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風險識別及分級管控管理制度(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1392
2023-09-18
20頁
47.57KB
1、XX集團有限公司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為辨識公司范圍內影響安全的危險有害因素,評價其風險程度,有效管控安全風險,強化源頭管理,規范和指導安全風險的分級管控,以預防、降低或消除風險,特制定本制度。2.術語和定義2.1風險指生產安全事故或健康損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風險有兩個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嚴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發生的概率。嚴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發生后,將造成的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的嚴重程度。風險(R)可能性(L) 后果(C)。2.2危險源可能導致人員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它們的組合。風險是危險源的屬性,危險源是風險2、的載體。2.3風險點通常指風險存在的部位,又稱危險源。2.4風險辨識風險辨識是識別組織整個范圍內所有存在的風險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危險源辨識是識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2.5風險評估/評價對危險源導致的風險進行評估、對現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慮以及對風險是否可接受予以確定的過程。2.6風險分級采用科學方法對危險源所伴隨的風險進行定量或定性評價,對評價結果進行劃分等級(根據河南省有關文件及標準,我公司風險定為“、”四級。)2.7風險分級管控是指按照風險不同級別、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而確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2.8風險信息是指包括危險源名稱、類型3、存在位置、當前狀態以及伴隨風險大小、等級、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綜合。2.9重大風險是指具有發生事故的極大可能性或發生事故后產生嚴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結合的風險。2.10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單元是指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生產經營單位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3.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程序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程序主要包括:風險點確認、危險源辨識與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告知等關鍵控制環節。公司應針對風險分級管控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制定相應的標準、方法、4、步驟及要求,有組織地有序開展4.風險點識別方法4.1 風險點識別范圍的劃分要求風險點劃分應遵循“大小適中、便于分類、功能獨立、易于管理、范圍清晰”的原則,涵蓋公司施工活動全過程所有常規和非常規狀態的作業活動。風險點識別范圍以項目部為單位組織,以生產作業、辦公區域或現場進行劃分。其中生產單位將每個工段按照作業區域或者作業步驟等不同進行進一步劃分,確保風險點識別全覆蓋。4.2 風險點識別方法 以安全檢查表法(SCL)對生產現場及其它區域的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作業環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進行識別;以作業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業步驟分解逐一對作業過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為進行識別。4.35、風險點排查4.3.1風險點排查內容風險點排查的目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明確企業風險管控的重點;二是明確政府監管企業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的對象。施工區域應對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作業區以及周邊建筑物、構筑物等可能導致事故風險的物理實體、作業環境、作業空間、作業行為、管理情況等進行排查。風險點排查應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腳手架、基坑工程、模板工程、高處作業、施工用電、物料提升機與施工升降機、塔式起重機與起重吊裝、施工機具等方面存在的風險點。4.3.2 建立風險點排查臺賬公司應根據企業資質情況建立風險點排查臺賬,實現“一企一冊”;項目部應根據承包工程情況建立風險點排查臺賬,實現“一項目一冊”。臺賬6、信息應包括:風險點名稱、風險點位置、風險點范圍、潛在事故類型、事故危害程度、風險點風險等級、管控層級、管控措施、應急處置要求等信息。4.3.3 風險點排查的方法公司應根據承包工程的類別等級按照國家相關技術標準、管理制度規定、以往經驗等排查企業施工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點。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施工現場的場地情況、施工環境、施工階段、分部分項工程,以及設備、設施、裝置、作業活動、管理情況等進行風險點排查。