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化學品工業職業健康衛生防護培訓課件(27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1861
2023-09-18
27頁
1,013.63KB
1、講師:,日用化學品工業-職業健康衛生防護,目 錄,職業病危害: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職業病:由職業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稱為,由國家主管部門公布的職業病目錄所列的職業病稱法定職業病。,職業病的簡介,一、生產性粉塵與塵肺1生產性粉塵:在生產中,與生產過程有關而產生的粉塵。生產性粉塵對人體有多方面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能引起嚴重的職業病矽肺。生產性粉塵采源于固體物質的機械加工、粉碎,金屬的研磨、切削,礦石或巖石的鉆孔、爆破、破碎等;物質加熱時產2、生的蒸氣、有機物質的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煙。此外,粉末狀物質在混合、過篩、包裝、搬運等操作時,以及沉積的粉塵二次揚塵等。根據生產性粉塵性質可分為三類:無機性粉塵、有機性粉塵,混合性粉塵。,職業病的簡介,一、生產性粉塵與塵肺2粉塵引起的職業危害粉塵引起的職業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變態反應性、致癌性、塵肺。其中以塵肺的危害最為嚴重。塵肺是目前我國工業生產中最嚴重的職業危害之一。2002年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職業病目錄中列出的法定塵肺有十三種,即矽肺、煤工塵肺、石墨塵肺、碳黑塵肺、石棉肺、滑石塵肺、水泥塵肺、云母塵肺、陶工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其他塵肺。,職業病的簡介,3、二、工業毒物與職業中毒 1生產性毒物生產過程中生產或使用的有毒物質稱為生產性毒物。生產性毒物可存在于原料、輔助材料、氣體、蒸氣、霧、煙和氣溶膠中,可引起職業中毒。可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亞急性中毒三種。生產性毒物還引起其他危害,如致突變、致癌、致畸、對生殖功能的影響等。,職業病的簡介,二、工業毒物與職業中毒 2常見的職業中毒常見的職業中毒有鉛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還有刺激性氣體中毒,如氯氣、光氣、氨氣等。窒息性氣體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和硫化氫中毒,職業病的簡介,三、物理性職業危害因素及所致職業病作業場所存在的物理性職業危害因素,有噪聲、振動、輻射、異常氣象條件(氣溫、氣流、氣4、壓)等。1噪聲及噪聲聾 能產生噪聲韻主要工種有使用各種風動工具的工人、紡織工、發動機試驗人員、拖拉機手、飛機駕駛員和炮兵等。生產性噪聲對人體的危害首先是對聽覺器官的損害,我國已將噪聲聾列為職業病。噪聲還可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職業病的簡介,三、物理性職業危害因素及所致職業病2振動及振動病振動病分為全身振動和局部振動兩種。在生產中手臂振動所造成的危害較為明顯和嚴重,國家已將手臂振動的局體振動典型表現為發作性手指發白(白指病)。局部振動病為法定職業病。產生振動的機械有鍛造機、沖壓機、壓縮機、振動篩、送風機、振動傳送帶、打夯機等。手臂振動所造成的危害較為嚴重,5、主要有錘打工具,如鑿巖機、空氣錘等;手持轉動工具,如電鉆、風鉆等;固定輪轉工具如砂輪機等。,職業病的簡介,三、物理性職業危害因素及所致職業病3電磁輻射及所致的職業病1)非電離輻射:射頻輻射、紅外線、紫外線、激光 2)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引起的職業病包括: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放射所致遠期損傷。列為國家法定職業病的,有急性、亞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膚疾病和內照射放射病、放射性腫瘤、放射性骨損傷、放射性甲狀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復合傷和其他放射性損傷共11種。,職業病的簡介,三、物理性職業危害因素及所致職業病 4異常氣象條件及有關的職業病1)高溫作業:高溫強熱輻射作業、高溫6、高濕作業2)其他異常氣象條件作業,如低溫作業、高氣壓作業、低氣壓作業。異常氣象條件引起的職業病列入國家職業病目錄的有以下三種:中暑;減壓病:急性減壓病主要發生在潛水作業后;高原病:是發生與高原低氧環境下的一種特發性疾病。,職業病的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目錄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 目 錄3 第一章 總則4 第二章 前期預防5 第三章 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6 第四章 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病人保障7 第五章 監督檢查8 第六章 法律責任9 第七章 附 則,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是指用于防止工作人員受到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有害因子傷害的器材和用7、品。