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高溫及粉塵等危險作業防護管理制度及操作規范(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1107
2023-09-18
8頁
16.02KB
1、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為搞好本單位噪聲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員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業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特制定本制度。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2、由職業衛生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3、企業應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4、生產區域和作業場所的噪聲要符合標準規定,超過標準要限期整改。5、對易產生噪聲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技術部門設計時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以及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措施,用低噪聲的設備和工藝代替強聲的設備和2、工藝,從聲源上根治噪聲。6、當班工人每天對噪聲進行日常監測,并做好記錄,企業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7、新、改、擴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及技術改造和引進項目、及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噪聲控制,必須嚴格執行職業危害“三同時”評查,沒有評查或評查不合格的一律不準施工和投產。8、對于噪聲超過標準規定的生產車間和作業場所,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達到標準要求。在無法徹底消除噪音的情況下,必須給員工發放個體防護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減少或減輕對員工的聽力損害。9、企業應安排接觸噪音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職3、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10、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高溫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為搞好本單位高溫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員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業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2、由職業衛生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高溫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3、首次參加高溫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相關培訓才能上崗。4、凡是新、改、擴建工程的防暑降溫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5、高溫車間應采取有組織的自然通風4、,合理安排進風口和排放口。6、企業對產生高溫的作業場所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7、在高溫作業場所附近,應設置員工休息室。8、按規定給高溫作業人員提供茶水、淡鹽水、人丹、風油精等清涼飲料及防暑藥品。9、給高溫作業人員發放符合國家規定要求的勞動保護用品,如阻燃服、護目鏡、面罩等。10、企業應安排接觸高溫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11、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粉塵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為搞好本單位粉塵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單位管理5、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2、由職業衛生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粉塵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3、企業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4、要保證生產車間粉塵吸收裝置的良好運行,督促員工正確佩戴防塵口罩,做好職業衛生防護工作。5、生產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在易揚塵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6、企業對易產生粉塵的作業場所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7、對生產過程,應逐步實行自動化6、連續化、密閉化控制,以減少粉塵的產生。8、粉塵作業場所要及時清理,保持清潔。9、企業應配備必須的急救器材和藥品,編制好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10、企業應安排接觸粉塵作業的從業人員參加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11、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有毒有害氣體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為了防止職業危害中毒事故發生,保障員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業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2、由職業衛生管理部門負責7、本單位毒物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3、企業應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4、生產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限制有毒氣體,可燃氣體聚集,對可能有毒氣體揮發的地方,應做好安全防護工作。5、對各種可能產生毒物的過程,實行自動化、連續化、密閉化控制。以無毒、低毒工藝與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藝和物料。6、有毒物產生的作業場所要及時清理,保持清潔。7、企業配備必須的急救器材和藥品,編制好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8、企業應安排接觸毒物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9、企業對產生毒物的作業場所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8、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10、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噪聲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2、對生產現場經常性進行檢查,及時消除現場中跑、冒、滴、漏現象,降低職業危害。 3、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 4、生產現場及所屬設備、管道經常保持無積水,無油垢,無灰塵,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潔生產。 5、各值班室噪音超標時,應采用適當的隔音措施。6、作業人員進9、入現場噪音區域時,應佩戴耳塞。7、在噪聲較大區域連續工作時,宜分批輪換作業。8、對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9、噪聲作業場所的噪聲強度超過衛生標準時,應采用隔聲、消聲措施,或按規定的時間,縮短每個工作班的接觸噪聲時間。 10、采取噪聲控制措施后,其作業場所的噪聲強度仍超過規定的衛生標準時,應采取個體防護;對職工并不經常停留的噪聲作業場所,應根據不同要求建立作為控制、觀察、休息的隔聲室,室內必須有足夠的吸聲襯面,以減少混響聲。 高溫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1、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2、生產現場必須保持通風良好3、10、對生產現場經常性進行檢查。4、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5、對高溫設備和管道應進行保溫或加隔熱裝置。6、縮短一次性持續接觸高溫時間,持續接觸熱源后,應輪換作業和休息,休息時應脫離熱環境,并多喝水。執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7、工作人員佩戴防高溫手套、穿隔熱服。 8、采取通風降溫措施,打開門窗通風,必要時加裝通風機進行機械通風。9、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和廠房建筑條件,采取防暑降溫治理措施,安裝空調或風扇。10、合理布置和疏散熱源。 11、當熱源較多而采用天窗排氣時,應將熱源集中在排氣天窗下側,并對熱源采取隔熱措施。 粉塵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111、除塵設施必須運行良好。2、在生產現場粉塵區域作業時,應佩戴好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 3、對接觸粉塵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組織檢查。 4、在粉塵作業場所的職工操作室內,粉塵度不準超過國家衛生標準。5、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6、對生產現場經常性進行檢查,及時消除現場中跑、冒、滴、漏現象,降低職業危害。7、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8、生產現場必須保持通風良好。9、生產現場及所屬設備、管道經常保持無積水,無油垢,無灰塵,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潔生產。10、應經常在崗位進行12、噴水增濕,減少粉塵危害。 有毒有害氣體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為保障職工的安全和職業健康,防治職業危害,結合各崗位實際,特制定本操作規程:1、進入崗位操作前必須按照不同崗位,正確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崗位所需勞動保護用品。2、進入崗位后要認真對崗位配置的通風設施進行檢查,確認通風設施正常運轉時,方可進行崗位操作。3、如通風設施出現故障時,致使崗位操作現場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超過正常范圍,要及時報告本單位相關領導,及時安排對通風設施進行維修處理故障,確保操作現場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濃度正常后,方可進行崗位操作。4、嚴格按照崗位操作規程進行崗位操作,避免因違反操作規程而引發安全事故。5、崗位操作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規定進行崗位操作,對未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的人員,一經發現將嚴肅處理。6、生產現場嚴禁吸煙、飲水、就餐。吸煙、飲水、就餐須在無污染源的值班室進行,并認真對面部及手部進行清洗后方可吸煙、飲水、就餐。 7、下班前將工作服等生產現場所使用的各類勞保用品進行更換后離開工作崗位,預防將污染源帶離工作崗位后傳播給其它 人員。8、離開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對身體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進行徹底清理,并及時清洗身體接觸有毒有害氣體的各個部位,避免污染物進入體內。 9、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堅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效預防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