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飲工廠安全生產管理及防護技術培訓課件(6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2107
2023-09-18
66頁
1.17MB
1、安全知識培訓,冷飲工廠,一級培訓,目 錄,一、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二、安全生產職責與責任追究三、安全基礎管理四、常用安全防護技術五、危險源辨識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六、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七、事故應急救援八、職業危害,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1、生產必須安全、不安全不能生產2、履行崗位安全職責,防患于未然,發現隱患立即處理,及時上報3、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齊下,實現安全生產的齊抓共管,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2002年6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安全生產法,于同年11月1日實施。這是我國第一2、步規范安全生產的綜合性法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生產法確立五項基本原則: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則2、預防為主的原則3、權責一致的原則4、社會監督、綜合治理的原則5、依法從嚴處罰的原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刑法中有關于安全生產事故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犯罪等規定1、對于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造成其他嚴重后顧,情節惡劣的,處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2、安全生產設施或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加強了對雇主的責任追究)3、安全事故后,負有報告3、職責人員不報或謊報的,而貽誤事故搶救時機的行為,視情節處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出現事故,減少職業危害;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并取得特種作業資格證后,才能上崗。,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勞動合同法,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情形(安全角度):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2、用人單位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4、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3、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消防法從火災預防、消防組織、滅火救援、法律責任作了詳細規定,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包括:總則、前期預防、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病人保障、監督檢查、法律責任。明確了用人單位在職業病防治中的責任。明確了勞動者享有的職業衛生保護權利。,行政法規,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進一步落實事故報告責任。明確事故報告程序和時限。規范事故報告的內容。建立值班制度。將“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過、責任5、人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的原則貫穿始終。條例加大了處罰力度,對事故發生單位最高可處200萬-500萬元的罰款。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最高可處一年年收入60%-100%的罰款、吊銷證照、暫停或撤銷職業資格、崗位證書。,行政法規,工傷保險條例,分為總則、工傷保險基金、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待遇、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部門規章,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2005年9月1日實施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過過。目的:加強和規范勞動防護用品的監督管理,保障從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部門規章,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目6、的:加強和規范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防范傷亡事故,減輕職業危害。包括:總則、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培訓,其他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安全培訓的組織實施,監督管理,罰則和附則。,部門規章,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建立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事故隱患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而制定的。,國家標準,1、設計、管理類標準2、安全生產設備、工具類標準3、生產工藝安全衛生標準4、防護用品類標準,我國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已初步形成,已頒布的設計安全生產的國家標準有近1500項。