5.危險源辨識5.1事故類型依據參照GB6441企業傷亡事故分類 進行分類,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將事故分為20類: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7、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火藥爆炸、瓦斯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5.2危險源識別的內容1、危險源辨識的范圍,應覆蓋施工現場所有的作業活動,包括施工現場的辦公區、生活區、作業區以及周邊建筑物、構筑物或其他設施。2、危險源識別狀態與時態,應考慮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和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3、危險源辨識還應考慮常規和非常規施工作業活動等。4、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作業環境和管理的缺陷等因素。5.3危險源辨識方法危險源辨識應采取詢問交談、現場觀察、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檢查表和獲取外部信息等方法,從事故發生的根源、狀態和行為等多個方8、面,對危險源進行分析,以確保充分、全面、無遺漏地對危險源進行辨識。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檢查表是常用的兩種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基于作業活動的一種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識別。即先把整個施工作業活動劃分成多個施工工序,將每個施工工序中的危險源找出來,并判斷其在現有安全控制措施條件下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及其后果。若現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滿足安全施工的需要,應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證安全施工;危險性仍然較大時,還應將其列為重點對象加強管控,必要時還應制定應急處置措施加以保障,從而9、將風險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2、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施工現場及周邊構筑物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5.4危險源識別的步驟1、施工作業人員應將作業過程中發現的危險源向班組負責人匯報。2、施工作業班組負責組織對施工范圍內可能的危險源和施工作業人員上報的危險源進行匯總,填寫危險源清單,及時上報項目部。3、項目部負責組織應對施工現場、周邊環境等可能或已經造成安全風險的危險源進行識別,填寫危險源清單,報公司安全生產處。4、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部對項目部上報的危險10、源清單進行匯總,編制企業危險源清單。5、危險源的識別應在建筑工程材料設備進場、施工、驗收等過程中隨時進行評價,及時補充發現的新的危險源。6.風險評價6.1風險評價基本要求風險評價應滿足以下要求,以確保其科學合理性:1、在危險源充分辨識的基礎上,對其危害程度即風險進行評價;2、根據評價結果確定風險等級,制定管控措施;3、風險評價應為確定設施要求、培訓需求和運行控制提供信息,為管控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據;4、風險評價結果應形成文件,作為企業建立和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各項決策的基礎,為持續改進企業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績效提供衡量的基準。6.2風險等級的劃分根據風險危險程度,按照從高到低的原11、則劃分為、等四個風險級別,分為“紅、橙、黃、藍”四級(紅色最高)。(1)級風險,即重大風險/紅色風險,意指現場的作業條件或作業環境非常危險,現場的危險源多且難以控制,如繼續施工,極易引發群死群傷事故,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2)級風險,即較大風險/橙色風險,意指現場的施工條件或作業環境處于一種不安全狀態,現場的危險源較多且管控難度較大,如繼續施工,極易引發一般生產安全事故,或造成較大經濟損失。(3)級風險,即一般風險/黃色風險,意指現場的風險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著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誘因,如繼續施工,可能會引發人員傷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4)級風險,即低風險/藍色風險,意指現場所存在的風12、險基本可控,如繼續施工,可能會導致人員傷害,或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對于現場所存在的低風險,雖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進。6.3風險評價方法風險評價的方法很多,如安全檢查表法、專家評議法、頭腦風暴法、預先危險性分析法、事故樹分析法、風險程度分析法、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風險矩陣分析法、事故后果模擬分析法等。6.3.1作業條件風險程度評價(LEC)基本原理是根據風險點辨識確定的危害及影響程度與危害及影響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乘積確定風險的大小。