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公司安全監控工作體系規范培訓課件(40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0799
2023-09-15
40頁
580.50KB
1、“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規范培訓,xx藥業有限公司,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企業、事業單位“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消除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第二條,本規范適用于淮安市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以下稱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第三條,“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1”是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以下稱監控法);“3”是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管理機制、持續改進機制、系統評價機制(以下稱三項機制)。監控法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監控事故隱患、職業危害的方法,三項機制是監控法有效實施運2、行的保障。,第四條,單位應當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履行安全生產職責,保障生產安全。,第五條,單位應當建立“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生產監控體系,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效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第六條,單位應當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安全職責,確定各級、各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人。,第七條,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工會組織和安全機構。,第二章,監控法內容,第八條,監控法是單位構建“群防、群治、群控”的安全生產網絡,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運用現代安全管理的理論、方法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進行 有效監控,防范各 類事故和職業危害 發生的工3、作方法。,第九條,單位應在下列場所確定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并設置標牌。1、有爆炸、易燃、易發生 火災危險的場所;2、有觸電傷害危險的場所;3、有中毒和窒息危險的場所;4、有人員高空墜落危險的場所;,5、有機具、物件掛、絞、碾、碰、擠、壓、切、撞、割刺危險的場所;6、有灼燙、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險的場所;7、有落物、崩塊傷人危險的場所;8、粉塵超標和環境污染的場所;9、存在噪音、低溫、高溫、振動、輻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險的場所;10、因雨、雪、風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傷害、發生事故頻率較高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場所。,第十條,單位應按下列標準劃分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監控等級。A級(紅色監控4、區域):易發生群死群傷,造成重大財產損失,或可能發生重大職業危害事故,對單位造成重大影響。,B級(橙色監控區域):易發生多人傷害,財產損失較大,或可能發生較大職業危害事故,對單位造成較大影響。,C級(黃色監控區域):發生事故的概率較小,傷害程度較輕,財產損失較小,或可能發生一般職業危害事故,對單位造成一般影響。,第十一條,單位應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進行排查評估、分級建檔監控。1、單位應層層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依靠職工群眾,組織人員,深入生產現場,分析排查。,2、單位應組織有分管領導、安全技術人員和職工參加的評估小組,對排查的問題進行評估,確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并根據上述監控等級劃分5、依據,確認其監控等級。任何級別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均應先行采取措施進行整改。,3、根據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監控級別,分級登記建檔。4、凡通過評估,列入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的監控點統一設置分色標志牌,標明監控點名稱、危險等級、易發生事故的種類、預防措施、控制要求、緊急處理預案、責任人、檢查周期等,組織職工群眾定期進行檢查。,第三章,三項機制內容,第十二條,。三項機制是單位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管理機制、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持續改進機制、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系統評價機制。,第十三條,單位應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管理機制。重點是:1、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點實時監控制度。對已經6、被監控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點按照監控內容要求進行監控,因出現意外情況導致危險程度升高或通過采取技術、工藝等措施整改后,其危險性消除、降低,應及時進行評估,更新監控內容或進行動態清零;因單位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新產生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應進行排查評估,確認監控等級;對生產作業過程中移動危險源點,要采取跟蹤監控,使監控點處于可控狀態。,2、建立事故預警制度。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和職業危害,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組織職工現場演練,熟悉應急救援預案要求、內容和方法。3、建立職工教育更新制度。單位應對職工加強監控點管理、日常安全教育和現場安全教育,并對錄用新人員,貫徹新法規,調換新工種,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7、設備、新材料等情況及時進行職工安全知識更新教育。4、建立獎勵制度。對職工在監控過程中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發生的,單位應當給予一定獎勵。,單位應當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持續改進機制。重點是:1、建立全員排查制度。單位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發動職工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進行排查,凡是能整改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及時進行整改。凡因工藝、技術等原因難以整改的,實行評估確認,分級分色預警控制。,第十四條,2、建立持續改進制度。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點經常檢查,形成排查、評估、確認、掛牌、檢查、整改、效果評價持續改進的螺旋式循環。3、建立創新提升制度。積極吸收安全生產新理念、新規范、新的技術手段、8、新的管理方法,不斷豐富和完善監控工作方法,提升監控法的應用實效。,第十五條,單位應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系統評價機制。1、職工評價。單位 應組織職工對生產作業現場設備、環境、人的行為和現場管理進行評價。評價的方法主要采取“職工每日評價,班組每周評價,分廠(車間)每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崗位監控點控制情況進行評估。,2、技術評價。單位應組織本單位的技術人員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評價,或聘請中介機構、安全專家進行評價。3、監管評價。各級安監、工會、衛生等部門對本地區單位安全生產的運行狀況、“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開展情況、事故發生情況等進行評價。,第四章 作業場所要求,第十六條 單位作業場所應符9、合下列要求:1、重點監控崗位有監控牌(卡);2、作業現場安全警示標志齊全醒目;3、職工勞動防護用品穿戴正確;4、各種設備設施的安全防護裝置和消防、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的配置齊全完好;5、崗位操作規程和有關制度齊全;6、崗位安全臺帳記錄完整。,第十七條 單位作業場所應設置“三圖五卡”。三圖是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流程圖、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組織網絡圖、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示意圖,并公布在醒目處。五卡是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卡、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評價卡、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整改卡、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應急救援處理卡、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職工權利義務告知卡。,第五章 權利和義務,第十八條 單位職工安全生產保障權10、利。1、職工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并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2、有權獲得符合國家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3、有對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的權利。,4、有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5、有采取緊急避險措施的權利。6、在發生安全事故后,有獲得及時搶救和醫療救治并獲得工傷保險賠付的權利等。7、有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權利。,第十九條,單位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應承擔下列義務:1、在作業過程中必須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2、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產知識。3、發現事故隱患或者11、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及時向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主要負責人報告。4、正確使用和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第二十條,單位應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職業危害檢測設備,明確專人定期對存在噪音、有毒有害、粉塵超標和環境污染等場所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告知所在崗位職工。,第二十一條,單位應定期對職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并建立職工健康檔案。,第二十二條,單位應按規定為職工發放勞動防護用品,并登記造冊。,第六章 工作要求,第二十三條 單位應制定“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實施辦法和有關工作制度。職工應熟知本崗位安全監控要求,每班必須對本崗位進行安全檢查評價,做好記錄,發現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的及時消除,不能及時消除的應采取12、必要措施并向上級領導匯報,做好記錄。,單位分廠(車間)應明確專人每日對本分廠(車間)的安全生產進行巡查,做好記錄。單位安技部門應將“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納入日常工作范圍,每日對本廠(公司)內的生產崗位進行巡查,做好記錄。單位工會應積極配合行政部門做好“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推行工作。單位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具體負責本單位“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實施工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實施第一責任人。,第二十四條,各地、各部門應制定“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制度,對所屬單位的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和市總工會適時對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落實情況進行指導。,第七章 獎懲第二十五條 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應將“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納入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對推行“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成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推行不力導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嚴肅處理。,第八章 附則,第二十六條 本規范由淮安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和市總工會負責解釋。各縣(區)、市各行業主管部門應制定實施辦法。交通運輸、建筑、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分別由市交通局、建設局、公安局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并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