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危險源辨識、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治理培訓課件(71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2168
2023-09-18
71頁
22.78MB
1、安全工具運用專題培訓,目錄,1、安全經驗分享,安全經驗分享,高處作業事故,是不可避免嗎?是管理不到位嗎?是設備、設施不安全嗎?是操作的方式不對嗎?是所處的位置對嗎?是因為運氣不好嗎?是外力因素嗎?是由于有意的人為破壞嗎??,為什么會發生事故?,之所以會發生事故,是因為事故隱患的存在!,小隱患往往釀成大事故!,2、危險源辨識,第一類危險源(根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如帶電導體、遇水自燃物質、運動的機械、行駛的汽車、壓力容器、懸吊物的勢能、有毒品、粉塵、噪聲等,第二類危險源(狀態)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的約束和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包括:物的不2、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環境因素、管理因素,如“維修電工”在進行“檢修電氣設備”時,第一類危險源是“帶電導體”,第二類危險源可能有:“外露線路絕緣層破損”“設備漏電”“不按規定監控,停電檢修過程中合閘通電”等,危險源辨識,第一類危險源:指存在能量和有害物質,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包括動能和勢能;它是生產力的主要要素;,生產與工作必不可少的,危險源客觀存在,不能完全消除,危險源辨識,能量,包括電能、機械能、聲能、太陽能、輻射能。如鍋爐燃燒生成蒸汽可以發電,能量,第一類危險源舉例,高處作業的勢能;帶電導體上的電能;行駛車輛的動能;噪聲的聲能;激光的光能;高溫作業及劇烈反應工藝裝置的熱能;,危險源辨3、識,高溫物體(熱能),電能,高位能,機械能,化學能,生物性風險,危險源辨識,有害物質,有毒物質、腐蝕物質、工業粉塵、窒息氣體等。,有毒有害物質,危害與產生,當它直接與人體接觸,就能損害人體生理機能導致疾病,甚至人員死亡。有害物質可以作為輔助材料存在,也可以是作業過程中生成的。如電焊煙塵等;,危險源辨識,第二類危險源:導致約束、限制能量和有害物質措施失效的各種因素。,而這種失控是致因,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缺陷,危險源辨識,人的不安全行為,不按規定方法操作;不采取安全措施;對運轉著的設備、裝置等清擦、加油、修理等;使安全裝置失效;制造危險狀態;不安全放置;接近危險場所;,人的安全意4、識決定安全行為,危險源辨識,物的不安全狀態,生產系統、安全裝置、輔助設施及其元器件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實現預定功能;如電氣絕緣損壞造成漏傷害;起重機限位裝置失效造成重物墜落;,設備設施故障,危險源辨識,管理缺陷,人員安排不當,教育培訓不夠,規章制度缺陷,80%的安全問題都是管理問題!,危險源辨識,作業環境缺陷,照明不當通風換氣差工作場所堵塞過量的噪聲自然危險,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1,2,5,3,4,6,基本分析法對于某項作業活動,依據涉及的人員、活動、設備設施、物料,對照危害分類和職業病的分類,確定本項活動中具體的危害,工作安全分析法(JSA)工作安全分析是把一項作業活動分解成幾個步驟,識別整5、個作業活動及每一步驟中的危害及危險程度,安全檢查表(SCL)根據有關標準、規程、規范、國內外事故案例系統分析及研究的結果,結合運行經歷,歸納總結所有的危害,確定檢查項目并按順序編制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事故樹分析(FTA)運用邏輯推理對各種系統的危險性進行辨識和評價,不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潛在原因,事件樹分析(ETA)從一個初始事件開始,按順序分析事件向前發展中各個環節成功與失敗的過程和結果,逐步向結果方面發展,直到達到系統故障或事故為止,預先危險性分析(PHA)在每項生產活動之前,特別是在設計開始階段,對系統存在危險類別、出現條件、事故后果等進行概略地分析,6、盡可能評價出潛在的危險性,危險源辨識,常規工作重復的,循環的體現該崗位核心價值的舉例:沖壓工件(沖壓工),非常規工作輔助工作突發的、臨時的工作舉例:換模具、設備維修,重點關注工作:可能或曾經發生嚴重事故(或險情)的作業;員工暴露于的有毒有害物質存在的環境;從未做過的工作或遇到技術問題的復雜作業;需要員工單獨在隔離的區域作業,危險源辨識,4,3,2,6,1,5,物理性危險源,設備、工具缺陷,防護缺陷,帶電部位裸露,運動物傷害,噪音,高溫等,化學性危險源,爆炸品,壓縮氣體、液化氣,毒害品,腐蝕品,氧化劑,放射性物品,易燃液體,生物性危險源,致病微生物,傳染性媒介,致害動物,致害植物,心理、生理性危7、險源,負荷超限,健康狀況異常,從事禁忌作業,心理異常,辨識功能缺陷,行為性危險源,指揮錯誤,操作失誤,監護錯誤,管理/環境缺陷,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內容,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火災灼燙高處墜落坍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將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分為20類,危險源辨識,危險源的時態,過去時態,已發生過事故的危險、有害因素,過去時態,現在時態,將來時態,現在時態,作業活動或設備等現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將來時態,作業活動發生變化、設備改進、報廢、新購活動后將會產生的危險、有害因素,危險源8、辨識,危險源的狀態,正常狀態,緊急狀態,異常狀態,正常狀態,作業活動或設備等按其工作任務連續長時間進行工作的狀態,異常狀態,作業活動或設備等周期性或臨時性進行工作的狀態,如設備的開啟、停止、檢修等狀