定量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風險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式中:D風險值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發生事故產生的13、后果1、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表6.3.1-1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值表(L)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能預料0.5很不可能,可能設想6相當可能0.2極不可能3可能,但不經常0.1實際不可能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表6.3.1-2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分值表(E)分數值頻繁程度分數值頻繁程度10連續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1每年幾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見地暴露3、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表6.3.1-3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分值表(C)分數值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萬元)10010人以上死亡14、,或50人以上重傷5000402-9人死亡,或10-49人重傷10005000151人死亡,或1-9人重傷10010007傷殘101003輕傷1101無傷亡14、風險分級(D)表6.3.1-4 風險等級劃分表分數值風險等級風險顏色危險程度320一級(重大風險)紅極度危險160320二級(較大風險)橙高度危險70160三級(一般風險)黃顯著危險2070四級(低風險)藍一般危險20五級稍有風險6.3.2作業風險分析法(風險矩陣)作業風險分析方法(風險矩陣)是識別出每個作業活動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這種危害可能產生的后果及產生這種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確定危害的風險。然后進行風險分級,根據不15、同級別的風險,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風險的數學表達式為:R=LS。其中:R代表風險值;L代表發生傷害的可能性;S代表發生傷害后果的嚴重程度。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取值表6.3.2-1 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賦值偏差發生頻率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意識、技能、經驗)控制措施(監控、聯鎖、報警、應急措施)5每次作業或每月發生無檢查(作業)標準或不按標準檢查(作業)無操作規程或從不執行操作規程不勝任(無上崗資格證、無任何培訓、無操作技能)無任何監控措施或有措施從未投用;無應急措施。4每季度都有發生檢查(作業)標準不全或很少按標準檢查(作業)操作規程不全或很少執行操作規程不夠勝任(有上16、崗資格證、但沒有接受有效培訓、操作技能差)有監控措施但不能滿足控制要求,措施部分投用或有時投用;有應急措施但不完善或沒演練。3每年都有發生發生變更后檢查(作業)標準未及時修訂或多數時候不按標準檢查(作業)發生變更后未及時修訂操作規程或多數操作不執行操作規程一般勝任(有上崗資格證、接受培訓、但經驗、技能不足,曾多次出錯)監控措施能滿足控制要求,但經常被停用或發生變更后不能及時恢復;有應急措施但未根據變更及時修訂或作業人員不清楚。2每年都有發生或曾經發生過標準完善但偶爾不按標準檢查、作業操作規程齊全但偶爾不執行勝任(有上崗資格證、接受有效培訓、經驗、技能較好,但偶爾出錯)監控措施能滿足控制要求,但17、供電、聯鎖偶爾失電或誤動作;有應急措施但每年只演練一次。1從未發生過標準完善、按標準進行檢查、作業操作規程齊全,嚴格執行并有記錄高度勝任(有上崗資格證、接受有效培訓、經驗豐富,技能、安全意識強)監控措施能滿足控制要求,供電、聯鎖從未失電或誤動作;有應急措施每年至少演練二次。2、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S)取值表6.3.2-2 危害事件發生的嚴重程度(S)等級人員傷害情況財產損失、設備設施損壞法律法規符合性環境破壞聲譽影響1一般無損傷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元以下完全符合基本無影響本崗位或作業點21至2人輕傷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5000元及以上,1萬元以下不符合公司規章制度要求設備、設施周圍受18、影響沒有造成公眾影響3造成1至2人重傷3至6人輕傷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1萬元及以上,10萬元以下不符合事業部程序要求作業點范圍內受影響引起省級媒體報道,一定范圍內造成公眾影響41至2人死亡3至6人重傷或嚴重職業病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及以上,100萬元以下潛在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造成作業區域內環境破壞引起國家主流媒體報道53人及以上死亡7人及以上重傷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100萬元及以上違法造成周邊環境破壞引起國際主流媒體報道3、風險矩陣 根據R的值的大小將風險級別分為以下五級:R=LS=1725:關鍵風險(級),需要立即停止作業;R=LS=1316:重要風險(級),需要消減的風險;R19、=LS=812:中度風險(級),需要特別控制的風險;R=LS=47:低度風險(級),需要關注的風險;R=LS=13:輕微風險(級),可接受或可容許風險。