個人防護裝置選擇原則:實驗室工作人員應根據不同級別生物安全水平和工作性質來選擇個人防護裝置并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置注意事項1 個人防護用品應符合國家規定的有關標準;2 在危害評估的基礎上,按不同級別防護要求選擇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3 個人防護裝備的選擇、使用、維護應有明確的書面規定、程序和使用指導;4 使用前應仔細檢查,不使用標志不清、破損或泄漏的防護用品,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置主要包括:1、眼睛防護(安全鏡、護目鏡)2、頭面部及呼吸道防護(口罩、面罩、個人呼吸器、防毒面具、帽子)3、軀體防護(實驗服、隔離衣、連體衣等)4、手、足防護(手套8、鞋套)5、耳(聽力保護器等),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體防護裝備的門類品種繁多,涉及面廣,正確選用是保證生產者的安全與健康的前提。1989年我國頒布了勞保防護用品選用原則國家標準,為選用個體防護裝備提供了依據。個體防護裝備的選用應按以下原則:1.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來確定作業類別選用個人防護用品 2.根據國家有關法規配備個體防護裝備。,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3.應選購有生產許可證、安全標志的個人防護裝備。特種個體防護裝備產品實行生產許可證制。這些產品的生產沒有許可證不得生產,而且必須在產品上貼有“安全鑒定證”。當在選購時應查問是否有“兩證”,如9、沒有則是非法產品,可能是質量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偽劣產品。,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4.關于使用期限和報廢原則。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期限是由多方面因素確定的,與作業場所環境狀況、裝備使用頻率、裝備自身材質等有密切關系。一般來說,使用期限應考慮以下三原則:(1)腐蝕作業程度:反映作業環境和工種使 用情況。(2)受損耗情況:反映產品防護性能情況。(3)耐用性能:反映產品材質狀況,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個體防護裝備當符合下述條件之一時,應予報廢,不得作為個體防護裝備使用。(1)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2)未達到上級安全生產有關標準和規程所規定的功能指標。(3)在使用或保管儲存期內遭到損壞或10、超過有效使用期,經檢驗未達到原規定的有效防護功能最低指標。,個體防護裝備及正確使用,如何防止有機溶劑對人體產生危害?防止有機溶劑對人的危害的根本手段是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合理利用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以減少工人直接接觸有機溶劑的機會;對工人應開展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凡有職業禁忌證的,不應從事該工作。其次,應定期對有機溶劑工作場所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對接觸者定期開展職業健康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病損,及時進行預防處理。,日用化學品工業職業病及防護,有機溶劑作業如何選擇個人防護用品?有機溶劑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為呼吸道和皮膚,因此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應重點考慮呼吸防護用品和皮膚防護用品。呼吸防11、護用品主要有過濾式(包括自吸過濾式的全面罩、半面罩和動力送風過濾式頭罩或面罩)和隔絕式(包括供氣式和攜氣式)。根據其接觸的有機溶劑的種類、場所,選用合適的防護用品。皮膚防護用品有防護手套、防護服、防護圍裙、防護眼鏡、防護鞋等。,日用化學品工業職業病及防護,從事有機溶劑作業的工人應進行哪些職業健康檢查?應進行的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以下幾種:上崗前健康檢查均為強制性職業健康檢查。上崗以后,按周期組織工人進行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接觸不同的有機溶劑或接觸相同的有機溶劑但工作場所有機溶劑濃度不同,其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的周期不同。在工人準備調離或脫離所從事的有機溶劑作業崗位時,應進行離崗時的健康檢查。當發生職業危害意外事故時,對遭受急性職業危害的工人,應根據其可能接觸的有毒物質對其及時進行應急健康檢查。,日用化學品工業職業病及防護,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