態,緊急狀態,發生火災、水災、停電事故等狀態,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易疏漏環節,相關方人員和訪問者進入作業場所的活動(操作、違章、失誤)產生的或面臨的風險健康問題,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職業病危害因素異?;蚓o急情況造成的環境污染如生產檢修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泄漏,危險源類型,七種類型: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機工程因素(生理、心理),危險源辨9、識,危險源辨識,錯誤方法,將事故、事件本身作為危險源如;高空墜落車輛傷害,正確方法,危險源是一種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可能如:高處作業未掛安全帶 無證駕車,舉個,栗子,危險源辨識,3、安全檢查,查公司組織機構圖、查員工花名冊確定崗位和部門設置查工作職責,抽查安全職責適用及履行、考核情況,安全檢查,查年度培訓計劃,計劃是否全面,看實施情況,培訓效果評估查檢維修、變更管理、操作記錄等關聯記錄,看培訓實施情況查員工名單、操作記錄,倒查取證情況,安全檢查,查年度檢查計劃,計劃內容是否有缺失,看實施情況查隱患整改問題關閉情況查制度規定,實施情況,安全檢查,報告參與人員組成10、情況報告分析是否有漏項對策措施采納情況采納措施的落實情況,安全檢查,查閱總圖、評價報告中的外部防護距離、防火間距,對照檢查落 實情況新增設備、建筑后總圖是否修訂,間距是否滿足,是否進行變更對照標準檢查是否有漏項,安全檢查,查閱設計圖:PID圖、設備布置圖等,對照是否按要求落實了 控制措施比對設計圖和竣工驗收圖,是否有變化,是否履行變更管理對比設計標準,設計是否滿足設計標準要求,安全檢查,查閱設計圖:PID圖、設備布置圖等,對照是否按要求落實了 控制措施比對設計圖和竣工驗收圖,是否新增設備,管道閥門、安全閥、儀表等設置是否一致,是否執行變更管理對比設計標準,設計是否滿足設計標準要求,安全檢查,查11、閱SIL定級報告,儀表設置和實際是否一致查閱聯鎖邏輯圖、pid圖,現場是否一致,有變化是否履行變更 管理SIS系統是否獨立運行設備及工藝變化后儀表的設置情況,安全檢查,查閱爆炸危險區域劃分圖,爆炸危險區范圍內的防爆電氣 是否滿足要求現場判定爆炸危險區域劃分是否正確,對新增設施是否調 整了爆炸危險區域,區域防爆電氣是否滿足防爆電氣安裝、使用是否能滿足防爆要求,安全檢查,4、隱患排查治理,一、什么是隱患?,隱患是指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導致人身傷害或者經濟損失的潛在危險。,隱患排查安全檢查,三超,三違,三非,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生產企12、業: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運輸企業:超載超限超負荷,常見的隱患有:,非法建設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隱患排查治理,各類事故隱患,不安全行為,傷亡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隱患的表現形式,進入工作場所,必須正確佩帶個人防護用品,隱患排查治理,A,人,B,物,C,作業環境,D,管理,隱患在不同的載體上體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其載體包括四個方面:,隱患排查治理,二、隱患的表現形式,(1)員工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違章作業。,(2)技術水平、身體狀況等不符合崗位要求的人員上崗作業。,(3)對習慣性違章操作不以為然,對隱患的存在抱有僥幸心理。,(4)員工不正確佩戴個人安全防護用品,甚至放棄不用等。,人的隱患表現在:,物的13、隱患表現在,(2)設備的設計存在缺陷,不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易引發 員工誤操作,造成事故。,(3)安全防護裝置和個體防護用品的質量存在缺陷,起不到 防護作用。,(5)消防器材不合格或已過期,特種設備已過檢驗期或未檢 驗使用。,(1)設備自身的安全防護裝置缺少、不全或長期損壞待修。,(4)設備、材料、工具沒有按照指定位置存儲擺放,存放處 沒有工具取用記錄或記錄不全。,隱患排查治理,廠房、車間內部采光達不到要求,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風不良。設備擺放、材料堆放不符合安全規程和防護要求。各類安全警示、指示標志缺少、不明確或指示混亂。作業場所不整潔,生產工具、成品、半成品、邊角廢料等隨意丟放,占用消防14、通道和工作區域,影響生產工作正常開展,造成作業環境混亂,容易引發事故。電氣設備使用不規范,私拉、亂接電線現象存在。,作業環境的隱患表現在,隱患排查治理,管理的隱患表現在,安全生產相關規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管理者自身安全素質不高,或只重視生產而對事故隱患視而不見、監管不力;員工因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訓而導致安全意識不強,無法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安全管理中不按制度辦事,以人情、義氣代替規章、原則;各級主管發現員工不安全行為時講解不清、態度惡劣、語氣蠻 橫,不僅不容易使員工認識錯誤,而且會讓員工產生逆反心理,繼續違章。,隱患排查治理,排查以下硬件方面存在的隱患:,以下軟件方面的薄弱環節:,隱患15、排查治理,隱患排查治理,治理隱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技術控制,管理控制,安全文化控制,隱患排查治理,消除隱患,A,B,控制隱患,C,防護手段,E,轉移危險,技術控制的方法有:,D,隔離防護,技術控制是指利用技術手段消除或減少隱患造成的損失,隱患排查治理,消除作業現場的隱患,是消除各類事故的基本保證。需要全員參與,共同應對。,隱患排查治理,5、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感謝您的聆聽,