表6.3.2-3 風險矩陣(R)嚴重性S可能性L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風險度等級應采取的行動/控制措施實施期限20-25不可容忍風險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且應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立即15-16巨大風險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建立運行控制程序;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建立目標、指標,建立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及溝通1年內治理4-8可容忍建立操作規程、作20、業指導書,并定期檢查條件具備時整改4輕微或可忽略的風險無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記錄6.3.2-4 風險分級6.4風險等級的確定根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特點,安全生產風險等級可以按照以下規則進行直接判定,也可以按照風險程度分析、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等風險評價方法進行等級評定。1、對于列入關于實施有關問題的通知(建辦質201831號)的分部分項工程應作為一、二級風險,其中列入關于實施有關問題的通知附件二的可作為一級風險,列入附件一的可作為二級風險;2、未列入管理辦法附件但列入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中的作為三、四級風險,其中屬于保證項目的可作為三級風險,其他可作為四級風險;3、凡列入國家安全技術標準、工程21、建設標準的強制性條款的,應作一級風險,未列入強制性條款的二級風險,列入推薦性標準的視情況可作為二級或三級風險;4、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地方法規、部門規章的應作一級風險,違反國家地方規范性文件的應作二級風險,違反省、市部門規范性文件的應作三級風險,其他違反規定的可作為四級風險。5、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為一級風險:(1)發生過生產安全事故,且現在發生事故的條件依然存在的;(2)具有中毒、爆炸、火災等危險的場所,作業人員在10 人以上的;(3)造成社會不良影響事件的;(4)現場直接觀察可能導致事故的。6、以上凡是交叉的,一律按最高等級對待,必要情況下可以實行提級管理。7.編制風險分級管控清單22、公司應在每一輪風險辨識和評價后,編制包括全部各類風險信息的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實現“一企一冊”。結合公司實際,及時更新風險分級管控清單。項目部應在當前開工前,對風險進行辨識和評價,編制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并隨工程進度情況及時更新,實現“一項目一冊”。工程施工過程中,根據現場風險點的狀態和已采取的防控措施對風險點的危險等級進行重新辨識,及時消除或降低安全風險。8.風險分級管控措施根據風險分級情況制定風險控制措施策劃,依次按照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以應急措施等五個邏輯順序對每個風險點制定相應的實施風險管控措施。風險分級管控常用的措施有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交底、重大危險源公23、示、班前教育、應急預案等,公司根據風險嚴重程度和危害大小對不同等級的風險采用上述多項管控措施進行綜合管控。8.1專項施工方案凡含有一級、二級風險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均應按規定編寫專項施工方案。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專項施工方案應進行專家論證。8.2安全技術交底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或者有特殊風險項目作業前,都應由總承包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對分包單位工程項目相關技術人員、分包單位工程項目相關技術人員對施工作業班組長、施工作業班組長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層級安全技術交底。8.3重大危險源公示公司建立重大危險源公示制度,對于一級、二級風險的重大危險源進行公示。危險源公示可以采用通過設立公示欄、公示牌24、二維碼、手機APP發布等多種形式。8.4班前教育班前教育是指班組長對本組人員在施工作業前對施工工序、作業活動所涉及環境、機械、技術、安全等進行詳細的,有針對的培訓。班組安全培訓教育的主要內容有本班組生產特點、作業環境、危險區域、設備狀況、防護設施等。班前教育應重點講解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重點從思想上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交底,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違章作業;正確使用機器設備和工具;介紹各種安全活動以及作業環境的安全檢查和交接班制度。發現事故隱患,及時上報領導,采取措施。8.5應急處置預案公司和項目部應分別制定重大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建立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25、效地實施應急處置工作,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建立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機制,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9.實施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分級管控應遵循風險越高管控層級越高的原則,對于操作難度大、技術含量高、風險等級高、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作業活動應重點進行管控。上一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一級必須同時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具體措施。管控層級可進行增加、合并或提級,結合公司機構設置情況,合理確定各級風險的管控層級。