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富巖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51046
2023-09-18
39頁
17.93MB
1、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富巖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FUYAN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FUYAN(2021-2035 年)富巖【公眾征求意見稿公眾征求意見稿】前言PREFACEPREFACE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簡稱孟連縣)為云南省普洱市下轄縣。富巖鎮,隸屬于云南省普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簡稱孟連縣)為云南省普洱市下轄縣。富巖鎮,隸屬于云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地處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北部,東與娜允鎮相連,南與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地處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北2、部,東與娜允鎮相連,南與公信鄉接壤,北與西盟佤族自治縣翁戛科鄉以格浪秧河為界,西以南卡江為界與緬甸隔江相望。富公信鄉接壤,北與西盟佤族自治縣翁戛科鄉以格浪秧河為界,西以南卡江為界與緬甸隔江相望。富巖(讀“埃”)是傣語地名“賀巖”的譯寫,“賀”為“頭”,“巖”是“男子老大”,傣族稱佤巖(讀“?!保┦谴稣Z地名“賀巖”的譯寫,“賀”為“頭”,“巖”是“男子老大”,傣族稱佤族為老大,“賀巖”是佤族老大哥住的山頭的意思。族為老大,“賀巖”是佤族老大哥住的山頭的意思。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重大決策部署,富巖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3、的重大決策部署,富巖鎮人民政府會同縣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了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富巖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人民政府會同縣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了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富巖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結合富巖鎮實際情況,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國土空間開規劃結合富巖鎮實際情況,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及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識別全鎮國土空間本底條件和資源特征,落實國家、省、市、縣發保護現狀及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識別全鎮國土空間本底條件和資源特征,落實國家、省、市、縣級的4、重大區域協同戰略和主體功能分區。明確鎮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總體格局和總體目標;統籌優級的重大區域協同戰略和主體功能分區。明確鎮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總體格局和總體目標;統籌優化三類空間布局;明確全鎮的基本分區及用途分類;加強自然和人文資源要素保護利用,完善基礎化三類空間布局;明確全鎮的基本分區及用途分類;加強自然和人文資源要素保護利用,完善基礎支撐體系,制定國土空間整治和生態修復任務;優化中心鎮區空間布局;提出規劃傳導指引和近期支撐體系,制定國土空間整治和生態修復任務;優化中心鎮區空間布局;提出規劃傳導指引和近期建設計劃,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建設計劃,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規劃是全鎮空間發展的指南5、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對富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在規劃是全鎮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對富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安排,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和實施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是對上級國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安排,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和實施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是對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專項規劃的細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含村莊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專項規劃的細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含村莊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是實現富巖鎮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制的基本依據,是實現富巖鎮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規劃范圍和期限RANGE A6、ND PERIODRANGE AND PERIOD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規劃層次規劃層次規劃范圍包括富巖鎮轄區全域國土空間,國土總面積為239.26 平方公里,包括7 個行政村:大曼糯村、等嘎拉村、芒冒村、信崗村、英溝村。