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安全知識及應急技能培訓課件(24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0862
2023-09-15
24頁
1.33MB
1、xx縣人民醫院安全知識及應急技能培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本條例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界定為,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它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關于信息報告程序和時限,按照條例的規定,突發事件的報告通過兩個系統報告。一個是衛生行政部門;一個是地方政府。接口在衛生部國務院。衛生監測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 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件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縣級衛生2、行政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部報告(從縣可直報衛生部)。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后2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或上一級政府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后2小時內向省級人民政府報告。,省級人民政府1小時內向衛生部報告。按照這個報告系統,衛生部應當在突發事件發生后4小時內從衛生行政部門得到信息報告,9小時內從省級政府得到信息報告。省級政府應當在事件發生8小時內得到信息報告。,院感突發事件 應急預案,醫院感染暴發院內報告程序和時限,臨床科室短時間內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主管醫師立即報告科主任,經科主任確定后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3、科。微生物室在短時間內,在同一病區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檢出特殊的、多重耐藥的病原體,應立即電話報告科主任和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對可疑病例進行初步的判斷,在確定醫院感染(或疑似)爆發后,立即向主管院長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匯報。,醫院感染暴發上級報告程序與時限,1、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況時,應當于1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5例以上的疑似醫院感染暴發;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2、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在2小時內向泰山區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10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發生特4、殊病原體或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醫院感染暴發控制措施,感染源:控制。對感染病人積極實施醫療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感染途徑:切斷。在確定感染暴發的傳播途徑后,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對感染源污染的環境必須采取有效的消毒處置措施。去除和殺滅病原體。易感人群:保護。必要時對易感病人隔離治療,甚至暫停接受新病人,有條件時可對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做好醫務人員執業保護。特殊新發病原體:標準預防。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時,除上述措施外,應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積極查找病原體,加強消毒隔離和醫務人員執業防護;明確病原體后,再按照該病5、原體的傳播途徑實施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確保不發生新的醫院感染。,艾滋病職業防護預案,安全處理銳利器具避免進行刺入性操作時刺傷或者劃傷;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內,頭皮針不需剪斷,盛滿后必須用膠帶封口,放入醫療廢物中處理。,在治療病人過程中醫務人員應加強個人保護,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須進行手消毒。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有防滲透功能的口罩、防護眼鏡和手套。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6、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發生職業暴露可能感染HIV時應急處理,(一)局部處理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如有傷口,應在傷口旁邊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好沖洗;禁止進行傷口處局部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二)暴露級別判定與預防服藥,發生職業暴露后,應根據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病毒載量水平決定預防性用藥方案;預防性用藥應當在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盡早開始,再好在4小時內實施,再遲不得超過24小時。即使超過24小時,也建議實施7、預防性用藥;育齡婦女用AZT(齊多呋定)作為預防用藥期間應避免或終止妊娠。,確定暴露級別,是,暴露物是否是傳染性物質,如體液、含血液、其他傳染性物質或其污染的器械,否,暴露的類型,不需暴露后預防,粘膜或可能有損傷的皮膚,只沾染完整的皮膚,刺、割傷皮膚,暴露量,不需暴露后預防,危險度,量小,暴露時間短,量大,暴露時間長,低危,表皮擦傷、實心針頭刺傷等,高危,傷口較深、儀器上可見血液等,1級暴露,2級暴露,3級暴露,4級暴露,確定暴露源級別,暴露源是否含有HIV,HIV陰性,HIV陽性,HIV感染情況不明,不需暴露后預防,HIV暴露源級別不明,暴露源的HIV滴度低(無癥狀、CD4計數高),暴露源的8、HIV滴度高(有癥狀、CD4計數低),HIV暴露源級別1(輕度),HIV暴露源級別2(重度),預防性服藥,預防性用藥的推薦方案,火災應急預案,發現火災后立即呼叫周圍人員分別組織滅火,同時報告保衛處及上級領導,夜間電話通知院總值班或院內消防中心。根據火勢,應用現有的滅火器材和組織人員積極撲救。發現火情無法撲救,馬上撥打“119”報警,并告知準確方位。關好鄰近房間的門窗,以減慢火勢擴散速度。,發生火災時,所有工作人員應遵循“患者先撤、重患者先撤、醫務人員最后撤”的原則,“避開火源,就近疏散,統一組織,有條不紊”緊急疏散患者當班護士和主管醫生要立即組織好手術患者及其家屬,不得在樓道內擁擠、圍觀,并立9、即通知保衛科或總值班,緊急報警。,將患者撤離疏散到安全地帶,穩定患者情緒,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撤離時用濕毛巾,濕口罩或濕紗布罩住口鼻,以防窒息。盡可能切斷電源、在保證人員安全撤離的條件下,應盡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積極搶救貴重儀器設備和科技資料。,組織患者撤離時,不要乘坐電梯,可走安全通道。叮囑患者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可能以最低的姿勢或匍匐前進。如處于麻醉狀態或手術狀態的病人連同手術床及簡易的搶救設備一起搬移出手術室再行處置。,停電的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為確保病人生命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保證醫院用電暢通,促進事故應急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迅速有序地組織和恢復供電。,1、各部門應備好應急燈、手電等,10、保證其處于備用狀態并置隨手可及處。醫療過程中如果遇到停電時,醫院相關人員應加強巡視、主動提醒患者不要擔心,要保持鎮靜。2.手術室等特殊部門的電力應優先得以保障,在正式供電之前搶救患者使用的動力機器,找好替代辦法,維持搶救,并開啟應急燈或手電照明。3.呼吸機、麻醉機若無備用電源,需備好手動通氣裝置,停電時醫務人員立即將呼吸機病人人機分離,連接簡易呼吸囊維持呼吸,并密切觀察病人面色、血氧飽和度、意識、生命體征等。,4.使用微量推注泵的病人,在推注泵蓄電池電量不足時,可改用靜脈緩慢滴注法。需要使用吸引器吸痰的可改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吸痰。5.醫務人員加強病房巡視,安撫病人,注意防火、防盜。6.正常供電恢復后,特殊設備,須重新檢測至備用狀態。7.停電過程中,發生特殊問題應馬上向醫務部報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