一級風險的管控,由公司制定管控方案,掛牌督辦,項目部組織實施;二級風險的管控,由項目部負責組織實施,公司組織監督指導;三級風險的管控,由施工班組負責組織實施,項目部負責26、監督指導。四級風險的管控,由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實施,施工作業班組長負責監督指導。10.文件管理公司應完整保存體現風險管控過程的記錄資料,并按照關于印發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細則的通知納入安全技術資料管理。風險管控記錄資料應至少包括危險源清單、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安全技術交底、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教育記錄、應急處置方案、重大危險源管控方案等內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風險時,其辨識、評價過程記錄,風險控制措施及其實施和改進記錄等,應單獨建檔管理。11.持續改進11.1評審和更新公司安全生產處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評審和更新工作,評審結果的內容27、結論以及確定的措施等內容應做好記錄。工程項目部在新工程開工前應組織一次危險源識別、風險評價工作,以確保其適用性和有效性。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公司應對風險管控的影響,及時針對變化范圍開展風險分析,及時更新風險信息:企業目標、要求發生變化時;法規、標準等增減、修訂變化所引起風險程度的改變;發生事故后,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對相關危險源的再評價;組織機構發生重大調整;補充新辨識出的危險源評價;風險程度變化后,需要對風險控制措施的調整;已有的管控措施出現失效時。11.2溝通公司應建立不同職能和層級間的內部溝通和用于與相關方的外部風險管控溝通機制,及時有效傳遞風險信息,樹立內外部風險管控信心28、,提高風險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風險信息更新后應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附件:附件1 作業活動風險清單作業活動風險清單 表1序號分部分項工程名稱/作業任務作業活動名稱作業活動內容區域/部位活動頻率備注附件2 設備設施風險清單設備設施風險清單 表2序號設備設施類別設備設施名稱設備設施屬性型號編號/所在位置備注附件3 作業活動風險評價(JHA+LEC)記錄表作業活動風險評價(JHA+LEC)記錄表 表3序號風險點名稱工作步驟或工作內容主要危險有害因素 (人、物、環、管因素)潛在事故類型現有控制措施風險評價風險程度糾正措施LECD工程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個體防護:應急措施:29、應急措施:附件4 設備設施風險評價(SCL +LS)記錄表設備設施風險評價(SCL +LS)記錄表 表4序號風險點名稱檢查內容標準要求產生偏差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現有控制措施風險評價風險程度糾正措施LS工程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個體防護:應急措施:應急措施:附件5 設備設施風險評價(SCL + LEC)記錄表設備設施風險評價(SCL + LEC)記錄表 表5序號風險點名稱檢查內容標準要求產生偏差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現有控制措施風險評價風險程度糾正措施LECD工程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個體防護:應急措施:應急措施:附件6 風險控制措施評審記錄表風險控制30、措施評審記錄表 表6序號風險點名稱類型(作業活動/設備設施)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風險等級風險主要控制措施是否降到可接受風險是否產生新危險源是否最佳解決方案是否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改進控制措施是否應用于實際工作中評審結論改進(增加)主要風險控制措施附件7 建筑施工風險風險管控層級建筑施工風險風險管控層級 表7風險等級表示顏色管控責任單位責任人重大風險紅色企業主要負責人/部門較大風險橙色項目部項目負責人一般風險黃色施工班組班組長低風險藍色作業人員崗位員工附件8 作業活動風險分級管控清單作業活動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表8序號風險點名稱工作步驟或工作內容潛在事故類型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人、物、環、管因素)風險等31、級管控措施應急措施管控層級責任人附件9 設備設施風險分級管控清單設備設施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表9序號風險點名稱檢查內容標準要求產生偏差導致的主要事故類型風險等級管控措施應急措施管控層級責任人附件10 重大風險管控統計表重大風險管控統計表 表10 序號風險點名稱類型(作業活動/設備設施)區域位置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現有風險主要控制措施管控層級責任人備注(評價/直判)附件11 安全風險等級四色標識RGB色譜標準安全風險等級四色標識RGB色譜標準 表11序號風險等級顏色色譜標準1重大風險紅RGB: R255 G0 B02較大風險橙RGB: R255 G97 B03一般風險黃RGB: R255 G255 B04低風險藍RGB: R0 G0 B255附件12 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 表12作業名稱作業對象主要危害因素易發生事故類型崗位操作注意事項須穿戴的勞動防護用品應急處置措施 報警電話:110 急救電話:120安全警示標志告知人(簽名)接受人(簽名)附件13 重大安全風險公告欄重大安全風險公告欄 表13序號風險點危險源風險級別危險有害因素可能出現的后果控制措施應急處置措施管控層級責任人/聯系電話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