規劃期限為2021-2035 年,基期年為2020 年,近期至2025 年,遠期至2035 年。包括鎮域和中心鎮區兩個層次。目錄CONTENTSCONTENTS010203040506070809堅持目標引領,明確富巖發展方向統籌資源配置,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優化農業結構,塑造高效農業空間強化底線約束,筑牢生態保護空間加強鎮村聯動,構建高效城鄉空間保護生態基底,推進資源7、保護利用完善基礎設施,構筑安全支撐體系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中心鎮區強化實施保障,提升空間治理能力01010101堅持目標引領明確發展方向1.1 規劃定位1.2 發展目標富巖 銜接孟連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借勢“云南省沿邊 銜接孟連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借勢“云南省沿邊城鎮帶”建設,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緊抓“三大經濟”發展機遇,依托沿邊優勢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城鎮帶”建設,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緊抓“三大經濟”發展機遇,依托沿邊優勢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高起點謀劃發展定位為:高起點謀劃發展定位為:1.1 規劃定位云南沿8、邊城鎮帶對緬通道上重要的邊境城鎮普洱市重要的綠色發展示范區孟連縣特色農業旅游區1.2 發展目標建設成為以綠色農業、綠色食品加工、生態旅游為主的農旅型特色小鎮、綠色經濟示范鎮2025202520352035到 2025 年,富巖鎮國土空間底線管控和空間治理體系初步形成,生態安全格局更加穩固;產業布局持續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空間品質大幅提升,以綠色農業、綠色食品加工、生態旅游為主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中緬通道邊境口岸鎮建設初見成效。到 2035 年,以“生態立鎮、旅游興鎮、城建塑鎮、產業富鎮”為發展理念,富巖鎮綠色高質量、富9、有競爭力的魅力國土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富有活力、宜居宜業、彰顯邊境人文特色魅力的云南沿邊城鎮帶對緬通道上重要的邊境城鎮,一、二、三產協同發展的普洱市重要的綠色發展示范區,突出生態特色、農旅融合的孟連縣特色農業旅游區。2.1 構建特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格局2.2 落實“三條控制線”2.3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02020202統籌資源配置,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富巖大大黑黑山山熱熱帶帶森森林林生生態態屏屏障障南南卡卡江江抵抵邊邊生生態態安安全全屏屏障障綜合服務綜合服務中心中心芒冒村等嘎拉村大曼糯村英溝村2.1 構建特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格局構建“一心、兩軸、兩屏障、多點支撐”富巖保護開發新格局一心:指信崗10、中心鎮區綜合服務中心。兩軸:依托縣城至富巖、西盟至孟連二級路的一條鎮村發展軸和一條聯動芒冒-中心鎮區-等嘎拉-大曼糯的鎮村發展軸。兩屏障:鎮域西部的南卡江抵邊安全生態屏障和鎮域東部的大黑山熱帶森林生態屏障。多點支撐:是指大曼糯、英溝、等嘎拉、芒冒村委會形成的以服務于本村的綜合服務區。2.2 落實“三條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將穩定耕地壩區集中連片優質耕地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必須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落實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846.56 公頃。主要呈塊狀分布在集鎮的東南方11、。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的建設活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495.01 公頃。以城鎮開發建設現狀為基礎,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形成集約緊湊的城鎮空間格局,管控城鎮建設用地總量。防止城鎮規模盲目擴張和建設用地無序蔓延,推動城鎮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落實上位規劃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27.87 公頃。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12、護的自然區域,主要位于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為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切實保護耕地,促進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劃定了農田保護區,國土用途主要以耕地為主。結合城鎮空間格局,以村為基本單元劃定城鎮發展區。優化功能布局,注重存量土地的挖潛和改造,節約集約使用土地,優先保障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綠化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用地需求。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莊公共服務水平,因地制宜發展村莊產業。嚴禁集中連片的城鎮開發建設。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禁止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13、土、挖田造景造湖、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等。