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油氣集輸系統安全知識培訓課件(30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1932
2023-09-18
30頁
978.07KB
1、前前 言言 油田員工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工作對象以及環境都油田員工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工作對象以及環境都和油、氣、電這些易燃、易爆、易傷人的物品有關,所和油、氣、電這些易燃、易爆、易傷人的物品有關,所以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對每一名員工,在工作中安全是以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對每一名員工,在工作中安全是第一重要的,因此學習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是非常第一重要的,因此學習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但是安全生產內容很豐富,專業范圍很廣,在學習但是安全生產內容很豐富,專業范圍很廣,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盲目性,要科學的學習安全生產的基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盲目性,要科學的學習安全生產的基礎知識和專業2、知識。例如,為防止發生火災、爆炸和觸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例如,為防止發生火災、爆炸和觸電事故,就要學習防火、防爆和安全用電知識;為防止電事故,就要學習防火、防爆和安全用電知識;為防止容器發生爆炸、設備檢修事故,就要學習壓力容器的安容器發生爆炸、設備檢修事故,就要學習壓力容器的安全知識和設備檢修的安全知識,等等。全知識和設備檢修的安全知識,等等。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設計規范油氣集輸設計規范GB50350-2005GB50350-2005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技術規程技術規程SY/T5225-2005S3、Y/T5225-2005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SY/T5858-2004SY/T5858-2004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SY 0031-2004SY 0031-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93-2004GB5019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93-2004GB5019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 GB50193-2004 GB50193-2004站場劃分:站場劃分:依據依據油品儲存總容量油品儲存總容量進進行站場等級劃分:4、行站場等級劃分:一級:一級:V V100000m100000m3 3二級:二級:3000030000V V100000m100000m3 3三級三級:40004000V V30000m30000m3 3四級四級:500500V V 4000m4000m3 3五級五級:V V 500m500m3 3包括包括油品儲罐、不穩定油品儲罐、不穩定原油作業罐和原油事故原油作業罐和原油事故罐罐,不包括,不包括零位罐、污零位罐、污油罐、自用油罐以及污油罐、自用油罐以及污水沉降罐水沉降罐的容量的容量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4.0.2 4.0.2 石油天然氣站場石油天然氣站場宜宜布置在5、全年布置在全年最小頻率風最小頻率風向向的的上風向上風向。4.0.8 4.0.8 火炬和放空管火炬和放空管宜宜位于石油天然氣站場位于石油天然氣站場最小頻最小頻率風率風向的向的上風向上風向,且宜布置在站場外,且宜布置在站場外地勢較高處地勢較高處。火炬與站場的安全間距:由火炬與站場的安全間距:由輻射熱量輻射熱量決定決定,但不小于但不小于60m60m;放空管與站場的安全間距:由放空管與站場的安全間距:由放空量放空量決定。決定。