊村村委及原青龍鄉駐地良好的建設條件,沿 Y205 鄉道沿線,推動產業合作社、產業綜合服務中心、商貿服務一條街建設,致力于推動大莊村產業綜合服務核心建設。重點項目支撐:產業綜合服務中心、商貿服務一條街。(2)大莊村產村融合發展示范軸發展思路:結合大莊村村域中部 Y205 鄉道核心主軸線,打造產村融合示范軸線,結合道路景觀風貌提升、商貿一條街以及農副產品加工廠,打造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范錦帶。重點支撐項目:農副產品加工廠。(3)傳統糧食作物種植區發展思路:結合永10、久基本農田非糧化要求,產業片區主要位于村莊中部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重點在保障永久基本農田傳統糧食種植的基礎上,推動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小麥、玉米以及玉米大豆復合套種模式發展,提高糧食種植區單產面積,同時結合農作物秸稈、青貯玉米等,推動大莊村糧食種植-農畜養殖-糞便有機肥轉化-回田糧食種植循環農業發展。在循環農業發展基礎上,推廣有機農產品種植,塑造隴東有機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高效糧食作物種植區。重點支撐項目:多元間作套種高效試驗田。(4)農牧循環發展示范區發展思路:結合大莊村設施農用地以及留白用地空間,推動畜牧產業集中化發展建設,引入“無廢鄉村”發展模式,將牲畜糞便堆肥,形成有機肥回填,結合與高效11、糧食作物種植區聯合發展,打造農牧循環運作發展模式,推動農牧循環發展示范區建設。同時結合隴東牛羊產業,提升牛羊肉品牌,提升農牧有機畜牧產品,提高農牧產業附加值。重點支撐項目:農畜生態循環發展基地。(5)現代多元農業發展示范區發展思路:結合大莊村一般耕地,根據市場價格變化以及需求變化,推動大莊村高原夏菜、小雜糧、胡麻、核桃產業等種植,推動多元化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同時期不同價格空間下多元種植結構,推動農業特色化發展及農產品結構調整。重點支撐項目:高原夏菜、小雜糧基地。(6)特色光伏發展示范區發展思路:結合大莊村山地地形以及干旱少雨的氣候資源,于村莊居民點建筑屋頂建設特色光伏基地,發展鄉村清潔能源,12、同時結合山地地形,建設村莊風力發電基地,打造鄉村清潔能源基地,遠期接入國家電網,實現鄉村清潔能源增收。重點支撐項目:鄉村光伏基地、風力發電基地。八、農宅設計(1)一層戶型設計一(2)一層戶型設計二(3)二層農戶設計圖一(4)二層農戶設計圖二九、歷史文化保護(1)歷史文化保護名錄保護體系保護對象保護要求及舉措未 定 級 文物保護堡子墻普查、升級與保護。按照文物保護法做好文物保護單位的普查、升級和保護工作。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應加強管理,繼續予以登記并積極申報;村莊積極配合文物等級保護工作。保護原真性。保護文物單位的原真性包括建筑結構、風貌等;挖掘文物價值。結合開敞空間及解說13、系統展示文物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及科學價值。古 樹 名 木保護榆樹(未定級)開展古樹名木普查和定級工作;保護樹木及其周邊環境;建立保護檔案;掛牌保護,劃定保護范圍。鄉村民俗秦腔(戲曲)活化整體性保護與傳承。設立文化活動節日并舉辦文化活動,適當開發文化利用的承載空間,如文化廣場、游園等空間。生產性保護與傳承。挖掘傳統文化內涵,開發適宜的手工藝品制作,積極融入消費品市場,通過電商、工藝品展銷會、民間歌舞比賽、開展集中宣傳展示活動等。九、近期建設項目近期重點建設項目包括綜合整治、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居民點建設五大方面,其中綜合整治包括其他林草地修復,人居環境提升包括村莊文化宣傳墻、14、村莊綠化工程、新建文化廣場、新建小微公園,基礎設施包括村莊道路硬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新建文化中心、新建社會停車場、新建老年活動中心,居民點建設包括新建居民點。(1)近期土地整治項目1.宜耕未利用地開發位于大莊社居民點,涉及規模 0.08 公頃,于 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2.