(安全監管、公安、交通、建設等部7、門),經濟政策,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1、加強產業政策的引導2、加大政府對安全生產的投入3、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法制4、簡歷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5、加強安全生產科研和技術開發6、建立企業提取安全費用制度7、依法加大生產經營單位對傷亡事故的經濟賠償,經濟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安全生產主要法律制度,1、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2、安全生產保障制度3、責任制與責任追究制度4、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5、隱患排查與整改制度6、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與持證上崗制度7、8、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安全生產職責,公司(工廠)負責人職責:1、對本單位安全生產負全面領導責任2、直接領導本單位安全衛生、環保工作,建立、健全并保持職安全管理體系等并定期檢查和考核3、對安全生產上有顯著成績的部門或個人給予表彰或獎勵;對已忽視安全生產的單位或個人進行批評或處罰。4、做到施工項目的“三同時”5、組織并參加安全生產檢查,對事故隱患采取措施及時改善6、按照“五不放過原則”進行對事故的調查、處理。(原因不清不放過、事過責任者不放過、人員不受教訓、教育不放過、善后工作不好不放過)7、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生產工作8、制定風險應急救援并組織演練,9、安全生產職責,部門負責人職責:1、保證上級安全生產法規、制度的本部門貫徹執行、2、制定本部門安全管理規定、安全技術操作規程3、組織新員工安全教育、班組安全教育,對新員工安全思想、安全知識、安全技能的教育、并定期考核4、組織本部門安全檢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活動、落實隱患整改。5、組織好各項安全生產活動。總結經驗、表彰先進6、執行勞保用品、安全保障費用的標準執行7、堅持“5不放過”原則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8、配備安全管理人員、充分發揮班組安全員的作用,安全生產職責,班組長職責:1、執行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對本班組成員安全行為負責。2、召開班前安全會,不知生產任務同時宣貫安全措10、施,并保證不違章處理3、組織開展安全活動,堅持班前講安全、班中檢查安全、班后總結安全。4、負責對新員工、變換工種、復工人員、進行崗前安全教育5、負責每班現場巡回安全檢查,督促工人嚴格遵守安全生產制度、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6、發生工傷事故負責保護好現場,妥善安置受傷人員(嚴重者立即送醫院)并及時上報,參與事故調查、原因分析、提出預防措施及事故處理意見7、做好生產設備、安全裝備、消防設施、爆破物品等檢查維護工作8、有權拒絕上級不符合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的指令和意見,安全生產職責,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職責:1、貫徹執行上級安全生產方針、法律、法規、政策和制度負責企業(部門11、班組)的安全管理、監督工作2、負責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新入場職工的廠級安全教育、組織開展各種安全活動,制定安全活動計劃、對領導參加情況進行檢查考核3、組織制定、修訂本企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安全規程,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并監督檢查執行情況4、組織安全檢查,對事故隱患協助、督促責任部門的整改完成5、參加新建、擴建、改建及大修、技措工程的“三同時”監督。6、協助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設備安全監督工作,負責特殊工種的安全技術培訓和考核工作7、深入現場監督檢查,督促并協助解決有關安全問題、糾正違章作業8、負責各類事故匯總、統計上報工作,主管人身傷亡、火災、爆炸事故的調查處理,參12、加各類報大區(事業部)事故的調查、處理等9、按國家規定,制定職工勞保用品、和防暑降溫品的發放標準,并督促檢查有關部門按規定及時發放及合理使用10、負責對企業各單位安全工作進行考核評比,對在安全生產中有貢獻者,提出獎懲意見,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刑事責任,一、重大責任事故罪: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而發生的重大傷亡事故或嚴重后顧的,視情節給予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做成嚴重后果的視情節處于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二、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安全生產設施或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而發生的重大傷亡事故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視情節給予七年13、以下有期徒刑。三、消防責任事故罪: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后果的,視情節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于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安全生產責任追究,行政責任,責任主體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規定,由有關人民政府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安機關依法對其施行行政處罰的一種法律責任。如:罰款、責任停產、沒收、吊銷執照、行政拘留、關閉等,安全生產責任追究,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指責任主體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規定造成民事損害,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法律強制其進行民事賠償的一種法律責任。當事人受損害時享有獲得民事賠償的權利,安全生產責任追究,紀律責任,紀律責任指生產領域違法違紀行為的企業、事業單位,對14、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及對有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紀行為的企業、事業單位的人員,有監察機關或者任免機關按照管理權限,依法給予處分。