礦產能源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應嚴格控制采礦權數量,合理確定礦區范圍。上規模、提質量,嚴禁大礦小開,將資源開發利用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進行有機統一。2.3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 3.1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3.2 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3 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4 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03030303保護生態基底,推進資源保護利用富巖3.1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保障用水安全、保護水環境,多效實施水資源開發與利用水資源保水資源保護利用目護利用目標標水資源保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護與利用措施措施到規劃期末富巖鎮八路地水庫、大黑山水庫、南本水庫,完成富巖水廠及配套設施工程,農村集14、中供水率達到 100%;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 90以上。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嚴控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力相協調。通過防洪治理、水域綜合整治等措施,加強鎮域內南卡江河溝水系保護,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增強水土保持能力。落實耕地資源保落實耕地資源保護目標護目標落實永久基本農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田保護目標落實落實耕地保護政策耕地保護政策上級下達富巖鎮耕地保護目標 2376.73 公頃,永久基本農田15、保護目標 1846.561公頃,基期年耕地面積2384.51 公頃,滿足耕地保護目標。富巖鎮在孟連縣“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中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 1846.56 公頃,已落實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實施最嚴格的農用地保護制度和建設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一切與糧食無關的用途開發。3.2 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3 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林地資源保護管理,實行分級管控。規范林地保護,除必須的工程建設外,嚴格控制占用森林,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變林地用途。推行集約經營,農林復合經營,嚴禁毀林開墾、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時不得擠占林地。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內砍伐、捕撈、狩獵、開荒、開16、礦、采砂、采藥、焚燒、放牧、排污。加強地質災害治理,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加強地質災害損毀區治理,通過植被恢復治理,土壤基層改良,植樹造林,播種還草,恢復地表植被。明確林地保護利用方向,推動林地資源補充;劃定林地后備資源 304.64 公頃。進行林業結構優化,推動公益林、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以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公益林為林地保護主體,集中以大黑山等為主體形成富巖鎮的生態屏障;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重點,統籌城鄉綠化。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措施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措施林地資源保護目標林地資源保護目標3.4 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礦產資源勘查,細化規劃布局,嚴格勘查開發準入管理保護目17、標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清潔能源(光伏發電)開發,大力推進綠色和清潔能源利用。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快改造升級,提升綠色礦山達標率。禁止在城鎮建設用地范圍、重要基礎設施周邊、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內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強化開采規模準入管理,提高規?;s化開采水平,推進礦山規?;l展,促進礦產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擬設立礦業權區域需協調好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公益林的關系,禁止未經審批占用耕地、林地。礦產資源保護利用措施礦產資源保護利用措施4.1 構建綠色高效的農業生產空間4.2 嚴格耕地保護4.3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04040404優化農業結構,塑造高效農業18、空間富巖4.1 構建綠色高效的農業生產空間落實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兩區”的基礎上,發展茶葉種植、牛油果種植、咖啡種植等特色種養植產業。構筑“兩區、一園、兩基地”的農業生產格局。兩區一園兩基地立體農業循環發展區、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區芒冒咖啡莊園茶葉種植基地、牛油果種植基地立體農業循環發展區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區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區芒冒咖啡莊園茶葉種植基地牛油果種植基地4.2 加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保障糧食安全嚴格耕地“占補平衡”防止耕地“非糧化”實施耕地“進出平衡”鞏固提升耕地質量遏制耕地“非農化”宜耕后備資源整理確需占用耕地的建設項目,在用地報批階段嚴格落實19、“占補平衡”。