宅基地復墾分散于大莊社、窩子社、陰山社等,涉及規模為 0.64 公頃,于 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2)人居環境提升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共涉及四個近期建設項目:1.村莊文化宣傳墻建設,重點結合 2 處新建文化廣場,建設村莊文化宣傳墻,結合民俗文化以及黨建建設進行文化傳播,總投資規模為 15 萬,15、政府投資,2023 年實施。2.村莊綠化工程。主要沿村莊干路以及新硬化村莊支路等,補植道路兩側綠化樹木,計劃補植 200 株,投資規模為 6 萬元,政府投資。3.文化廣場建設。結合窩子社等兩社,建設 2 處文化廣場,建設游徑、公共活動空間以及綠化景觀等,占地 0.16 公頃,投資規模 60 萬元,政府投資。4.小微游園建設。陰山社等三社建設三處小微游園,重點建設游憩設施、活動空間以及綠化景觀,占地 0.14 公頃,總投資規模為 50 萬元,政府投資。(3)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共涉及一項內容:村莊道路硬化。主要位于村莊各社支路、巷道硬化,規模約為 4 公里,總投資 300萬元,政府投資。(416、)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共涉及兩項內容:1.新建社會停車場,位于大莊社東北側,占地 0.11 公頃,總投資約 50 萬元,政府投資。2.新建老年人活動中心,主要位于原青龍鄉中學,占地 0.38 公頃,總投資約 60 萬元,政府投資。(5)產業提升項目產業提升項目近期共涉及一項:新建農副產品加工廠。位于大莊社原青龍鄉政府。占地 0.35 公頃,總投資約 200萬元,政府投資與社會合資。(6)居民點建設居民點建設主要結合分戶要求按時序進行建設,主要為政府投資結合居民出資相結合的方式。十、道路交通規劃道路等級:規劃尊重現有路網結構,完善環式與盡端式相結合的一塊板路網形式。路網包括生活道路、17、生產道路,本次將生活道路分為三級:村莊干路、支路以及巷道。道路紅線寬度:本次規劃村莊干路紅線寬度 5-7m,村莊支路紅線寬度 3.5-5m,巷道為 2.5-3.5m。生產道路保持原有寬度,道路紅線寬度在 2m-4m 之間。村莊重要交通設施:停車場規劃:規劃新建停車場一處,位于大莊社居民聚居點東北側。村莊公交站點:村莊入口 Y205 沿線設置公交站點牌一處。道路網豎向規劃:綜合考慮規劃地塊地物,規劃按規范值設計車速,豎向規劃最大縱坡不大于 8%,本次規劃縱坡范圍為 0.3%-5%。十、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對標甘肅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2022年5月)公服設施配套指標情況。公共服務設施可基本滿足村民需求18、,規劃進一步完善提升公服設施建設,豐富功能性和景觀性。(1)政務服務保留現狀黨群服務中心以及廣場內村務公開欄等設施,黨群服務中心占地 0.11 公頃。(2)公共教育幼兒園與中學與鎮區共享,保留現狀青龍小學一處,占地 0.89 公頃。(3)醫療衛生保留現狀村委會處衛生室一處,建筑面積約 100 平方米。(4)文化體育于大莊社、陽山社以及陰山社三社村莊居民點新增三處小游園,共占地 0.14 公頃。于窩子社、李堡社新增兩處廣場,共占地 0.16 公頃。(5)社會服務大莊社利用原青龍中學新建一處老年人活動中心,共占地 0.35 公頃。(6)公共交通大莊社村莊入口 Y205 鄉道沿線設置一處鎮村公交站牌19、。大莊社小學東北側新建公共停車場一處,占地 0.11 公頃。(7)市政公用設施自來水供應接安國頡河水廠。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置六處小型污水處理終端。設置25 個垃圾收集箱,6 處垃圾轉運點以及 1 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點。保留現狀兩處公廁,其中將 1 處現狀旱廁提升為水廁。設置郵政代辦點,與村委合并建設。沿村莊居民點沿線設置,共新增 300 個。(8)生活服務便民超市各社分散設置,鼓勵村民自家開設便民小賣部。現狀村委處設置一處農村電商服務站。(9)公共安全與村委合并建設村莊綜治中心以及警務室,推動安全大莊建設,結合村莊 2 處文化廣場、3 處小游園等村莊公共空間以及居民點周邊農田,建設村莊防災避災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