V V放空量放空量1.21.2萬萬方方 L L10m10m 1.21.2萬萬方方V V放空量放空量4 4萬萬方方 L L40m40m GB50193-2004 GB50193-26、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 GB50193-2004 GB50193-20045.1.3 5.1.3 石油天然氣站場內的鍋爐房、石油天然氣站場內的鍋爐房、35KV35KV以及以上以及以上的變(配)電所、加熱爐、水套爐等有明火或散發的變(配)電所、加熱爐、水套爐等有明火或散發火花的地點,火花的地點,宜宜布置在布置在站場或油氣生產區邊緣站場或油氣生產區邊緣。5.1.7 5.1.7 一、二、三、四級石油天然氣站場四周宜設一、二、三、四級石油天然氣站場四周宜設不低于不低于2.2m2.2m的非燃燒材料或圍墻的非燃燒材料或圍墻;站場內變配電站;站場內變配電站(大于或等于(大7、于或等于35KV35KV)應設)應設不低于不低于1.5m1.5m的圍欄的圍欄。道路與圍墻道路與圍墻(欄)的間距(欄)的間距不應小于不應小于1.5m1.5m;一、;一、二、三級油氣站場內甲、乙類設備、容器及生產建二、三級油氣站場內甲、乙類設備、容器及生產建(構)筑物(構)筑物與圍墻與圍墻(欄)的間距(欄)的間距不應小于不應小于5m5m。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 GB50193-2004 GB50193-20045.2.4 5.2.4 五級油品站場和天然氣站場值班五級油品站場和天然氣站場值班休息室(宿休息室(宿舍、廚房、餐廳)舍、廚房、餐廳)距甲、乙類油品儲罐距甲、乙類8、油品儲罐不應小于不應小于30m30m,距甲、乙類工藝設備、容器、廠房、汽車裝卸設,距甲、乙類工藝設備、容器、廠房、汽車裝卸設施施不應小于不應小于22.5m22.5m;當值班休息室朝向甲、乙類工藝;當值班休息室朝向甲、乙類工藝設備、容器、廠房、汽車裝卸設施的墻壁為設備、容器、廠房、汽車裝卸設施的墻壁為耐火等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防火墻級不低于二級的防火墻時,防火間距可時,防火間距可減少減少(儲罐(儲罐除外),但除外),但不應小于不應小于15m15m。并應方便人員在緊急情況。并應方便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安全疏散。下安全疏散。5.2.5 5.2.5 天然氣放空管與天然氣放空管與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明火或散發9、火花地點的防火的防火間距間距不應小于不應小于25m25m,與,與非防爆廠房非防爆廠房的防火間距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不應小于于12m12m。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 GB50193-2004 GB50193-20045.2.6 5.2.6 加熱爐附屬的燃料氣分液包、燃料氣加加熱爐附屬的燃料氣分液包、燃料氣加熱器等與加熱爐的熱器等與加熱爐的防火距離不限防火距離不限;燃料氣分液;燃料氣分液包采用開式排放時,排放口距加熱爐的防火間包采用開式排放時,排放口距加熱爐的防火間距應距應不小于不小于15m15m。5.3.1 5.3.1 一、二、三級油氣站場,至少應有一、二、三級油氣站場,10、至少應有兩個兩個通向外部道路的出入口。通向外部道路的出入口。5.3.3 5.3.3 一級站場內消防車道的路面寬度一級站場內消防車道的路面寬度不應小不應小于于6m6m,若為單車道時,應有往返車輛錯車通行,若為單車道時,應有往返車輛錯車通行的措施。的措施。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5.3.2 5.3.2 油氣站場內消防車道布置:油氣站場內消防車道布置:1)1)油氣站場儲罐組宜設油氣站場儲罐組宜設環形消防車道環形消防車道。四、五級。四、五級油氣站場或受地形等條件限制的一、二、三級油油氣站場或受地形等條件限制的一、二、三級油氣站場內的油罐組,可設有氣站場內的油罐組,可設有回車11、場的盡頭式消防回車場的盡頭式消防車道車道,回車場的面積,回車場的面積不宜小于不宜小于15m15m15m15m。2)2)儲罐組消防車道與防火堤的外坡腳線之間的距儲罐組消防車道與防火堤的外坡腳線之間的距離離不應小于不應小于3m3m。3 3)甲、乙類液體廠房及油氣密閉工藝設備距消防)甲、乙類液體廠房及油氣密閉工藝設備距消防車道的間距車道的間距不宜小于不宜小于5m5m。