以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為基礎,將耕地轉為林地、園地、坑塘水面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用地的,嚴格落實“進出平衡”。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嚴禁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嚴禁違規占用耕地挖湖造景、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嚴禁違法違規批地用地。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嚴禁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通過整治低效園地、林地、廢棄坑塘、廢棄礦山等宜耕后備資源,多途徑補充耕地,拓寬耕地后備資源范圍。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旱改水等提質改造項目,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4.3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加大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力度,分區整治管控。農用地建成區農村居民點農用地整治以建設優質耕20、地、提高耕地生產力為目標,采取農田整理、土壤改良、污染修復為主的管控策略。建成區內因其他生產用途廢棄、閑置區域作為廢棄地治理區,通過用地整治、調整用地類型,作為儲備建設用地。對農村居民點進行綜合整治,優化鄉村發展布局,重點對搬遷撤并、整治提升類村莊進行集中改善建設。5.1 構筑生態保護格局5.2 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5.3 生態保護修復05050505強化底線約束,筑牢生態保護空間富巖5.1 構筑生態保護格局錨固“兩屏、多點”“兩屏、多點”的全域生態安全格局,以生態保護紅線、公益林為基底構筑鎮域的生態安全格局。南卡江抵邊安全生態屏障、大黑山熱帶森林生態屏障依托南卡江自然水系,固守抵邊安全生態屏障21、;依托東部富巖大黑山,作為全鎮東部熱帶森林生態屏障。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加強大黑山森林公園的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構筑邊境牢不可摧的生態安全屏障。多個生態節點包括東部大黑山省級森林公園、富巖水庫水源保護區等多個點塊狀分布的重要生態功能區,是鞏富巖鎮生態安全的重點斑塊,發揮其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等生態保護和景觀塑造功能。兩屏兩屏多點多點大大黑黑山山熱熱帶帶森森林林生生態態屏屏障障南南卡卡江江抵抵邊邊生生態態安安全全屏屏障障大黑山省級森林公園富巖水庫水源保護區礦山修復點(允溝鐵多金屬礦)礦山修復點(柯來鐵多金屬礦)礦山修復點(斑文鐵多金屬礦)5.2 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管22、控要求,保護南卡江沿岸生態核心和大黑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系統評估自然保護地自然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等,有針對性的開展自然保護地受損自然生態系統修復與建設,逐步提高自然保護地等級。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加強自然保護地監測數據集成分析和綜合應用,全面掌握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構成、分布與動態變化,及時評估和預警生態風險。建立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大黑山省級森林公園南卡江沿岸生態核心5.3 生態保護修復針對全域生態問題,明確重要生態修復目標,制定生態修復策略,提出生態修復解決區域自然生態環境問題,恢復“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森林質量提升重點區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重點區23、農村建設用地整治重點區農用地整治重點區林種結構單一、立地條件較差、郁閉度較低、林地保護等級為4級,受自然因素、人為干擾等造成生態系統退化、生境破碎,以及林地地類為未成林造林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的區域作為森林生態修復的重點區域。以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態林業發展為主。加強山地植被的管護,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提高區域的水源涵養能力。加大營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和陡坡地治理等項目實施力度,實現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三增長”的目標。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及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實施區域主要為布局零散、基礎設施缺乏、生活環境“臟亂差”的農村區域;通過實施農用地整治工程實現耕地質量提升、數量增加,城鎮低效用地24、得到有效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合理,人居環境得到改善。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實施田塊整理、新建和改建田間道路、溝渠等,結合周邊受損的礦山、林區、水體等生態問題進行綜合治理。