如:警告、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查看、開除,安全基礎管理,1、生產經營單位基本條件:符合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2、安全生產責任落實與規章制度3、安全生產管理機構4、安全管理人員資質與培訓5、安全資金投入:設立專項安全生產費用、建立安全預算體制并監督使用情況6、人員安全素質、安全行為:安全生理心理素質、7、一般作業安全管理:作業時間、崗位、方法、動作、組織安排、違章作業8、特種作業及人員安全管理9、人員安全培訓10、作業現場的安全管理:作業現場的515、S管理、安全警示標志、安全線、工業管道的基本識別色和安全標志、作業現場材料碼放管理、物料、設備、工器具的現場管理11、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設備設施危險源分析與防護、設備的安全選購與使用管理、操作人員培訓、設備使用中的安全管理、設備的維護、設備的安全檢查12、安全生產檢查,常用安全防護技術,機械傷害類型,交傷:轉動齒輪、皮帶輪等帶來的傷害物體打擊:運動、旋轉的零部件飛出傷人壓傷、砸傷、擠傷、燙傷、刺割傷等,常用安全防護技術,機械傷害原因,1、機械的不安全狀態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為3、管理上的因素,常用安全防護技術,機械設備一般安全規定,1、布局合理2、強度、剛度要求3、安裝必要的安全裝置4、機械16、設備的電器裝置的安全要求5、操縱手柄以及腳踏開關的要求6、環境要求和操作要求,常用安全防護技術,電氣安全技術,觸電類型:電擊(死亡率較大)、電傷(灼傷較多)觸電事故方式:A、單相觸電: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的觸電現象B、兩相觸電:電流從一相導體通過人體流入另一相導體,構成一個閉合回路的現象C、跨步電壓觸電:當電氣設備發生接地故障,接地電流通過接地體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電位分布式,若人在接地短路點周圍行走,其兩步之間的電位差,就是跨步電壓,此種方式引起人體觸電的現象,常用安全防護技術,電氣安全技術,防觸電安全技術1、絕緣:【雙重絕緣(工作絕緣與保護絕緣)、加強絕緣】2、屏護:用遮攔、護罩等將帶17、電體同外界隔絕3、間距:將可能觸及的帶電體置于可能觸及的范圍之外4、保護接地、保護接零5、安全電壓(50V以下)6、電氣隔離:工作回路與其他回路實現電氣上的隔離7、漏電保護,常用安全防護技術,電氣安全技術,人身防雷1、減少戶外或野外逗留,在外的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盡量離開小山、小丘、海濱、河邊,避開鐵絲網、金屬曬衣繩、煙囪、孤獨的樹木附近。2、在戶內應離開照明線、動力線,電話線、收音機、電視機電源線,收音機和電視機天線及相連的各種金屬設備3、雷雨天氣,應注意關閉門窗,常用安全防護技術,防火防爆安全技術,燃燒三要素,燃燒是可燃物與助燃物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可燃物、助燃物、點火源為18、三要素;缺少任何一個要素燃燒便不會發生A、可燃物:能與助燃物發生氧化反應而燃燒的物質B、助燃物:能與可燃物發生氧化反應并引起燃燒的物質成為助燃物。如氧氣、氯氣C、點火源:供給可燃物與助燃物發生燃燒反應的能量來源(著火點),常用安全防護技術,防火防爆安全技術,火災的產物,1、火焰:可產生燒傷2、熱量:溫度超過人的極限溫度,導致“蒸”3、煙氣:造成煙氣窒息4、缺氧:導致人員缺氧,常用安全防護技術,防火防爆原理,1、防火原理: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燃燒三要素中的任何一個就可以避免發生火災事故2、防爆原理:采取措施避免爆炸品或爆炸混合物與起爆能量中任何一方,就不會發生爆炸,常用安全防護技術,防火知識,1、19、消除著火源2、控制可燃物3、隔絕空氣4、防止形成新的燃燒條件,常用安全防護技術,防爆炸知識,1、爆炸危險性小的物質代替危險性大的物質2、加強通風排氣3、隔離存放4、采用密閉措施5、充裝惰性介質保護6、隔絕空氣7、安全檢測報警裝置,常用安全防護技術,滅火,1、隔離滅火法:可燃、助燃隔離2、窒息滅火法:降低助燃氣體濃度3、冷卻滅火法:可燃物溫度降到燃點以下,如干冰(二氧化碳)滅火器4、抑制滅火法:是用滅火劑與鏈式反應的中間體自由基反應,從而使燃燒的鏈式反應中斷,如干粉滅火器、鹵代烷滅火器,常用安全防護技術,常用滅火劑,1、水滅火劑:冷卻窒息原理滅火。不能滅密度小于水或不溶于水的易燃液體,如:汽油等20、。2、干粉滅火劑:干燥易于流動的粉末,主要通過化學抑制和窒息作用滅火。干粉滅火劑對于精密儀器易造成污染3、泡沫滅火劑:通過泡沫與水混合,采用機械或化學反應的方法。主要是冷卻、窒息原理,覆蓋作用是燃燒物與氧隔絕滅火4、二氧化碳滅火劑:窒息和冷卻原理。不適用金屬及其氧化物的火災、本身含氧的化學物質的火災、如火藥等5、鹵代烷滅火劑:抑制原理滅火、另有稀釋氧和冷卻作用。不適用于活潑金屬、金屬氫氧化物火災等,常用安全防護技術,滅火器,按滅火介質分為:泡沫、干粉、鹵代烷、二氧化碳、酸堿、清水等幾類按移動方式分為:手提式、推車式按驅動滅火器動力來源分為:儲氣瓶式、儲壓式、化學反應式,常用安全防護技術,滅火器21、,常用滅火器術語,(第一位置)M表示滅火器、(第二位置)F代表干粉、(第二位置)P代表泡沫、(第二位置)Y表示鹵代烷、(第二位置)T表示二氧化碳、(第三位置)T表示推車式、(第三位置)B表示背負式,常用安全防護技術,消火栓,消火栓系統包括:水槍、水帶、和消火栓,危險源辨識,概念,危險源與事故隱患時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事故隱患: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導致重大人身傷害或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隱患為重大事故隱患。危險源:生產場所、設備或設施中存在或固有的能量(物質)的多少,而事故隱患是出現明顯缺陷(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或管理的缺陷)的危險源22、,危險源辨識,分類,1、物理危險、危害因素。如:電危害、噪音等2、化學危險、危害因素。如:有毒物質等3、生物危險、危害因素。如:治病微生物等4、心理、生理危險、危害因素。如:辨識功能缺陷5、行為危險、危害因素。如:操作失誤等6、其他危險、危害因素。,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的內容,1、辨識危險源的種類、危險性質、損害能力。2、辨識危險源的數量。3、辨識危險源的分布,危險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的范圍,1、廠址2、廠區平面布局總圖3、建筑物4、生產工藝過程5、生產設備、裝置6、粉塵、毒物、噪聲、震動、輻射、高溫、低溫等有害作業現場7、工時制度、女職工勞動保護、體力勞動強度8、23、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搶救設施和輔助生產、生產衛生設施,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的方法,1、對照、經驗法。對照標準、法規、檢查表或靠分析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的方法,容易產生遺漏。2、類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統的經驗和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危害因素。