4)4)消防車道的凈空高度消防車道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不應小于5m5m;一、二、三;一、二、三級油氣站場消防車道轉彎半徑級油氣站場消防車道轉彎半徑不應小于不應小于12m12m。GB50193-2004 GB50193-2004石油天然氣工12、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6.1.1 6.1.1 進出天然氣站場的天然氣管道應設進出天然氣站場的天然氣管道應設截斷閥截斷閥,在截斷閥前應設在截斷閥前應設卸壓放空閥卸壓放空閥。6.1.5 6.1.5 石油天然氣管道石油天然氣管道不得不得穿過與其無關的建筑物。穿過與其無關的建筑物。6.1.7 6.1.7 甲、乙類油品儲罐、容器、工藝設備和甲、甲、乙類油品儲罐、容器、工藝設備和甲、乙類地面管道當需要保溫時,應采用乙類地面管道當需要保溫時,應采用非燃燒非燃燒保溫材保溫材料;低溫保冷可采用泡沫塑料,但其保護層外殼應料;低溫保冷可采用泡沫塑料,但其保護層外殼應采用采用不燃燒不燃燒材料。材料。13、6.1.10 6.1.10 油品儲罐應設油品儲罐應設液位計液位計和和高低液位報警裝置高低液位報警裝置,必要時可設必要時可設自動聯鎖切斷進液裝置自動聯鎖切斷進液裝置。GB50193-2004 GB5019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6.1.12 6.1.12 油品儲罐油品儲罐進液管宜從罐體下部接入進液管宜從罐體下部接入,若必若必須從上部接入,應延伸至罐底須從上部接入,應延伸至罐底200mm200mm處處。6.1.13 6.1.13 總變(配)電所、變(配)電間的室內地總變(配)電所、變(配)電間的室內地坪應比室外地坪高坪應比室外地坪高0.6m0.6m。6.2.14、2 6.2.2 輸送甲、乙類液體的泵,可燃氣體壓縮機輸送甲、乙類液體的泵,可燃氣體壓縮機不不得得與空氣壓縮機同室布置。空氣管道與空氣壓縮機同室布置。空氣管道不得不得與可燃氣與可燃氣體,甲、乙類液體管道固定相聯。體,甲、乙類液體管道固定相聯。6.2.3 6.2.3 甲、乙類液體泵房與變配電室或控制室相毗甲、乙類液體泵房與變配電室或控制室相毗鄰時,變配電室或控制室的門、窗鄰時,變配電室或控制室的門、窗應位于爆炸危險應位于爆炸危險區范圍之外區范圍之外。GB50193-2004 GB5019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6.2.4 6.2.4 甲、乙類油品泵甲、乙類油15、品泵宜露天或棚式布置宜露天或棚式布置。若在室。若在室內布置時,甲、乙類油品泵房的地面內布置時,甲、乙類油品泵房的地面不宜設地坑或不宜設地坑或地溝地溝,且泵房內,且泵房內應有防止可燃氣體集聚的措施應有防止可燃氣體集聚的措施。6.2.5 6.2.5 電動往復泵、齒輪泵或螺桿泵的出口管道上電動往復泵、齒輪泵或螺桿泵的出口管道上應設安全閥應設安全閥;安全閥放空管應接至泵入口管道上安全閥放空管應接至泵入口管道上,并并宜設事故停車聯鎖裝置宜設事故停車聯鎖裝置。6.2.6 6.2.6 甲、乙類油品離心泵,天然氣壓縮機在停電、甲、乙類油品離心泵,天然氣壓縮機在停電、停氣或操作不正常工作情況下,介質倒流有可能造16、停氣或操作不正常工作情況下,介質倒流有可能造成事故時,成事故時,應在出口管道上安裝止回閥應在出口管道上安裝止回閥。GB50193-2004 GB5019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6.8.1 6.8.1 可能超壓的下列設備及管道應設安全閥:可能超壓的下列設備及管道應設安全閥:1 1)頂部操作壓力大于頂部操作壓力大于0.07MPa0.07MPa的壓力容器的壓力容器;2 2)與鼓風機、離心式壓縮機、離心泵或蒸汽往)與鼓風機、離心式壓縮機、離心泵或蒸汽往復泵出口連接的設備不能承受其最高壓力時,復泵出口連接的設備不能承受其最高壓力時,上上述機泵的出口述機泵的出口;317、 3)可燃氣體或液體受熱膨脹時,)可燃氣體或液體受熱膨脹時,可能超過設計可能超過設計壓力的設備及管道壓力的設備及管道。GB50193-2004 GB5019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7.2.1 7.2.1 油田內部埋地敷設的原油、壓力小于油田內部埋地敷設的原油、壓力小于或等于或等于0.6MPa0.6MPa的油田氣集輸管道與居民區、的油田氣集輸管道與居民區、村鎮、公共福利設施、工礦企業等的距離村鎮、公共福利設施、工礦企業等的距離不不宜小于宜小于10m10m。當管道局部管段不能滿足上述。當管道局部管段不能滿足上述距離要求時,可距離要求時,可降低設計系數,提高局18、部管降低設計系數,提高局部管道的設計強度道的設計強度,將距離縮短至,將距離縮短至5m5m;地面敷設;地面敷設的上述管道與相應建(構)筑物的距離應增的上述管道與相應建(構)筑物的距離應增加加50%50%。