6.1 鎮村體系構建6.2 村莊布點優化6.3 城鄉生活圈構建6.4 產業空間布局06060606加強鎮村聯動,構建高效城鄉空間富巖中心鎮區中心村中心村中心村中心村6.1 鎮村體系構建按照“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服務能力、引導人口集聚、便于鄉村治理”原則,充分考慮產業發展、地理環境、公服投放等因素,以中心鎮區帶動鎮域發展,構建“中心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中心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鎮村體系。結合產業布局、人口25、變化趨勢預測人口規模,合理安排人口流動及梯度轉移:2020常住總人口 9675 人城鎮化率:20%城鎮化率:25%城鎮化率:30%常住總人口 9000 人常住總人口 9000 人202520356.2 村莊布點優化結合鄉村振興規劃及村莊資源稟賦,以解決村莊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及鎮村體系發展需求,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將鎮域內村莊分為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集聚提升類、特色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暫不明確類保護類、暫不明確類五種類型。鄉鎮級生活圈鄉鎮級生活圈(輻射半徑 5km)(輻射半徑 5km)行政村級生活圈行政村級生活圈(輻射半徑 3km)(輻射半徑 3km)6.26、3 城鄉生活圈構建以人為本,統籌鎮村公共服務設施資源配置,補齊各級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構建“中心鎮區(5“中心鎮區(5公里)-行政村(3 公里)”公里)-行政村(3 公里)”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強化鎮域與鄉村層面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統籌。中心鎮區層級(5 公里)中心鎮區層級(5 公里)宜依托中心鎮區所在地,承擔片區服務中心的任務,配置片區級高等級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車行30 分鐘服務圈,輻射整個片區統籌布局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的各類服務要素,形成鄉村社區生活圈的服務核心。行政村層級(3 公里)行政村層級(3 公里)宜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以便民服務中心為核心構建一站式的鄉村便民中心27、,綜合考慮鄉村居民常用交通方式,配置村級片區服務設施,打造車行15 分鐘服務圈,服務村級片區;以出行時間為尺度打造步行 30 分鐘服務圈,滿足居民生產生活基本保障需求。沿邊沿江經濟發展帶沿邊沿江經濟發展帶生態保育區生態保育區北部農文旅融合發展區北部農文旅融合發展區南 部 特 色 農 產 品南 部 特 色 農 產 品 莊 園 化 發 展 區 莊 園 化 發 展 區天宇咖啡莊園天宇咖啡莊園牛油果種植基地牛油果種植基地茶葉種植基地茶葉種植基地大曼糯特色旅游村大曼糯特色旅游村鎮區綜合產業發展核鎮區綜合產業發展核6.4 產業空間布局結合鎮區和各行政村自然條件,區位條件和現狀經濟發展情況,富巖鎮域產業布局28、空間結構布局為:“一帶、一核、兩軸、三區、一園、兩基地”一帶一核三區兩基地一園兩軸沿邊沿江經濟發展帶鎮區綜合產業發展核聯動芒冒-鎮區-等嘎拉-大曼糯的農旅融合發展軸依托縣城至富巖、西盟至孟連二級路的鎮域產業發展軸 天宇咖啡莊園北部農文旅融合區南部特色農產品莊園化發展區生態保育區茶葉種植基地、牛油果種植基地7.1 交通設施規劃7.2 水利設施規劃7.3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7.4 綜合防災設施07070707完善基礎設施,構筑安全支撐體系富巖7.1 交通設施規劃落實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規劃,加強鎮域道路系統與各類對外交通設施的聯接;完善靜態交通設施,夯實農村交通基礎,改善村民出行條件。公路公路客運站29、客運站農村道路硬化農村道路硬化規劃 3 條二級公路:旅游環線、縣城-富巖、西盟-孟連、規劃 G677(國道)優化提升孟連至富巖二級路提升改造中心鎮區(信崗)1 處客運站;規劃大曼糯、等嘎拉、英溝、芒冒 4 處客運招呼站加快實施農村道路硬化工程,實現組與組硬化路百分百通達,村與村等級公路百分百通達加強區域性道路建設,優化鄉村公路網加強區域性道路建設,優化鄉村公路網7.2 水利設施規劃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城鄉供水安全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城鄉供水安全飲水安全飲水安全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均達 100%,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山洪治理與灌區工程山洪治理與灌區工程山洪治理:芒冒村富勝四30、組、東密組山洪災害防治工程、英溝村班別山洪災害防治工程。灌區工程:推進富巖灌區建設。水利信息化水利信息化加快推進天空地一體化信息感知系統、數字水利大數據中心、網絡信息安全系統、智慧運維系統建設,推進孟連“數字水利”建設。水庫壩塘水庫壩塘啟動建設:大黑山水庫(?。ㄒ唬┬退畮?,總庫容 151.46 萬 m3)。規劃:南本水庫(樞紐工程及配套工程,總庫容 60 萬 m3)、八路地水庫(樞紐工程及配套工程,總庫容 250 萬 m3)。7.3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優化城鄉供水格局,采用分片區集中供水,鄰近村莊供水設施共建共享,整合農村水源資源,建設因地制宜的農村集中安全飲水工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保障水31、資源安全、推進水質提升工作,加快水廠新建改造工程,建設安全高效的供水體系。規劃逐步完善鎮、村排水設施,要求中心鎮區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溝渠,污水經污水處理廠或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排放或中水回用。中心村和基層村應配套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到2025年,全面普及鄉村光纖網絡、4G及部分區域5G無線通訊。到2035年,實現鎮區 5G 網絡全覆蓋。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電子商務進社區、跨境電子商務以及線上線下融合互動??茖W預測地區用電負荷發展水平,提高電網受電、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合理規劃布置變電站用地,控制高壓走廊布局及用地,促進電網發展與城市建設相協調。