3、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應用系統安全工程評價方法的部分方法進行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危險源的管理與控制,1、劃分作業活動:制定一份業務活動表,包括廠房、設備、人員等2、辨識危害3、切丁風險4、確定風險是否可承受5、制定風險控制措施計劃6、評審措施計劃的充分性7、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8、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措施的持續改進,危險源辨識24、,重大危險源分類,我國將重大危險源分為7大類1、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貯藏區(貯罐)2、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庫區3、具有火災、爆炸、中毒危險的生產場所4、企業危險建筑物5、壓力管道6、鍋爐7、壓力容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事故的等級劃分,1、特別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3、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25、4、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上述內容中:“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事故報告的內容,1、事故發生的部門、班組、人員崗位、人員姓名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的簡要經過4、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損失5、已經采取的措施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7、事故原因分析8、事故責任分析9、分析、執行預防措施,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事故處理原則,五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處理不放過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善后工作不做好不放過,事故應急救援,概念,通過有效的應急救26、援行動,盡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等。A、立即組織營救、組織撤離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險區域的其他人員B、尋思控制事態,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測、監測,測定試過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現場恢復D、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事故應急救援,特點,1、不確定性和突發性2、復雜性3、后果、影響易猝變、激化和放大,事故應急救援,救援預案核心要素,1、對緊急情況或事故災害及其后果的預測、辨識和評估2、規定應急救援各方面組織的詳細職責3、應急救援行動的指揮與協調4、應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員、設備設施、物資、經費保障和其他資源5、在緊急情況或事故災害發生27、時保護生命、財產和環境安全的措施6、現場恢復7、其他應急培訓、演練,事故應急救援,救援預案6大要素,1、方針與原則2、應急策劃3、應急準備4、應急響應5、現場恢復6、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事故應急救援,事故應急演練,1、桌面演練:成本低、鍛煉參演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內部協調能力2、功能演練:針對某項應急響應功能或其中某些應急響應行動舉行的演練活動,檢驗應急人員以及應急體系的策劃和響應能力。(局部、專項演練)3、全面演練:應急預案中全部或大部門應急響應功能,檢驗、評價應急組織應急運行能力的演練活動。,事故應急救援,應急演練的因素,1、應急預案和響應程序制定工作的進展情況2、本區域面臨風險的性質和大28、小3、本區域現有應急響應能力4、應急演練成本及資金籌措狀況5、有關政府部門對應急演練工作的態度6、應急組織投入的資源狀況7、國家級地方政府部門頒布的有關應急演練的規定,事故應急救援,應急演練的流程,事故應急救援,應急演練結果評價,1、不足項2、整改項3、改進項,職業危害,職業性危害因素種類,1、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物理、化學、生物因素,如:噪聲、毒物、霉菌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A、勞動組織、制度的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B、勞動中緊張度過高C、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D、不良工作體位。如長時間彎腰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A、硬件設施設計不符合衛生要求、標準。如:廠房矮小、狹窄B、車間布局29、不合理。如:噪音較大工序安排辦公、住宿區C、通風條件D、照明E、防塵、防毒、防暑降溫F、安全防護,職業危害,職業性危害因素的危害,1、出現職業特征:引起身體的外表改變,如皮膚色素沉著2、抗病能力下降:表現為患病率增高和病情加重3、引發職業病:有害因素的作用如果達到一定程度、持續一定時間,在防護不好的情況下,將造成特定功能和器質性病理改變,引發職業病。,職業危害,職業病的種類,1、塵肺:矽肺、炭黑塵肺、煤工塵肺、水泥塵肺等13種2、放射性疾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內照射放射病等11種3、職業中毒:鉛中毒、汞中毒、鈾中毒等共56種4、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中暑、高原病、手臂振動等5種5、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炭疽、布氏桿菌病、森林腦炎6、職業病皮膚病: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潰瘍等8種7、職業性眼病:電光性眼炎、化學性眼部灼傷、職業性白內障8、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聲聾、锘鼻病、牙酸蝕病9、職業性腫瘤:石棉所致肺癌、皮膚癌等8種10、其他職業病:職業性哮喘、職業性變態反應肺泡炎等5種,一級培訓,安全工作、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