GB50193-2004 GB5019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8.1.2 8.1.2 集輸油工程中的井場、計量站等集輸油工程中的井場、計量站等五級五級站站,集輸氣工程中的集氣站、配氣站、清管,集輸氣工程中的集氣站、配氣站、清管站、計量站及站、計量站及五級壓氣站、注氣站五級壓氣站、注氣站,采出水采出水處理站處理站可不設消防給水設施可不設消防給水設施。8.4.19、1 8.4.1 油罐區應設置滅火系統和消防冷卻水油罐區應設置滅火系統和消防冷卻水系統,且滅火系統宜為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系統,且滅火系統宜為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GB50193-2004 GB50193-2004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設計規范油氣集輸設計規范GB50350-2005GB50350-2005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技術規程技術規程SY/T5225-2005SY/T5225-2005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SY/T5858-2004SY/T5858-2004石油工業用20、加熱爐安全規程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SY 0031-2004SY 0031-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93-2004GB50193-2004油氣集輸設計規范油氣集輸設計規范4.2.5 4.2.5 抽油機曲柄抽油機曲柄應應設設安全防護欄桿安全防護欄桿。GB50350-2005 GB50350-20054.3.3 4.3.3 含水原油和凈化原油的輸送含水原油和凈化原油的輸送宜宜采用采用離心泵離心泵,離心泵的總排量按設計液量確定,揚程宜為輸油離心泵的總排量按設計液量確定,揚程宜為輸油系統計算總水頭的系統計算總水頭的1.051.051.201.20倍。倍。21、4.3.9 4.3.9 離心泵在泵出口管段上離心泵在泵出口管段上必須必須安裝安裝止回閥止回閥。容積泵容積泵必須必須設計旁路設計旁路回流閥回流閥調節流量。泵體上不調節流量。泵體上不帶安全閥的容積泵,在靠近泵的出口管段上必須帶安全閥的容積泵,在靠近泵的出口管段上必須安裝安裝安全閥安全閥。油氣集輸設計規范油氣集輸設計規范4.4.7 4.4.7 管式加熱爐的工藝管道安裝設計應符合以管式加熱爐的工藝管道安裝設計應符合以下要求:下要求:1 1)爐管的進出口)爐管的進出口應應裝溫度計和截斷閥;裝溫度計和截斷閥;2 2)應應設爐管事故緊急放空和吹掃管道;設爐管事故緊急放空和吹掃管道;3 3)進出口匯管)進出口22、匯管宜宜設連通;設連通;4 4)進油匯管)進油匯管應應與進站油管道連通。與進站油管道連通。GB50350-2005 GB50350-20054.4.11 4.4.11 對輸出功率大于對輸出功率大于1200KW1200KW的自動燃氣燃燒的自動燃氣燃燒裝置,裝置,應具備漏氣檢測功能應具備漏氣檢測功能。油氣集輸設計規范油氣集輸設計規范5.3.4 5.3.4 進電脫水器的原油含水進電脫水器的原油含水應不大于應不大于30%30%。GB50350-2005 GB50350-20055.3.9 5.3.9 由脫水設備排出輸往污水處理站的含油污由脫水設備排出輸往污水處理站的含油污水,含油量水,含油量不應大于不23、應大于1000mg/L1000mg/L。對于聚合物驅采。對于聚合物驅采出原油,含油量出原油,含油量不宜大于不宜大于3000mg/L3000mg/L。8.5.3 8.5.3 集輸油管道視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的不集輸油管道視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的不同,可選用同,可選用低支架地面敷設低支架地面敷設、埋地敷設埋地敷設或或架空敷架空敷設設方式。地面敷設時,管底距地面不應小于方式。地面敷設時,管底距地面不應小于0.3m0.3m;埋地敷設時,在耕地管頂距地面不宜小于;埋地敷設時,在耕地管頂距地面不宜小于0.8m0.8m;架空敷設時,凈空高度不宜小于;架空敷設時,凈空高度不宜小于2.5m2.5m。油氣集輸設計24、規范油氣集輸設計規范11.4.7 11.4.7 埋地工藝管道互相交叉的垂直凈距埋地工藝管道互相交叉的垂直凈距不宜不宜小于小于0.15m0.15m。管道與電纜交叉時,相互間應有保。