近期規劃采用液化氣罐供生活生產能32、源使用,結合商戶設置代送點,統一收集后到鎮液化氣換瓶點罐裝;提高城鄉供氣氣源安全水平,提升鄉村用氣普及率。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到 2025 年,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全覆蓋全處理,95%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到 2035 年,在行政村級別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 100%。7.4 綜合防災設施改善城鄉功能布局安全性能,降低突發事件發生的頻率和損失,提高居民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強城鎮抗御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形成符合鄉村特點的“抗災有效、救災有力、恢復有方、反應高效”的鄉村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排洪防澇消防防護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抗震避災應33、急保障安全生產合理選址布局,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建設,留足安全防護距離,確保生產生活安全。完善鄉鎮級-村級應急指揮體系,大力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規劃建設鄉鎮級救災指揮中心,設立在富巖鎮政府,同時在單元服務中心,依托村部設立救災指揮點。推進氣象地質災害基礎防災能力建設。完善立體氣象觀測網絡,全面提升災害性、突發性等天氣過程的預測預報水平及防御和響應能力??拐鹆⒆阌诙鹊幕玖叶?,利用廣場、學校等開敞空間建立避震疏散場所,以道路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沿路建筑的抗震能力與建筑高度等必須滿足震時道路暢通的要求。規劃形成以鎮區消防站為中心,各行政村建立微型消防站為補充的消防網絡,同時各村配備市政消防栓。按照適34、度超前,防控結合理念,提高全鄉洪澇災害防治水平和工程建設質量。富巖鎮為 10 年一遇洪水標準。適度超前、防控結合快速響應、防消結合群測群防、工程措施合理布局、安全防控分級響應、落實保供預防為主、平震結合8.1 優化中心鎮區空間結構08080808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中心鎮區富巖綜合公共服務區綜合公共服務區文體配套區文體配套區宜居生活區宜居生活區預留發展區預留發展區鎮政府、商業設施、醫療設施、公園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集中的區域。由現狀中小學、幼兒園及體育用地構成。中心鎮區居民集中生活區。位于中心鎮區北側,為富巖鎮集鎮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及遠景發展用地的預留區域。8.1 優化中心鎮區空間結構中心鎮區:35、構建“一心、兩軸、四區”的功能結構中心鎮區:構建“一心、兩軸、四區”的功能結構心心兩軸兩軸依托市場、衛生院、客運站等設施,形成中心鎮區的綜合服務中心。依托主要道路形成帶動中心鎮區發展的集鎮發展軸。四區四區9.1 強化規劃傳導9.2 配套完善政策保障9.3 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監督體系09090909強化實施保障,提升空間治理能力富巖9.1 強化規劃傳導落實“一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指引明確上位規劃、專項規劃的約束性指標約束性指標,不得違背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強制性內容。城鎮開發邊界內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明確單元指引內容,城鎮開發邊界外開展實36、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明確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定位目標、發展規模、約束性指標、重要控制線、綜合交通、定位目標、發展規模、約束性指標、重要控制線、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要求。在國家、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上,落實“鄉鎮級”“鄉鎮級”和“總體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一級三類”“一級三類”規劃上下統籌、銜接與支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指引指標分解基礎銜接依據統籌與支撐主要內容納入詳細規劃落實與銜接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9.2 配37、套完善政策保障9.3 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監督體系強化組織領導強化組織領導健全政策保障健全政策保障完善制度保障完善制度保障搭建國土空間搭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基礎信息平臺完善規劃監測評完善規劃監測評估和動態維護機估和動態維護機制制搭建全過程搭建全過程公眾參與平臺公眾參與平臺按照全面履行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要求和自然資源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的總體部署,將富巖鎮現狀、規劃等數據納入縣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圍繞富巖鎮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審查、監測評估、預警全生命周期管理,積極對接融入縣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搭建全過程、全方位的公眾參與平臺,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國土空間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成為代表公眾參與規劃實施的主體,引導公眾積極為城鎮發展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