管道與電纜交叉時,相互間應有保護措施,其最小垂直凈距如下:距護措施,其最小垂直凈距如下:距35KV35KV以下的直以下的直埋電力電纜埋電力電纜0.5m0.5m,距直埋通信電纜,距直埋通信電纜0.5m0.5m,距穿管,距穿管通信電纜通信電纜0.25m0.25m。GB50350-2005 GB50350-200511.9.6 11.9.6 油氣化驗室的通風應采用油氣化驗室的通風應采用局部排風局部排風,設設置通風柜且排風機應25、為防爆型置通風柜且排風機應為防爆型。11.9.9 11.9.9 站場內的天然氣壓縮機房、天然氣凝液站場內的天然氣壓縮機房、天然氣凝液泵房、天然氣調壓間、液化石油氣泵房及燃氣鍋泵房、天然氣調壓間、液化石油氣泵房及燃氣鍋爐房爐房應設事故通風裝置應設事故通風裝置。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設計規范油氣集輸設計規范GB50350-2005GB50350-2005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技術規程技術規程SY/T5225-2005SY/T5225-2005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SY/T58526、8-2004SY/T5858-2004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SY 0031-2004SY 0031-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93-2004GB50193-2004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技術規程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技術規程5.1.2 5.1.2 施工作業的施工作業的熱洗清蠟車熱洗清蠟車應距井口應距井口20m20m以上;以上;污油池污油池邊離井口應不小于邊離井口應不小于20m20m。SY/T5225-20055.2.7 5.2.7 計量站計量分離器設置的安全閥應做到規計量站計量分離器設27、置的安全閥應做到規格符合要求,格符合要求,每年每年至少委托有資格的檢驗機構至少委托有資格的檢驗機構檢檢驗、校驗一次驗、校驗一次。7.1.2.10 7.1.2.10 原油化驗室應有原油化驗室應有強制通風強制通風設施,保持良設施,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化驗完的剩余殘液應好的通風狀態。化驗完的剩余殘液應回收回收至污油至污油池內,不應倒入下水道。池內,不應倒入下水道。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技術規程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技術規程7.3.1.5 7.3.1.5 脫水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不應送電:脫水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不應送電:a a)在關閉進出口閥時;)在關閉進出口閥時28、;b b)進油后未放氣或有氣時;)進油后未放氣或有氣時;c c)內壓力小于脫水器允許的最低操作壓力時;)內壓力小于脫水器允許的最低操作壓力時;d d)安全門聯鎖裝置未經檢查或失靈時。)安全門聯鎖裝置未經檢查或失靈時。SY/T5225-20057.4.2.2 7.4.2.2 管道穿堤處應用管道穿堤處應用非燃燒性非燃燒性材料填實密封。材料填實密封。7.4.2.5 7.4.2.5 油罐區內油罐區內不應不應采用非防爆電氣設施和有采用非防爆電氣設施和有架空電力線路通過。架空電力線路通過。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設計規范油氣集輸設計規范GB50350-2005GB5035029、-2005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技術規程技術規程SY/T5225-2005SY/T5225-2005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SY/T5858-2004SY/T5858-2004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SY 0031-2004SY 0031-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93-2004GB50193-2004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SY/T5858-2004SY/T5858-2004一級動火二級動火三級動火四級動火大站、庫儲30、油罐及外輸主干線和輸油大站、庫儲油罐及外輸主干線和輸油泵房內的動火泵房內的動火聯合站、油庫除一級動火外的動火和聯合站、油庫除一級動火外的動火和中轉站泵房、外輸干線及容器的動火中轉站泵房、外輸干線及容器的動火中轉站除二級外及油、水井口、計量中轉站除二級外及油、水井口、計量間的動火間的動火油田內部易燃易爆區的一般動火油田內部易燃易爆區的一般動火8h3d5d5d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系統安全規范目錄油氣集輸設計規范油氣集輸設計規范GB50350-2005GB50350-2005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石油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技術規程技術規程SY/T52231、5-2005SY/T5225-2005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石油工業動火作業安全規程SY/T5858-2004SY/T5858-2004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SY 0031-2004SY 0031-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93-2004GB50193-2004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5.4 5.4 修理和改造修理和改造5.4.2 5.4.2 加熱爐的修理和改造,應有加熱爐的修理和改造,應有具有相應制造具有相應制造資質資質的單位或經省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單位或經省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審32、查批準的單位承擔,并按規定取得批準文件。審查批準的單位承擔,并按規定取得批準文件。5.4.6 5.4.6 加熱爐修理和改造前后,應按本標準有關加熱爐修理和改造前后,應按本標準有關條款檢驗,檢驗工作應由條款檢驗,檢驗工作應由具有相應資質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的單位承擔。擔。修理和改造后的加熱爐,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修理和改造后的加熱爐,經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投入使用。SY 0031-2004 SY 0031-2004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9 9 安全附件安全附件9.1.1 9.1.1 加熱爐應設置安全附件。安全附件應包括加熱爐應設置安全附件。安全附件應包括安全閥安全閥、壓力33、表壓力表、液面計液面計、測量儀表測量儀表、報警裝置報警裝置、燃燒系統安全設施燃燒系統安全設施等。等。9.2.2 9.2.2 安全閥與加熱爐之間安全閥與加熱爐之間不宜不宜設置閥門。設置閥門。9.2.6 9.2.6 安全閥安全閥應裝設泄放管應裝設泄放管,泄放管上不允許裝泄放管上不允許裝設閥門設閥門。泄放管應直通安全地點,并保證足夠的。泄放管應直通安全地點,并保證足夠的流通面積和采取防凍措施。流通面積和采取防凍措施。SY 0031-2004 SY 0031-2004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石油工業用加熱爐安全規程9.6.1 9.6.1 具備電力供應條件的加熱爐應設置具備電力供應條件的加熱爐應設置燃燒燃燒器熄火報警裝置器熄火報警裝置。火筒式加熱爐應設置。火筒式加熱爐應設置加熱段加熱段低液位報警裝置低液位報警裝置;管式加熱爐應設置;管式加熱爐應設置爐膛超溫爐膛超溫報警裝置報警裝置。9.7.1 9.7.1 具備電力供應條件的加熱爐應配備具備電力供應條件的加熱爐應配備自動自動點火點火和和斷電、熄火時自動切斷燃料供給的熄火斷電、熄火時自動切斷燃料供給的熄火保護控制系統保護控制系統。10.7 10.7 加熱爐用水應采取必要的加熱爐用水應采取必要的防腐防腐、防垢防垢措施。措施。SY 0031-2004 SY 003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